一种基于超高压泵送混凝土技术用耐高压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3278发布日期:2019-02-15 22:2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超高压泵送混凝土技术用耐高压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压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高压泵送混凝土技术用耐高压管道。



背景技术:

从广义上理解,高压管道是指所有承受内压或外压的管道,无论其管内介质如何。压力管道是管道中的一部分,管道是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控制和制止流体流动的,由管子、管件、法兰、螺栓连接、垫片、阀门、其他组成件或受压部件和支承件组成的装配总成,但是目前使用的高压管道结构简单,功能单一,耐压能力非常有限,且无法对内部的气压进行实时检测,内部气压过大无法及时发现,从而导致管道内部压力过大造成管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超高压泵送混凝土技术用耐高压管道,包括管体、增压泵、气压测量仪和控制器,所述管体一侧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另一侧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警报灯,所述管体的内侧设置有防护层,所述管体的最内侧设置有通道管,所述通道管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分压层,所述通道管最外层的分压层一端表面活动安装有密封壳,所述密封壳对应的最外层分压层内部安装有气压测量仪,所述气压测量仪一侧的分压层内部安装有控制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层的内部安装有钢筋骨架,所述防护层的内侧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的内部安装有预应力钢丝。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分压层为壁厚相同,材料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多条管相套接,且分压层的两端皆密封。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分压层两侧的间隔处皆设置有充压口,且两侧充压口上分别活动安装有连接头和密封塞。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道管的两端皆安装有钢环,且述钢环的表面皆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警报灯两侧的防护壳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通道管两端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和外螺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警报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气压测量仪的输出端电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壳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增压泵,所述防护壳一侧的表面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门体。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环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且密封圈为具有一定弹性和耐磨性的橡胶材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壳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增压泵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分压层、充压就和增压泵,可在管道输送工作过程中将增压泵与最外侧高压管道上的充压口进行实时连接,先从最内一个加压口加压,当这里的压力达到管壁承受压力极限时,最内层管理内可承受相当于单层管道可承受压力的2倍,随着管内的压力增加,第二个加压口加压时第一个压力口又可同时加压当第二口内的压力达到管壁极限时第一口内的压力可加到其2倍,最内层管内的压力可加到普通情况下,可加压力的3倍,依此类推,最外层管内的压力达到管壁可承压力,从而实现分压的目的使管道整体的耐高压能力更强;

二、通过安装有预应力钢丝和钢筋骨架,能够有效提高同一钢级管道耐压能力,提高输送压力,减少管线上增压泵站的数量,降低投资成本以及输送使用成本,同时能够增加管道整体抵御外压荷载性能;

三、通过安装有气压测量仪、控制器和警报灯,可对管道内部气压起到实时检测的作用,当内部气压过大会对管道造成损坏危险时,可通过警报灯进行提醒施工人员进行主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和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管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压层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门体,3-通孔,4-警报灯,5-增压泵,6-密封壳,7-内螺纹,8-密封圈,9-钢环,10-外螺纹,11-分压层,12-连接头,13-充压口,14-防护壳,15-钢筋骨架,16-防护层,17-密封塞,18-加固层,19-预应力钢丝,20-通道管,21-气压测量仪,22-控制器,23-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根据图1-3所示的一种基于超高压泵送混凝土技术用耐高压管道,包括管体1、增压泵5、气压测量仪21和控制器22,管体1一侧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护壳14,防护壳14另一侧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警报灯4,管体1的内侧设置有防护层16,管体1的最内侧设置有通道管20,通道管20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分压层11,通道管20最外层的分压层11一端表面活动安装有密封壳6,密封壳6对应的最外层分压层11内部安装有气压测量仪21,气压测量仪21一侧的分压层11内部安装有控制器22,此控制器22型号可为mam-330控制器,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执行存储逻辑运算和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的输入(i)和输出(o)接口,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层16的内部安装有钢筋骨架15,防护层16的内侧设置有加固层18,加固层18的内部安装有预应力钢丝19,能够有效提高同一钢级管道耐压能力,提高输送压力,减少管线上增压泵站的数量,降低投资成本以及输送使用成本,同时能能够增加管道整体抵御外压荷载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分压层11为壁厚相同,材料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多条管相套接,且分压层11的两端皆密封,可根据分压需要分设多层套接分压层,使分压的效果不断提升。

