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快装接头及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8142发布日期:2019-06-22 01:2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管快装接头及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采暖设备,涉及一种多管快装接头及燃烧炉。



背景技术:

盘管,是一种呈螺旋状的管道系统,内部储存有换热介质,在采暖、空调等很多场合得到应用。在盘管应用过程中,经常遇到多个盘管并联使用的情况,多个盘管需要有多个进口和出口,进行换热介质更换时,需要分别将各个盘管与外部管路连接,不仅增加人工劳动强度,而且工作效率低。现有技术中通过多管接头来实现多个盘管与外部管路的快速连接,但是,目前的多管接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连接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管快装接头及燃烧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管接头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为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接头内壁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口部和盘管定位部,所述盘管定位部包括若干个依次排列的定位分部,每个所述定位分部两侧均设置有紧固部,

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时,所述第一接头的接口部和所述第二接头的接口部相接形成交汇通道,所述第一接头的若干个定位分部和所述第二接头的若干个定位分部相接形成若干个分通道,所述交汇通道和所述若干个分通道均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接缝处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条。

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槽位于所述第一接头内壁的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槽一、槽二、槽三、槽四和槽五,所述槽一和所述槽五对称设置在所述接口部两侧、所述槽二和槽四对称设置在所述盘管定位部两侧,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条,当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时,所述密封条将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的接缝处密封,

所述第一接头内壁还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与所述槽三平行,且所述槽三位于所述盘管定位部长度的1/3处,所述第二密封槽位于所述盘管定位部长度的2/3处,所述槽三位于靠近所述接口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条。

进一步,所述定位分部包括依次连接的面一、面二和面三,所述面一和所述面三对称设置在所述面二的两侧,

所述第一接头内壁还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内壁,所述支撑部包括均与所述面二平行的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一和所述支撑板二规格一致,所述支撑板一位于在所述面二和所述支撑板二之间,所述支撑板一和所述面二之间有间隙,

所述支撑板一和所述支撑板二通过支撑板三连接,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分部靠近所述接口部的一端平齐,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面二的一侧与所述面二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盘管的管壁厚度,当所述盘管放置在所述盘管安装部位置时,所述盘管端口套设在所述支撑部外侧,

所述支撑块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分部一一对应。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三与所述接口部的轴线平行,且所述支撑板三位于所述支撑板一和所述支撑板二的中线处,所述支撑板一的厚度从所述支撑板三到两侧依次减小,所述支撑板二的厚度从所述支撑板三到两侧依次减小,所述支撑板一包括依次连接的板一和板二,所述板一与固定部连接,所述板二的宽度从靠近板一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所述接口部内壁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靠近所述盘管定位部的一端,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固定块位置与所述定位分部一一对应。

进一步,所述紧固部上设置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螺纹孔,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通过螺杆连接,所述螺杆依次穿过对应的螺纹孔,两端通过螺母锁紧。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头外壁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接头的两端,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头外壁还包括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温度探头。

进一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壳体内沿径向依次设置有若干层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层数与所述定位分部的个数一致,且若干个所述换热盘管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一致,若干个所述换热盘管之间、以及单个所述换热盘管轴向的各层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燃烧头,所述燃烧头位于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所述燃烧头和所述进气口均位于半径最小的所述换热盘管围成的空间内,

若干个所述换热盘管的端口方向与所述接口部的轴向平行,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换热盘管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壳体外壁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螺纹孔纹孔均对应,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壳体采用一体加工铸造而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如图1-图2所示,接口部为环状,定位分部的两侧为沿接口部径向方向的两侧。本发明在使用时,将若干个盘管的端口对应放置在各定位分部,端口方向与接口部轴向平行,端口方向朝向接口部,然后将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并紧固,外部的管路通过与接口部连接,即可实现与若干个盘管的连接。

其中,定位分部的设置,有利于实现对各个盘管的定位;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为拆卸连接,方便了若干个盘管与外部管路的快速连接,操作简单方便。

