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7890发布日期:2019-12-14 01:0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半导体制造、医疗医药品制造、食品加工以及化学工业等技术领域的制造装置设置的流体设备彼此通过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的管接头连接。关于这种制造装置,期望使应用管接头的流体设备彼此流体性地(以流体能够在内部流动的方式)连接。在该情况下,在流体设备彼此中,在一方的第一流体设备中应用的第一管接头和在另一方的第二流体设备中应用的第二管接头通过不同于管接头的管等构件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平10-05448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那样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为了使第一流体设备和第二流体设备彼此经由第一管接头以及第二管接头流体性地连接,需要使用管。而且,为了使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接头以及第二管接头接合,在各管接头上也需要使用轴向的尺寸比较大的内圈以及联管螺母。

因此,在使所述第一流体设备和所述第二流体设备彼此流体性地连接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流体设备中的第一管接头的应用部位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中的第二管接头的应用部位之间必须确保用于管、进一步地用于各管接头中的内圈以及联管螺母的空间。由此,难以实现彼此流体性地连接的所述第一流体设备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事情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能够实现流体设备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一种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使第一流体设备与第二流体设备连接,其中,

所述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具有:

筒状的第一插口部,与所述第一流体设备的第一流体流路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流体设备;

筒状的第二插口部,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的第二流体流路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

第一筒状构件,具有第一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口部;

第二筒状构件,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口部;以及

连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口部与所述第二插口部之间,对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第一插口部之间进行密封,并且对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第二插口部之间进行密封,

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所述第二筒状构件和所述第一筒状构件被固定。

根据该结构,既能够保持所述第一筒状构件与所述第二筒状构件之间的固定状态,又能够使所述第一流体设备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流体性地连接。此外,能够防止流体从两台流体设备的连接部泄漏。另外,为了使第一流体设备与第二流体设备流体性地连接,无需在第一流体设备与第二流体设备之间安装管等构件。由此,能够在使两台流体设备尽可能地接近的状态下使两者流体性地连接,从而能够实现这些流体设备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根据所述第一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筒状构件具有:第一主体部,以外嵌于所述第一插口部的状态被固定;第一卡合爪,以向所述第一筒状构件的轴向突出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挠曲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

所述第二筒状构件具有:第二主体部,以外嵌于所述第二插口部的状态被固定;第二卡合爪或爪接收部,以向所述第二主体部的轴向突出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合爪卡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

在所述第一卡合爪和与该第一卡合爪相对的所述第二卡合爪或爪接收部卡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筒状构件与所述第二筒状构件的分离限制。

根据所述第一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插口部具有与所述第二插口部相同的形状,

所述第一筒状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二筒状构件相同的形状。

根据所述第一发明的又另一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插口部和所述第二插口部彼此配置在同轴上,并且仅经由所述连接体连接。

根据所述第一发明的又另一技术方案,

所述连接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插口部与所述第二插口部之间的伸出部。

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一种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使第一流体设备与第二流体设备连接,其中,

所述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具有:

筒状的第一插口部,与所述第一流体设备的第一流体流路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流体设备;

筒状的第二插口部,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的第二流体流路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

第一筒状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口部的外周侧;

第二筒状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口部的外周侧;

连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口部与所述第二插口部之间,对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第一插口部之间进行密封,并且对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第二插口部之间进行密封;

紧固连接构件,在所述连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口部以及所述第二插口部之间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二筒状构件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朝向靠近另一方的方向紧固。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紧固连接构件来使所述第一流体设备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流体性地连接。因此,为了使所述第一流体设备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流体性地连接,未使用以往需要安装在所述第一流体设备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之间的管等构件来完成。由此,在两台流体设备连接时,能够将所述两台流体设备保持为尽可能地接近的状态,从而能够实现两者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而且,通过所述第一密封部以及所述第二密封部,也能够防止流体从所述两台流体设备的连接部泄漏。

根据所述第二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筒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筒状构件相互相对地配置。

根据所述第二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筒状构件具有第一锥形部,

所述第二筒状构件具有第二锥形部,

所述紧固连接构件具有:第一倾斜面,在所述第一筒状构件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锥形部相对地接触;第二倾斜面,在所述第二筒状构件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二锥形部相对地接触。

根据所述第二发明的又另一技术方案,

所述连接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插口部与所述第二插口部之间的伸出部。

根据所述第二发明的又另一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插口部具有与所述第二插口部相同的形状。

本发明中的第三发明,一种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使第一流体设备与第二流体设备连接,其中,

所述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具有:

筒状的第一插口部,与所述第一流体设备的第一流体流路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流体设备;

筒状的第二插口部,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的第二流体流路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

第一筒状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口部,在外周侧具有第一螺接部;

第二筒状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口部,在内周侧具有能够与第一螺接部螺接的第二螺接部;

连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口部与所述第二插口部之间,对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第一插口部之间进行密封,并且对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第二插口部之间进行密封,

所述第一筒状构件和所述第二筒状构件通过所述第一螺接部和所述第二螺接部被固定。

根据该结构,既能够保持所述第一筒状构件与所述第二筒状构件的固定状态,又能够使所述第一流体设备与所述第二流体设备流体性地连接。此外,能够防止流体从两台流体设备的连接部泄漏。另外,为了使第一流体设备与第二流体设备流体性地连接,无需在第一流体设备与第二流体设备之间安装管等构件。由此,能够在使两台流体设备尽可能地接近的状态下使两者流体性地连接,从而能够实现这些流体设备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根据所述第三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筒状构件与所述第二筒状构件在径向上相对地配置。

根据所述第三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插口部与所述第一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插口部与所述第二筒状构件中的至少一方使用固定用螺纹来固定,

所述第一螺接部具有第一螺接部用螺纹,

所述第二螺接部具有第二螺接部用螺纹,所述第二螺接部用螺纹紧固于所述第一螺接部用螺纹,限制所述第二筒状构件从所述第一筒状构件分离,

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接部用螺纹的所述第二螺接部用螺纹的紧固方向与所述固定用螺纹的紧固方向相反。

根据所述第三发明的又另一技术方案,

所述连接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插口部与所述第二插口部之间的伸出部。

根据所述第三发明的又另一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插口部具有与所述第二插口部相同的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流体设备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的两台流体设备的分离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的两台流体设备的连接中途的状态的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从第一流体设备侧观察图8中的第一筒状构件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筒状构件的第二卡合部的卡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的两台流体设备的连接中途的状态的图。

图11是从第一流体设备侧观察图10中的第一筒状构件的第一卡合部附近以及第二筒状构件的第二卡合部附近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3中的第一筒状构件或第二筒状构件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4中的第一筒状构件或第二筒状构件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图15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的紧固连接构件的侧视图。

图18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中的第三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3是图22的局部放大图。

图24是表示图22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的两台流体设备的分离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图22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的两台流体设备的连接中途的状态的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中的第三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中的第三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8是本发明中的第三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表示图1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的两台流体设备1、2的分离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图1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的两台流体设备1、2连接中途的状态的图。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用于使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流体性地连接。换言之,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是通过使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连接,能够使流体在内部流动的结构。

第一流体设备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2具有在相互接近的状态下排列配置的形状。作为第一流体设备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2各自的具体例,可列举出具有规定的流体流路的阀、流量计、泵以及接头,但并不限定于此。

所述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具有第一插口部11、第二插口部12、第一筒状构件13、第二筒状构件14、连接体15。

第一插口部11设置于第一流体设备1。第一插口部11与第一流体设备1的第一流体流路21连接。第一插口部11形成为筒状。

第二插口部12设置于第二流体设备2。第二插口部12与第二流体设备2的第二流体流路25连接。第二插口部12形成为筒状。

第一筒状构件13具有第一卡合部53。第一筒状构件13设置于第一插口部11。

第二筒状构件14具有与第一卡合部53能够卡合的第二卡合部54。第二筒状构件14设置于第二插口部12。

连接体15设置在第一插口部11与第二插口部12之间。连接体15以如下方式构成:对连接体15与第一插口部11之间进行密封,并且对连接体15与第二插口部12之间进行密封。

并且,在所述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通过第二卡合部54与第一卡合部53的卡合,将第二筒状构件14和第一筒状构件13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所涉及的两台流体设备1、2以各自的插口部11、12在轴向上彼此相对的状态配置。

第一插口部11应用于第一流体设备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11与第一流体设备1的壳体35一体化。此外,第一插口部11也可以独立于壳体35地形成,而无需与壳体35一体地形成。

第一插口部11具有外筒部41和内筒部42。外筒部41设置为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在壳体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21的开口部周围附近向壳体35的外部突出。

外筒部41形成为能够使连接体15的一部分从外筒部41的突出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43侧嵌入。外筒部41在其径向上与嵌入后的连接体15的一部分大致无间隙地配置。

另外,外筒部41包括第一螺纹23。第一螺纹23在外筒部41的外周沿外筒部41的轴向设置。第一螺纹23由外螺纹构成。

内筒部42由比外筒部41的内径小且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的圆筒体构成,该内筒部42在壳体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21的开口部周围附近向与外筒部41的突出方向(第一插口部11的轴向一侧)相同的方向突出。内筒部42在外筒部41的径向内侧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并且内筒部42与外筒部41的关系为均沿轴向延伸。

在此,内筒部42设置为,其突出端部44相比外筒部41的突出端部43位于更靠突出方向的相反侧,即,从壳体35相对于外筒部41不突出。这样一来,第一插口部11在外筒部41的轴向(第一插口部11的轴向)上在外筒部41的轴向另一侧(壳体35侧)呈双重筒状。

内筒部42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21的流路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连接体1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径。为了通过第一插口部11使第一流体设备1与连接体15流体性地连接,内筒部42配置在第一流体设备1与连接体15之间,以使第一流体流路21与连接体15的内部空间48连通。

在内筒部42的外周面和与其相对的外筒部4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槽部46。槽部46向外筒部41以及内筒部42的突出方向(第二插口部12侧)开口且整周地形成。另外,在内筒部42的突出端部44附近形成有倾斜面47。倾斜面47形成为,直径随着从第一流体流路21侧朝向内筒部42的突出端部44侧而逐渐地扩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11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vdf(聚偏二氟乙烯)、etfe(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或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来制造。此外,并不限定于氟树脂,也可以是聚丙烯纤维(pp)等其他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口部12具有使第一插口部11沿假想中央面68翻转的形状,即,与第一插口部11实质相同的形状,设置于第二流体设备2的壳体55。因此,就第二插口部12而言,对与第一插口部11的结构构件大致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如第一螺纹23以及第二螺纹26那样,即使是实质相同的结构构件,有时也赋予不同的附图标记。

连接体15具有第一密封部31和第二密封部32。其中,第一密封部31对连接体15与第一插口部11之间进行密封。第二密封部32对连接体15与第二插口部12之间进行密封。

详细地说,连接体15形成为筒状。连接体15具有:第一部分15a,与第一插口部11相对应;第二部分15b,与第二插口部12相对应(参照图2)。第一部分15a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具有由连接体15的内部空间48的一部分构成的流体流路。第一部分15a以嵌入外筒部41的状态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1,以使第一部分15a的流体流路与第一流体流路21连通。

第一部分15a包括嵌合部61、突部62、突起63。嵌合部61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部分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1时,嵌合部61以从径向内侧整周包围该外筒部41的状态与该外筒部41嵌合。并且,在嵌合部61的轴向两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第一流体设备1侧)分别形成有突部62以及突起63。

突部62以及突起63分别形成为圆环状。在第一部分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1时,突部62沿整周压入第一插口部11的槽部46。另外,突部62以与在第一插口部11形成的槽部46的第一流体设备1侧的侧面不接触的状态插通该槽部46。

