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溢式润滑的调整臂蜗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9068发布日期:2019-04-09 21:5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溢式润滑的调整臂蜗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溢式润滑的调整臂蜗轮。



背景技术:

蜗轮蜗杆机构常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蜗轮与蜗杆在其中间平面内相当于齿轮与齿条,蜗杆又与螺杆形状相似。

调整臂蜗轮在汽车制动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蜗轮蜗杆在传动时,为减少传动结构的磨损,需要将蜗轮蜗杆传动结构通过密封组件封闭在壳体的内部,同时通过注油嘴向壳体内注入润滑脂,现有的调整臂蜗轮一般是在壳体上方的固定位置开口,从而注入润滑脂,这样容易导致润滑脂滞留,影响润滑效果,另外,调整臂蜗轮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磨损过度,导致器件的制动效果差,甚至无法制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溢式润滑的调整臂蜗轮,具备使蜗轮润滑均匀,便于更换的优点,解决了润滑脂滞留,影响润滑效果以及蜗轮长时间使用后,磨损过度,影响制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溢式润滑的调整臂蜗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臂,所述壳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环,所述壳体的正面活动套接有位于连接环一侧的控制臂,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内圈的侧壁上设置有内齿轮,所述蜗轮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蜗轮的内部开设有与蜗轮贯通连接的通孔,所述蜗轮外圈的侧壁上设置有外齿轮,所述外齿轮与蜗杆的一端齿合,所述蜗杆的一端与壳体内腔的一侧活动套接,所述蜗杆的另一端贯穿壳体的另一侧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注油嘴。

优选的,所述连接臂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在壳体的顶部,且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加强环。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的一侧通过螺钉与壳体正面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连接环的中部开设有与蜗轮尺寸相适配的圆孔。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形状为圆环状凹槽,且通槽的圆心位于蜗轮的轴线上,所述通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通槽分别位于蜗轮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通孔均匀分布在蜗轮的内部,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位于蜗轮的两侧,且通孔的直径与通槽的直径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注油嘴的一端贯穿壳体的内腔并与壳体内腔的侧壁贯通连接,且注油嘴的另一端螺纹套接有油帽。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自溢式润滑的调整臂蜗轮,通过通孔、通槽和注油嘴的配合使用,使得润滑脂可以均匀分布在蜗轮两端的端面,避免了因润滑脂不易扩散,使蜗轮摩擦过度的问题,提高了蜗轮的润滑效果,降低了蜗轮的磨损,进而提高了蜗轮的使用寿命。

2、该自溢式润滑的调整臂蜗轮,通过连接环、壳体和连接臂的配合使用,使调整臂蜗轮可以被拆卸,从而对调整臂蜗轮的内部配件进行更换,避免了因长期使用,使配件磨损过度,进而影响制动效果的问题,使装置便于被更换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蜗轮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连接臂;3、连接环;4、控制臂;5、蜗轮;6、内齿轮;7、通槽;8、通孔;9、外齿轮;10、蜗杆;11、注油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自溢式润滑的调整臂蜗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臂2,连接臂2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且连接臂2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加强环,通过对固定螺栓进行拆卸,将壳体1与连接臂2分离,从而对调整臂的内部配件进行拆卸更换,同时利用连接臂上的加强环对连接臂2进行固定,保证调整臂的稳定性,壳体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环3,连接环3的一侧通过螺钉与壳体1正面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连接环3的中部开设有与蜗轮5尺寸相适配的圆孔,通过连接环3将蜗轮5的内圈固定在壳体1中部开设的圆形凹槽内,提高了蜗轮5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连接环3中部开设的圆孔,与蜗轮5相适配,从而使蜗轮5更合理的传动,壳体1的正面活动套接有位于连接环3一侧的控制臂4,通过控制臂4将从蜗杆10传递到蜗轮5的传动作用传递,保证了调整臂结构的完整性,使调整臂更合理地被使用,壳体1的内腔设置有蜗轮5,蜗轮5内圈的侧壁上设置有内齿轮6,蜗轮5的一侧开设有通槽7,通槽7的形状为圆环状凹槽,且通槽7的圆心位于蜗轮5的轴线上,通槽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通槽7分别位于蜗轮5的两侧,通过圆环形的通槽7,使润滑脂可以均匀的分布在蜗轮5的两侧,从而提高蜗轮5的润滑效果,同时利用通槽7的圆心与蜗轮5的轴线相适配,使通槽7可以更好地将润滑脂均匀分散,蜗轮5的内部开设有与蜗轮5贯通连接的通孔8,通孔8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通孔8均匀分布在蜗轮5的内部,通孔8的两端分别位于蜗轮5的两侧,且通孔8的直径与通槽7的直径相适配,通过八个均匀分布的通孔8,将蜗轮5的两侧连通,使润滑脂可以从蜗轮5的一侧溢出到另一侧,从而提高了蜗轮5的润滑效果,降低了蜗轮5的磨损,蜗轮5外圈的侧壁上设置有外齿轮9,外齿轮9与蜗杆10的一端齿合,利用蜗杆10的传动作用,从而带动蜗轮5转动,保证装置的合理性,同时蜗杆10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壳体1内腔的一侧活动套接,避免了蜗杆10与壳体1的摩擦,蜗杆10的一端与壳体1内腔的一侧活动套接,蜗杆10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的另一侧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壳体1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注油嘴11,注油嘴11的一端贯穿壳体1的内腔并与壳体1内腔的侧壁贯通连接,且注油嘴11的另一端螺纹套接有油帽,通过注油嘴11与壳体1的内腔贯通,保证润滑脂可以准确的注入壳体1的内腔,从而对蜗轮5进行润滑,利用注油嘴11一端的油帽,对注油嘴11进行封闭,防止灰尘进入。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注油嘴11将润滑脂注入壳体1,通过通孔8使蜗轮5的两端贯通,从而使润滑脂从蜗轮5的两端溢出,对蜗轮5进行润滑,在更换时,通过更换连接环3,对蜗轮5进行拆卸更换,通过固定螺栓将连接臂2和壳体1分离,从而对壳体1内部的配件进行更换,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