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2500发布日期:2019-08-09 20:5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



背景技术:

感应水龙头,是通过红外线反射原理,当人体的手放在水龙头的红外线区域内,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由于人体手的摭挡反射到红外线接收管,通过集成线路内的微电脑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脉冲电磁阀,电磁阀接受信号后按指定的指令打开阀芯来控制水龙头出水;当人体的手离开红外线感应范围,电磁阀没有接受到信号,电磁阀阀芯则通过内部的弹簧进行复位来控制水龙头的关水,应用于公共场所,防止洗手后的二次污染,避免疾病的感染。

目前的红外感应水龙头一般应用在公共区域,但不具备加热功能,不适用于寒冰环境中的使用,而一般具备加热功能采用大面积加热的方式,但对大面积的自来水进行加热又易耗费大量的能量,在不使用时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内壁上固定有进水板和出水板,所述进水板和出水板上均开设有通口,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内壁上通过两个第一固定杆固定有位于进水板的外侧的第一电磁阀,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内壁上通过两个第二固定杆固定有位于出水板内侧的第二电磁阀,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内部固定有位于进水板和第二电磁阀之间的加热机构,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外壁上固定有红外线发射管、电源机构、微处理器和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的输入端贯穿设置水龙头本体的外壁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电源机构、微处理器和水位传感器位于水龙头本体外壁上的同一侧,所述红外线发射管的发射管竖直向下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固定在水龙头本体内壁上的活塞管,所述活塞管远离进水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热杆,所述活塞管的内壁上滑动有活塞,所述活塞管远离进水板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圆环,所述活塞靠近圆环的一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贯穿圆环设置的连接杆,所述圆环远离加热杆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加热杆电连接的第一电触端,所述连接杆位于圆环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外部电源机构通过导线连接的第二电触端。

在上述的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中,所述活塞靠近进水板的一侧侧壁与活塞管的内壁之间填充有膨胀介质,所述活塞远离膨胀介质的一侧侧壁与活塞管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弹簧。

在上述的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中,所述红外线发射管、电源机构、微处理器和水位传感器的外壁上均套设有防护橡胶套,每个所述防护橡胶套的外壁上均嵌设有多个导热条。

在上述的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中,套设在红外线发射管外壁上的所述防护橡胶套的下侧壁上开设有透光口,所述红外线发射管的发射端位于透光口的中部,套设在红外线发射管外壁上的所述防护橡胶套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气口,每个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内侧壁均开设有与透光口内部连通的第二进气口。

在上述的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中,每个所述第二进气口均采用锥形设置,且由外向内直径逐渐减小。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红外线感应水龙头的优点在于:

1、当使用者将手放在红外发射管下时,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被阻挡,将信号传递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进而控制第二电磁阀断开,水龙头本体内的水通过出水板上的通口排出,使用者即可进行洗手,避免手动打开水龙头易造成二次污染,当使用者手移走后,微处理控制第二电磁阀工作进行出水板的密封;

2、第二电磁阀打开工作进行出水板的密封,自来水通过进水板排至水龙头本体内,第一电磁阀工作进行进水板的密封,当水龙头本体内水温较低时,膨胀介质进行低温收缩变化,借助伸缩弹簧的弹力推动活塞往膨胀介质一侧移动,连接杆带动第二电触端往第一电触端移动并完成接触,实现加热杆与外部电源机构之间的电连接,加热杆开始加热工作,对水龙头本体内的水进行加热,当水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膨胀介质的体积恢复,活塞回移,断开第一电触端与第二电触端之间的连接,加热杆停止加热工作,保证了寒冷环境中水龙头内环境的一定,使用更加舒适;

3、当水龙头内的水排出,水位降至水位传感器之下后,将感受到的水位信号传送到外部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将信号传出控制第一电磁阀进行打开,关闭第二电磁阀,外部的水通过进水板上的通口排入至水龙头本体内,延时一段时间后,发出信号进行第一电磁阀的关闭,保证了进水板和出水板之间的水量始终一定,同时进一步控制每一次洗手所耗的最大水量,避免了浪费;

4、在微处理器、电源机构、水位传感器和红外发射管的外壁上套设有防护橡胶套,并嵌设导热条,在对微处理器、电源机构、水位传感器和红外发射管进行防护避免其损伤的同时,将其工作时的热量导出,避免了热量过高影响其工作,并在红外发射管外壁上的防护橡胶套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外界气流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并通过第二进气口对气流进行聚拢,便于将红外发射管下端的灰尘吹出,保证了红外线发射工作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实现了红外线感应进行水龙头打开和关闭的同时,在水龙头本体的内部设置加热机构,当水流温度过低时,通过膨胀介质的收缩实现加热杆与外部电源机构之间的连接,实现加热杆对水流加热的功能,避免了水温过低,使使用者使用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中红外发射管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中防护橡胶套的侧视图。