在突起63形成有随着从假想中央面68侧朝向第一流体设备1侧而逐渐缩小的锥形面65。锥形面65在第一部分15a的径向上配置在突部62的内侧。锥形面65在第一部分15a的轴向上与内筒部42的倾斜面47相对地配置。在第一部分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1时,锥形面65被压接至内筒部42的倾斜面47。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15具有相对于与该连接体15的轴向正交且位于该轴向上的连接体15的中央的假想中央面68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部分15a以及第二部分15b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因此,就第二部分15b而言,在图中对与第一部分15a的结构构件大致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15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或其他热塑性树脂来制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15是使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的第一部分15a以及第二部分15b一体化的构件,但取而代之,也可以使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构件13构成为:能够包围第一插口部11,详细地说,能够包围第一插口部11的外筒部41。第一筒状构件13除了具有第一卡合部53以外,还具有与第一螺纹23螺接的第三螺纹28。第三螺纹28形成于第一筒状构件13的内周。

第二筒状构件14构成为:能够包围第二插口部12,详细地说,能够包围第二插口部12的外筒部41。第二筒状构件14除了具有第二卡合部54以外,还具有与第二螺纹26螺接的第四螺纹29。第四螺纹29形成于第二筒状构件14的内周。

详细地说,第一筒状构件13除了具有第一卡合部53以外,还具有第一主体部71。

第一主体部71以外嵌于第一插口部11的状态固定于该第一插口部11。第一主体部71形成为筒状。在第一主体部71的内周设置有第三螺纹28。

在第三螺纹28与第一螺纹23螺接的状态下,第一主体部71以沿着第一插口部11的外筒部41的整周包围该外筒部41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1。第一主体部71设置为沿第一筒状构件13的轴向延伸。第一主体部71在第一筒状构件13上配置在该第一筒状构件13的轴向另一侧(第一流体设备1侧)。

另外,在第一卡合部53上设置有第一卡合爪72。第一卡合爪72以向第一筒状构件13的轴向突出且相对于第一主体部71能够向其径向挠曲的方式,设置于第一主体部71。

第一卡合部53的第一卡合爪72在第一筒状构件13上配置在第一筒状构件13的轴向一侧(与第一流体设备1相反的一侧)。第一卡合爪72形成为:从第一主体部71的一侧的端部向第一筒状构件13的轴向一侧即第二流体设备2侧突出。第一卡合爪72在其突出端部(顶端部)侧具有第一钩状部分73。

在第一筒状构件13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卡合爪72。在第一筒状构件13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卡合爪72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可挠性,所述第一卡合爪72形成为周向的一部分被切除的筒状(c字状等),并与第一主体部71配置在同轴上。在第一筒状构件1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合爪72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第一卡合爪72沿第一主体部71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于第一主体部71。

第一钩状部分73包括锥形部74。锥形部74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第一流体设备1的壳体35侧朝向第一筒状构件13的轴向一侧即第二流体设备2而逐渐缩小。第一卡合爪72具有可挠性,以使在向第一卡合爪72施加规定以上的外力时,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部71向第一筒状构件13的径向内侧暂时地挠曲。

另外,第二筒状构件14除了具有第二卡合部54以外,还具有第二主体部76。

第二主体部76以外嵌于第二插口部12的状态固定于第二插口部12。第二主体部76形成为筒状。在第二主体部76的内周设置有第四螺纹29。

在第四螺纹29与第二螺纹26螺接的状态下,第二主体部76以沿第二插口部12的外筒部41的整周包围该外筒部41的方式,安装于第二插口部12。第二主体部76在第二筒状构件14的轴向上延伸,在第二筒状构件14上配置在该第二筒状构件14的轴向另一侧(第二流体设备2侧)。

另外,第二卡合部54具有能够与第一卡合爪71卡合的第二卡合爪77。第二卡合爪77以向第二筒状构件14的轴向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第二主体部76。

第二卡合部54的第二卡合爪77在第二筒状构件14上配置在该第二筒状构件14的轴向另一侧(第二流体设备2的相反一侧)。第二卡合爪77在第二主体部76的轴向上,从第二主体部76的一侧的端部向第二筒状构件14的轴向另一侧即第一流体设备1侧突出。第二卡合爪77在其突出端部(顶端部)侧具有第二钩状部分78。

在第二筒状构件14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卡合爪77。在第二筒状构件14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卡合爪77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可挠性,所述第二卡合爪77形成为周向的一部分被切除的筒状(c字状等),该第二卡合爪77与第二主体部76配置在同轴上。在第二筒状构件1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合爪77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第二卡合爪77沿第二主体部76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于第二主体部76。

第二钩状部分78包括锥形部79。锥形部79形成为,其直径从第二筒状构件14的轴向另一侧即第二流体设备2侧向第二筒状构件14的轴向一侧即第一流体设备1侧而逐渐缩小。第二卡合爪77从第一流体设备1侧包围第一卡合爪72,具有比第二主体部76的内径大的内径。

此外,第二卡合部54也可以具有能够与第一卡合爪72卡合的爪接收部(包括能够与第一卡合爪72卡合的凹部的构件),以代替第二卡合爪77。另外,第二卡合部54也可以形成为能够与第一筒状构件13的第一主体部71卡合的形状。

这样的第一筒状构件13和第二筒状构件14在第一卡合爪72和第二卡合爪77相对的状态下相互嵌合。此时,第一筒状构件13与第二筒状构件14配置在同轴上。在第一筒状构件13的轴向上,第一钩状部分73以与第二钩状部分78在轴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在第二筒状构件14的径向内侧。

这样一来,第一卡合爪72和第二卡合爪77以在相互嵌合的状态下,限制第一筒状构件13和第二筒状构件14分离的方式相卡合。具体而言,第一卡合爪72和第二卡合爪77通过第一钩状部分73和第二钩状部分78相互钩挂,在第一筒状构件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14的轴向上相卡合。

此外,第一筒状构件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14为如下结构:以将连接体15中的各突部62压入对应的槽部46且将连接体15中的各突起63的锥形面65压接至对应的内筒部42的突出端部44的倾斜面47的方式,使第一卡合爪72和第二卡合爪77相卡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构件13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来制造。另外,第二筒状构件14与第一筒状构件13同样,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来制造。

其中,在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连接时,首先,如图3所示,使第三螺纹28与第一螺纹23螺接,从而将第一筒状构件13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第一插口部11。另外,使第四螺纹29与第二螺纹26螺接,从而将第二筒状构件14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第二插口部12。并且,将连接体15插入第一插口部11以及第二插口部12中的任一方。并且,如图4所示,使彼此处于分离状态的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相对,使连接体15靠近第一插口部13以及第二插口部14中的另一方。一边将连接体15插入第一插口部13以及第二插口部14中的另一方,一边使第一筒状构件13和第二筒状构件14靠近。然后,通过使第一筒状构件13的第一卡合爪72向第一筒状构件13的径向内侧暂时地挠曲,将第一筒状构件13嵌入第二筒状构件14,然后,使第一卡合爪72与第二卡合爪77卡合。这样一来,将第一筒状构件13和第二筒状构件14固定,以使两者在两者的轴向中的相互分离的方向上不相对移动。

通过第一筒状构件13和第二筒状构件14的固定,能够阻止第一插口部11和第二插口部12在分离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保持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流体性地连接的状态,即第一流体流路21和第二流体流路25经由连接体15的内部空间48连通的状态。

另外,随着第一卡合爪72和第二卡合爪77的卡合,形成第一密封部31以及第二密封部32的密封。即,连接体15中的各突部62被压入对应的槽部46,并且连接体15中的各突起63的锥形面65被压接至对应的内筒部42的突出端部44的倾斜面47。

在此,根据第一密封部31和第二密封部32,形成密封力在轴向上作用的一次密封区域81和密封力在径向上作用的二次密封区域82。此外,在第一筒状构件13的第一卡合爪72嵌入第二筒状构件14的第二卡合爪77时,由操作者进行手动操作,或者,除了由操作者进行手动操作外,还使用规定的工具等嵌入手段。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能够防止流体从两台流体设备1、2的连接部泄漏。另外,为了使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流体性地连接,无需在第一流体设备1与第二流体设备2之间安装管等构件。由此,能够在使两台流体设备1、2尽可能地接近的状态下使两者流体性地连接,从而能够实现流体设备1、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体15具有伸出部88。伸出部88在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流体性地连接的状态下,配置在第一插口部11与第二插口部12之间。

伸出部88以非接触状态被夹在第一插口部11与第二插口部12之间。伸出部88向连接体15的径向外侧伸出,并且形成为环状。

伸出部88具有比第一插口部11以及第二插口部12各自的突出端部43的外径大的外径。伸出部88设置在连接体15中的假想中央面68上,即设置在连接体15的轴向中途部(连接体15中的第一部分15a与第二部分15b的边界部)。

更详细地说,伸出部88配置为:在连接体15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1和第二插口部12时,介于各个突出端部43、43之间。伸出部88与第一插口部11的突出端部43在轴向上相对,并且与第一插口部11的突出端部43在轴向上相对。伸出部88使从第一插口部11以及第二插口部12卸下连接体15变得容易。

下面,使用图5至图8说明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中,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结构构件实质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图5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对第一插口部111与连接体11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121的结构、以及对第二插口部112与连接体11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122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不同。

第一插口部111应用于第一流体设备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111与第一流体设备1的壳体35一体化。第一插口部111具有筒部125和环状突起126。筒部125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在壳体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21的开口部周围附近朝向壳体35的外部突出。

筒部125形成为能够使连接体115的一部分从筒部125的突出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侧嵌入。除了所述突出端部附近以外,筒部125与嵌入后的连接体115的一部分大致无间隙地配置。另外,在筒部125的外周,第一螺纹23沿着筒部125的轴向形成。第一螺纹23由外螺纹构成。

环状突起126设置为:由具有比筒部125的内径小的外径的环状体构成,在壳体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21的开口部周围附近向与筒部125的突出方向(筒部125的轴向一侧)相同的方向突出。环状突起126隔开间隔地配置于筒部125的径向内侧,并且与筒部125在同一方向上延长。

环状突起126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21的流路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连接体11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径。环状突起126配置在第一流体设备1与连接体115之间,使第一流体流路21与连接体115的内部空间138连通。通过第一插口部111,使第一流体设备1和连接体115流体性地(以流体能够在内部流动的方式)连接。

环状突起126的外周面包括锥形面128。锥形面128形成为:其直径在轴向上随着朝向环状突起126的突出方向(第一插口部111的轴向一侧)而逐渐缩小。锥形面128在环状突起126的外周整周延伸设置,该锥形面128和相对的筒部125的内周面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口部112具有与第一插口部111实质相同的形状。因此,就第二插口部112而言,对与第一插口部111的结构构件大致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如第一螺纹23、第二螺纹26那样,即使是实质相同的结构构件,有时也赋予不同的附图标记。

连接体115具有:第一部分115a,与第一插口部111相对应;第二部分115b,与第二插口部112相对应。第一部分115a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具有流体流路。该第一部分115a的流体流路在连接体115中由与第一部分115a对应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部分115a以嵌入筒部125的状态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11,以使第一部分115a的流体流路与第一流体流路21连通。

第一部分115a包括嵌合部131和突出部132。嵌合部131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部分1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11时,嵌合部131内嵌于筒部125。并且,在第一部分115a中的嵌合部131的轴向两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嵌合部131的第一流体设备1侧),突出部132以在轴向上突出的方式形成。

