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形可调角度的简易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0862发布日期:2020-05-20 02:02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一种V形可调角度的简易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v形可调角度的简易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平板电脑、手机、笔记本等电子设备因其便携性给人们的学习、工作、通信及娱乐带来很大的方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普及;目前,由于平板电脑、手机、笔记本等电子设备体积小,厚度薄,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需要另外购置一个支架,将平板电脑、手机、笔记本等电子设备放置在支架上,以便使用者操作;但是,现有的支架结构是固定的,其无法收折,因而在其闲置时占用的空间较大,不便于保存,且不便于携带。

后来,有人发明了可以收展的支架,通过支架的展开或收折以实现支架的使用和携带存放,但是,其结构设计复杂,操作麻烦,影响了实用性。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v形可调角度的简易支架,其根据不同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调整左支柱和右支柱之间的角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及存放,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v形可调角度的简易支架,包括有左支柱和右支柱,所述左支柱和右支柱的前端通过第一转轴彼此连接,所述左支柱和右支柱均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位于相应左支柱和右支柱的前端后侧位置;所述左支柱和右支柱两者可选择性地相对第一转轴旋转以展开成v形结构或者彼此收拢平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腿的上端可转动式连接于相应的左支柱或右支柱,以可选择性地调节支撑腿与相应的左支柱或右支柱的夹角进而改变支撑高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支柱的前端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右支柱的前端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上下依次叠设;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均设置有匹配转轴的安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连接部的安装部、第二连接部的安装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右支柱的前端设置有拨片,所述拨片通过第二转轴可旋转式设置于右支柱上,所述拨片具有凸起部;在展开状态下,向前扳动凸起部以带动拨片向前旋转打开以形成前侧止挡位,凸起部受限于右支柱的上方;收折状态时,拨片向后旋转盖合于右支柱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支柱和右支柱的下端均向上凹设有条形槽,所述支撑腿可选择性地向前转动隐藏于条形槽内或向后转动伸出条形槽外以形成支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腿的左、右端均向外延伸设置有环形凸部,所述条形槽的左壁面和右壁面均凹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部适配于条形槽的环形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条形槽设置有用于供使用者掰出支撑腿的缺口,所述缺口形成于条形槽的前端与支撑腿的前端所围构的区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支柱和右支柱的上侧面均设置有防滑胶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腿具有支撑作用部,所述支撑作用部上设置有防滑胶垫。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滑胶垫设置有若干凸条,所述凸条间距式设置于防滑胶垫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左支柱和右支柱的设计,利用左支柱和右支柱绕前端枢转展开呈v形结构,支撑腿在后侧支撑,可以根据不同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调整左支柱和右支柱之间的角度,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操作方便,便于携带及存放,实用性强;

其次是,支撑腿可转动调节不同支撑高度,满足了不同电子设备或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支撑腿可转动收折,收折后占用空间小;进一步地,借助左支柱和右支柱上条形槽的设置,支撑腿在收折后可以隐藏于条形槽内,进一步减少收折后的体积,而且,收折后支架整体平整美观;还有,缺口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掰出支撑腿;

再者是,拨片的设置,能够对电子设备起到前侧定位,同时,拨片可调,且操作简单,根据使用情况打开或闭合拨片,减少收折后支架整体的占用体积;

以及,防滑胶层的设置,增大电子设备与支架的接触摩擦力,防止电子设备的滑落脱离,稳定性佳;防滑胶垫和凸条的设置,一方面保持支撑腿与桌面的支撑稳定,另一方面,避免因桌面过滑向外展开导致支撑腿损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支架为使用状态);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为第一支撑腿与左支柱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拨片形成前侧止挡部,凸起部受限于右支柱上);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支架为收折状态);

图6是图4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1、左支柱111、第一连接部

12、右支柱121、第二连接部

13、支撑腿131、环形凸部

132、支撑作用部133、防滑硅胶垫

14、条形槽141、环形凹槽

142、缺口15、拨片

151、凸起部16、防滑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v形可调角度的简易支架,包括有左支柱11和右支柱12,所述左支柱11和右支柱12的前端通过第一转轴彼此连接,所述左支柱11和右支柱12均设置有支撑腿13,所述支撑腿13位于相应左支柱11和右支柱12的前端后侧位置;所述左支柱11和右支柱12两者可选择性地相对第一转轴旋转以展开成v形结构或者彼此收拢平行;如此,通过左支柱和右支柱的设计,利用左支柱和右支柱展开呈v形结构,支撑腿向外打开支撑,根据不同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调整左支柱和右支柱之间的角度,操作方便,尤其是,支撑腿可调设置,占用空间小,以方便使用者的随身携带及存放,可用性佳,适合推广使用。

