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9573发布日期:2019-01-08 21:5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升降平台,属于家具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办公用的升降平台,大部分均是升降桌,在升降时整个桌子进行升降,例如中国实用新型CN206822313公开一种电动升降桌,这种升降平台,在升降时需要抬升整个桌面,故一般要采用多个升降立柱,同时对升降立柱的负载要求也更高。但是目前有些办公环境中,有些办公人员在站立式办公时,可能只需要对部分办公用户进行抬升,比如只对显示器、键盘进行抬升,其余文件等不需要抬升,所以需要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小型升降平台,来满足多种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升降平台,结构紧凑,组装方便。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台板和连接于底座与台板之间的升降立柱,所述升降立柱内设有电动推杆并在电动推杆驱动下进行升降,所述台板套装在升降立柱上,所述升降平台还包括手控器和与手控器固定连接的安装底板,所述手控器和安装底板其中之一固定安装在升降立柱上,所述台板被夹装固定在手控器和安装底板之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中,台板是通过手控器与安装底板夹装固定,所以台板与第二套管之间无需再用紧固件固定,省去了将台板固定到升降立柱上的装配步骤,装配更加方便、简单;

其次,由于台板是通过夹紧的方式固定,台板上不需要为紧固件预留孔位,故组装完成后,也不会留有螺丝孔等外露孔,外观上更加整洁,结构上更加紧凑,不需要多余的部件;

最后,由于台板是通过面与面夹装固定,相对于传统的紧固螺钉等紧固方式,面与面紧压固定的方式更加稳定,受力更均匀,不易发生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底板固定在升降立柱上,所述手控器位于台板上方。

作为优选,紧固件从安装底板底部穿入并固定到手控器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台板包括面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面板下方,所述支撑板的面积大于安装底板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的底部设有容纳所述支撑板的第一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容纳所述安装底板的第二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手控器上设有用于套装到升降立柱的第一套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底板上设有用于套装到升降立柱的第三套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底板在第三套装孔处设置有侧翻边,所述侧翻边上设有用于与升降立柱固定用的固定孔。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立柱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固定显示器的安装架,,所述台板位于所述安装架与底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升降平台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升降平台实施例一中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升降平台实施例一爆炸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升降平台实施例一爆炸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升降平台,整体结构上包括底座1、台板3和连接于底座1与台板3之间的升降立柱2,所述升降立柱2内设有电动推杆并在电动推杆驱动作用下实现升降。本实施例的结构紧凑的电动升降平台优选是放置在桌面上,作为单独一个桌上辅助配件来使用,电动推杆在图中未示出,电动推杆,也称线性致动器,其主要包括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传动丝杆、传动螺母,电动推杆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大量公开,本文不做过多阐述。升降立柱2包括第一套管21和与所述第一套管21活动连接的第二套管22,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实现相对滑动,以实现升降,电动推杆驱动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进行升降的也在现有技术中有大量公开,本文不作过多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指的第二套管22,并非局限于数量为一的单根套管,可以是两根套管形成的套管组,即升降立柱2可以不局限于两节,还可以是三节、四节,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阐述,优选以两节为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与第一套管21固定连接,所述台板3套装在第二套管22上并与第二套管22保持同步升降,另外,在第二套管22的顶部优选还安装有安装架5,即台板3位于安装架5和底座1之间,安装架5上可以固定显示器,正常办公时,显示器安装在升降立柱2顶部,台板3上可放置键盘、文件等。

对于台板3的具体结构,所述台板3上设有用于匹配套装在第二套管22上的第二套装孔31,台板3是通过第二套装孔31套装在第二套管22上,由于本实施例是单根升降立柱2,故第二套装孔31的位置,基本位于台板3的中心并靠后的位置,这样能让台板3的放置空间利用到最大化。

本实施例中,对台板3的安装结构做了改进,本实施例的升降平台,在台板3下方还设置有与手控器4固定连接的安装底板7,安装底板7是与第二套管22固定连接的,而台板3则是被夹装固定在手控器4与安装底板7之间,这种安装结构,台板3与第二套管22之间无需再用紧固件固定,装配更加方便、简单,同时台板3上也不会留有螺钉孔等外露孔,外观上更加整洁,结构上更加紧凑,不需要多余的部件。此外,由于台板3是通过面与面夹装固定,相对于传统的紧固螺钉等紧固方式,面与面紧压固定的方式更加稳定,受力更均匀,不易发生变形。

