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7434发布日期:2019-03-22 19:1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



背景技术:

阀门(valve)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其中,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又称逆止阀、单向阀、逆流阀、和背压阀。止回阀属于一种自动阀门,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介质倒流、防止泵及驱动电动机反转,以及容器介质的泄放。

如图1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7064740U的一种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包括:阀体、阀座、阀瓣、活塞支架和弹簧;在所述阀体的腔中部设有环形凸台;所述活塞支架为桶形结构,桶壁的两面开口镂空;所述弹簧套设在活塞支架外部,顶部以活塞支架的上开口端外圆为支撑面,底部以阀座为支撑面;所述活塞支架在其底部设有孔,所述阀瓣穿过活塞支架底部且阀瓣表面与活塞支架底面贴合。该实用新型的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设计了活塞支架+弹簧+阀瓣的关闭组件,采用阀瓣平面密封结构,加上压缩弹簧的张力,配合管线出口端介质回流压力,从而轻松达到零泄漏。

该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依靠弹簧复位,带动阀瓣向进口端平移,阀瓣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贴合,加上出口端介质回流压力,达到密封效果。在长期使用后弹簧容易出现回弹性能降低的缺点,造成介质回流止回的效果变差。

如图2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6513883U的一种磁性止回阀,包括阀体、阀座和阀芯,阀体包括处于同一直线上的进口和出口,阀体内部形成有圆柱状流水通道,进口处设有阀座,阀座配设有密封环;阀芯包括封口面和与封口面相反的背面;背面设有磁块,出口边缘设有与磁块磁性相斥的磁环;阀芯周缘设有滑块,流水通道内壁配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条形槽;使得该止回阀不影响流体的正常流动,同时能起到很好的止流效果。

该磁性止回阀通过阀芯周缘设置滑块,流水通道内壁配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条形槽使阀芯在阀体(外壳)内滑动。滑块与条形槽需要一定的配合精度并且保持条形槽内无杂质,否则易造成阀芯在阀体内滑动时卡住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使用寿命长的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包括塑料外壳、固定在所述塑料外壳内的第一嵌件、第二嵌件、止回杆、弹性密封环、固定在所述止回杆上的第一磁性部、与所述第一嵌件连接固定的第二磁性部,所述第二嵌件具有与所述弹性密封环配合的密封配合环,所述止回杆具有支撑所述弹性密封环的支撑部,所述第一磁性部位于所述支撑部背向所述弹性密封环的一侧,所述第二磁性部位于所述第一磁性部背向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磁性部和所述第二磁性部相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回杆还包括杆部,所述第一嵌件和所述第二嵌件分别设有套设在所述杆部外的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部靠近所述第二磁性部的一端端面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一磁性部的盲孔,所述盲孔开口处固定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磁性部掉落的堵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部为柱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持管靠近所述第一磁性部的端部内表面设有限位环,所述第二磁性部容纳在所述第一支撑管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管背向所述第一磁性部的端部内表面设有螺纹结构,该第一支撑管螺纹连接有防掉落螺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掉落螺丝为内六角螺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性部具有允许所述止回杆插入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嵌件、所述第二嵌件、所述止回杆由黄铜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外壳由PPR或PE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设置了第一磁性部与第二磁性部,通过第一磁性部与第二磁性部相斥的原理使弹性密封环密封进口,实现止回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使用弹簧复位实现止回的效果相比,使用的寿命更长。

在本实用新型中,止回杆包括杆部,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套设在杆部外保持止回杆在塑料外壳内沿外壳轴向运动不会移位。同时避免了止回杆在运动过程中卡住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中,塑料外壳1由PPR或PE制成。相较于黄铜制成的外壳成本更低。并且可以直接与PPR管热熔承插连接,安装便捷、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弹簧自压立式升降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现有的一种磁性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的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的爆炸图。

图5所示为图3的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的剖视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3的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的第一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3的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的第一嵌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3的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的止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3的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的流通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见图3-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包括塑料外壳1、固定在塑料外壳1内的第一嵌件2、第二嵌件3、止回杆4、弹性密封环5、固定在止回杆4上的第一磁性部6、与第一嵌件2连接固定的第二磁性部7。

塑料外壳1由PPR或PE制成。塑料外壳1包括处于同一直线上的进口11和出口12。第一嵌件2、第二嵌件3、止回杆4由黄铜制成。

请参见图6-7,具体的,第一嵌件2的外表面具有燕尾形的卡和部21,塑料外壳1的内表面具有与卡和部21配合的配合部13。卡和部21与配合部13配合使第一嵌件2固定在塑料外壳1上。进一步的,塑料外壳1与第一嵌件2、第二嵌件3的安装配合通过模具注塑一体成型。

第一嵌件2设有套设在止回杆4的杆部41外的第一支撑管22,第二嵌件3设有套设在止回杆4的杆部41外第二支撑管32。第二嵌件3具有与弹性密封环5配合的密封配合环31。

第一支撑管22靠近第一磁性部6的端部内表面设有限位环221。第一支撑管22侧面具有背离支撑管中心轴线延伸的一对对称的限位块223。限位块223使第一支撑管22不会从第一嵌件2的端面脱落。限位块223的截面为矩形。

第二磁性部7容纳在第一支撑管22内。第一支撑管22背向第一磁性部6的端部内表面设有螺纹结构。第一支撑管22螺纹连接有防掉落螺丝8。优选的,防掉落螺丝8为内六角螺丝。进一步,内六角螺丝由黄铜制成。防掉落螺丝8与第二磁性部7之间设有密封圈9。

请参见图8,止回杆4包括杆部41,杆部41与第一支撑管22、第二支撑管32配合保持止回杆4在塑料外壳1内沿外壳轴向运动。止回杆4具有支撑弹性密封环5的支撑部42。止回杆4具有安装弹性密封环5的环形凹槽43。

杆部41靠近第二磁性部7的一端端面开设有容纳第一磁性部6的盲孔44,盲孔44开口处固定有用于防止第一磁性部6掉落的堵头10。优选的,堵头10由橡胶材料制成。

第一磁性部6位于支撑部42背向弹性密封环5的一侧。第一磁性部6为柱状结构。第二磁性部7位于第一磁性部6背向支撑部42的一侧。

第二磁性部7具有允许止回杆4插入的通孔71。第一磁性部6和第二磁性部7相斥。

请参见图9,当水流从塑料外壳1的进口11端进入止回阀时,通过流体产生的压力使止回杆4往出口12端方向滑动,弹性密封环5与第二嵌件3的密封配合环31分离,水流从出口12端流出。

请参见图5,当无水流从塑料外壳1的进口11端进入时,通过第一磁性部6和第二磁性部7相斥的特性使止回杆4往进口11端方向滑动,再配合回流的压力使弹性密封环5挤压第二嵌件3的密封配合环31,使弹性密封环5密封进口11端,实现止回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内置磁性阀芯的止回阀设置了第一磁性部与第二磁性部,通过第一磁性部与第二磁性部相斥的原理使弹性密封环密封进口,实现止回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使用弹簧复位实现止回的效果相比,使用的寿命更长。

在本实用新型中,止回杆包括杆部,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套设在杆部外保持止回杆在塑料外壳内沿外壳轴向运动不会移位。同时避免了止回杆在运动过程中卡住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中,塑料外壳1由PPR或PE制成。相较于黄铜制成的外壳成本更低。并且可以直接与PPR管热熔承插连接,安装便捷、可靠。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