突出部132形成为圆环状。在第一部分1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11时,突出部132使形成于该突出部132的内周侧的倾斜面135压接于环状突起126的锥形面128。倾斜面135形成为:随着朝向突出部132的突出方向(第一流体设备1侧)而逐渐扩大。倾斜面135与突出部132相对,沿着突出部132的整周延伸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体115具有相对于与该连接体115的轴向正交且位于该轴向上的连接体115的中央的假想中央面148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部分115a以及第二部分115b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

通过这样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同样,能够实现彼此流体性地连接的第一流体设备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另外,在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连接时,连接体115形成第一密封部121以及第二密封部122。并且,连接体115的第一部分115a的倾斜面135被压接至第一插口部111中的锥形面128,第二部分115b的倾斜面135被压接至第二插口部112中的锥形面128。

由此,能够防止流体从第一流体设备1与第二流体设备2的连接部泄漏,能够使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短距离地连接,而不使用以往的管等构件。

图6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对第一插口部151与连接体15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161的结构、以及对第二插口部152与连接体15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162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不同。

第一插口部151应用于第一流体设备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151与第一流体设备1的壳体35一体化。在第一插口部151的外周,第一螺纹23沿着第一插口部151的轴向形成。第一螺纹23由外螺纹构成。

第一插口部151具有筒部165和突出部166。筒部165由在内周具有台阶的圆筒体构成,从壳体35朝向远离壳体35的方向突出。筒部165设置在形成于壳体35的第一流体流路21的开口部附近。

筒部165在台阶部167的轴向一侧(第一插口部151的开口部侧)具有第一筒状部分165a。该第一筒状部分165a形成为能够使连接体155的一部分嵌入。该第一筒状部分165a在大体的区域与嵌入后的连接体155的一部分无间隙地配置。

筒部165在台阶部167的轴向另一侧(第一流体设备1侧)具有第二筒状部分165b。该第二筒状部分165b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21的流路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连接体11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径。为了通过第一插口部151使第一流体设备1和连接体155流体性地连接,第二筒状部分165b配置在第一流体设备1与连接体155之间,以使第一流体流路21与连接体155的内部空间178连通。

突出部166设置为:由环状体构成,从第一筒状部分165a向筒部165的轴向一侧突出。突出部166的内周侧形成倾斜面168。倾斜面168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筒部165侧朝向突出部166的突出端部侧(第一插口部151的开口部侧)而逐渐扩大。倾斜面168沿着突出部166的整周延伸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插口部152具有使第一插口部151沿假想中央面198翻转的形状,即,与第一插口部151实质相同的形状。

连接体155具有:第一部分155a,与第一插口部151相对应;第二部分155b,与第二插口部152相对应。第一部分155a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具有流体流路。该第一部分155a的流体流路在连接体155中由与第一部分155a对应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部分155a嵌入筒部165而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51,由此,作为其流体流路的内部空间178与第一流体流路21连接。

在第一部分155a形成有嵌合部171和突出部172。嵌合部171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部分15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51时,嵌合部171以整周被筒部165包围的状态与该筒部165嵌合。突出部172以向连接体155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第一部分155a的嵌合部171的端部(连接体15的轴向中途部)。

突出部172形成为圆环状。在第一部分15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51时,突出部172使该突出部172的外周面即锥形面175压接于突出部166的倾斜面168。锥形面175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筒部165侧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扩大。锥形面175沿着突出部172的整周延伸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体155相对于与该连接体155的轴向正交且在该轴向上位于连接体155的中央的假想中央面198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部分155a以及第二部分155b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连接时,连接体155形成第一密封部161以及第二密封部162。并且,连接体155的第一部分155a的锥形面175被压接于第一插口部151中的倾斜面168,第二部分155b的锥形面175被压接于第二插口部152中的倾斜面168。由此,能够防止流体从第一流体设备1与第二流体设备2的连接部泄漏,从而能够使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短距离地连接,而不使用以往的管等构件。

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同样,能够实现彼此流体性地连接的第一流体设备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图7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对第一插口部211与连接体21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221的结构、以及对第二插口部212与连接体21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222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211应用于第一流体设备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211与第一流体设备1的壳体35一体化。第一插口部211具有外筒部225和内筒部226。外筒部225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朝向壳体35的外部突出,设置在壳体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21的附近。

外筒部225形成为:能够使连接体215的一部分从该外筒部225的突出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侧嵌入。外筒部225与嵌入后的连接体215的一部分大致无间隙地配置。另外,在外筒部225的外周,第一螺纹23沿外筒部225的轴向形成。第一螺纹23由外螺纹构成。

内筒部226为具有比外筒部225的内径小的大致恒定的外径的圆筒体。内筒部226向与外筒部225的突出方向(第一插口部211的轴向一侧)相同的方向突出,设置在壳体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21的附近。内筒部226以与外筒部225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在径向内侧,并且与外筒部225沿相同方向延伸。

在此,内筒部226设置为:其突出端部相比外筒部225的突出端部更靠突出方向侧(远离第一流体设备1、第二流体设备2的方向),即,从壳体35相比外筒部225更突出。这样一来,第一插口部211在外筒部225的轴向(第一插口部211的轴向)上在外筒部225的轴向中途部呈双重筒状。

内筒部226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21的流路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连接体21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内筒部226配置在第一流体设备1与连接体215之间,使第一流体流路21与连接体215的内部空间连通。通过第一插口部211使第一流体设备1和连接体215流体性地连接。

内筒部226的突出端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内筒部226的突出方向而顶端越来越细的尖细形状。在内筒部226的突出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锥形面228。锥形面228形成为:其直径随着朝向内筒部226的突出方向(第一插口部211的轴向一侧)即假想中央面248侧而逐渐缩小。锥形面228沿着内筒部226的突出端部的整周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口部212具有与第一插口部211实质相同的形状。

连接体215具有:第一部分215a,与第一插口部211相对应;第二部分215b,与第二插口部212相对应。第一部分215a由圆筒体构成,具有流体流路。该第一部分215a的流体流路在连接体215中由与第一部分215a相对应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部分215a在与内筒部226嵌合的状态下安装于第一插口部211,由此,第一部分215a的流体流路与第一流体流路21连接。

第一部分215a包括嵌合部231和突出部232。嵌合部231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部分2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211时,嵌合部231外嵌于内筒部226。并且,在嵌合部231的轴向两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连接体215的中途部),突出部232向连接体215的径向内侧突出。

突出部232形成为圆环状。在第一部分2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211时,突出部232使该突出部232的内周面即倾斜面235压接于内筒部226的锥形面228。倾斜面235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假想中央面248朝向第一流体设备1或第二流体设备2侧而逐渐扩大。倾斜面235沿着突出部232的整周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215具有相对于与连接体215的轴向正交且在该轴向上位于连接体215的中央的中央面248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部分215a以及第二部分215b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

通过这样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在第一流体设备1与第二流体设备2连接时,连接体215形成第一密封部221以及第二密封部222。并且,连接体215的第一部分215a的倾斜面235压接于第一插口部211中的锥形面228,第二部分215b的倾斜面235压接于第二插口部212中的锥形面228。由此,能够防止流体从第一流体设备1与第二流体设备2的连接部泄漏,从而能够使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短距离地连接,而不使用以往的管等构件。

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同样,能够实现彼此流体性地连接的第一流体设备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接着,说明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图8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图9是从第一流体设备1侧观察图8中的第一筒状构件263的第一卡合部53与第二筒状构件264的第二卡合部54的卡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表示图8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的两台流体设备1、2的连接中途的状态的图。

图11是从第一流体设备1侧观察图10中的第一筒状构件263的第一卡合部53附近以及第二筒状构件264的第二卡合部附近的局部剖视图。此外,在附图中,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结构构件实质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如图8~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第一筒状构件26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264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构件263除了具有第一卡合部53以外,还具有第三主体部271。第三主体部271形成为筒状。在第三主体部271的内周设置有第三螺纹28。第一卡合部53具有第一突出部272和凹部273。第一突出部272向第一筒状构件263的轴向突出,设置于第三主体部271。凹部273以朝向第一流体设备1侧开口的方式,设置在第一突出部272的外周上。

详细地说,在第三螺纹28与第一螺纹23螺接的状态下,第三主体部271以沿第一插口部11的外筒部41的整周包围该外筒部41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1。第三主体部271设置为沿第一筒状构件263的轴向延伸。第三主体部271在第一筒状构件263上配置在该第一筒状构件263的轴向另一侧(第一流体设备1侧)。

第一突出部272相比第一筒状构件263更靠轴向一侧(第一流体设备1的相反侧)配置。第一突出部272在第三主体部271的轴向上从第三主体部271的一侧的端部向第一筒状构件263的轴向一侧突出。第一突出部272形成为筒状。

第一卡合部53的凹部273设置于第一突出部272的突出端部(顶端部)侧。凹部273在第一突出部272的外周向第一突出部272的径向外侧突出。在第一卡合部53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凹部273。凹部273在第一突出部272(第一筒状构件263)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

各凹部273具有第一延伸部276和两个第一突起部277、278。第一延伸部276沿着第一突出部272的周向延伸。一个凹部273中的第一延伸部276在第一筒状构件263的轴向上配置在与其他凹部273中的第一延伸部276大致相同的位置。

两个第一突起部277、278分别从第一延伸部276的延伸方向的两侧朝向第三主体部271侧(第一筒状构件263的轴向另一侧)突出设置。两个第一突起部277、278在第一突出部272的周向上隔开规定的周向宽度地设置。此外,两个第一突起部277、278的形状也可以是相互不同的形状。

第二筒状构件264除了具有第二卡合部54以外,还具有第四主体部281。第四主体部281形成为筒状。在第四主体部281的内周设置有第四螺纹29。第二卡合部54具有第二突出部282和凸部283。第二突出部282以向第二筒状构件264的轴向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第四主体部281。

凸部283设置于第二突出部282的内周。此外,也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来代替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结构:在第一卡合部53中将相当于凸部283的凸部设置于第一突出部272的外周,并且在第二卡合部54中将相当于凹部273的凹部设置于第二突出部282的内周。

详细地说,在第四螺纹29与第二螺纹26螺接的状态下,第四主体部281以沿第二插口部12的外筒部41的整周包围该外筒部41的方式,安装于第二插口部12。第四主体部281沿第二筒状构件264的轴向延伸。第四主体部281在第二筒状构件264中配置在该第二筒状构件264的轴向另一侧(第二流体设备2侧)。

第二突出部282在第二筒状构件264上配置在该第二筒状构件264的轴向一侧(第二流体设备2的相反侧)。第二突出部282在第四主体部281的轴向上从第四主体部281的一侧的端部向第二筒状构件264的轴向一侧突出。第二突出部282形成为筒状,并与第四主体部281在同轴上排列。

第二卡合部54的凸部283设置于第二突出部282的突出端部(顶端部)侧。凸部283以向第二突出部282的径向内侧突出的状态配置于第二突出部282的内周。在第二卡合部54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凸部283,所述凸部283根据凹部273在第二突出部282(第二筒状构件264)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

各凸部283具有第二延伸部286和第二突起部287。第一延伸部276在第一突出部272的周向上直线状地延伸。第二延伸部286具有比第二突起部287的周向宽度(周向的长度)大的周向宽度。第二突起部287从第二延伸部286朝向第四主体部281侧(第二筒状构件264的轴向另一侧)突出。

各凸部283中的第二突起部287的突出端在第二筒状构件264的轴向上配置在与其他凸部283中的第一延伸部276的突出端大致相同的位置。第二突起部287能够插入两个第一突起部277、278之间,在第二突出部282(第二筒状构件264)的周向上与两个第一突起部277、278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

