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线加固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63982发布日期:2019-09-13 19:49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用于管线加固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管线加固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市政工程等一些施工项目中,有钢筋混凝土管线、电缆等地下管线,在新建地下建筑物时,管线存在横穿新建地下建筑物现象,管线无法拆除,给工程施工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困扰。若对管线进行改迁,则需要较多的资金,耗时耗力,且会对管线的使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线加固的施工方法,已解决在新建地下建筑物时,施工会对管线造成破坏以及管线对施工造成干扰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管线加固的施工方法,方法如下:

将管线上方对应位置处的土方开挖至管线的顶标高,形成作业坑;

在所述作业坑上方地面上架设横梁支架,并且所述横梁支架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所述作业坑的相对两侧的地面上;

在所述横梁支架上设置固定装置,并经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所述管线;

继续对所述土方进行预定深度的挖掘作业。

优选地,所述横梁支架的架设方法是:

在地面上,所述土方的相对两侧分别堆砌混凝土基础平台;

在所述混凝土基础平台内设置预埋件,将所述横梁支架搭建在所述混凝土基础平台上并与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梁支架采用角钢制作而成。

优选地,所述横梁支架包括:

立柱,每个所述预埋件分别连接一所述立柱;

横梁板,两个所述横梁板平行设置,且每个所述横梁板分别与每个所述立柱连接;

桁架,所述桁架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横梁板之间,用于加强横梁板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所述立柱与所述预埋件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梁板与所述立柱之间以及所述桁架与所述横梁板之间均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滑轮,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横梁板上靠近所述管线的一侧;

导链,所述导链分别绕过所述滑轮与所述管线下方,所述管线经所述导链悬挂托起。

优选地,所述管线下方与所述导链接触的位置设置一保护垫,用于避免所述导链对所述管线造成伤害。

优选地,在所述横梁支架上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缆风绳,所述缆风绳连接于地锚。

优选地,在所述土方内的四周分别设置围护结构,用于避免所述作业坑的塌陷以及向所述土方内进土。

本申请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管线加固的施工方法,不需要对管线进行改迁就可以进行施工,通过对管线进行固定,能够避免开土方时,管线没有支撑,对管线造成破坏的问题。且该施工方法具有简单、快捷、装置可拆卸等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管线加固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处断面图。

其中,1-混凝土基础平台,2-高强度螺栓,3-桁架,4-横梁板,5-预埋件,6-围护结构,7-滑轮,8-导链,9-保护垫,10-立柱,11-管线,12-横梁支架,13-缆风绳,14-地锚,15-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在现有技术中,因为工程施工的要求,会经常在具有地下管线(管线11)的位置施工,管线11会对土方的开挖造成干扰,同时,开挖的土方若面积较大,会使得管线悬空,若将管线进行改迁,会损耗较多的经济,还耗时耗力。若不改迁,因为重力作用会对管线造成破坏。针对以上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管线加固的施工方法。

以下将结合附图1与附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管线加固的施工方法,方法如下:

将管线上方对应位置处的土方开挖至管线11的顶标高(即管线11水平状态下的最上方的侧面),形成作业坑;在所述作业坑上方地面上架设横梁支架12,并且所述横梁支架12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所述作业坑的相对两侧的地面上;在所述横梁支架12上设置固定装置,并经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所述管线11;继续对所述土方进行预定深度的挖掘作业。

在所述管线11上方架设横梁支架12;在所述横梁支架12与所述管线11之间设置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管线11;对所述土方进行预定深度的挖掘。

在本实施例中,对管线的加固的原理是:在土方的上当架设简支梁结构(横梁支架12),通过简支梁对管线进行吊装加固,防止对悬空后的管线造成破坏。

在本实施例中,同时提供了一种用于管线加固装置,如图1所示,图1中展示的是管线加固的实施原理图。管线加固装置包括横梁支架12,所述横梁支架12的架设方法是:

