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钉固定构造以及车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4633发布日期:2019-05-21 20:4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螺钉固定构造以及车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将部件安装于其他部件的螺钉固定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螺钉将部件安装于其他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电子设备中,螺钉与形成于金属板的凸缘的内螺纹螺合,从而将前表面壳体与背面壳体结合。金属板的凸缘为圆筒状的突起,通过翻边加工而形成。另外,内螺纹通过攻丝加工而形成于凸缘的内表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8513号公报

像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以往内螺纹是在即便拧入螺钉也不位移的面实施攻丝加工而形成的。然而,在这种现有的螺钉固定中,在螺钉固定后有时产生螺钉松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难以产生螺钉松弛的螺钉固定构造。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部件,其具有供螺钉插入的第一开口部;和弹性片,其是与第一部件进行螺钉固定的部件,具有主体和弹性片,上述主体具有与第一部件重叠的面,上述弹性片从主体的缘一体地延伸,并且具有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而供插入于第一开口部的螺钉拧入的第二开口部,对于弹性片而言,从与边缘连接的一个端部观察,另一个端部向拧入螺钉的方向突出。

另外,主体具有第三开口部,弹性片从主体的内周侧的边缘亦即第三开口部一体地延伸。

另外,上述螺钉固定构造具备限制部,该限制部对弹性片向拧入螺钉的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

并且,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车载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螺钉固定构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对于具有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的第二开口部的弹性片而言,从与主体的边缘连接的一端部观察,另一端部向拧入螺钉的方向突出,因而难以产生螺钉松弛。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部件的俯视图。

图2A是第二部件的俯视图,图2B是第二部件的侧视图,图2C是第二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第一部件螺钉固定于第二部件时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4A是表示完成螺钉固定时的样子的剖视图,图4B是图4A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5B是将图5A中的部分P放大表示的图。

图6是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的车载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3…螺钉,4…限制部,5…电子设备,10…主体,10A…第一开口部,20…主体,20A…第三开口部,21…弹性片,21A…第二开口部,21B…端部,21C…端部,21D…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的第一部件1的俯视图。第一部件1具有板状的主体10与第一开口部10A,该第一开口部10A形成于主体10,规定俯视观察时大致呈圆形的空间。主体10具有与后述的第二部件2重叠的面。第一部件1为金属制或树脂制。

图2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的第二部件2的俯视图。另外,图2B是第二部件2的侧视图。另外,图2C是第二部件2的立体图。

第二部件2是与第一部件1螺钉固定的部件。第二部件2具有板状的主体20与弹性片21,该弹性片21形成有第二开口部21A。

主体20具有与第一部件1重叠的面。另外,如图2A所示,主体20具有第三开口部20A,该第三开口部20A规定俯视观察时大致呈矩形的空间。

弹性片21从主体20的内周侧的边缘亦即第三开口部20A一体地延伸。弹性片21的一个端部21B成为与第三开口部20A连接的固定端,另一个端部21C成为自由端,该弹性片21能够以端部21B为中心向图2B中的上方以及下方弹性变形而挠曲。

对于弹性片21而言,在图2B中,从端部21B观察,端部21C成为向下方突出的形状。

弹性片21在端部21C具有第二开口部21A。如图2A所示,第二开口部21A规定俯视观察时大致呈圆形的空间。如后述的图3所示,在第二开口部21A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21D。

第二部件2例如是加工金属板而制成的金属制的部件。在该情况下,弹性片21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切割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制成。另外,在该情况下,第二开口部21A通过翻边加工而制成,内螺纹21D通过攻丝加工而制成。