这样的第一筒状构件263和第二筒状构件264以使第一突出部272与第二突出部282相对的方式,使彼此能够相对转动地嵌合。此时,第一筒状构件263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筒状构件264的径向内侧。在凹部273之间通过凸部283,并从第一流体设备1侧嵌入第二筒状构件264,然后,使第一筒状构件263相对于第二筒状构件264转动。

这样一来,凹部273和凸部283相卡合,以限制处于相互嵌合的状态的第一筒状构件263和第二筒状构件264分离。具体而言,凹部273和凸部283以第二突起部287从第一流体设备1侧与第一延伸部276接触的方式,在第一筒状构件26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264的轴向上卡合。

此外,通过凹部273与凸部283相互卡合,形成第一密封部31以及第二密封部32。即,凹部273和凸部283使连接体15中的各突部62压入对应的槽部46,并且使连接体15中的各突起63的锥形面65压接于对应的内筒部42的突出端部44的倾斜面4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构件263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来制造。另外,第二筒状构件264与第一筒状构件263同样,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来制造。

在上面那样的结构中,如图11所示,通过使凹部273相对于凸部283在第二筒状构件264的周向上错开位置,将第一筒状构件263以与第二筒状构件264在彼此的轴向上对齐的状态嵌入第二筒状构件264,然后,使第一筒状构件263相对于第二筒状构件264沿箭头290的方向转动。这样一来,凹部273与凸部283卡合(参照图9)。

因此,第一筒状构件26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264被固定,使得第一筒状构件26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264沿彼此的轴向中的相互分离的方向不能相对移动。由此,能够阻止第一插口部11和第二插口部12沿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保持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流体性地连接的状态。

另外,随着凹部273和与其对应的凸部283的卡合,形成第一密封部31以及第二密封部32。即,连接体15中的各突部62被压入对应的槽部46,并且连接体15中的各突起63的锥形面65被压接至对应的内筒部42的突出端部44的倾斜面47。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为了使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流体性地连接,未使用以往需要安装在第一流体设备1与第二流体设备2之间的管等构件来完成。由此,能够使两台流体设备1、2在尽可能接近的状态下流体性地连接,从而能够实现流体设备1、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另外,也能够防止流体从两台流体设备1、2的连接部泄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在第一筒状构件26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264的周向上,将第二筒状构件264的凸部283的第二突起部287的周向宽度设定为与第一筒状构件263中的凹部273的两个第一突起部277、278的周向宽度大致相同。由此,能够防止第一筒状构件263与第二筒状构件264之间的晃动的产生。

接着,说明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图13是第一筒状构件313或第二筒状构件314的立体图。图14是第一筒状构件313或第二筒状构件314的主视图。此外,在附图中,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结构构件实质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如图12~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第一筒状构件3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314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构件313除了具有第一卡合部53以外,还具有第五主体部321。第五主体部321形成为筒状。在第五主体部321的内周设置有第三螺纹28。第一卡合部53具有第三突出部322、第三卡合爪323、第一爪接受部324。

第三突出部322以向第一筒状构件313的轴向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第五主体部321。第三卡合爪323以向第一筒状构件313的轴向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第三突出部322。第一爪接受部324在第一筒状构件313的周向上设置于第三突出部322。第一通路325在第一筒状构件313的周向上形成于各第三卡合爪323之间。

详细地说,在第三螺纹28与第一螺纹23螺接的状态下,第五主体部321以沿第一插口部11的外筒部41的整周包围该外筒部41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插口部11。即,第五主体部321设置为沿第一筒状构件313的轴向延伸。第五主体部321在第一筒状构件313上配置在该第一筒状构件313的轴向另一侧(第一流体设备1侧)。

第一卡合部53的第三突出部322在第一筒状构件313上配置在第一筒状构件313的轴向一侧(第一流体设备1的相反侧)。第三突出部322在第五主体部321的轴向上从第五主体部321的一侧的端部向第一筒状构件313的轴向一侧突出。第三突出部322形成为筒状,并与第五主体部321位于同轴上。

第一卡合部53的第三卡合爪323设置于第三突出部322的突出端部(顶端部)。第三卡合爪323在第三突出部322的轴向上从第三突出部322的一侧的端部向第一筒状构件313的轴向一侧突出。第三卡合爪323在其突出端部(顶端部)侧具有第三钩状部分。

在第一卡合部5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第三卡合爪323,所述第三卡合爪323在第三突出部322(第一筒状构件313)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第三卡合爪323以及在第一筒状构件313的轴向上与该第三卡合爪323连接的连接部分相比第三突出部322的外周面更靠第三突出部322的径向内侧配置。

第一卡合部53的第一爪接受部324设置于第三突出部322的突出端部(顶端部)。第一爪接受部324配置为沿第三突出部322的周向延伸。第一爪接受部324设置于第三突出部322的内周上,具有朝向第三突出部322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形状,以能够与第三卡合爪323卡合。

第一爪接受部324在第三突出部322的周向上在相邻的第三卡合爪323之间与第一通路325排列配置。该第一通路325在第三突出部322的突出端部形成,具有相比第一爪接受部324更靠第三突出部322的径向外侧的壁面,朝向第三卡合爪323的突出方向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筒状构件314具有与第一筒状构件313相同的形状。此外,第二筒状构件314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有与第一筒状构件313不同的形状。

第二筒状构件314除了具有第二卡合部54以外,还具有第六主体部331。第六主体部331形成为筒状。在第六主体部331的内周设置有第四螺纹29。第二卡合部54具有第四突出部332、第四卡合爪333、第二爪接受部334。

第四突出部332以向第二筒状构件314的轴向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第六主体部331。第四卡合爪333以向第二筒状构件314的轴向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第四突出部332。第二爪接受部334在第二筒状构件314的周向上设置于第四突出部332。第二通路335在第二筒状构件314的周向上设置于各第四卡合爪333之间。

详细地说,在第四螺纹29与第二螺纹26螺接的状态下,第六主体部331以沿第二插口部12的外筒部41的整周包围该外筒部41的方式安装于第二插口部12。即,第六主体部331设置为沿第二筒状构件314的轴向延伸。第六主体部331在第二筒状构件314中配置于该第二筒状构件314的轴向另一侧(第二流体设备2侧)。

第二卡合部54的第四突出部332在第二筒状构件314中配置于该第二筒状构件314的轴向一侧(第二流体设备2的相反侧)。第四突出部332在第六主体部331的轴向上从第六主体部331的一侧的端部向第二筒状构件314的轴向一侧突出。第四突出部332形成为筒状,并与第六主体部331位于同轴上。

第二卡合部54的第四卡合爪333设置于第四突出部332的突出端部(顶端部)。第四卡合爪333在第四突出部332的轴向从第四突出部332的一侧的端部向第二筒状构件314的轴向一侧突出。第四卡合爪333在其突出端部(顶端部)侧具有第四钩状部分。

在第二卡合部54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第四卡合爪333,所述第四卡合爪333在第四突出部332(第二筒状构件314)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第四卡合爪333以及与第四卡合爪333连续的连续部分336相比第四突出部332的外周面更靠第四突出部332的径向内侧配置。

第二卡合部54的第二爪接受部334设置于第四突出部332的突出端部(顶端部)。第二爪接受部334配置为沿第四突出部332的周向延伸。第二爪接受部334设置在第四突出部332的内周上,具有向第四突出部332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形状,以能够与第四卡合爪333卡合。

第二爪接受部334在第四突出部332的周向上在相邻的第四卡合爪333之间与第二通路335排列配置。第二通路335形成于第四突出部332的突出端部,具有相比第二爪接受部334更靠第四突出部332的径向外侧的壁面,并且朝向第四卡合爪333的突出方向开口。

这样的第一筒状构件313和第二筒状构件314以使第三突出部322和第四突出部332相对的方式,彼此能够相对转动地嵌合。此时,一边使第三卡合爪323通过第二通路335且使第四卡合爪333通过第一通路325一边将第一筒状构件313嵌入第二筒状构件314,以使第一筒状构件313位于第二筒状构件314的径向内侧,然后,使第一筒状构件313相对于第二筒状构件314转动。

这样一来,第三卡合爪323和第二爪接受部334卡合,并且第四卡合爪333和第一爪接受部324卡合,以限制处于相互嵌合的状态的第一筒状构件313和第二筒状构件314分离。具体而言,第三卡合爪323和第二爪接受部334、以及第四卡合爪333和第一爪接受部324在第一筒状构件3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314的轴向上卡合。

此外,在使第三卡合爪323和第二爪接受部334相互卡合时,形成第一密封部31以及第二密封部32。即,第三卡合爪323和第二爪接受部334构成为:将连接体15中的各突部62压入对应的槽部46,且使连接体15中的各突起63的锥形面65压接至对应的内筒部42的突出端部44的倾斜面47。

另外,在使第四卡合爪333和第一爪接受部324相互卡合时,形成第一密封部31以及第二密封部32。即,第四卡合爪333和第一爪接受部324构成为,将连接体15中的各突部62压入对应的槽部46,且使连接体15中的各突起63的锥形面65压接至对应的内筒部42的突出端部44的倾斜面4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构件313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来制造。另外,第二筒状构件314与第一筒状构件313同样,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来制造。

在以上那样的结构中,第一筒状构件3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314在使第三卡合爪323通过第二通路335且使第四卡合爪333通过第一通路325,并在彼此的轴向上对齐的状态下嵌合,然后,使它们相对转动。这样一来,第三卡合爪323和第二爪接受部334卡合,且第四卡合爪333和第一爪接受部324卡合。

因此,第一筒状构件3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314被固定,以使第一筒状构件3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314在两者的轴向中的相互分离的方向上不相对移动。由此,能够阻止第一插口部11和第二插口部12在分离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保持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流体性地连接的状态。

另外,随着第三卡合爪323与第二爪接受部334的卡合以及第四卡合爪333与第一爪接受部324的卡合,形成第一密封部31以及第二密封部32。即,连接体15中的各突部62被压入对应的槽部46,并且连接体15中的各突起63的锥形面65被压接至对应的内筒部42的突出端部44的倾斜面47。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为了使第一流体设备1和第二流体设备2流体性地连接,未使用以往需要安装在第一流体设备1与第二流体设备2之间的管等构件来完成。由此,能够使两台流体设备1、2在尽可能接近的状态下流体性地连接,从而能够实现流体设备1、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另外,也能够防止流体从两台流体设备1、2的连接部泄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5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图16是图15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5、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用于使第一流体设备401与第二流体设备402流体性地连接。换言之,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是通过使第一流体设备401与第二流体设备402连接,能够使流体在内部流动的结构。

第一流体设备40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402具有在相互接近的状态下排列配置的形状。作为第一流体设备40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402各自的具体例,可列举出具有规定的流体流路的阀、流量计、泵以及接头,但并不限定于此。

所述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具有第一插口部411、第二插口部412、第一筒状构件413、第二筒状构件414、连接体415、紧固连接构件416。

第一插口部411设置于第一流体设备401。第一插口部411与第一流体设备401的第一流体流路421连接。第一插口部411形成为筒状。

第二插口部412设置于第二流体设备402。第二插口部412与第二流体设备402的第二流体流路425连接。第二插口部412形成为筒状。

第一筒状构件413设置于第一插口部411的外周侧。

第二筒状构件414设置于第二插口部412的外周侧。

连接体415设置在第一插口部411与第二插口部412之间。连接体415以如下方式构成:对该连接体415与第一插口部411之间进行密封,且对该连接体415与第二插口部412之间进行密封。