2、本发明中第一密封槽及其内部设置的密封条,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接缝处形成良好的密封,避免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密封不严造成的盘管内介质的泄露。

3、如图1-图2所示,接口部为环状,接口部的两侧为沿径向方向的两侧,盘管定位部的两侧为沿接口部径向方向的两侧。第二密封槽及其内部设置的密封条,在第一密封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本发明快装接头的密封性。经发明人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当槽三位于盘管定位部长度的1/3处、且第二密封槽位于盘管定位部长度的2/3处时,能够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其中,盘管定位部长度为沿接口部轴向方向的长度)。

4、本发明快装接头在使用时,首先将盘管放置在盘管定位部,盘管端口套设在支撑部外侧,然后再进行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连接,支撑块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时用力过大、引起盘管端口变形,从而确保外部管路中的介质顺利进入盘管中。

5、如图4所示,支撑板三对支撑板三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板三与接口部的轴线平行,且支撑板三位于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的中线处,这样的设计,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支撑板一的厚度从支撑板三到两侧依次减小(其中,支撑板一的厚度为支撑板一最短一边的长度),支撑板二的厚度从支撑板三到两侧依次减小(其中,支撑板二的厚度为支撑板二最短一边的长度),这样的设计,既能保证支撑部的强度,对盘管内壁起到好的支撑作用,又能减少对盘管内空间的占用,不影响与外部管路之间的介质流通;板二的宽度从靠近板一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减小,有利于将盘管顺利套设在支撑块外部,其中,板二的宽度为垂直于支撑板三方向的宽度。

6、固定块起到对支撑部的固定作用,固定块设置在接口部内壁、且与各定位分部一一对应,相应的,支撑部的位置与各定位分部一一对应,各支撑部对各个盘管端口进行支撑,固定块和支撑块的设计结构简单,设置科学合理。

7、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设置,方便将本发明快装接头与外部固定装置连接,从而实现本发明快装接头的固定。

8、放置槽内设置温度探头,可以实时检测盘管内介质的温度,有利于实现对盘管内温度的精确控制;放置槽设置在第一接头外壁,方便温度探头的安装和拆卸。

9、本发明中燃烧炉在使用时,燃气从进气口进入壳体内,由燃烧头点燃,在半径最小的换热盘管围成的空间内产生高温气体,高温气体从单个换热盘管的轴向间隙中通过,并在若干个换热盘管的径向间隙内流通,换热盘管内的换热介质吸收高温气体中的热量,给采暖区供暖;高温气体中的热量被换热介质吸收后从出气口排出。

若干层换热盘管沿径向依次设置,与单个换热盘管的设计相比,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储存更多的换热介质,从而提高换热效率;若干个换热盘管的端口从壳体的通孔内穿出,到达壳体外部,并分别放置在若干个定位分部内,然后通过多管快装接头连接,当需要排出换热盘管内的换热介质或向换热盘管内输入换热介质时,只需将接口部与外部管路连接即可,多管快装接头的设置,方便了若干个盘管与外部管路的快速连接,操作简单方便。

10、如图9所示,安装板的设置,方便将多管快装接头固定在壳体外壁;安装板和壳体之间采用一体加工铸造工艺,有利于保证壳体的密封性,从而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管快装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接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接头内部结构示意图(不含支撑块);

图4为本发明中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燃烧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多管快装接头与壳体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盘管与多管快装接头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8为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接头,11-第一安装部,12-放置槽,13-第二安装部,2-第二接头,3-第一密封槽,31-槽一,32-槽二,33-槽三,34-槽四,35-槽五,4-支撑块,41-支撑部,411-支撑板一,412-支撑板二,4121-板一,4122-板二,413-支撑板三,42-固定部,5-盘管定位部,51-定位分部,511-面一,512-面二,513-面三,6-紧固部,7-接口部,71-固定块,8-第二密封槽,9-换热盘管,10-壳体,101-安装板,20-进气口,30-燃烧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为拆卸连接,第一接头1内壁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口部7和盘管定位部5,盘管定位部5包括若干个依次排列的定位分部51,每个定位分部51两侧均设置有紧固部6,