本实施例中,安装底板7优选也是套装在升降立柱2上,具体而言,安装底板7上设有第三套装孔71,安装底板7通过第三套装孔71套在第二套管22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实施例的构思也容易想到,在别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手控器4固定在升降立柱2的第二套管22上,安装底板7与手控器4固定连接将台板3夹装在手控器4与安装底板7之间。

装配时,只需先将安装底板7固定好,然后将台板3套在第二套管22上并压在安装底板7上,最后将手控器4也套在第二套管22上并压在台板3上,最后紧固螺丝从安装底板7的下方穿入,与手控器4固定,台板3上则设有供紧固螺丝穿过的穿孔32。由于本实施例的紧固螺丝是从下方穿入,故台板3上方不会留有螺丝孔,外观上更加整洁,也不容易积灰。

由于台板3的面积较大,为了加强支撑效果,所述台板3包括面板33和支撑板34,支撑板34位于面板33下方,所述支撑板34的面积大于安装底板7的面积,由于安装底板7的大小通常是与手控器4的大小匹配,而手控器4的大小一般不会很大,所以这样的安装底板7对台板3支撑效果不一定够,故本实施例中增设一个支撑板34,支撑板34的面积可以设置的大一点,对台板3的支撑效果更好,支撑板34上优选设置多根加强筋342,以提高抗变形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别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择安装底板7的大小不与手控器4的大小匹配的,这样也可以增大安装底板7的面积,来提高支撑效果,这种实施方式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方便安装与第二套管22的安装固定,所述安装底板7在第三套装孔71处设置有侧翻边72,侧翻边72方向为朝上,侧翻边72包括左侧翻边和右侧翻边,所述侧翻边72上设有用于与升降立柱2固定用的固定孔,在侧翻边72上设置固定孔,连接的稳定性更好。侧翻边72有部分会伸入台板3的第二套装孔31,当紧固件固定侧翻边72后,第二套装孔31的孔壁对紧固件也有限位保护作用,使得侧翻边72内的紧固件不会从侧翻边72中脱离。

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台板3底部的平整效果,所述面板33的底部设有容纳所述支撑板34的第一凹槽331,第一凹槽331的深度优选与支撑板34的厚度保持一致,这样支撑板34容纳在第一凹槽331内后,支撑板34的底面与面板33的底面基本保持相平。

同理,所述支撑板34上设有容纳所述安装底板7的第二凹槽341,第二凹槽341的深度优选与安装底板7的厚度保持一致,这样组装完成后,安装底板7的底面与支撑板34的底面保持相平。最终安装好后,安装底板7、支撑板34、面板33的底面几乎是相平的,形成一个整体。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平台还包括操作电动推杆伸缩的手控器4,所述手控器4位于所述台板3上方。手控器4是一种方便用户操作的一种手控开关,真正控制电动推杆的驱动电机是控制盒6,手控器4与控制盒6是相连接的,本实施例中控制盒6优先是安装在底座1内。

本实施例中这种升降平台,首先,同样是采用电动升降的方式,通过电动推杆进行驱动,利用电动推杆进行驱动的方式,升降更为稳定,同时对于用户来说,操作起来也方便;其次,本实施例的台板3是套装在第二套管22上,这种套装的方式,即便是单根升降立柱2,也能对台板3起到支撑定位的作用,支撑效果更好;最后,本实施例利用手控器4进行便携操作,该手控器4是位于台板3上方,对于用户来说,手控器4的位置更为便利,更加方便用户去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手控器4优选也是套装在所述第二套管22上,具体而言,所述手控器4上设有第一套装孔41,手控器4通过该第一套装孔41套在第二套管22上,这种套装的方式使得手控器4在第二套管22上的连接性能更稳定,第一套装孔41与第二套管22之间的装配间隙优选在0~5mm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手控器4,优选是盒状的,其前侧面上设置了显示屏42,该显示屏42可以用于显示各类数据,本实施例中,升降平台优选是设置一个高度传感器,该高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手控器4内,或者可以安装在台板3上,或者可以直接安装在第二套管22上,该高度传感器主要用于感应第二套管22的伸缩高度,在本实施例中,高度传感器感应到的高度数据可以在手控器4的显示屏42上进行显示,这样用户就可以直观的观察到第二套管22所在的高度,用户可自行选择合适的高度,以便下次调节时能快速调节到自己想要的高度。

为了让升级立柱的高度调节更加智能化,本实施例中控制盒6内设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运行,所述控制单元存储有至少一个高度记忆位置,控制单元与所述高度传感器连接,高度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以读取高度传感器的数据,一方面将高度传感器的数据传输到显示屏42进行显示,另一方面控制单元将读取到的高度数据与高度记忆位置所设定的值进行比较,当两者数据相符时,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电机停止运行,这里所指的数据相符,是指两个数据相同,或者两个数据的差值位于预定范围内,该预定范围可以自定义。