其中,第一密封部431对连接体415与第一插口部411之间进行密封。第二密封部432对连接体415与第二插口部412之间进行密封。

紧固连接构件416构成为:在连接体415设置于第一插口部411以及第二插口部412之间的状态下,沿使第一筒状构件4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414中的一方向另一方靠近的方向紧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两台流体设备401、412在各自的插口部411、412在轴向上彼此相对的状态下设置。

第一插口部411应用于第一流体设备4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411与第一流体设备401的壳体435一体化。此外,第一插口部411也可以独立于壳体435地形成,而无需与壳体435一体地形成。

第一插口部411具有外筒部441和内筒部442。外筒部441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在壳体4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421的开口部周围附近向壳体435的外部突出。

外筒部441形成为:能够使连接体415的一部分从外筒部441的突出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443侧嵌入。外筒部441在其径向上与嵌入后的连接体415的一部分大致无间隙地配置。

另外,外筒部441包括第一螺纹423。第一螺纹423在外筒部441的外周沿着外筒部441的轴向设置。第一螺纹423由外螺纹构成。

内筒部442由具有比外筒部441的内径小的大致恒定的外径的圆筒体构成,在壳体4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421的开口部周围附近向与外筒部441的突出方向(第一插口部411的轴向一侧)相同的方向突出。内筒部442在外筒部441的径向内侧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并且内筒部442与外筒部441的关系为均沿轴向延伸。

在此,内筒部442设置为,其突出端部444相比外筒部441的突出端部443更靠突出方向的相反侧,即,从壳体435比外筒部441不突出。这样一来,第一插口部411在外筒部441的轴向(第一插口部411的轴向)上在外筒部441的轴向另一侧(壳体435侧)呈双重筒状。

内筒部442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421的流路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连接体41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径。为了通过第一插口部411使第一流体设备401和连接体415流体性地连接,内筒部442配置在第一流体设备401与连接体415之间,以使第一流体流路421与连接体415的内部空间448连通。

在内筒部442的外周面和与其相对的外筒部44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槽部446。槽部446向与外筒部441以及内筒部442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轴向)开口且整周形成。另外,在内筒部442的突出端部444附近形成有倾斜面447。倾斜面447形成为:直径随着从第一流体流路421侧向内筒部442的突出端部444侧而逐渐扩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411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vdf(聚偏二氟乙烯)、etfe(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或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来制造。此外,并不限定于氟树脂,也可以是聚丙烯纤维(pp)等其他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口部412具有使第一插口部411沿假想中央面468翻转的形状,即,与第一插口部411实质相同的形状。因此,在第二插口部412中,对与第一插口部411的结构构件大致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如第一螺纹423以及第二螺纹426那样,即使是实质相同的结构构件,有时也赋予不同的附图标记。

第一筒状构件413以包围第一插口部411、详细地说包围第一插口部411的外筒部441的状态可装卸地固定于第一插口部411(外筒部441)。

更详细地说,第一筒状构件413具有比第一插口部411的第一螺纹423的轴向长度小的轴向长度。第一筒状构件413在第一插口部411的轴向(外筒部441的轴向)上与第一流体设备401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

第一筒状构件413具有第三螺纹428。第三螺纹428形成于第一筒状构件413的内周。第三螺纹428与第一螺纹423螺接。其中,第一筒状构件413由例如螺母构成。

在第一筒状构件413的轴向两端部中的位于第一流体设备401侧的端部形成有锥形部451。锥形部451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假想中央面468(第二筒状构件414)侧朝向第一流体设备401侧而逐渐缩小。优选地,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第一筒状构件413相比第一流体设备401的壳体435更不向径向外侧突出。

此外,锥形部451以及后述的锥形部452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与图16所示的形状翻转的形状,即,随着朝向径向内侧在第一筒状构件413的轴向上逐渐扩大。

第二筒状构件414以包围第二插口部412、详细地说包围第二插口部412的外筒部441的状态可装卸地固定于第二插口部412(外筒部441)。第二筒状构件414与第一筒状构件413在轴向上相对配置。

更详细地说,第二筒状构件414以包围第二插口部412的外筒部441的方式设置于该外筒部4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筒状构件414可装卸地安装于第二插口部412的外筒部441。

第二筒状构件414具有比第二插口部412的第二螺纹426的轴向长度小的轴向长度。第二筒状构件414在第二插口部412的轴向(外筒部441的轴向)上与第二流体设备402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

另外,第二筒状构件414具有第四螺纹429。第四螺纹429形成于第二筒状构件414的内周。第四螺纹429与第二螺纹426螺接。在此,第二筒状构件414由例如螺母构成。

在第二筒状构件414的轴向两端部中的位于第二流体设备402侧的端部形成有锥形部452。锥形部452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假想中央面468(第一筒状构件413)侧朝向第二流体设备402侧而逐渐缩小。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筒状构件414具有使第一筒状构件413沿假想中央面468翻转的形状,即,与第一筒状构件413实质相同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构件413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来制造。另外,第二筒状构件414与第一筒状构件413同样,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来制造。

连接体415具有第一密封部431和第二密封部432。在此,第一密封部431对连接体415与第一插口部411之间进行密封。第二密封部432对连接体415与第二插口部412之间进行密封。

详细地说,连接体415形成为筒状。连接体415具有:第一部分415a,与第一插口部411相对应;第二部分415b,与第二插口部412相对应(参照图16)。第一部分415a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具有由连接体415的内部空间448的一部分构成的流体流路。第一部分415a以嵌入外筒部441的状态安装于第一插口部411,以使第一部分415a的流体流路与第一流体流路421连通。

第一部分415a包括嵌合部461、突部462、突起463。嵌合部461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部分4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411时,嵌合部461以从径向内侧沿整周包围外筒部44的状态与该外筒部441嵌合。并且,在嵌合部461的轴向两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第一流体设备401侧)分别形成有突部462以及突起463。

突部462以及突起463分别形成为圆环状。在第一部分4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411时,突部462沿整周被压入第一插口部411的槽部446。另外,突部462在与于第一插口部411形成的槽部446的第一流体设备401侧的侧面不接触的状态插通该槽部446。

在突起463形成有随着从假想中央面468侧朝向第一流体设备401侧而逐渐缩小的锥形面465。锥形面465在第一部分415a的径向上配置在突部462的内侧。锥形面465在第一部分415a的轴向上与内筒部442的倾斜面447相对配置。在第一部分4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411时,锥形面465被压接至内筒部442的倾斜面447。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415具有相对于与该连接体415的轴向正交且位于该轴向上的连接体415的中央的假想中央面468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部分415a以及第二部分415b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因此,就第二部分415b而言,在附图中,对与第一部分415a的结构构件大致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415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或其他热塑性树脂来制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415是使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的第一部分415a以及第二部分415b一体化的构件,但取而代之,也可以使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连接。

在第一筒状构件413的第三螺纹428与第一插口部411的第一螺纹423螺接且第二筒状构件414的第四螺纹429与第二插口部412的第二螺纹426螺接的状态下,紧固连接构件416使第一筒状构件4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414中的一方与另一方紧固。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台流体设备401、402以彼此的插口部411、412相互相对的状态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连接构件416由夹具构成。如图17所示,所述夹具具有一对夹紧片471、472和两组螺栓473以及螺母等筒状构件474。一对夹紧片471、472分别形成为大致半圆状。

一对夹紧片471、472呈圆形。一对夹紧片471、472(紧固连接构件416)配置为,其轴向与第一筒状构件4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414的轴向为相同方向。

在各夹紧片471、472的内周部设置有与第一筒状构件4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414的锥形部451、452接触的倾斜部476、477。倾斜部476、477在紧固连接构件416(一对夹紧片471、472)的轴向上分别与锥形部451、452相对。

倾斜部476设置为相比第一筒状构件413更靠第一流体设备401侧。倾斜部476与锥形部451以大致平行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具体而言,倾斜部476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假想中央面468(第二筒状构件414)侧朝向第一流体设备401侧而逐渐缩小。

倾斜部477相比第二筒状构件414更靠第二流体设备402侧。倾斜部477与锥形部452以大致平行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具体而言,倾斜部477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假想中央面468(第一筒状构件413)侧朝向第二流体设备402侧而逐渐缩小。

并且,在倾斜部476与锥形部451抵接且倾斜部477与锥形部452抵接时,一对夹紧片471、472分别从轴向外侧夹持第一筒状构件413和第二筒状构件414。在该状态下,螺栓473紧固于一对夹紧片471、472的长度方向(周向)的两端部的各筒状构件474。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使第一流体设备401与第二流体设备402流体性地连接。作为紧固连接构件416的夹具设置于第一插口部411与第二插口部412的径向外侧。此时,紧固连接构件416作用有使第一筒状构件4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414彼此向轴向内侧即假想中央面468侧紧固的力。由此,连接体415的突部462被压入槽部446,且突起463的锥形面465被压接至内筒部442的突出端部444以及倾斜面447。

因此,在第一流体设备401侧,通过第一密封部431对连接体415与第一插口部411之间进行密封。另外,在第二流体设备402侧,通过第二密封部432对连接体415与第二插口部412之间进行密封。在此,根据第一密封部431和第二密封部432,形成密封力在轴向上作用的一次密封区域481和密封力在径向上作用的二次密封区域482。

此外,在第一流体设备401与第二流体设备402流体性地连接的状态下,随着继续进行紧固连接构件416中的螺栓473的紧固,使第一筒状构件4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414在彼此的轴向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各倾斜部476、477和与其对应的各锥形部451、452被更强地压接。其结果,各突起463的锥形面465被更强地压接至各内筒部442的突出端部444的倾斜面447。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能够防止流体从两台流体设备401、402的连接部泄漏。另外,为了使第一流体设备401和第二流体设备402流体性地连接,无需在第一流体设备401与第二流体设备402之间安装管等构件。由此,能够在使两台流体设备401、402尽可能地接近的状态下使两者流体性地连接,从而能够实现流体设备401、40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适用于在进行紧固连接构件416的螺栓473的紧固时随着第一筒状构件41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414的移动而容易地移动的第一流体设备40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402,但也能够适用于以随着第一筒状构件以及第二筒状构件的移动而无法容易地移动的方式固定于规定部位的第一流体设备以及第二流体设备402。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体415具有伸出部488。伸出部488在第一流体设备401和第二流体设备402流体性地连接的状态下,配置在第一插口部411与第二插口部412之间。

伸出部488以非接触状态被夹在第一插口部411与第二插口部412之间。伸出部488向连接体415的径向外侧伸出,形成为环状。

伸出部488具有比第一插口部411以及第二插口部412各自的突出端部443的外径大的外径。伸出部488设置在连接体415中的假想中央面468上,即设置在连接体415的轴向中途部(连接体415中的第一部分415a与第二部分415b的边界部)。

更详细地说,伸出部488配置为:在连接体415安装于第一插口部411和第二插口部412时,介于各个突出端部443、443之间。伸出部488与第一插口部411的突出端部443在轴向上相对,并且与第一插口部411的突出端部443在轴向上相对。伸出部488使从第一插口部411以及第二插口部412卸下连接体415变得容易。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紧固连接构件416为上述那样的夹具,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通过转动销可转动地固定的一对夹紧片在相互重合的状态下利用螺栓以及螺母进行紧固连接的夹具。

下面,参照图18至图21说明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中,对与所述第二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结构构件实质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图18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对第一插口部511与连接体51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521的结构、以及对第二插口部512与连接体51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522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不同。

第一插口部511适用于第一流体设备4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511与第一流体设备401的壳体435一体化。第一插口部511具有筒部525和环状突起526。筒部525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在壳体4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421的开口部周围附近朝向壳体435的外部突出。

