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用液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8824发布日期:2019-01-22 21:1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箱用液压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变速箱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压阀,特别是一种变速箱用液压阀。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轿车的普及,自动变速箱的市场占有率将会越来越高,调压阀在自动变速箱液压系统中起到调节离合器活塞油压的作用,保证活塞工作的安全性。目前,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变速箱调压阀结构(CN206274039U),包括阀体和主阀芯,所述阀体内设有与主阀芯滑动配合的阀孔,所述的阀孔侧壁沿着阀孔轴向依次设有回油槽、出油槽和进油槽,所述主阀芯上设有可同时连通回油槽和出油槽或同时连通出油槽和进油槽的环槽,主阀芯靠近进油槽的一端设有受环槽内油压作用的反馈阀芯,阀孔的靠近回油槽的一端设有将主阀芯向反馈阀芯作用的调压弹簧,所述主阀芯内设有与环槽连通的小孔,主阀芯靠近反馈阀芯的一端设有沿反馈阀芯轴向布置的内孔,所述内孔与小孔连通,所述反馈阀芯与内孔滑动配合。

上述反馈阀芯和调压弹簧相对设置使得调压阀为反比例结构调压阀,该结构使得主阀芯朝向辅油槽的一端面的面积较小,使得该端面的受力面较小,影响主阀芯向弹簧侧移动的速度较慢,灵敏度较低,并且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容易衰减,进一步影响调压阀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变速箱用液压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液压阀控制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变速箱用液压阀,包括阀体、滑动设置在阀体内的主阀芯、滑动设置在主阀芯上的反馈阀芯和设置在阀体内的弹簧,所述阀体内的一端具有辅油槽且弹簧使得主阀芯始终具有朝辅油槽方向移动趋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阀芯滑动设置在主阀芯上远离辅油槽的一端。

本液压阀中的反馈阀芯和弹簧均位于阀体内远离辅油槽的一端,使得主阀芯朝向辅油槽的端面的面积较大,进而增大了主阀芯的受力面积,在调压过程中主阀芯向弹簧侧移动的速度加快,提高了液压阀的灵敏度;另外,由于反馈阀芯和弹簧位于阀体内的同一侧,该结构降低了对弹簧的弹力要求,主要依靠液压反馈,弹簧的弹力不易衰减,进一步提高液压阀的灵敏度,提高换挡的舒适性。

在上述的一种变速箱用液压阀中,所述主阀芯朝向辅油槽的端部具有能够抵靠在阀体内端面上的凸台。该结构使得主阀芯朝向辅油槽的端面与阀体的内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初始状态下往辅油槽内充油后,液压可直接作用在主阀芯的端面上,提高液压阀的灵敏度。

在上述的一种变速箱用液压阀中,所述凸台为圆台形。该结构液压可作用在圆台形的外侧壁上,提高主阀芯的受力面积,提高液压阀的灵敏度。

在上述的一种变速箱用液压阀中,所述阀体的内周面上沿辅油槽至弹簧方向依次开设有进油槽、出油槽和回油槽,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能够连通进油槽和出油槽的环槽一以及能够连通出油槽和回油槽的环槽二;所述主阀芯远离辅油槽的一端部沿主阀芯的轴向开设有内孔,所述反馈阀芯与内孔滑动配合,所述主阀芯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连通内孔和进油槽的过油孔。使用过程中,油泵给进油槽供油,电磁阀控制辅油槽的进油量,出油槽与活塞相连通,当活塞需要充油时,电磁阀输入一定的电压占空比,不同的油压占空比会使电磁阀输出不同的油压,电磁阀输出油压后使得油液进入到辅油槽内并作用在主阀芯的端面上,主阀芯在油压的作用下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向左移动,使阀体的进油槽和出油槽通过环槽一相连通,这时油泵输出的液压油依次通过进油槽、出油槽进入到活塞内,对离合器的活塞进行充油,液压油在进入出油槽的同时通过过油孔进入内孔中使得油压作用到反馈阀芯上,当输入至出油槽内的油压增加时,使得反馈阀芯的所产生的轴向力加上弹簧的作用下大于主阀芯在辅油槽内油压的作用下所受的轴向力,主阀芯向右移动使得出油槽和回油槽通过环槽二相连通,出油槽内的液压油通过回油槽泄压,避免活塞承压过高;当反馈阀芯的所产生的轴向力加上弹簧的作用下等于主阀芯在辅油槽内油压的作用下所受的轴向力时,活塞的压力达到平衡,达到保压的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变速箱用液压阀中,所述阀体内远离辅油槽的一端设有堵头,所述反馈阀芯的一端抵靠在堵头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堵头上、另一端抵靠在主阀芯上。该堵头给反馈阀芯和弹簧提供一个抵靠位置,使得反馈阀芯和弹簧能够提供可靠的反馈力。