图中:1水龙头本体、2第一固定杆、3第一电磁阀、4进水板、5出水板、6第二固定杆、7第二电磁阀、8红外线发射管、9微处理器、10电源机构、11水位传感器、12防护橡胶套、13活塞管、14加热杆、15圆环、16第一电触端、17活塞、18连接杆、19第二电触端、20伸缩弹簧、21膨胀介质、22透光口、23第一进气口、24第二进气口、25导热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红外线感应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1,水龙头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有进水板4和出水板5,进水板4和出水板5上均开设有通口,水龙头本体1的内壁上通过两个第一固定杆2固定有位于进水板4的外侧的第一电磁阀3,水龙头本体1的内壁上通过两个第二固定杆6固定有位于出水板5内侧的第二电磁阀7,外部水通过进水板4上的通口排至水龙头本体1内,水龙头本体1内的水通过出水板5上的通口排出。

水龙头本体1的内部固定有位于进水板4和第二电磁阀7之间的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包括固定在水龙头本体1内壁上的活塞管13,活塞管13远离进水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热杆14,当加热杆14与外部电源接通后即可进行工作,从而对水龙头本体1内的水进行加热,活塞管13的内壁上滑动有活塞17,活塞17靠近进水板4的一侧侧壁与活塞管13的内壁之间填充有膨胀介质21,膨胀介质21可采用煤油等一些易碰撞收缩的介质,活塞17远离膨胀介质21的一侧侧壁与活塞管13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弹簧20,活塞管13远离进水板4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圆环15,活塞17靠近圆环15的一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贯穿圆环15设置的连接杆18,圆环15远离加热杆14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加热杆14电连接的第一电触端16,连接杆18位于圆环15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外部电源机构10通过导线连接的第二电触端19,当水龙头本体1内水温较低时,膨胀介质21进行低温收缩变化,借助伸缩弹簧20的弹力推动活塞17往膨胀介质21一侧移动,连接杆18带动第二电触端19往第一电触端16移动并完成接触,实现加热杆14与外部电源机构10之间的电连接,加热杆14开始加热工作,对水龙头本体内的水进行加热,保证了寒冷环境中使用者进行使用时的舒适。

水龙头本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红外线发射管8、电源机构10、微处理器9和水位传感器11,电源机构可采用蓄电池或市电,水位传感器11的输入端贯穿设置水龙头本体1的外壁延伸至其内部,电源机构10、微处理器9和水位传感器11位于水龙头本体1外壁上的同一侧,水位传感器11对水龙头本体1内的水位进行监测,当水位降至水位传感器11之下后,说明水龙头本体1内的水用完或即将用完,将感受到的水位信号传送到外部微处理器10,微处理器10控制第一电磁阀3进行打开并关闭第二电磁阀7,外部的水通过进水板4上的通口排入至水龙头本体内,延时一段时间后,具体的延时时间可根据水在一定时间内的流量进行调节,当进水板4和出水板5之间的水一定后,发出信号进行第一电磁阀3的关闭。

红外线发射管8的发射管竖直向下设置,红外线发射管8、电源机构10、微处理器9和水位传感器11的外壁上均套设有防护橡胶套12,每个防护橡胶套12的外壁上均嵌设有多个导热条25,设置防护橡胶套12和导热条25在对红外线发射管8、电源机构10、微处理器9和水位传感器11进行防护的同时,将工作的热量导出,保证了其稳定高效的工作。

套设在红外线发射管8外壁上的防护橡胶套12的下侧壁上开设有透光口22,红外线发射管8的发射端位于透光口22的中部,套设在红外线发射管8外壁上的防护橡胶套12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气口23,每个第一进气口23的内侧壁均开设有与透光口22内部连通的第二进气口24,每个第二进气口24均采用锥形设置,且由外向内直径逐渐减小,直径逐渐减小的第二进气口24对气流具有聚拢的作用,当外界具有较强的风力时,通过第一进气口23导入,通过第二进气口24聚拢后进行加速,便于将红外发射管8下侧壁上的积灰进行吹除。

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作如下阐述:

当使用者进行使用时,将手放在红外发射管8下时,红外线发射管8发出的红外线被阻挡,将信号传递至微处理器10,微处理器10进而控制第二电磁阀7断开,水龙头本体1内的水通过出水板5上的通口排出,使用者即可进行洗手;

水龙头内的水排出,水位降至水位传感器11之下后,将感受到的水位信号传送到外部微处理器10,微处理器10将信号传出控制第一电磁阀3进行打开,关闭第二电磁阀7,外部的水通过进水板4上的通口排入至水龙头本体内,延时一段时间后,发出信号进行第一电磁阀3的关闭,当水龙头本体1内水温较低时,膨胀介质21进行低温收缩变化,借助伸缩弹簧20的弹力推动活塞17往膨胀介质21一侧移动,连接杆18带动第二电触端19往第一电触端16移动并完成接触,实现加热杆14与外部电源机构10之间的电连接,加热杆14开始加热工作,对水龙头本体内的水进行加热,保证了在寒冷环境中水龙头本体1内的水温不会过低,当水温达到一定后,膨胀介质21恢复,第一电触端16与第二电触端19之间断开,加热杆14停止加热。

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水龙头本体1、第一固定杆2、第一电磁阀3、进水板4、出水板5、第二固定杆6、第二电磁阀7、红外线发射管8、微处理器9、电源机构10、水位传感器11、防护橡胶套12、活塞管13、加热杆14、圆环15、第一电触端16、活塞17、连接杆18、第二电触端19、伸缩弹簧20、膨胀介质21、透光口22、第一进气口23、第二进气口24、导热条2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