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绳抓斗的防腐密封滑轮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0233发布日期:2018-09-11 20:52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四绳抓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绳抓斗的防腐密封滑轮轴承。



背景技术:

四绳抓斗主要与具有两组起升卷筒的桥式或门式起重配套使用,抓取各类松散的堆积物,进行装车、卸车、转堆加料等作业。根据抓取物料类别和用户要求可设计带齿的、平行大梁张开、水下作业等形式。由于抓斗斗部的大小不同,所抓取物料的容量不同,我们通常把抓斗分成:轻、中、重、超重四种级别。

目前四绳抓斗的轴承支撑架使用了一般铁质材料,由于四绳抓斗应用于冶金行业时,其工况较为恶劣,一般处于高温、酸碱度较高、粉尘大的工作环境,极易被腐蚀,造成轴承脱落,从而增加维修工作量、影响四绳抓斗的工作效率;简易防尘密封无法对液体以及气体进行有效隔绝,高温液体或气体、酸碱度较高的液体容易渗透进入轴承部位,对轴承以及轴承支撑架进行腐蚀;由于空心轴位置有较多缝隙,注油过程中当润滑油到达空心轴位置时容易外漏,在造成油料浪费的同时无法保证有充足的油料到达轴承部位,造成轴承部位机械磨损过度而损坏轴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四绳抓斗的防腐密封滑轮轴承,它能解决背景技术所述的目前四绳抓斗滑轮轴承的一些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滑轮轴1、轴承2、滑轮3、轴承密封圈架4、第一骨架油封5、滑轮隔环6、密封端盖7、O形密封圈8、黄油嘴9,所述滑轮轴1侧壁上套装有轴承2,所述轴承2为铜质支撑架轴承,轴承2外侧套装有滑轮3,所述轴承密封圈架4设在轴承2与轴承2之间,轴承密封圈架4上设有第一骨架油封5,所述滑轮隔环6设在轴承2与轴承2之间并套在轴承密封圈架4外侧,所述密封端盖7通过所述O形密封圈8安装在轴承2上,所述密封端盖7一侧设有黄油嘴9,所述黄油嘴9与轴承2内部连通。

它还包含圆柱头内六角螺栓10,所述密封端盖7通过圆柱头内六角螺栓10与轴承2连接。

它还包含绳轮角箱11,所述绳轮角箱11与滑轮轴1连接。

它还包含第二骨架油封12,所述第二骨架油封12设在密封端盖7上。有效防止润滑油从密封端盖7处溢出。

所述滑轮轴1上设有平键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针对四绳抓斗的工况,将原铁质轴承支撑架改为耐酸碱腐蚀的铜质支撑架,确保了轴承不会因支撑架被腐蚀而散落;因原简易防尘密封无法到达隔绝液体以及气体的作用,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密封装置,有效的杜绝了气体或液体渗透进轴承部位,达到保护轴承部位不被腐蚀的目的;将原有的注油系统改为直接从轴承边盖注油,从而保证所注润滑油尽数进入轴承部位,同时由于改进后的密封装置为一密封箱体,使所注油料不会出现溢漏,有效的保证了对轴承的润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提高了四绳抓斗滑轮轴承的使用寿命,在提高抓渣行车作业率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生产维护成本以及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较好的规避了因抓斗滑轮被频繁腐蚀给生产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滑轮轴1、轴承2、滑轮3、轴承密封圈架4、第一骨架油封5、滑轮隔环6、密封端盖7、O形密封圈8、黄油嘴9、圆柱头内六角螺栓10、绳轮角箱11、第二骨架油封12、平键1-1。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滑轮轴1、轴承2、滑轮3、轴承密封圈架4、第一骨架油封5、滑轮隔环6、密封端盖7、O形密封圈8、黄油嘴9,所述滑轮轴1侧壁上套装有轴承2,所述轴承2为铜质支撑架轴承,轴承2外侧套装有滑轮3,所述轴承密封圈架4设在轴承2与轴承2之间,轴承密封圈架4上设有第一骨架油封5,所述滑轮隔环6设在轴承2与轴承2之间并套在轴承密封圈架4外侧,所述密封端盖7通过所述O形密封圈8安装在轴承2上,所述密封端盖7一侧设有黄油嘴9,所述黄油嘴9与轴承2内部连通。

它还包含圆柱头内六角螺栓10,所述密封端盖7通过圆柱头内六角螺栓10与轴承2连接。

它还包含绳轮角箱11,所述绳轮角箱11与滑轮轴1连接。

它还包含第二骨架油封12,所述第二骨架油封12设在密封端盖7上。有效防止润滑油从密封端盖7处溢出。

所述滑轮轴1上设有平键1-1。

针对四绳抓斗的工况,将原铁质轴承支撑架改为耐酸碱腐蚀的铜质支撑架,确保了轴承不会因支撑架被腐蚀而散落;因原简易防尘密封无法到达隔绝液体以及气体的作用,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密封装置,有效的杜绝了气体或液体渗透进轴承部位,达到保护轴承部位不被腐蚀的目的;将原有的注油系统改为直接从轴承边盖注油,从而保证所注润滑油尽数进入轴承部位,同时由于改进后的密封装置为一密封箱体,使所注油料不会出现溢漏,有效的保证了对轴承的润滑。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