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肋中空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8301发布日期:2019-09-17 20:07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内肋中空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肋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肋中空管。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排水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排水管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就是环刚度,环刚度是排水管在地底下承受径向作用力的重要指标。环刚度高表示排水管埋地后径向承受力大幅提高,也就是说排水管埋地后安全性更高,压溃的可能性降低。

要增加环刚度,可以通过增加管道壁厚,也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用量来实现。但是材料用量增加后会加重管材的重量,管材成本增加,运输成本也会上升。于是出现了内肋管、多肋管等,在管壁结构上作改进,从而增强性能的设计。

但这种结构对真正对环刚度的提高作用很小。管材的环刚度以最薄弱部位的环刚度为准,内肋的中空凸起部分虽然提高了管整体的环刚度,但凸起部之间的部位成为了弱点,成为了管材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内肋管环刚度提升有限,内肋间的位置成为管材弱点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内肋中空管。

一种内肋中空管,包括管体,缠绕于所述管体的内肋,所述管体为中空管,其纵截面为连续的空心格,即所述管体由中空的细管螺旋缠绕胶合而成,所述内肋与所述细管一体成型,所述细管的横截面主体为中空方形,其同一侧两端对称的设有一个中空扇形,扇形的弧面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肋中空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肋中空的内壁设有肋加强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肋中空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细管中空的内壁设有管加强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肋中空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还设有外筋管,所述外筋管为异型中空型材,缠绕于所述管体,设于所述内肋之间,与所述内肋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肋中空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筋管同时与两侧的所述内肋、所述管体胶合固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内肋中空管采用中空管作为管壁,在此基础上增加内肋,包括采用轴向布置的中空管、采用周向布置的中空管两种技术方案。

采用轴向布置的中空管的方案,主体部分与内肋部分的走向相垂直,构成网状结构。中空管的弱点在于侧壁胶合点,内肋部分的弱点在于凸起部分之间的位置,相互垂直的结构使得二者的弱点得以相互抵消,管整体的环刚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采用周向布置的中空管的方案,在二个所述内肋部分之间是具有很好的支撑力的“T”形结构,从而解决了凸起部之间的部位是弱点的问题,管整体的环刚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并且双层的结构也使得,即便外壁产生了破损,也不影响管的正常使用,耐用性较之普通的内肋管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肋中空管在实施例1中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肋中空管在实施例2中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肋中空管在实施例3中的部分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肋中空管在实施例1中的部分纵截面图。

所述内肋中空管1由长条的中空异型材11缠绕、胶合而成,管整体的纵截面即为所述中心异型材的横截面。

所述中空异型材11包括主体部分12、内肋部分13,二者一体成型。所述主体部分12为中空的“日”字形结构。所述内肋部分13为中空的四分之一圆,二个所述内肋部分13的弧面相对、对称的设于所述主体部分12的同一侧两端。

所述主体部分12的首尾端,即两端的短边的位置,及所述内肋部分13的侧壁,与相邻的部分相同的位置相胶合,构成胶层14。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肋中空管在实施例2中的部分纵截面图。

所述内肋中空管1的主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一致,包括主体部分 12、内肋部分13、胶层1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内肋中空管 1进一步增加了肋加强层15、管加强层16、外筋管17。

所述肋加强层15设于所述内肋部分12的内壁,两端分别与其弧面、侧壁连接。所述管加强层16设于所述主体部分12的内壁,于所述主体部分中间的短边的位置,向靠近所述内肋部分13的方向发散。所述外筋管17为中空的梯形,短的一面贴合所述主体部分12,斜边分别贴合两侧的所述内肋部分13。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肋中空管在实施例3中的部分纵截面图。

所述内肋中空管1包括主体部分31、内肋部分32,所述主体部分31由中空的细管33排列成圆形结构,胶合而成,所述内肋部分 32以垂直于所述细管33的角度缠绕、胶合而成。管整体的纵截面为所述细管33的纵截面,为所述内肋部分32的横截面。

所述内肋部分32为设有加强筋34的中空半圆形,平面侧与多个所述细管33胶合,构成胶层35。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内肋中空管1采用中空管作为管壁,在此基础上增加内肋,包括采用轴向布置的中空管、采用周向布置的中空管两种技术方案。

采用轴向布置的中空管的方案,所述主体部分31与所述内肋部分32的走向相垂直,构成网状结构。中空管的弱点在于侧壁胶合点,内肋部分的弱点在于凸起部分之间的位置,相互垂直的结构使得二者的弱点得以相互抵消,管整体的环刚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采用周向布置的中空管的方案,在二个所述内肋部分12之间是具有很好的支撑力的“T”形结构,从而解决了凸起部之间的部位是弱点的问题,管整体的环刚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并且双层的结构也使得,即便外壁产生了破损,也不影响管的正常使用,耐用性较之普通的内肋管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