在本实施例中:分压层11两侧的间隔处皆设置有充压口13,且两侧充压口13上分别活动安装有连接头12和密封塞17,可在管道连接时通过连接头12将管道之间的充压口13进行连接,使气压能够输送贯通到达各个管道分压层11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道管20的两端皆安装有钢环9,且述钢环9的表面皆设置有密封圈8,可增加管道连接之间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防止管道输送过程中发生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警报灯4两侧的防护壳14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3,通道管20两端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内螺纹7和外螺纹10,可方便将气压软管道通过通孔3与充压口13进行连接防止管道散乱摆放,同时可根据实际输送需要进行高压管道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2的输出端与警报灯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2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气压测量仪21的输出端电连接,可实时对分压层11内部气压进行检测,当内部检测到气压不正常时通过警报灯4响起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壳14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增压泵5,次增压泵5的型号可为fuj-wzb380增压泵,防护壳14一侧的表面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门体2,可随时打开对防护壳内部进行检查散热,防止内部发生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钢环9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且密封圈8为具有一定弹性和耐磨性的橡胶材质,可增加管道连接的稳固性和密封效果,使内部保持密封避免发生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壳14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23,且控制按钮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增压泵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可通过人工控制对分压层11进行一侧加压,使增压能够稳定有序的进行,避免混乱影响使用效果。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分压层11、充压口13和增压泵5,可在管道输送工作过程中将增压泵5与最外侧高压管道上的充压口13进行实时连接,先从最内一个充压口13进行加压,当这里的压力达到管壁承受压力极限时,最内侧管道内可承受相当于单层管道可承受压力的2倍,随着管内的压力增加,第二个充压口13加压时第一个充压口13又可同时加压当第二分压层11内的压力达到管壁极限时第一分压层11内的压力可加到其2倍,最内层管内的压力可加到普通情况下可加压力的3倍,依此类推,最外层管内的压力达到管壁可承压力,从而实现分压的目的使管道整体的耐高压能力更强,通过安装有预应力钢丝19和钢筋骨架15,能够有效提高同一钢级管道耐压能力,提高输送压力,减少管线上增压泵站的数量,降低投资成本以及输送使用成本,同时能能够增加管道整体抵御外压荷载性能,通过安装有气压测量仪21、控制器22和警报灯4,可对管道内部气压起到实时检测的作用,当内部气压过大会对管道造成损坏危险时,可通过警报灯4进行提醒施工人员进行主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和事故。

工作原理:使用本耐高压管道之前需要对本管道进行检查,检查其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检查完毕后方可使用,当需要使用该耐高压管道进行混凝土输送时,可根据输送需要的管道长度通过通道管20上的内螺纹7和外螺纹10将不同的耐高压管道进行实时连接,并将通过连接头12将管道上的各个充压口13进行即可,使管道内侧各个分压层11之间能够进行气压输送,然可方可进行混凝土的输送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将增压泵5与最外侧高压管道上的充压口13进行实时连接,先从最内一个充压口13进行加压,当这里的压力达到管壁承受压力极限时,最内侧管道内可承受相当于单层管道可承受压力的2倍,随着管内的压力增加,第二个充压口13加压时第一个充压口13又可同时加压当第二分压层11内的压力达到管壁极限时第一分压层11内的压力可加到其2倍,最内层管内的压力可加到普通情况下可加压力的3倍,依此类推,最外层管内的压力达到管壁可承压力,从而实现分压的目的使管道整体的耐高压能力更强,同时预应力钢丝19和钢筋骨架15,能够有效提高同一钢级管道耐压能力,提高输送压力,减少管线上增压泵站的数量,降低投资成本以及输送使用成本,同时能能够增加管道整体抵御外压荷载性能,气压测量仪21、控制器22和警报灯4,可对管道内部气压起到实时检测的作用,当内部气压过大会对管道造成损坏危险时,可通过警报灯4进行提醒施工人员进行主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和事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