利用这种高度记忆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身高情况,在控制单元内存储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升降高度,并在手控器4上设置相应的高度记忆开关,用户按下高度记忆开关时,控制单元自动启动驱动电机进行升降,当升降到高度记忆位置时,自动停止,这样用户调节更加方便。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手控器4是位于台板3上方,可以被用户直接观察到,利用手控器4的有利位置,所述手控器4上设有置物空间43,该置物空间43可以用来放置手机、U盘等小物品,优选的,该置物空间43设置在手控器4的顶面,所述手控器4的顶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置物空间43,设置在顶面,用户拿取更加方便。

另外,为了方便放置手机等电子产品,所述手控器4的前侧面顶部凸起有挡筋44,以手机为例,手机放置在手控器4顶部时,底部被挡筋44挡住,顶部靠在第二套管22上,可以很稳定地被放置在手控器4上,同时手控器4是第二套管22同步升降的,即便在升降过程中,手机也不会从手控器4上掉落下来。同时,为了方便给手机等电子产品充电,手控器4上还设置了USB接口45,方便充电,USB接口45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在手控器4的左右侧面。

对于底座1的安装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升降立柱2包括立柱本体和用于安装驱动电机的驱动器底壳23,立柱本体由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组成,而驱动器底壳23则与第一套管21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包括底部空腔101和与底部空腔101连通的顶部套孔11,所述底座1利用顶部套孔11从立柱本体处套入,并将所述驱动器底壳23罩设在底部空腔101内。

利用这种底座1的安装方式,首先底座1是通过套装的方式组装,顶部套孔11与立柱本体之间相互具有定位、限位的作用,先用套装定位,再用紧固件将驱动器底壳23安装在底部空腔101内,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直接用紧固件固定的方式稳定性更好,其次本实施例底座1安装,是通过由上往下套入的方式,可以先将驱动器底壳23稳定放置在地面上,底座1套入后,底座1与驱动器底壳23已完成基本定位,不需要额外对准,对于组装人员来说,不需要额外的对准、定位装置,这种装配方式更加顺手,也更加方便。

同时,由于安装完成后,驱动器底壳23是被罩在底座1内,灰尘等不容易从进入驱动器底壳23内,驱动器底壳23也不容易受到碰撞等,故对驱动器底壳23的保护更好。

为了让驱动器底壳23固定地更稳定,所述底部空腔101内设有定位所述驱动器底壳23的第一定位筋12,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筋12有多根,主要对驱动器底壳23进行外形定位。另外,当驱动器底壳23在底部空腔101内实现定位后,还需要通过紧固件对其进行固定,本实施例所述驱动器底壳23上优选设置有安装片231,安装片231安装在驱动器底壳23的侧面,所述安装片23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底座1内。

本实施例中,控制盒6也是优选安装在底座1内,进一步说,所述控制盒6安装在所述底部空腔101内,所述底部空腔101内设有定位所述控制盒6的第二定位筋13,第二定位筋13也设有多根,主要对控制盒6进行外形定位。另外,控制盒6在定位完成后,也利用紧固件进行固定。本实施例固定所述控制盒6、驱动器底壳23的紧固件,优选是从下方穿入固定,这样不会在底座1的顶部留下孔。

为了加强密封,防止水、灰尘等进入底座1内,所述驱动器底壳23与底座1之间设有密封圈14。密封圈14也套在升降立柱2上,设置密封圈14可以有效阻止水、灰尘等从顶部套孔11处进入到底座1内。

同时,如图3所示,为了增加底座1与升降立柱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也减少升降立柱2与底座1之间的磨损,所述密封圈14上设有翻边环141,所述翻边环141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顶部套孔11。密封圈14设置翻边环141,且翻边环141夹在顶部套孔11与立柱本体之间,可以减少立柱本体与底座1之间的摩擦,以免立柱本体在发生晃动时与底座1之间发生硬摩擦,可以有效保护好立柱本体的外表面,同时还能减少摩擦噪音。

另外,本实施例的升降平台,优选设置有遇阻回退功能,即当台板3在升降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时,会采集相应的遇阻数据,遇阻数据发送到控制单元后,经分析对比后,控制单元来控制台板3是否进行升降,这种遇阻回退功能在现有升降桌上已有详细介绍,本文不作过多阐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