筒部525形成为,能够使连接体515的一部分从筒部525的突出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侧嵌入。筒部525与嵌入后的连接体515的一部分大致无间隙地配置。另外,在筒部525的外周,第一螺纹423沿筒部525的轴向形成。第一螺纹423由外螺纹构成。

环状突起526由具有比筒部525的内径小的外径的环状体构成,在壳体4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421的开口部周围附近向与筒部525的突出方向(筒部525的轴向一侧)相同的方向突出。环状突起526在筒部525的径向内侧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并且与筒部525沿同一方向延伸。

环状突起526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421的流路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连接体51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径。环状突起526配置在第一流体设备401与连接体515之间,使第一流体流路421与连接体515的内部空间538连通。通过第一插口部511使第一流体设备401与连接体515流体性地(以流体能够在内部流动的方式)连接。

环状突起526的外周面包括锥形面528。锥形面528形成为,其直径在轴向上随着朝向环状突起526的突出方向(第一插口部511的轴向一侧)而逐渐缩小。锥形面528在环状突起526的外周沿整周延伸设置,该锥形面528和相对的筒部525的内周面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口部512具有与第一插口部511实质相同的形状。因此,就第二插口部512而言,对与第一插口部511的结构构件大致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如第一螺纹423、第二螺纹426那样,即使是实质相同的结构构件,有时也可以赋予不同的附图标记。

连接体515具有:第一部分515a,与第一插口部511相对应;第二部分515b,与第二插口部512相对应。第一部分515a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具有流体流路。该第一部分515a的流体流路在连接体515中由与第一部分515a相对应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部分515a以嵌入筒部525的状态安装于第一插口部511,以使第一部分515a的流体流路与第一流体流路421连通。

第一部分515a包括嵌合部531和突出部532。嵌合部531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部分5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511时,嵌合部531内嵌于筒部525。并且,突出部532以沿轴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于第一部分515a中的嵌合部531的轴向两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嵌合部531的第一流体设备401侧)。

突出部532形成为圆环状。在第一部分5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511时,突出部532使形成于该突出部532的内周侧的倾斜面535压接至环状突起526的锥形面528。倾斜面535形成为,随着朝向突出部532的突出方向(第一流体设备401侧)而逐渐扩大。倾斜面535与突出部532相对,沿着突出部532的整周延伸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体515具有相对于与连接体515的轴向正交且在该轴向上位于连接体515的中央的假想中央面548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部分515a以及第二部分515b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

通过这样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同样,能够实现彼此流体性地连接的第一流体设备40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40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另外,在第一流体设备401与第二流体设备402连接时,连接体515形成第一密封部521以及第二密封部522。并且,连接体515的第一部分515a的倾斜面535被压接至第一插口部511中的锥形面528,第二部分515b的倾斜面535被压接至第二插口部512中的锥形面528。

由此,能够防止流体从第一流体设备401与第二流体设备402的连接部泄漏,从而能够使第一流体设备401和第二流体设备402短距离地连接,而不使用以往的管等构件。

图19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对第一插口部551与连接体55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561的结构、以及对第二插口部552与连接体55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562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不同。

第一插口部551应用于第一流体设备4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551与第一流体设备401的壳体435一体化。在第一插口部551的外周,第一螺纹423沿第一插口部551的轴向形成。第一螺纹423由外螺纹构成。

第一插口部551具有筒部565和突出部566。筒部565由在内周具有台阶的圆筒体构成,从壳体435朝向远离壳体435的方向突出。筒部565设置在形成于壳体435的第一流体流路421的开口部附近。

筒部565在台阶部567的轴向一侧(第一插口部551的开口部侧)具有第一筒状部分565a。该第一筒状部分565a形成为能够使连接体555的一部分嵌入。该第一筒状部分565a在大体的区域与嵌入后的连接体555的一部分无间隙地配置。

筒部565在台阶部567的轴向另一侧(第一流体设备401侧)具有第二筒状部分565b。该第二筒状部分565b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421的流路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连接体51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径。为了通过第一插口部551使第一流体设备401与连接体555流体性地连接,第二筒状部分565b配置在第一流体设备401与连接体555之间,以使第一流体流路421与连接体555的内部空间578连通。

突出部566由环状体构成,从第一筒状部分565a向筒部565的轴向一侧突出。突出部566的内周侧形成倾斜面568。倾斜面568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筒部565侧朝向突出部566的突出端部侧(第一插口部551的开口部侧)而逐渐扩大。倾斜面568沿突出部566的整周延伸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插口部552具有使第一插口部551沿假想中央面598翻转的形状,即,与第一插口部551实质相同的形状。

连接体555具有:第一部分555a,与第一插口部551相对应;第二部分555b,与第二插口部552相对应。第一部分555a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具有流体流路。该第一部分555a的流体流路在连接体555中由与第一部分555a相对应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部分555a嵌入筒部565而安装于第一插口部551,由此,作为该流体流路的内部空间578与第一流体流路421连接。

在第一部分555a形成有嵌合部571和突出部572。嵌合部571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部分55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551时,嵌合部571以沿整周被筒部565包围的状态与该筒部565嵌合。突出部572以向连接体555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第一部分555a的嵌合部571的端部(连接体415的轴向中途部)。

突出部572形成为圆环状。在第一部分55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551时,突出部572使该突出部572的外周面即锥形面575压接至突出部566的倾斜面568。锥形面575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筒部565侧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扩大。锥形面575沿突出部572的整周延伸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体555具有相对于与连接体555的轴向正交且在该轴向上位于连接体555的中央的假想中央面598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部分555a以及第二部分555b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第一流体设备401与第二流体设备402连接时,连接体555形成第一密封部561以及第二密封部562。并且,连接体555的第一部分555a的锥形面575被压接至第一插口部551中的倾斜面568,第二部分555b的锥形面575被压接至第二插口部552中的倾斜面568。由此,能够防止流体从第一流体设备401与第二流体设备402的连接部泄漏,从而能够使第一流体设备401和第二流体设备402短距离地连接,而不使用以往的管等构件。

由此,与所述第二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同样,能够实现彼此流体性地连接的第一流体设备40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40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图20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对第一插口部611与连接体61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621的结构、以及对第二插口部612与连接体61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622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611应用于第一流体设备4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611与第一流体设备401的壳体435一体化。第一插口部611具有外筒部625和内筒部626。外筒部625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朝向壳体435的外部突出,设置于壳体4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421的附近。

外筒部625形成为,能够使连接体615的一部分从外筒部625的突出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侧嵌入。外筒部625与嵌入后的连接体615的一部分大致无间隙地配置。另外,在外筒部625的外周,第一螺纹423沿外筒部625的轴向形成。第一螺纹423由外螺纹构成。

内筒部626为具有比外筒部625的内径小的大致恒定的外径的圆筒体。内筒部626向与外筒部625的突出方向(第一插口部611的轴向一侧)相同的方向突出,设置于壳体4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421的附近。内筒部626以与外筒部625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于径向内侧,并且与外筒部625沿相同方向延伸。

在此,内筒部626设置为,其突出端部相比外筒部625的突出端部更靠突出方向侧(远离第一流体设备401、第二流体设备402的方向),即,从壳体435比外筒部625更突出。这样一来,第一插口部611在外筒部625的轴向(第一插口部611的轴向)上在外筒部625的轴向中途部呈双重筒状。

内筒部626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421的流路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连接体61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内筒部626配置在第一流体设备401与连接体615之间,使第一流体流路421与连接体615的内部空间连通。通过第一插口部611,使第一流体设备401与连接体615流体性地连接。

内筒部626的突出端部形成为随着朝向内筒部626的突出方向而顶端越来越细的尖细形状。在内筒部626的突出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锥形面628。锥形面628形成为,其直径随着朝向内筒部626的突出方向(第一插口部611的轴向一侧)即假想中央面648侧而逐渐缩小。锥形面628沿着内筒部626的突出端部的整周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口部612具有与第一插口部611实质相同的形状。

连接体615具有:第一部分615a,与第一插口部611相对应;第二部分615b,与第二插口部612相对应。第一部分615a由圆筒体构成,具有流体流路。该第一部分615a的流体流路在连接体615中由与第一部分615a相对应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部分615a在嵌合于内筒部626的状态下安装于第一插口部611,由此,使第一部分615a的流体流路与第一流体流路421连接。

第一部分615a包括嵌合部631和突出部632。嵌合部631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部分6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611时,嵌合部631外嵌于内筒部626。并且,突出部632以向连接体615的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嵌合部631的轴向两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连接体615的中途部)。

突出部632形成为圆环状。在第一部分6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611时,突出部632使该突出部632的内周面即倾斜面635压接至内筒部626的锥形面628。倾斜面635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假想中央面648朝向第一流体设备401或第二流体设备402侧而逐渐扩大。倾斜面635沿突出部632的整周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615具有相对于与连接体615的轴向正交且在该轴向上位于连接体615的中央的假想中央面648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部分615a以及第二部分615b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

通过这样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在第一流体设备401与第二流体设备402连接时,连接体615形成第一密封部621以及第二密封部622。并且,连接体615的第一部分615a的倾斜面635被压接至第一插口部611中的锥形面628,第二部分615b的倾斜面635被压接至第二插口部612中的锥形面628。由此,能够防止流体从第一流体设备401与第二流体设备402的连接部泄漏,从而能够使第一流体设备401和第二流体设备402短距离地连接,而不使用以往的管等构件。

由此,与所述第二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同样,能够实现彼此流体性地连接的第一流体设备40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40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图21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紧固连接构件666以及与其相关联的部位(第一筒状构件66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664)与所述第二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不同。

第一筒状构件663沿圆周方向具有多个第一通孔671。各第一通孔671设置为,与在第一筒状构件663的轴部沿轴向开口的开口部(第三螺纹428)沿相同方向延伸。多个第一通孔671在所述开口部的第一筒状构件663的径向外侧,在第一筒状构件663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

第二筒状构件664沿圆周方向具有多个第二通孔672。各第二通孔672设置为,与在第二筒状构件664的轴部沿轴向开口的开口部(第四螺纹429)沿相同方向延伸。多个第二通孔672在所述开口部的第二筒状构件664的径向外侧,在第二筒状构件664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

紧固连接构件666由螺栓683以及螺母等筒状构件684构成。螺栓683插通彼此配置在同轴上的第一通孔671以及第二通孔672。从第一通孔671或第二通孔672突出的螺栓683由筒状构件684紧固。

通过这样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紧固连接构件666在第一插口部411以及第二插口部412的径向外侧能够紧固第一筒状构件66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664。随着进行螺栓683的紧固,第一筒状构件663以及第二筒状构件664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

因此,为了使第一流体设备401和第二流体设备402流体性地连接,无需使用需要安装在第一流体设备401与第二流体设备402之间的以往的管等构件。由此,也能够防止流体从两台流体设备401、402的连接部泄漏,从而能够实现彼此连接的两台流体设备401、40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中的第三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22是本发明中的第三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图2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24是表示图22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的两台流体设备的分离状态的图。图25是表示图22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的两台流体设备的连接中途的状态的图。

如图22至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用于使第一流体设备701与第二流体设备702流体性地连接。换言之,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是通过使第一流体设备701与第二流体设备702连接,能够使流体在内部流动的结构。

第一流体设备70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702具有在相互接近的状态下排列配置的形状。作为第一流体设备70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702彼此的具体例,可列举出具有规定的流体流路阀、流量计、泵以及接头,但并不限定于此。