在上述的一种变速箱用液压阀中,所述堵头的外周面上沿其径向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阀体的外周面上设有连通定位孔的通孔,所述堵头与阀体之前通过插入至通孔和定位孔的定位销固连。该结构方便堵头在阀体内的固定,拆装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用液压阀具有以下优点:增大了主阀芯的受力面积,在调压过程中主阀芯向弹簧侧移动的速度加快,提高了液压阀的灵敏度;另外,由于反馈阀芯和弹簧位于阀体内的同一侧,该结构降低了对弹簧的弹力要求,主要依靠液压反馈,弹簧的弹力不易衰减,进一步提高液压阀的灵敏度,提高换挡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阀芯向左移动一定距离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阀芯抵靠在堵头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10、辅油槽;11、进油槽;12、出油槽;13、回油槽;2、主阀芯;2a、凸台;2b、环槽一;2c、内孔;2d、过油孔;2e、环槽二;3、反馈阀芯;4、弹簧;5、堵头;5a、定位孔;6、定位销;7、电磁阀;8、油泵;9、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变速箱用液压阀,包括阀体1、滑动设置在阀体1内的主阀芯2、滑动设置在主阀芯2上的反馈阀芯3和设置在阀体1内的弹簧4,所述阀体1内的一端具有辅油槽10且弹簧4使得主阀芯2具有始终朝辅油槽10方向移动趋势,所述反馈阀芯3滑动设置在主阀芯2上远离辅油槽10的一端,所述主阀芯2朝向辅油槽10的端部具有能够抵靠在阀体1内端面上的凸台2a,本实施例中,凸台2a为圆台形,所述阀体1内远离辅油槽10的一端设有堵头5,所述反馈阀芯3的一端抵靠在堵头5上,所述弹簧4的一端抵靠在堵头5上、另一端抵靠在主阀芯2上,所述堵头5的外周面上沿其径向开设有定位孔5a,所述阀体1的外周面上设有连通定位孔5a的通孔,所述堵头5与阀体1之前通过插入至通孔和定位孔5a的定位销6固连。

进一步具体的说,所述阀体1的内周面上沿辅油槽10至弹簧4方向依次开设有进油槽11、出油槽12和回油槽13,所述主阀芯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能够连通进油槽11和出油槽12的环槽一2b以及能够连通出油槽12和回油槽13的环槽二2e;所述主阀芯2远离辅油槽10的一端部沿主阀芯2的轴向开设有内孔2c,所述反馈阀芯3与内孔2c滑动配合,所述主阀芯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连通内孔2c和进油槽11的过油孔2d。

如图1所示,电磁阀7打开使得液压油进入到辅油槽10内并作用在主阀芯2的端面上,主阀芯2向左移动并通过环槽一2b将进油槽11和出油槽12相连通,油泵8对液压油输入至进油槽11内,液压油通过进油槽11、出油槽12进入到活塞9内,对离合器活塞9进行充油,当辅油槽10内的压力减小后,主阀芯2向左的推力减小,主阀芯2向右移动,环槽二2e将出油槽12和回油槽13连通,此时活塞9不工作,处于放油状态;如图2所示,该状态下环槽一2b将进油槽11和出油槽12相连通,出油槽12的开度较小,当进油槽11的油压增加后,液压油通过过油孔2d进入到内孔2c中并作用在反馈阀芯3上,使得主阀芯2向右移动导致出油槽12被关闭,此时反馈阀芯3的所产生的轴向力加上弹簧4的作用下等于主阀芯2在辅油槽10内油压的作用下所受的轴向力,输出给活塞9的油压保持不变,处于保压状态;如图3所示,辅油槽10内的压力达到最大值使得主阀芯2的左端抵靠在堵头5上,该状态下进油槽11的输入油压和出油槽12的输出油压保持一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阀体1、辅油槽10、进油槽11、出油槽12、回油槽13、主阀芯2、凸台2a、环槽一2b、内孔2c、过油孔2d、环槽二2e、反馈阀芯3、弹簧4、堵头5、定位孔5a、定位销6、电磁阀7、油泵8、活塞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