在地面15上,所述土方的相对两侧分别堆砌混凝土基础平台1;在所述混凝土基础平台1内设置预埋件5,将所述横梁支架12搭建在所述混凝土基础平台1上并与所述预埋件5固定连接。

混凝土基础平台1由混凝土构建而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有足够的对所述横梁支架12的支撑力。预埋件5提供横梁支架12与混凝土基础平台的连接,使横梁支架12更加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支架12采用角钢制作而成,制作成800mm乘1000mm大小的标准节,在每个标准节之间可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增加该横梁支架12的长度,以满足开挖的土方较大横梁支架12有足够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支架12包括:立柱10,每个所述预埋件5分别连接一所述立柱10;横梁板4,两个所述横梁板4平行设置,且每个所述横梁板4板分别与每个所述立柱10连接;桁架3,所述桁架3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横梁板4之间,用于加强横梁板的结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障连接强度以及横梁支架12的稳定性,在每个混凝土基础平台1上连接有至少两个支柱10,使横梁支架12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横梁板可以设置有多个,例如,四个横梁板可以组合成长方体的盒装结构,三个横梁板可以组合成三棱柱结构,在盒装结构或三棱柱结构中用桁架3进行填充,桁架3结构重量轻,并能够加强横梁支架12的连接强度,使横梁支架12具有更好的抗弯强度。

优选地,所述立柱10与所述预埋件5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因为在工程施工中,管线加固装置的位置不会再发生变化,立柱10与预埋件5之间采用焊接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不会发生松动问题。可以理解的是,预埋件5与立柱10可以先行进行焊接连接,在进行混凝土基础平台1的构建时,将与立柱10焊接好的预埋件5直接埋入混凝土基础平台1中。另外,立柱10与预埋件5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连接,预埋件5上设置有螺纹孔,使用螺栓将立柱10与预埋件5连接在一起,例如,立柱10与预埋件5之间采用法兰盘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板4与所述立柱10之间以及所述桁架3与所述横梁板4之间均采用高强度螺栓2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方式能够对多个横梁板4进行组装,并方便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对管线进行固定,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滑轮7,所述滑轮7设置在所述横梁板上靠近所述管线11的一侧;即设置在横梁支架12的下方。

导链8,所述导链8分别绕过所述滑轮7与所述管线11下方,用于悬挂托起所述管线11。通过导链8将管线11吊起,防止管线11因为下方悬空发生弯折损坏。优选地,所述管线11下方与所述导链8接触的位置设置一保护垫9,用于避免所述导链8对所述管线11造成伤害。

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管线11具有管接的位置,导链8可以设置在管接位置处,能够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保护垫9可以采用u型的钢管以及足够厚度的橡胶垫。可以设置多个导链8,以满足对较长管线11的固定。另外,固定装置还可以设置为一个连接杆以及两个“半圆环”,两个“半圆环”的一端铰接并能组合成一个圆环,使用两个“半圆环”的铰接将管线11进行夹持,然后将连接杆与“半圆环”连接在一起,即实现对管线11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管线加固转装置还包括缆风绳13(缆风绳13与横梁支架12可以以多种角度连接,并不局限于一种连接方式,在图1中没有显示缆风绳13以及图2中展示的是局部的断面图,并没有显示开挖的土坑等一些其它结构,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所述横梁支架12上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缆风绳13,所述缆风绳13连接固定在地面15上的地锚14。通过设置缆风绳13增强如图2中横梁支架12左右两侧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所述土方内的四周分别设置围护结构6,用于避免所述土方的塌陷以及向所述土方内进土。在工程施工中,设置的围护结构能够保护土方内的设施与及施工人员。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管线加固的施工方法,不需要对管线进行改迁就可以进行施工,通过对管线进行固定,能够避免开土方时,管线没有支撑,对管线造成破坏的问题。且该施工方法具有简单、快捷、装置可拆卸等优点。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