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0880发布日期:2019-05-24 21:4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煤机拉杆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磨煤机是将煤块破碎并磨成煤粉的机械,广泛应用于电站系统的火力发电、建材水泥的生产线、冶金炼铁的高炉喷粉、化工煤化工、煤油化等制粉系统。磨煤机主要由基础部、架体、架体密封装置、电动机、联轴器、减速机、磨盘底座、喷嘴环部、磨辊装置、压力框架装置、拉杆机构、液压油缸、刮板装置、分离器、检修平台、密封风管路、润滑油系统管路等部分构成。

磨煤机中的拉杆机构起到连接和支撑作用。拉杆与架体联接处装有一组特殊设计的上、下部密封装置。能适应磨煤机在工作运行时拉杆的上下运动和水平摆动。架体此处还设有密封风腔,用以隔绝磨内含尘热风排除磨外。由于拉杆所处环境中粉尘、细煤粒浓度很大,因此对其密封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现有技术中,由于拉杆在轴向上存在位移,因此缝隙很难避免粉尘进入;而且,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伴随着震颤和机械碰撞,因此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端口容易变形,从而影响密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拉杆密封结构其密封性能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包括基台,架体,螺栓,第一通孔,底座,环隙,第二通孔,环形腔体,硅胶套,圆筒,内腔,第三通孔,拉杆,硅胶圈,通气管,弹簧,其中架体通过螺栓丝接在基台上,架体的上端具有一弧形的凹槽,在架体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一通孔,底座的底面呈弧形,底座的底面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契合,底座连接在所述凹槽中,底座的外周具有环隙,所述环隙处套接有硅胶套,所述硅胶套下端的外径大于其上端的外径,底座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周开设有若干环形腔体,圆筒开口向下,在圆筒的内部具有内腔,在圆筒的上端开设有第三通孔,拉杆自上而下依次贯穿第三通孔、内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拉杆与第三通孔的内壁焊接固定并保持密封,在环形腔体中设置有硅胶圈,在圆筒的上端面中内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两端端口均位于圆筒外部,所述通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内腔相连通,弹簧位于内腔中,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圆筒的内壁顶面以及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圆筒的内壁与硅胶套的外壁相互贴合。

作为优选,通气管的两端端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气泵相连接。

作为优选,当弹簧完全收缩时圆筒的下端仍不与架体或螺栓相接触。

作为优选,在所述凹槽与底座的底面之间具有密封胶。

作为优选,硅胶套的外径大于底座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该技术方案在不改变密封原理的基础上,对其配合模式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以一倒置的圆筒同下端的底座构成腔体,拉杆竖直的贯穿于圆筒中并与圆筒密封固定,拉杆在竖直运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圆筒随之运动。基于这种构造,在拉杆的运动过程中,腔体始终仅通过硅胶套与圆筒之间的缝隙与外界连通,由于硅胶套具有弹性且下端外径大于其上端外径,因而这种缝隙极小,再加之缝隙方向朝下,因此飘入粉尘的可能性得到有效降低。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通气管和外部的气泵在内腔中构建正压环境,从而利用气压进一步降低粉尘进入的概率。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内腔中设置了弹簧,可对拉杆的运动范围起到限定作用,避免其运动幅度过大,造成密封失效。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在拉杆持续运动的过程中保证内腔良好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架体局部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局部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基台 2、架体 3、螺栓 4、第一通孔

5、底座 6、环隙 7、第二通孔 8、环形腔体

9、硅胶套 10、圆筒 11、内腔 12、第三通孔

13、拉杆 14、硅胶圈 15、通气管 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基台1,架体2,螺栓3,第一通孔4,底座5,环隙6,第二通孔7,环形腔体8,硅胶套9,圆筒10,内腔11,第三通孔12,拉杆13,硅胶圈14,通气管15,弹簧16,其中架体2通过螺栓3丝接在基台1上,架体2的上端具有一弧形的凹槽,在架体2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一通孔4,底座5的底面呈弧形,底座5的底面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契合,底座5连接在所述凹槽中,底座5的外周具有环隙6,所述环隙6处套接有硅胶套9,所述硅胶套9下端的外径大于其上端的外径,底座5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二通孔7,在所述第二通孔7的外周开设有若干环形腔体8,圆筒10开口向下,在圆筒10的内部具有内腔11,在圆筒10的上端开设有第三通孔12,拉杆1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第三通孔12、内腔11、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4,拉杆13与第三通孔12的内壁焊接固定并保持密封,在环形腔体8中设置有硅胶圈14,在圆筒10的上端面中内置有通气管15,所述通气管15的两端端口均位于圆筒10外部,所述通气管15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内腔11相连通,弹簧16位于内腔11中,所述弹簧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圆筒10的内壁顶面以及底座5的顶面固定连接,圆筒10的内壁与硅胶套9的外壁相互贴合。

实施例2

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基台1,架体2,螺栓3,第一通孔4,底座5,环隙6,第二通孔7,环形腔体8,硅胶套9,圆筒10,内腔11,第三通孔12,拉杆13,硅胶圈14,通气管15,弹簧16,其中架体2通过螺栓3丝接在基台1上,架体2的上端具有一弧形的凹槽,在架体2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一通孔4,底座5的底面呈弧形,底座5的底面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契合,底座5连接在所述凹槽中,底座5的外周具有环隙6,所述环隙6处套接有硅胶套9,所述硅胶套9下端的外径大于其上端的外径,底座5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二通孔7,在所述第二通孔7的外周开设有若干环形腔体8,圆筒10开口向下,在圆筒10的内部具有内腔11,在圆筒10的上端开设有第三通孔12,拉杆1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第三通孔12、内腔11、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4,拉杆13与第三通孔12的内壁焊接固定并保持密封,在环形腔体8中设置有硅胶圈14,在圆筒10的上端面中内置有通气管15,所述通气管15的两端端口均位于圆筒10外部,所述通气管15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内腔11相连通,弹簧16位于内腔11中,所述弹簧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圆筒10的内壁顶面以及底座5的顶面固定连接,圆筒10的内壁与硅胶套9的外壁相互贴合。其中,通气管15的两端端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气泵相连接。当弹簧16完全收缩时圆筒10的下端仍不与架体2或螺栓3相接触。在所述凹槽与底座5的底面之间具有密封胶。硅胶套9的外径大于底座5的外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