此外,第二部件2只要成为图2A~图2C所示的具有主体20与弹性片21的形状即可,也可以为树脂制。

图3是表示将第一部件1螺钉固定于第二部件2时的样子的剖视图。

第一部件1的主体10以第一开口部10A与第二部件2的第二开口部21A对置的方式与第二部件2的主体20重叠。在该状态下将螺钉3插入至第一开口部10A,并继续拧入至形成有内螺纹21D的第二开口部21A。图3中示出拧入螺钉3的方向D。方向D在图3中为下方。对于弹性片21而言,从端部21B观察,端部21C向方向D突出。此外,螺钉3为金属制或树脂制。

图4A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状态紧固螺钉3而完成螺钉固定时的样子的剖视图。图4B是图4A的立体图。

螺钉3一边与内螺纹21D啮合一边向方向D被拧入,从而弹性片21以端部21B为中心向图3中的上方挠曲。因此,完成螺钉固定时的图4A的弹性片21比螺钉固定前的图3的弹性片21更向第一部件1的附近即图3以及图4A中的上方位移。在弹性片21因弹性变形而这样位移的情况下,弹性片21如图4A所示地欲消除该弹性变形而产生作用力F。因该作用力F,而螺钉3处于向方向D被拉拽的状态,螺钉3的轴力提高。通过轴力的提高,螺钉3难以松弛。

特别是在第一部件1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在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现有的螺钉固定构造中,通过螺钉固定来紧固第一部件1,第一部件1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而变薄,存在螺钉3松弛的担忧。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中不存在这种担忧,能够通过螺钉3保持螺钉固定的状态。

此外,在上述内容中,示出了弹性片21从主体20的内周侧的边缘亦即第三开口部20A一体地延伸的情况。然而,弹性片21也可以从主体20的外周侧的边缘亦即外缘一体地朝向主体20的外侧延伸。

图5A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5B是将图5A中的部分P放大表示的图。该变形例具备限制部4。

限制部4从主体20一体地延伸,与端部21C一体地连接。限制部4对弹性片21向方向D的位移进行限制。具体而言,限制部4在螺钉固定时螺钉3的前端穿过第一开口部10A而与第二开口部21A接触时防止弹性片21向方向D被压入而挠曲。

此外,限制部4可以不是作为第二部件2的一部分而与主体20以及弹性片21一体地制作而成,而是制作为与第二部件2独立的部件,以支承弹性片21的端部21C的方式安装于主体20。

图6是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的车载装置的立体图。在图6中,示出了在作为车载装置的电子设备5中为了安装成为侧面罩的第一部件1而利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的情况。

在图6中,使用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螺钉固定构造,但图1~图4B所示的螺钉固定构造也可以在电子设备5中使用。

另外,作为车载装置的具体例,除了图6那样的车载电子设备5以外,还能举出车身。为了将构成车身的部件彼此螺钉固定,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对于从主体20一体地延伸并具有供螺钉3拧入的第二开口部21A的弹性片21而言,从端部21B观察,端部21C向拧入螺钉3的方向D突出。因此,对于弹性片21而言,若完成螺钉固定则以向方向D拉拽螺钉3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螺钉3的轴力提高。由此,难以产生螺钉3的松弛。

另外,主体20具有第三开口部20A,弹性片21从主体20的内周侧的边缘亦即第三开口部20A一体地延伸。通过使弹性片21不是从主体20的外周侧的边缘延伸而是从主体20的内周侧的边缘亦即第三开口部20A延伸,从而在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重叠时,主体10中第一开口部10A的周围的部分被主体20在宽大范围支承。因此,螺钉固定时能够抑制主体10的挠曲,适当地进行螺钉固定。

另外,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具备限制部4,该限制部4对弹性片21向拧入螺钉3的方向D的位移进行限制。因此,能够防止弹性片21向方向D挠曲。

另外,车载装置具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车载装置在车辆的行驶时被施加振动以及冲击等,因此可以说是处于螺钉3容易松弛的环境下。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螺钉固定构造,由于螺钉3难以松弛,因而应用于车载装置特别有效。

此外,本申请实用新型在该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实施方式的任意构成要素的变形或实施方式的任意构成要素的省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