所述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具有第一插口部711、第二插口部712、第一筒状构件713、第二筒状构件714、连接体715。

第一插口部711设置于第一流体设备701。第一插口部711与第一流体设备701的第一流体流路721连接。第一插口部711形成为筒状。

第二插口部712设置于第二流体设备702。第二插口部712与第二流体设备702的第二流体流路725连接。第二插口部712形成为筒状。

第一筒状构件713设置于第一插口部711。第一筒状构件713在其外周侧具有第一螺接部753。

第二筒状构件714设置于第二插口部712。第二筒状构件714在其内周侧具有第二螺接部754。

连接体715设置于第一插口部711与第二插口部712之间。连接体715以如下方式构成:对连接体715与第一插口部711之间进行密封,并且对连接体715与第二插口部712之间进行密封。

并且,在所述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第一筒状构件713和第二筒状构件714通过第一螺接部753和第二螺接部754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两台流体设备701、702以彼此的插口部711、712在轴向上相互相对的状态配置。

第一插口部711应用于第一流体设备7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711与第一流体设备701的壳体735一体化。此外,第一插口部711也可以独立于壳体735地形成,而无需与壳体735一体地形成。

第一插口部711具有外筒部741和内筒部742。外筒部741设置为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在壳体7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721的开口部周围附近向壳体735的外部突出。

外筒部741形成为能够使连接体715的一部分从外筒部741的突出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743侧嵌入。外筒部741在其径向上与嵌入后的连接体715的一部分大致无间隙地配置。

另外,外筒部741包括第一螺纹(固定用螺纹)723。第一螺纹723在外筒部741的外周沿外筒部741的轴向设置。第一螺纹723由外螺纹构成。

内筒部742由比外筒部741的内径小且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的圆筒体构成,该内筒部742在壳体7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721的开口部周围附近向与外筒部741的突出方向(第一插口部711的轴向一侧)相同的方向突出。内筒部742在外筒部741的径向内侧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并且内筒部742与外筒部741的关系为均沿轴向延伸。

在此,内筒部742设置为,其突出端部744相比外筒部741的突出端部743位于与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即,从壳体735相对于外筒部741不突出。这样一来,第一插口部711在外筒部741的轴向(第一插口部711的轴向)上在外筒部741的轴向另一侧(壳体735侧)呈双重筒状。

内筒部742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721的流路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连接体71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径。为了通过第一插口部711使第一流体设备701与连接体715流体性地连接,内筒部742配置在第一流体设备701与连接体715之间,以使第一流体流路721与连接体715的内部空间748连通。

在内筒部742的外周面和与其相对的外筒部74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槽部746。槽部746向外筒部741以及内筒部742的突出方向(第二插口部712侧)开口且整周地形成。另外,在内筒部742的突出端部744附近形成有倾斜面747。倾斜面747形成为,直径随着从第一流体流路721侧朝向内筒部742的突出端部744侧而逐渐地扩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711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vdf(聚偏二氟乙烯)、etfe(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或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来制造。此外,并不限定于氟树脂,也可以是聚丙烯纤维(pp)等其他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口部712具有使第一插口部711沿假想中央面768翻转的形状,即,与第一插口部711实质相同的形状。因此,就第二插口部712而言,对与第一插口部711的结构构件大致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如作为固定用螺纹的第一螺纹723以及第二螺纹726那样,即使是实质相同的结构构件,有时也赋予不同的附图标记。

连接体715具有第一密封部731和第二密封部732。其中,第一密封部731对连接体715与第一插口部711之间进行密封。第二密封部732对连接体715与第二插口部712之间进行密封。

详细地说,连接体715形成为筒状。连接体715具有:第一部分715a,与第一插口部711相对应;第二部分715b,与第二插口部712相对应(参照图23)。第一部分715a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具有由连接体715的内部空间748的一部分构成的流体流路。第一部分715a的流体流路以嵌入外筒部741的状态安装于第一插口部711,以与第一流体流路721连通。

第一部分715a包括嵌合部761、突部762、突起763。嵌合部761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部分7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711时,嵌合部761以从径向内侧整周包围外筒部741的状态嵌合于外筒部741。并且,在嵌合部761的轴向两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第一流体设备701侧)分别形成有突部762以及突起763。

突部762以及突起763分别形成为圆环状。在第一部分7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711时,突部762沿整周压入第一插口部711的槽部746。另外,突部762以与形成于第一插口部711的槽部746的第一流体设备701侧的侧面不接触的状态插通该槽部746。

在突起763形成有从假想中央面768侧朝向第一流体设备701侧逐渐缩小的锥形面765。锥形面765在第一部分715a的径向上配置在突部762的内侧。锥形面765在第一部分715a的轴向上与内筒部742的倾斜面747相对地配置。在第一部分7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711时,锥形面765被压接至内筒部742的倾斜面747。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715具有与其轴向正交且位于该轴向上的连接体715的中央的假想中央面768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部分715a以及第二部分715b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因此,就第二部分715b而言,在图中对与第一部分715a的结构构件大致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715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或其他热塑性树脂来制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715是使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的第一部分715a以及第二部分715b一体化的构件,但取而代之,也可以使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构件713构成为,能够包围第一插口部711、详细地说能够包围第一插口部711的外筒部741。第一筒状构件713除了具有第一螺接部753以外,还具有与第一螺纹723螺接的第三螺纹(固定用螺纹)728。第三螺纹728形成于第一筒状构件713的内周。第一螺接部753形成于第一筒状构件713的外周。

第二筒状构件714以包围第二插口部712、详细地说包围第二插口部712的外筒部741的状态,可装卸地固定于第二插口部712(外筒部741)。第二筒状构件714除了具有第二螺接部754以外,还具有与第二螺纹726螺接的第四螺纹(固定用螺纹)729。第四螺纹729形成于第二筒状构件714的内周。第二螺接部754形成于第二筒状构件714的内周。

其中,在第三螺纹728与第一螺纹723螺接的状态下,第一筒状构件713一边沿第一插口部711的外筒部741的整周其对进行包围,一边安装于第一插口部711。第三螺纹728由内螺纹构成。在第一筒状构件713中,第三螺纹728形成于第一流体设备701侧(第一筒状构件713的轴向另一侧)。

第一螺接部753在第一筒状构件713中配置于外筒部741的突出方向侧即第一流体设备701的相反一侧(第一筒状构件713的轴向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接部753在第一筒状构件713的外周具有第五螺纹(第一螺接部用螺纹)756。第五螺纹756沿第一筒状构件713的轴向形成,并由外螺纹构成。

在第四螺纹729与第二螺纹726螺接的状态下,第二筒状构件714一边沿第二插口部712的外筒部741的整周对其进行包围,一边安装于第二插口部712。第四螺纹729由内螺纹构成。在第二筒状构件714中,第四螺纹729配置于第二流体设备702侧(第二筒状构件714的轴向另一侧)。

第二螺接部754在第二筒状构件714中配置于外筒部741的突出方向侧即第二流体设备702的相反侧(第二筒状构件714的轴向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螺接部754在第二筒状构件714的内周具有第六螺纹(第二螺接部用螺纹)757。第六螺纹757沿第二筒状构件714的轴向形成,并由内螺纹构成。

第六螺纹757与第一筒状构件713的第五螺纹756螺接,以限制第二筒状构件714从第一筒状构件713分离。其中,相对于第五螺纹756的第六螺纹757的螺纹方向与相对于第二螺纹726的第四螺纹729的螺纹方向相反。即,第五螺纹756以及第六螺纹757相对于第二螺纹726以及第四螺纹729具有逆螺纹结构。

第二筒状构件714包括具有第四螺纹729的基部758、具有第六螺纹757的顶端部759。基部758具有比顶端部759小的内径,相对于顶端部759设置于第二筒状构件714的轴向另一侧。通过第六螺纹757与第五螺纹756螺接,顶端部759以大致包围第一筒状构件713的第五螺纹756的状态固定于第一筒状构件71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构件713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来制造。另外,第二筒状构件714与第一筒状构件713同样,通过规定的树脂,例如,pfa、pvdf、etfe、fep或ptfe等氟树脂来制造。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第一流体设备701与第二流体设备702流体性地连接。此时,第二筒状构件714的第六螺纹757与第一筒状构件713的第五螺纹756螺接。即,第二筒状构件714固定于第一筒状构件713。连接体715的突部762被压入槽部746,并且突起763的锥形面765被压接至内筒部742的突出端部744以及倾斜面747。

在第一流体设备701与第二流体设备702连接时,首先,使第三螺纹728与第一螺纹723螺接,从而将第一筒状构件713可装卸地固定于第一插口部711。使第四螺纹729与第二螺纹726螺接,从而将第二筒状构件714可装卸地固定于第二插口部712。

接着,将连接体715插入第一插口部711以及第二插口部712中的任一方。并且,如图25所示,使彼此处于分离状态的第一流体设备701和第二流体设备702相对,并使连接体715靠近第一插口部711以及第二插口部712中的另一方。

进一步,一边将连接体715插入第一插口部711以及第二插口部712中的另一方,一边使第一筒状构件713和第二筒状构件714靠近。然后,使第五螺纹756与第六螺纹757螺接,将第一筒状构件713嵌入第二筒状构件714。这样,使用具有所述逆螺纹结构的第五螺纹756以及第六螺纹757来使第一筒状构件713和第二筒状构件714紧固连接。

在将第一筒状构件713和第二筒状构件714紧固连接后,即,在第一流体设备701和第二流体设备702连接后,在第一流体设备701侧,通过第一密封部731对连接体715与第一插口部711之间进行密封。另外,在第二流体设备702侧,通过第二密封部732对连接体715与第二插口部712之间进行密封。根据第一密封部731和第二密封部732,形成密封力在轴向上作用的一次密封区域781和密封力在径向上作用的二次密封区域782。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能够防止流体从两台流体设备701、702的连接部泄漏。另外,为了使第一流体设备701和第二流体设备702流体性地连接,无需在第一流体设备701与第二流体设备702之间安装管等构件。由此,能够在使两台流体设备701、702尽可能地接近的状态下使两者流体性地连接,从而能够实现流体设备701、70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体715具有伸出部788。伸出部788在第一流体设备701和第二流体设备702流体性地连接的状态下,配置在第一插口部711与第二插口部712之间。

伸出部788以非接触状态被夹在第一插口部711与第二插口部712之间。伸出部788向连接体715的径向外侧伸出,并且形成为环状。

伸出部788具有比第一插口部711以及第二插口部712各自的突出端部743的外径大的外径。伸出部788设置在连接体715中的假想中央面768上,即设置在连接体715的轴向中途部(连接体715中的第一部分715a与第二部分715b的边界部)。

更详细地说,伸出部788配置为,在连接体715安装于第一插口部711和第二插口部712时,介于彼此的突出端部743、743之间。伸出部788与第一插口部711的突出端部743在轴向上相对,并且与第一插口部711的突出端部743在轴向上相对。伸出部788使从第一插口部711以及第二插口部712卸下连接体715变得容易。

下面,使用图26至图28说明本发明中的第三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中,对与所述第三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结构构件实质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图26是本发明中的第三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2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对第一插口部811与连接体81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821的结构、以及对第二插口部812与连接体81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822的结构,与所述第三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不同。

第一插口部811应用于第一流体设备7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811与第一流体设备701的壳体35一体化。第一插口部811具有筒部825和环状突起826。筒部825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在壳体7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721的开口部周围附近朝向壳体735的外部突出。

筒部825形成为能够使连接体815的一部分从筒部825的突出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侧嵌入。除了所述突出端部附近以外,筒部825与嵌入后的连接体815的一部分大致无间隙地配置。另外,在筒部825的外周,第一螺纹723沿着筒部825的轴向形成。第一螺纹723由外螺纹构成。