所述支撑腿13的上端可转动式连接于相应的左支柱11或右支柱12,以可选择性地调节支撑腿13与相应的左支柱11或右支柱12的夹角进而改变支撑高度;此处,所述左支柱11和右支柱12的下端均向上凹设有条形槽14,所述支撑腿13可选择性地向前转动隐藏于条形槽14内或向后转动伸出条形槽14外以形成支撑。

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腿13的左、右端均向外延伸设置有环形凸部131,所述条形槽14的左壁面和右壁面均凹设有环形凹槽141,所述环形凸部131适配于条形槽14的环形凹槽141内;优选的,所述条形槽14设置有用于供使用者掰出支撑腿13的缺口142,所述缺口142形成于条形槽14的前端与支撑腿13的前端所围构的区域;这样,条形槽的设置,支撑腿根据使用状态而外露或隐藏于相应的左支柱和右支柱的条形槽内,支架整体平整美观,携带方便,实用性强,同时,缺口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掰出支撑腿。

还有,所述左支柱11的前端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所述右支柱12的前端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1,所述第二连接部121与第一连接部111上下依次叠设;

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21均设置有匹配转轴的安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连接部111的安装部、第二连接部121的安装部;此处,所述右支柱12的前端设置有拨片15,所述拨片15通过第二转轴可旋转式设置于右支柱12上,所述拨片15具有凸起部151;在展开状态下,向前扳动凸起部151以带动拨片15向前旋转打开以形成前侧止挡位,凸起部151受限于右支柱12的上方;收折状态时,拨片15向后旋转盖合于右支柱12上;这样,拨片的设置,能够对电子设备起到支撑定位,同时,拨片可调,根据使用情况打开或闭合拨片,减少支架整体的占用体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产品运输方便。

以及,所述左支柱11和右支柱12的上侧面均设置有防滑胶层16;还有,所述支撑腿13具有支撑作用部132,所述支撑作用部132上设置有防滑胶垫133;优选的,所述防滑胶垫133设置有若干凸条,所述凸条间距式设置于防滑胶垫上;且,所述防滑胶垫133为防滑硅胶;这样,防滑胶层的设置,增大电子设备与支架的接触摩擦力,防止电子设备的滑落脱离,稳定性佳;防滑胶垫和凸条的设置,一方面保持支撑腿与桌面的支撑稳定,另一方面,避免桌面过滑向外展开导致支撑腿损坏。

接下来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两种使用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如图1和图2所示,将左支柱11和右支柱12两者相对转轴旋转以展开成v形结构,利用缺口142将支撑腿13向后转动伸出条形槽14外以形成支撑,向前扳动拨片15的凸起部151以打开拨片15形成前侧止挡位;

在第二状态下,如图5和图6所示,将左支柱11和右支柱12两者相对转轴旋转以彼此收拢平行,支撑腿13向前转动并隐藏于条形槽14内,拨片15向后旋转盖合于右支柱12上。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左支柱和右支柱的设计,利用左支柱和右支柱绕前端枢转展开呈v形结构,支撑腿在后侧支撑,可以根据不同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调整左支柱和右支柱之间的角度,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操作方便,便于携带及存放,实用性强;

其次是,支撑腿可转动调节不同支撑高度,满足了不同电子设备或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支撑腿可转动收折,收后后占用空间小;进一步地,借助左支柱和右支柱上条形槽的设置,支撑腿在收折后可以隐藏于条形槽内,进一步减少收折后的体积,而且,收折后支架整体平整美观;还有,缺口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掰出支撑腿;

再者是,拨片的设置,能够对电子设备起到前侧定位,同时,拨片可调,且操作简单,根据使用情况打开或闭合拨片,减少收折后支架整体的占用体积;

以及,防滑胶层的设置,增大电子设备与支架的接触摩擦力,防止电子设备的滑落脱离,稳定性佳;防滑胶垫和凸条的设置,一方面保持支撑腿与桌面的支撑稳定,另一方面,避免因桌面过滑向外展开导致支撑腿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