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支撑调节底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1311发布日期:2018-10-26 19:20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钢制支撑调节底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撑领域,涉及一种支撑底脚,具体地说是一种钢制支撑调节底脚。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运输和安装,很多箱体设备(例如商业道具箱、办公家具、家用家具等)直接制作成板状结构,运输到位后通过螺栓等连接机构将各个板体依次连接成矩形框,然后在矩形框靠近地面的一面设置高度可调节的底脚,所述底脚如图1所示,包括塑料的底座9,所述底座9上设有可调节螺钉1。安装时,首先在箱体的踢脚部分加配基材或者基础附着板,然后将图1所示的可调节螺钉1与加配的基材或者基础附着板螺纹固定连接即可。

但由于现有底脚的可调节螺钉1长度或者板材的握钉力差,导致底脚很容易脱落,同时底座9为塑料材质,导致箱体的承重力较少,进而现有技术中底脚的使用寿命很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制支撑调节底脚,以令底脚的使用寿命更长,承重更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制支撑调节底脚, 它包括:

钢制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可调节螺钉,它还包括与底座平行设置的钢制连接板,所述可调节螺钉的顶端贯穿钢制连接板,且钢制连接板通过设于钢制连接板的上插接片插接于被连接箱体的相邻两块板体上,钢制连接板上还设有与被连接箱体的相邻两块板体固定的固定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钢制连接板为等腰的梯形板,且梯形板两条腰的延长线相交为直角;所述固定件包括垂直设于梯形板上的、钢制的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梯形板的一条腰平行设置,第二固定板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梯形板的另一条腰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板体分别固设于被连接箱体的相邻两块板体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它还包括用于保证可调节螺钉垂直于地面设置的、钢制的顶板,所述顶板通过与梯形板垂直设置的连接件固设于梯形板上,且与梯形板平行设置,所述可调节螺钉的顶端贯穿顶板设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插接片、连接件均与梯形板一体设置;所述连接件与顶板一体设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梯形板远离被连接箱体转角的一端设有加强板。

对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限定:可调节螺钉的顶端设有与六角螺丝刀配合的六角形凹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钢制连接板,通过插接片将钢制连接板插接于被连接箱体的相邻两块板体上,然后通过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分别固设于被连接箱体的相邻两块板体,进而令压力通过两块固定板传递于箱体的连接板与底脚上,而不再单纯地只传递给底脚,延长了底脚的使用寿命,同时令箱体的承重增加;

(2)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均为钢制材料,进一步增加了底脚的使用寿命及承重能力;

(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顶板,通过连接件设于梯形板上,并与梯形板平行设置,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理,进而能够保证可调节螺钉相对地面的垂直度;

(4)本实用新型设有加强板,且加强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连接件均与梯形板一体设置,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及承重能力;

(5)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螺钉顶端设有六角形凹槽,能够与六角螺丝刀配合,因此本实用新型直接在可调节螺钉的顶端就能够完成可调节螺钉的高度调节,省时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延长底脚使用寿命,并提高底脚的承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意箱体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中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含有第一插接片10与第二插接片1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可调节螺钉,2、梯形板,3、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顶板,6、加强板,7、第一板体,8、第二板体,9、底座,10、第一插接片,11、第二插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钢制支撑调节底脚

本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包括:

包括底座9,本实施例中的底座9为钢制材料制成。所述底座9上设有可调节螺钉1。它还包括与底座9平行设置的钢制连接板,本实施例中的钢制连接板为梯形板2,且梯形板2为等腰梯形,梯形板2两条腰的延长线相交为直角,设置时将梯形板2的上底靠近被连接箱体的转角设置。所述可调节螺钉的顶端贯穿梯形板2,且梯形板2的两条腰上分别一体设有钢制的插接片,如图3所示为第一插接片10与第二插接片11,利用第一插片10与第二插片11将所述的梯形板2插接于被连接箱体的相邻两块板体上,即第一插接片10插接于第一板体7内,第二插接片11插接于第二板体8内。为了令梯形板2插接后更加稳固,本实施例的梯形板2上还设有与第一板体7、第二板体8固定的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如图2、3所示,包括固设于梯形板2上的、钢制的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所述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分别垂直梯形板2的板面设置,且第一固定板3的长度方向与梯形板2的一条腰平行设置,第二固定板4的长度方向与梯形板2的另一条腰平行设置。安装时,于第一板体7、第二板体8上均雕刻一3mm宽的凹槽,然后将第一插接片10插接于第一板体7的凹槽内,第二插接片11插接于第二板体8的凹槽内,同时将第一固定板3通过螺钉固设于第一板体7上,将第二固定板4通过螺钉固定与第二板体8上。

为了限定可调节螺钉1的位置,本实施例还设置了顶板5,所述可调节螺钉1的顶端贯穿顶板5,且顶板5通过连接件固设于梯形板2上,且连接件垂直于梯形板2的板面设置,而顶板5平行于梯形板2的板面设置。本实施例为了工艺简单,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一体设于梯形板2的上底边处,而顶板5则一体设于连接件的另一端。在实际生产中可以直接将梯形板2制作为带有连接件、顶板5的结构,然后直接弯折出图2所示的结构即可。

而为了进一步增强本实施例的强度,所述梯形板2的下底边上设有加强板6,所述加强板6一体设于梯形板2上,制作时直接将梯形板2的下底向上弯折90°即可。

此外,为了令本实施例更易调整,所述可调节螺钉1的顶端设有六角形凹槽,所述六角形凹槽能够与六角螺丝刀配合,当需要调节本实施例的高度时,直接通过六角螺丝刀调节可调节螺钉1的顶端即可,无需组装人员弯腰旋转底座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