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抗电磁干扰的过桥弯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0148发布日期:2019-05-17 19:4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抗电磁干扰的过桥弯管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分体式抗电磁干扰的过桥弯管件。



背景技术:

管道在不同安装环境下通常一个管件就能满足需要的功能,在一个管件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传统的做法是用两个管件组合一起实现。在一些物流密集的区域,常有多条管道纵横交错,当两根不同方向的管道交叉铺设时为了避免交叉的管道相互干扰、上下叠加、管道之间相互挤压造成物理损伤等不合理的安装现象就需要用一个过桥弯管连通件处理交叉位置,将相互交叉的管道架起来,相互隔开。当有很多根管与一根管交叉时用过桥弯管连通件就无法实现,需要用到多个过桥弯管进行拼接来实现,此时管件之间的连接次数较多,施工不方便,效率低,且连接尺寸不好把控。过桥弯管身色泽柔和,造型美观,配套管件带有装饰性管件,加强筋型装饰,既增加了管件强度,更使得管道安装后外形美观。

但现有的过桥弯管通常是一次注塑成型或者在加热的情况下直接弯曲管材,各管道间不能相互组合,在弯管和直管的组合连接处内径不同,连接处的密封性不良,密封性不良易出现电磁干扰;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分体式抗电磁干扰的过桥弯管件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抗电磁干扰的过桥弯管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各管道间不能相互组合,在弯管和直管的组合连接处内径不同,连接处的密封性不良,密封性不良易出现电磁干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抗电磁干扰的过桥弯管件,包括第一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直管,所述第一直管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直管的内部设置有流动腔,所述第一直管下端的内部安装有抗电磁干扰元件,所述抗电磁干扰元件上设置有金属垫板,所述金属垫板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导电柱,所述金属垫板的上端设置有非磁性金属片,所述非磁性金属片的上端设置有磁性金属片,所述磁性金属片和非磁性金属片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金属壳体,所述第一直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弯管,所述第一弯管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弯管另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弯管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弯管,所述第二弯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直管,所述第二直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一弯管、连接头和第二弯管的下端设置有垫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接头的尺寸大小与第二转接头的尺寸大小相同,所述第一直管的尺寸大小与第二直管的尺寸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弯管的尺寸大小与第二弯管的尺寸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接头的内直径与第一直管的外直径相同,所述第一转接头通过螺纹与第一直管连接,所述第一弯管通过螺纹与第一直管套接,所述第一弯管的内直径与第一直管的内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外直径与连接头的内直径相同,所述垫块与第一弯管、连接头和第二弯管粘贴连接,所述垫块的下端设置为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管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尺寸大小与第二密封圈的尺寸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内直径与第一弯管的外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管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直管另一侧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三密封圈的内直径与第一直管的外直径相同,所述抗电磁干扰元件嵌入第一直管下端的内部,所述导电柱穿过第一直管与大地连接。

优选的,所述磁性金属片和非磁性金属片粘贴连接,所述非磁性金属片与金属垫板贴合连接,所述金属壳体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金属垫板通过焊接与金属壳体连接,所述导电柱设置有两个,所述导电柱穿过金属垫板与导电层贴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转接头、连接头和第二转接头的设置,依次将第一直管、第一弯管、第二弯管和第二直管连接起来,在注塑成型时分为两组组件,然后接头的设置将其进行连接,过桥弯管出现损坏时不用更换整个过桥弯管,只需要更换其中一段管道,更加经济适用,其中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密封性能良好。

2、该实用新型通过直管的构造设计,弯管与直管进行连接时,弯管通过螺纹套接在直管的内部,且直管内不与弯管连接部分的外壁加厚,使弯管与其连接部分的内径相同,在使用时不会因内径不同带来冲击力,对管体本身造成损坏,且内径相同使流速能更加均匀。

3、该实用新型通过抗电磁干扰元件的设置,能够抗电磁干扰,解决了因连接处密封性不良导致的电磁干扰的问题,磁性金属片能够抵抗低频电磁波,非磁性金属片能够抵抗高频电磁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体式抗电磁干扰的过桥弯管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弯管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直管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抗电磁干扰元件的剖视图。

