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阻尼的汽车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819发布日期:2019-03-02 03:1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可变阻尼的汽车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阻尼的汽车减振器。



背景技术:

为了加速车架和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部装有减振器,且多数为液力减震器。

液力减震器的作用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做往复相对运动,而活塞在缸筒内往复移动时,减振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的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空隙流入另一个内腔。此时,孔壁与油液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油液和减振器壳体所吸收,然后散到空气中。

现有技术液力减震器的缺陷在于:窄小的空隙(一般为设置在缸筒内的单向阀)的数量和大小是固定的,整个减振器的阻尼力基本不可改变,汽车的减振性能在面对不同情况的路面时差别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可变阻尼的汽车减振器,使得汽车的减振性能能够面对更多的路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阻尼的汽车减振器,包括工作缸筒、储油缸筒、活塞、活塞杆、底盘、阀芯和驱动器;

工作缸筒安装在储油缸筒内,活塞杆与活塞连接,活塞位于工作缸筒内,活塞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相反;

工作缸筒与储油缸筒之间的空间称为储油空腔;

工作缸筒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内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连通工作缸筒的内腔与储油空腔,第二通道连通工作缸筒的内腔与储油空腔;

第一通道内设置有呈并联关系的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第三单向阀与第四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相反;

第二通道内设置有呈并联关系的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相反;

驱动器驱动阀芯关闭或开启第二通道;当第二通道被关闭后,油液在工作缸筒的内腔与储油空腔之间只能通过第一通道、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来回流通,此时减振器为大阻尼阶段;当第二通道打开之后,油液在工作缸筒的内腔与储油空腔之间可以通过第一通道、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二通道、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来回流通,此时减振器为小阻尼阶段。

具体的,所述底盘包括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第一通道、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位于第一底盘内;第二通道、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位于第二底盘内;第一底盘内设置有油液通道,油液通道连通工作缸筒的内腔与第二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器包括电磁铁和弹簧,阀芯能够在电磁铁和弹簧的作用下相对第二底盘往复运动,用户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电和断电即可实现第二通道的启闭。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振器设置有两条油液通道,开启或关闭其中一条油液通道即可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大小,便于汽车驾驶人根据汽车行驶状况和道路状况自由选择,获得最佳的汽车驾驶舒适性或运动性。(2)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振器与传统的减振器在结构上的区别仅仅在于底盘结构、阀芯和驱动器,与传统减振器的生产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小阻尼状态)。

图2是图1的A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大阻尼状态)。

图4是图3的B放大图。

其中:1、工作缸筒;2、储油缸筒;3、活塞;4、活塞杆;5、第一底盘;6、第二底盘;7、阀芯;8、弹簧;9、电磁铁;10、油液通道;11、储油空腔;12、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第一通道;15、第三单向阀;16、第四单向阀;17、第二通道;18、第五单向阀;19、第六单向阀;20、下空腔;21、上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可变阻尼的汽车减振器,包括工作缸筒1、储油缸筒2、活塞3、活塞杆4、第一底盘5、第二底盘6、阀芯7、弹簧8和电磁铁9;

工作缸筒1安装在储油缸筒2内,活塞杆4与活塞3连接,活塞3位于工作缸筒1内,活塞3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2和第二单向阀13,第一单向阀12和第二单向阀13的导通方向相反;

工作缸筒1与储油缸筒2之间的空间称为储油空腔11;

工作缸筒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底盘5和第二底盘6,第一通道14、第三单向阀15和第四单向阀16位于第一底盘5内,第一通道14连通工作缸筒1的内腔与储油空腔11;第二通道17、第五单向阀18和第六单向阀19位于第二底盘6内,第一底盘5内设置有油液通道10,油液通道10连通工作缸筒1的内腔与第二通道17,第二通道17连通至储油空腔11;

第一通道14内设置有呈并联关系的第三单向阀15和第四单向阀16,第三单向阀15与第四单向阀16的导通方向相反;

第二通道17内设置有呈并联关系的第五单向阀18和第六单向阀19,第五单向阀18和第六单向阀19的导通方向相反;

弹簧8安装在阀芯7与第二底盘6之间,阀芯7能够在电磁铁9和弹簧8的作用下相对第二底盘6往复运动。

本实施例的减振器具有小阻尼和大阻尼两种工作状态,其工作原理分别是:

(1)小阻尼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铁9断电,阀芯7在弹簧8的作用下远离第二通道17,第二通道17与油液通道10共同连通工作缸筒1的内腔与储油空腔11。当活塞杆4受压下降后,活塞3以下的下空腔20内的油液收到挤压,油液经过活塞3上的第一单向阀12进入活塞3以上的上空腔21;由于进入工作缸筒1内的活塞杆4占据越来越多的体积,上空腔21内增加的空间小于下空腔20内减少的空间,下空腔20内一部分油液必须经过第一通道14和第三单向阀15进入储油空腔11;由于第二通道17与第一通道14为并联关系,也有一部分油液经过油液通道10、第二通道17和第五单向阀18进入储油空腔11。活塞杆4上行时,油液的流动路线同理,只是工作的单向阀由第一单向阀12变为第二单向阀13、第三单向阀15变为第四单向阀16、第五单向阀18变为第六单向阀19。

(2)大阻尼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电磁铁9通电,阀芯7在电磁铁9的作用下上行压缩弹簧8并堵塞第二通道17。当活塞杆4受压下降后,活塞3以下的下空腔20内的油液收到挤压,油液经过活塞3上的第一单向阀12进入活塞3以上的上空腔21;由于进入工作缸筒1内的活塞杆4占据越来越多的体积,上空腔21内增加的空间小于下空腔20内减少的空间,下空腔20内一部分油液必须经过第一通道14和第三单向阀15进入储油空腔11。活塞杆4上行时,油液的流动路线同理,只是工作的单向阀由第一单向阀12变为第二单向阀13、第三单向阀15变为第四单向阀16。

在第二通道17开启的时候,工作缸筒1内腔与储油空腔11之间的通道数量增加,工作缸筒1内腔与储油空腔11之间的油液流量随之增加,活塞杆4上行和下行的速度更快,减振器的阻尼更小;反之,第二通道17关闭之后,减振器的阻尼增大。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