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式的出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8114发布日期:2019-09-17 20:04阅读:19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压式的出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水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按压式的出水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水龙头其开关都在出水口上方,大多采用螺旋式,使用者在用水前和用水后都必须拧开或拧紧开关,不可避免地将洗手前的污垢再次污染到洗后的手上,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达不到洗干净手的目的。

虽然,现在出现了一些类是按压式以实现开启与关闭水源,能初步解决部分上述问题,但在密封性上效果较差。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按压式的出水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按压式的出水结构,本体、中心杆、止水皮、弹性卡环以及把手,所述中心杆包括连接部以及止水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本体内部设置过水通道以及用于容纳止水部的型腔,所述型腔内壁设置用于放置弹性卡环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弹性卡环设置于第一环形凹槽内,与所述把手配合将所述中心杆的止水部限制在所述型腔内,所述止水部外圈周围设置用于容纳止水皮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止水部内部设置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侧壁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杆的止水部与型腔内侧壁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止水部外侧设置用于容纳密封圈的第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至少设置两个,且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位于第二环形凹槽上方,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位于出水孔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皮包括主体部以及V型部,所述V型部包括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抵靠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接触部抵靠型腔内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触部以及主体部外侧的剖面均为弧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皮采用硅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通过螺丝与所述中心杆的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把手上端设置装饰盖。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环为圆环状的C型弹性卡环。

进一步的,所述过水通道包括进水孔与出水孔,所述进水孔连通圆形凹槽,所述出水孔连通型腔且位于出水口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采用三角阀本体或者水龙头本体中任意一种;所述水龙头本体采用立栓水龙头本体或者长栓水龙头本体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为长栓水龙头本体时,所述型腔中心轴与进水孔中心轴呈钝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结构通过设置中心杆、弹性卡环以及把手,其中弹性卡环设置于第一环形凹槽内,与把手配合将中心杆的止水部限制在所述型腔内,使用者可通过向上提拉把手实现出水结构的开启,然后通过向下按压把手,实现出水结构的开启,有效解决了现有大多水龙头需要用手去拧紧开关的问题,避免污染到洗后的手,而且采用此方式打开与关闭出水结构,可实现快速开启与关闭,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1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1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心杆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止水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关闭与打开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关闭与打开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本体,11-型腔,111-第一环形凹槽,12-过水通道,121-进水孔,122-出水孔,20-中心杆芯,21-连接部,211-齿形部,212-螺纹孔,22-止水部,221-圆形凹槽,2211-出水口,222-第二环形凹槽,223-第三环形凹槽,224-第四环形凹槽,30-弹性卡环,40-止水皮,41-主体部,42-V型部,421-第一接触部,422-第二接触部,43-V型凹槽,50-把手,60-密封圈,70-螺丝,80-装饰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5,是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按压式的出水结构,本体10、中心杆20、止水皮40、弹性卡环30以及把手50,其中,本体10采用水龙头本体10中的长栓水龙头本体10;中心杆20包括连接部21以及止水部22,连接部21与把手50连接,本体10内部设置过水通道12以及用于容纳止水部22的型腔11,型腔11内壁设置用于放置弹性卡环30的第一环形凹槽111,弹性卡环30设置于第一环形凹槽111内,与把手50配合将中心杆20的止水部22限制在型腔11内,使用者可通过向上提拉把手50或者向下按压把手50实现出水结构的开启与关闭,有效解决了现有大多水龙头需要用手去拧紧开关的问题,避免污染到洗后的手,而且采用此方式打开与关闭出水结构,可实现快速开启与关闭,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止水部22外圈周围设置用于容纳止水皮40的第二环形凹槽222,止水部22内部设置圆形凹槽221,圆形凹槽221侧壁设置出水口2211,出水口2211位于第二环形凹槽222下方。

中心杆20的止水部22与型腔11内侧壁之间设置密封圈60,止水部22外侧设置用于容纳密封圈60的第三环形凹槽223,密封圈60至少设置两个,且至少一个密封圈60位于第二环形凹槽222上方,至少一个密封圈60位于出水孔122下方,即位于第二环形凹槽222上方且位于出水孔122下方均至少设置一个密封圈60,可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且位于止水部22外侧还设置有用于减轻重量的第四环形凹槽224,可有效的起到减重的效果。

止水皮40采用硅胶材质,后续报废了可实现自行降解,对环境无污染,环保,其包括主体部41以及V型部42,V型部42包括第一接触部412以及第二接触部422,第一接触部412抵靠第二环形凹槽222,第二接触部422抵靠型腔11内侧壁,第一接触部412与第二接触部422之间形成V型凹槽43,且V型凹槽43朝向进水孔121一侧,水压可冲击V型部42,使得第一接触部412与第二接触部422更加紧密的贴合第二环形凹槽222底部与型腔11内侧壁,起到最佳的密封效果;同时第二接触部422以及主体部41外侧的剖面均为弧形状,当提拉或者按压把手50时,可起到导向作用。

把手50上端设置装饰盖80,使得整体更加美观;且把手50通过螺丝70与中心杆20的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把手50内设置齿形凹槽,顶端设置用于放置螺丝70头部的容纳槽以及螺丝70通过的过孔;中心杆20的主体部41与连接部21为一体式结构,连接部21上部分外部设置与齿形凹槽配合的齿形部211,且顶端面设置与螺丝70配合的螺纹孔212;螺丝70穿过过孔与螺纹孔212连接,且把手50的齿形凹槽与齿形部211配合。

弹性卡环30为圆环状的C型弹性卡环30,具体的,位于C型弹性卡环30两端出设置圆孔,安装时,利用特制工具,通过圆孔将两端做靠近动作,然后放入第一环形凹槽111内,松开即可实现快速安装,拆卸是类似,使得整体结构便于拆卸,方便后期维护与维修。

过水通道12包括进水孔121与出水孔122,进水孔121连通圆形凹槽221,出水孔122连通型腔11且位于出水口2211同一侧。向上提拉把手50时,出水口2211与出水孔122对齐,水通过进水孔121后,流经圆形凹槽221与出水口2211,从出水孔122流出,当向下按压把手50时,出水口2211与出水孔122错开,实现关闭水源。

本实用新型中的本体10为长栓水龙头本体10时,其型腔11中心轴与进水孔121中心轴呈钝角设置,可使得把手50朝向使用者设置,方便开启与关闭水源,且出水孔122中心轴与型腔11中心轴呈九十度设置,可便于使用者使用。

实施例2

请参阅图6,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一种按压式的出水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本体10采用水龙头本体中的长栓水龙头本体,而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0采用水龙头本体中的立栓水龙头本体。

实施例3

请参阅图7,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一种按压式的出水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本体10采用水龙头本体中的长栓水龙头本体,而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0采用三角阀本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结构通过设置中心杆、弹性卡环以及把手,其中弹性卡环设置于第一环形凹槽内,与把手配合将中心杆的止水部限制在所述型腔内,使用者可通过向上提拉把手实现出水结构的开启,然后通过向下按压把手,实现出水结构的开启,有效解决了现有大多水龙头需要用手去拧紧开关的问题,避免污染到洗后的手,而且采用此方式打开与关闭出水结构,可实现快速开启与关闭,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