图中:1、第一转接头;2、第一直管;3、第一弯管;4、连接头;5、第二弯管;6、第二直管;7、第二转接头;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第三密封圈;11、抗电磁干扰元件;12、流动腔;13、金属壳体;14、导电层;15、磁性金属片;16、非磁性金属片;17、金属垫板;18、导电柱;19、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分体式抗电磁干扰的过桥弯管件,包括第一转接头1,第一转接头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直管2,第一直管2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0,第一直管2的内部设置有流动腔12,水流在腔室中流动,第一直管2下端的内部安装有抗电磁干扰元件11,抗电磁干扰元件11上设置有金属垫板17,金属垫板17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导电柱18,金属垫板17的上端设置有非磁性金属片16,非磁性金属片16的上端设置有磁性金属片15,磁性金属片15能够抵抗低频电磁波,非磁性金属片16能够抵抗高频电磁波,磁性金属片15和非磁性金属片16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电层14,能够引导电流,避免对弯管本身产生破坏,导电层14的外表面设置有金属壳体13,有金属屏蔽的作用,第一直管2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弯管3,第一弯管3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圈8,第一弯管3另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避免出现缝隙,导致漏水,第一弯管3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头4,起到连接作用,过桥弯管的分体设计使整个过桥弯管易于拆分,出现问题仅仅需要更换其中一段,不需要全部进行更换,连接头4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弯管5,第二弯管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直管6,第二直管6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转接头7,第一弯管3、连接头4和第二弯管5的下端设置有垫块19。

进一步,第一转接头1的尺寸大小与第二转接头7的尺寸大小相同,第一直管2的尺寸大小与第二直管6的尺寸大小相同,第一弯管3的尺寸大小与第二弯管5的尺寸大小相同,生产模具设置少,较少的模具就能生产整个过桥弯管的所有管道和连接处。

进一步,第一转接头1的内直径与第一直管2的外直径相同,第一转接头1通过螺纹与第一直管2连接,连接更加紧密,且连接方式简单,第一弯管3通过螺纹与第一直管2套接,第一弯管3的内直径与第一直管2的内直径相同,避免水流由于内径的落差而加大冲击力,导致管道的损坏,经济性不强。

进一步,第一弯管3和第二弯管5的外直径与连接头4的内直径相同,垫块19与第一弯管3、连接头4和第二弯管5粘贴连接,避免过桥弯管下管道与过桥弯管因压力大而相互挤压,垫块19的下端设置为圆弧状,贴合管道的表面,且垫块19设置为硅胶材质,减震性能更好。

进一步,第一弯管3的两侧均设置有螺纹,保证过桥弯管的正常连接,第一密封圈8的尺寸大小与第二密封圈9的尺寸大小相同,第一密封圈8和第二密封圈9的内直径与第一弯管3的外直径相同,能够刚好套接在第一弯管3上。

进一步,第一直管2的一侧设置有螺纹,第一直管2另一侧的内部设置有螺纹,能与第一弯管3连接,第三密封圈10的内直径与第一直管2的外直径相同,保证连接处不会有缝隙,后续出现漏水的情况,抗电磁干扰元件11嵌入第一直管2下端的内部,导电柱18穿过第一直管2与大地连接,能够导出电流。

进一步,磁性金属片15和非磁性金属片16粘贴连接,非磁性金属片16与金属垫板17贴合连接,金属壳体13和导电层14之间设置有隔离层,避免导电层14将传导的电流传导到金属壳体13上,金属垫板17通过焊接与金属壳体13连接,设置金属屏蔽的环境,导电柱18设置有两个,导电柱18穿过金属垫板17与导电层14贴合连接,能将电流通过导电柱18导入大地。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第一弯管3拧入第一直管2内,此时第一密封圈8刚好卡在第一直管2的外壁处,且内壁相连接,内径相同,使用连接头4,将第一弯管3和第二弯管5连接,此时第二密封圈9刚好卡在连接头4的外壁处,同理第二弯管5与第二直管6连接,用第一转接头1和第二转接头7连接本过桥弯管和需要连接的管道,其中垫块19保护过桥弯管下端管道,避免相互间的压力导致管道的老化和破损,使用中,抗电磁干扰元件11能够抗电磁干扰,磁性金属片15能够抵抗低频电磁波,非磁性金属片16能够抵抗高频电磁波,导电柱18的一端连接大地,使雷击电流、静电放电电流等从接地通路直接流入大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