环状突起826设置为,由具有比筒部825的内径小的外径的环状体构成,在壳体7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721的开口部周围附近向与筒部825的突出方向(筒部825的轴向一侧)相同的方向突出。环状突起826隔开间隔地配置于筒部825的径向内侧,并且与筒部825在同一方向上延长。

环状突起826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721的流路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连接体81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径。环状突起826配置在第一流体设备701与连接体815之间,使第一流体流路721与连接体815的内部空间838连通。通过第一插口部811,使第一流体设备701和连接体815流体性地(以流体能够在内部流动的方式)连接。

环状突起826的外周面包括锥形面828。锥形面828形成为,其直径在轴向上随着朝向环状突起826的突出方向(第一插口部811的轴向一侧)而逐渐缩小。锥形面828在环状突起826的外周整周延伸设置,该锥形面828和相对的筒部825的内周面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口部812具有与第一插口部811实质相同的形状。因此,就第二插口部812而言,对与第一插口部811的结构构件大致相同的结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如第一螺纹723、第二螺纹726那样,即使是实质相同的结构构件,有时也赋予不同的附图标记。

连接体815具有:第一部分815a,与第一插口部811相对应;第二部分815b,与第二插口部812相对应。第一部分815a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具有流体流路。该第一部分815a的流体流路在连接体815中由与第一部分815a对应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部分815a的流体流路以嵌入筒部825的状态安装于第一插口部811,以与第一流体流路721连通。

第一部分815a包括嵌合部831和突出部832。嵌合部831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部分8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811时,嵌合部831内嵌于筒部825。并且,在第一部分815a中的嵌合部831的轴向两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嵌合部831的第一流体设备701侧),突出部832以在轴向上突出的方式形成。

突出部832形成为圆环状。在第一部分8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811时,突出部832使形成于该突出部832的内周侧的倾斜面835压接于环状突起826的锥形面828。倾斜面835形成为,随着朝向突出部832的突出方向(第一流体设备701侧)而逐渐扩大。倾斜面835与突出部832相对,沿着突出部832的整周延伸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体815具有相对于与该连接体815的轴向正交且在该轴向上位于连接体815的中央的假想中央面848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部分815a以及第二部分815b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

通过这样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三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同样,能够实现彼此流体性地连接的第一流体设备70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70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另外,在第一流体设备701和第二流体设备702连接时,连接体815形成第一密封部821以及第二密封部822。并且,连接体815的第一部分815a的倾斜面835被压接至第一插口部811中的锥形面828,第二部分815b的倾斜面835被压接至第二插口部812中的锥形面828。

由此,能够防止流体从第一流体设备701与第二流体设备702的连接部泄漏,能够使第一流体设备701和第二流体设备702短距离地连接,而不使用以往的管等构件。

图27是本发明中的第三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2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对第一插口部851与连接体85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861的结构、以及对第二插口部852与连接体85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862的结构,与所述第三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不同。

第一插口部851应用于第一流体设备7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851与第一流体设备701的壳体735一体化。在第一插口部851的外周,第一螺纹723沿着第一插口部851的轴向形成。第一螺纹723由外螺纹构成。

第一插口部851具有筒部865和突出部866。筒部865由在内周具有台阶的圆筒体构成,朝向远离壳体735的方向突出。筒部865设置在形成于壳体735的第一流体流路721的开口部附近。

筒部865在台阶部867的轴向一侧(第一插口部851的开口部侧)具有第一筒状部分865a。该第一筒状部分865a形成为能够使连接体855的一部分嵌入。该第一筒状部分865a在大体的区域与嵌入后的连接体855的一部分无间隙地配置。

筒部865在台阶部867的轴向另一侧(第一流体设备701侧)具有第二筒状部分865b。该第二筒状部分865b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721的流路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连接体81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径。为了通过第一插口部851使第一流体设备701和连接体855流体性地连接,第二筒状部分865b配置在第一流体设备701与连接体855之间,以使第一流体流路721与连接体855的内部空间878连通。

突出部866设置为由环状体构成,从第一筒状部分865a向筒部865的轴向一侧突出。突出部866的内周侧形成倾斜面868。倾斜面868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筒部865侧朝向突出部866的突出端部侧(第一插口部851的开口部侧)而逐渐扩大。倾斜面868沿着突出部866的整周延伸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插口部852具有使第一插口部851沿假想中央面898翻转的形状,即,具有与第一插口部851实质相同的形状。

连接体855具有:第一部分855a,与第一插口部851相对应;第二部分855b,与第二插口部852相对应。第一部分855a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具有流体流路。该第一部分855a的流体流路在连接体855中由与第一部分855a对应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部分855a嵌入筒部865而安装于第一插口部851,由此,作为其流体流路的内部空间878与第一流体流路721连接。

在第一部分855a形成有嵌合部871和突出部872。嵌合部871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部分85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851时,嵌合部871以沿整周被筒部865包围的状态与该筒部865嵌合。突出部872以向连接体855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第一部分855a的嵌合部871的端部(连接体715的轴向中途部)。

突出部872形成为圆环状。在第一部分85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851时,突出部872使该突出部872的外周面即锥形面875压接于突出部866的倾斜面868。锥形面875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筒部865侧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扩大。锥形面875沿着突出部872的整周延伸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体855相对于与该连接体855的轴向正交且在该轴向上位于连接体855的中央的假想中央面898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部分855a以及第二部分855b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第一流体设备701和第二流体设备702连接时,连接体855形成第一密封部861以及第二密封部862。并且,连接体855的第一部分855a的锥形面875被压接于第一插口部851中的倾斜面868,第二部分855b的锥形面875被压接于第二插口部852中的倾斜面868。由此,能够防止流体从第一流体设备701与第二流体设备702的连接部泄漏,从而能够使第一流体设备701和第二流体设备702短距离地连接,而不使用以往的管等构件。

由此,与所述第三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同样,能够实现彼此流体性地连接的第一流体设备70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70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图28是本发明中的第三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中,对第一插口部911与连接体91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921的结构、以及对第二插口部912与连接体915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922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911应用于第一流体设备7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911与第一流体设备701的壳体735一体化。第一插口部911具有外筒部925和内筒部926。外筒部925由具有大致恒定的内径的圆筒体构成,朝向壳体735的外部突出,设置在壳体7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721的附近。

外筒部925形成为,能够使连接体915的一部分从该外筒部925的突出端部(轴向一侧的端部)侧嵌入。外筒部925与嵌入后的连接体915的一部分大致无间隙地配置。另外,在外筒部925的外周,第一螺纹723沿外筒部925的轴向形成。第一螺纹723由外螺纹构成。

内筒部926为具有比外筒部925的内径小的大致恒定的外径的圆筒体。内筒部926向与外筒部925的突出方向(第一插口部911的轴向一侧)相同的方向突出,设置在壳体735中的第一流体流路721的附近。内筒部926以与外筒部925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在径向内侧,并且与外筒部925沿相同方向延伸。

在此,内筒部926设置为,其突出端部相比外筒部925的突出端部更靠突出方向侧(远离第一流体设备701、第二流体设备702的方向),即,从壳体735相比外筒部925更突出。这样一来,第一插口部911在外筒部925的轴向(第一插口部911的轴向)上在外筒部925的轴向中途部呈双重筒状。

内筒部926具有与第一流体流路721的流路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具有与连接体91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内筒部926配置在第一流体设备701与连接体915之间,使第一流体流路721与连接体915的内部空间连通。通过第一插口部911使第一流体设备701和连接体915流体性地连接。

内筒部926的突出端部形成为朝向内筒部926的突出方向顶端越来越细的尖细形状。在内筒部926的突出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锥形面928。锥形面928形成为,其直径朝向内筒部926的突出方向(第一插口部911的轴向一侧)即假想中央面948侧而逐渐缩小。锥形面928沿着内筒部926的突出端部的整周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口部912具有与第一插口部911实质相同的形状。

连接体915具有:第一部分915a,与第一插口部911相对应;第二部分915b,与第二插口部912相对应。第一部分915a由圆筒体构成,具有流体流路。该第一部分915a的流体流路在连接体915中由与第一部分915a相对应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部分915a在与内筒部926嵌合的状态下安装于第一插口部911,由此,第一部分915a的流体流路与第一流体流路721连接。

第一部分915a包括嵌合部931和突出部932。嵌合部931形成为圆筒状。在第一部分9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911时,嵌合部931外嵌于内筒部926。并且,在嵌合部931的轴向两端部中的一侧的端部(连接体915的中途部),突出部932向连接体915的径向内侧突出。

突出部932形成为圆环状。在第一部分915a安装于第一插口部911时,突出部932使该突出部932的内周面即倾斜面935压接于内筒部926的锥形面928。倾斜面935形成为,其直径随着从假想中央面948朝向第一流体设备701或第二流体设备702侧而逐渐扩大。倾斜面935沿着突出部932的整周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915具有相对于与连接体915的轴向正交且在该轴向上位于连接体915的中央的中央面948对称的形状。即,第一部分915a以及第二部分915b具有实质相同的形状。

通过这样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在第一流体设备701与第二流体设备702连接时,连接体915形成第一密封部921以及第二密封部922。并且,连接体915的第一部分915a的倾斜面935压接于第一插口部911中的锥形面928,第二部分915b的倾斜面935压接于第二插口部912中的锥形面928。由此,能够防止流体从第一流体设备701与第二流体设备702的连接部泄漏,从而能够使第一流体设备701和第二流体设备702短距离地连接,而不使用以往的管等构件。

由此,与所述第三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同样,能够实现彼此流体性地连接的第一流体设备701以及第二流体设备702的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若考虑上述的启发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能够采取多种变更方式以及变形方式。因此,应当理解,本发明可以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以本说明书记载的方法以外的方法来实施。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第一流体设备

2第二流体设备

11第一插口部

12第二插口部

13第一筒状构件

14第二筒状构件

15连接体

21第一流体流路

25第二流体流路

53第一卡合部

54第二卡合部

71第一主体部

72第一卡合爪

76第二主体部

77第二卡合爪

111第一插口部

112第二插口部

115连接体

151第一插口部

152第二插口部

155连接体

211第一插口部

212第二插口部

215连接体

271第三主体部

272第一突出部

273凹部

281第四主体部

282第二突出部

283凸部

321第五主体部

322第三突出部

323第三卡合爪

331第六主体部

332第四突出部

333第四卡合爪

401第一流体设备

402第二流体设备

411第一插口部

412第二插口部

413第一筒状构件

414第二筒状构件

415连接体

416紧固连接构件

421第一流体流路

425第二流体流路

488伸出部

496紧固连接构件

511第一插口部

512第二插口部

515连接体

551第一插口部

552第二插口部

555连接体

611第一插口部

612第二插口部

615连接体

666紧固连接构件

663第一筒状构件

664第二筒状构件

701第一流体设备

702第二流体设备

711第一插口部

712第二插口部

713第一筒状构件

714第二筒状构件

715连接体

721第一流体流路

723第一螺纹(固定用螺纹)

725第二流体流路

726第二螺纹(固定用螺纹)

728第三螺纹(固定用螺纹)

729第四螺纹(固定用螺纹)

753第一螺接部

754第二螺接部

756第五螺纹(第一螺接部用螺纹)

757第六螺纹(第二螺接部用螺纹)

788伸出部

811第一插口部

812第二插口部

815连接体

851第一插口部

852第二插口部

855连接体

911第一插口部

912第二插口部

915连接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