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连接时,第一接头1的接口部7和第二接头2的接口部7相接形成交汇通道,第一接头1的若干个定位分部51和第二接头2的若干个定位分部51相接形成若干个分通道,交汇通道和若干个分通道均连通。

如图1-图2所示,接口部7为环状,定位分部51的两侧为沿接口部7径向方向的两侧。本发明在使用时,将若干个盘管9的端口对应放置在各定位分部51,端口方向与接口部7轴向平行,端口方向朝向接口部7,然后将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连接并紧固,外部的管路通过与接口部7连接,即可实现与若干个盘管的连接。

其中,定位分部51的设置,有利于实现对各个盘管的定位;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为拆卸连接,方便了若干个盘管与外部管路的快速连接,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接缝处设置有第一密封槽3,第一密封槽3内设置有密封条。

本发明中第一密封槽3及其内部设置的密封条,在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的接缝处形成良好的密封,避免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密封不严造成的盘管内介质的泄露。

进一步,第一密封槽3位于第一接头内壁的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槽一31、槽二32、槽三33、槽四34和槽五35,槽一31和槽五35对称设置在接口部7两侧、槽二32和槽四34对称设置在盘管定位部5两侧,第一密封槽3内设置有密封条,当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连接时,密封条将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的接缝处密封,

第一接头1内壁还设置有第二密封槽8,第二密封槽8与槽三33平行,且槽三33位于盘管定位部5长度的1/3处,第二密封槽8位于盘管定位部5长度的2/3处,槽三33位于靠近接口部7的一端,第二密封槽8内设置有密封条。

如图1-图2所示,接口部7为环状,接口部7的两侧为沿径向方向的两侧,盘管定位部5的两侧为沿接口部7径向方向的两侧。第二密封槽8及其内部设置的密封条,在第一密封槽3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本发明快装接头的密封性。经发明人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当槽三33位于盘管定位部5长度的1/3处、且第二密封槽8位于盘管定位部5长度的2/3处时,能够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其中,盘管定位部5长度为沿接口部7轴向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定位分部51包括依次连接的面一511、面二512和面三513,面一511和面三513对称设置在面二512的两侧,

第一接头1内壁还设置有支撑块4,支撑块4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42和支撑部41,固定部42设置在第一接头1内壁,支撑部41包括均与面二512平行的支撑板一411和支撑板二412,支撑板一411和支撑板二412规格一致,支撑板一411位于在面二512和支撑板二412之间,支撑板一411和面二512之间有间隙,

支撑板一411和支撑板二412通过支撑板三413连接,支撑部41靠近固定部42的一端与定位分部51靠近接口部7的一端平齐,支撑部41靠近面二512的一侧与面二512之间的距离等于盘管的管壁厚度,当盘管放置在盘管安装部位置时,盘管端口套设在支撑部41外侧,支撑块4的位置与定位分部51一一对应。

本发明快装接头在使用时,首先将盘管放置在盘管定位部5,盘管端口套设在支撑部41外侧,然后再进行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的连接,支撑块4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连接时用力过大、引起盘管端口变形,从而确保外部管路中的介质顺利进入盘管中。

进一步,支撑板三413与接口部7的轴线平行,且支撑板三413位于支撑板一411和支撑板二412的中线处,支撑板一411的厚度从支撑板三413到两侧依次减小,支撑板二412的厚度从支撑板三413到两侧依次减小,支撑板一411包括依次连接的板一4121和板二4122,板一4121与固定部42连接,板二4122的宽度从靠近板一4121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减小。

如图4所示,支撑板三413对支撑板三413支撑板一411和支撑板二412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板三413与接口部7的轴线平行,且支撑板三413位于支撑板一411和支撑板二412的中线处,这样的设计,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支撑板一411的厚度从支撑板三413到两侧依次减小其中,支撑板一411的厚度为支撑板一411最短一边的长度,支撑板二412的厚度从支撑板三413到两侧依次减小其中,支撑板二412的厚度为支撑板二412最短一边的长度,这样的设计,既能保证支撑部41的强度,对盘管内壁起到好的支撑作用,又能减少对盘管内空间的占用,不影响与外部管路之间的介质流通;板二4122的宽度从靠近板一4121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减小,有利于将盘管顺利套设在支撑块4外部,其中,板二4122的宽度为垂直于支撑板三413方向的宽度。

进一步,接口部7内壁设置有固定块71,固定块71位于靠近盘管定位部5的一端,固定部42与固定块71连接,固定块71位置与定位分部51一一对应。

固定块71起到对支撑部41的固定作用,固定块71设置在接口部7内壁、且与各定位分部51一一对应,相应的,支撑部41的位置与各定位分部51一一对应,各支撑部41对各个盘管端口进行支撑,固定块71和支撑块4的设计结构简单,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紧固部6上设置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螺纹孔,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通过螺杆连接,螺杆依次穿过对应的螺纹孔,两端通过螺母锁紧。

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之间通过螺杆和螺母实现拆卸连接,方便对盘管、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内各部件的维修和更换。

进一步,第一接头1外壁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3,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3分别位于第一接头1的两端,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3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螺纹孔。

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3的设置,方便将本发明快装接头与外部固定装置连接,从而实现本发明快装接头的固定。

进一步,第一接头1外壁还包括放置槽12,放置槽12内设置有温度探头。

放置槽12内设置温度探头,可以实时检测盘管内介质的温度,有利于实现对盘管内温度的精确控制;放置槽12设置在第一接头1外壁,方便温度探头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包括壳体10,壳体10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

壳体10内沿径向依次设置有若干层换热盘管9,换热盘管9的层数与定位分部51的个数一致,且若干个换热盘管的轴线与壳体10的轴线一致,若干个换热盘管9之间、以及单个换热盘管9轴向的各层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壳体10内还设置有燃烧头30,燃烧头30位于靠近进气口20的一端,燃烧头30和进气口20均位于半径最小的换热盘管9围成的空间内,

若干个换热盘管9的端口方向与接口部7的轴向平行,壳体10上设置有供换热盘管9穿过的通孔。本发明中燃烧炉在使用时,燃气从进气口20进入壳体10内,由燃烧头30点燃,在半径最小的换热盘管9围成的空间内产生高温气体,高温气体从单个换热盘管9的轴向间隙中通过,并在若干个换热盘管9的径向间隙内流通,换热盘管9内的换热介质吸收高温气体中的热量,给采暖区供暖;高温气体中的热量被换热介质吸收后从出气口排出。

若干层换热盘管9沿径向依次设置,与单个换热盘管9的设计相比,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储存更多的换热介质,从而提高换热效率;若干个换热盘管9的端口从壳体10的通孔内穿出,到达壳体10外部,并分别放置在若干个定位分部51内,然后通过多管快装接头连接,当需要排出换热盘管9内的换热介质或向换热盘管9内输入换热介质时,只需将接口部7与外部管路连接即可,多管快装接头的设置,方便了若干个盘管与外部管路的快速连接,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壳体10外壁设置有安装板101,安装板101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第一安装部11上的螺纹孔、第二安装部13的螺纹孔纹孔均对应,安装板101和壳体10采用一体加工铸造而成。

如图9所示,安装板101的设置,方便将多管快装接头固定在壳体10外壁;安装板101和壳体10之间采用一体加工铸造工艺,有利于保证壳体10的密封性,从而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