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8435发布日期:2020-06-26 21:16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油压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油压棒,尤指一种于开阀时可任意调整活塞杆外露长度,另外在闭阀时达到刚性抗压效果的油压棒。



背景技术:

气压棒、油压棒及气油压棒等具有缓冲、定位等功能,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通常可使用于相对运动的二对象间的调整与定位,如桌椅的高度调整等。

一般使用于桌具的气压棒、油压棒及气油压棒等,主要在一外管内填充有高压气体或液压油,并在外管内设有活塞单元及调整单元,当使用时按压该调整单元的作动杆,而使该调整单元呈开阀状态,即可调整该活塞单元的活塞杆凸露出外管的长度,进而达到调整桌板高度效果,而当将桌板调整至所需高度时,可再操作该调整单元的作动杆,以使调整单元呈闭阀状态,而使活塞杆不致产生位移。然而,现有气压棒、油压棒及气油压棒在使用时发现当按压作动杆时,活塞杆会一次弹伸至预设长度,造成使用上不便性,另外当调整单元闭阀时,在实际使用上发现在该闭阀状态,当活塞杆受到下压作用力时仍会产生位移,以致于活塞杆长度调整上缺乏稳定性。

于是,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气压棒、油压棒及气油压棒等于使用上仍有上述缺失,乃借其多年于相关领域的制造及设计经验和知识的辅佐,并经多方巧思,研创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油压棒,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开阀时可任意调整活塞杆外露长度,另外在闭阀时达到刚性抗压效果的油压棒。

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发明人乃研拟如下油压棒,包含:

一外管,该外管沿其轴向成型有一管孔,并在该外管其管孔上端固接有一套筒,且在该套筒中央设有一套孔,在该外管其管孔下端固设有一端盖,该外管其管壁在适位处成型有一止挡缘;

一活塞单元,包含有一活塞杆及一活塞,该活塞杆穿设于该外管上端的套筒其套孔中,并且该活塞杆上端凸露出该外管外部,该活塞杆下端位于该外管的管孔内,而在该活塞杆下端处形成一组立段,该活塞上、下二端各设有一第一活塞盘及一第二活塞盘,且在该第一活塞盘及第二活塞盘间以一轴套一体连接,并于该轴套中央设有一套孔,该套孔与该活塞杆其组立段下端套设组接,而在该第一活塞盘、第二活塞盘与轴套间界定形成有一空置区间,在该空置区间设置有至少一防漏垫圈,且该防漏垫圈及第二活塞盘周壁与该外管其管孔的管壁相接触,并且该第一活塞盘周壁与该外管其管孔的管壁形成有间隙,又在该第二活塞盘上设有多个通孔,且该通孔与该空置区间相通,在该第一活塞盘上设有一阀门孔,并且该阀门孔与该空置区间相通,在该第二活塞盘上设有一与该阀门孔位置相对应的组立孔,并且该阀门孔直径大于该组立孔;

一调整单元,该调整单元包含有一抵撑座,该抵撑座在中央设有一穿孔,该穿孔与该活塞杆的组立段穿设组接,该抵撑座位于该活塞上方,且该抵撑座至少一侧与外管其管孔管壁形成有间隙,该活塞杆其组立段位于该抵撑座及活塞间套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上、下二端分别抵设于该抵撑座及活塞,该调整单元还设有一阀杆,该阀杆穿设于该活塞其第一活塞盘及第二活塞盘的阀门孔及组立孔中,并且该阀杆在其上、下端间成型有一阀门块,且该阀门块选择性地对应堵塞于该第一活塞盘的阀门孔或脱离。

如上所述的油压棒,其中,该调整单元的阀杆在其下端处组设有至少一止挡环,且该止挡环选择性地抵设于该活塞的第二活塞盘底面或顶面定位。

如上所述的油压棒,其中,该端盖位于该外管其管孔内的一端在中央处设有一凹槽。

如上所述的油压棒,其中,该外管的管孔在其止挡缘与端盖间填充有液压油。

借此,当阀杆上所设阀门块堵塞于阀门孔,呈闭阀状态时,使活塞杆仅可单向往上拉伸作动,而无法往下位移,以达到刚性抗压效果,另外当阀杆脱离对活塞其阀门孔的堵塞,而呈开阀状态时,可使活塞杆往下位移,以利重新调整活塞杆外露的长度。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闭阀状态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闭阀状态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开阀状态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开阀状态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触底闭阀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管

11管孔

12套筒

121套孔

13端盖

131凹槽

14止挡缘

2活塞单元

21活塞杆

211组立段

22活塞

221第一活塞盘

222第二活塞盘

223轴套

224套孔

225空置区间

226防漏垫圈

227通孔

228阀门孔

229组立孔

3调整单元

31抵撑座

311穿孔

32弹性件

33阀杆

331阀门块

332止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而为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其所能达成的效果,能够有更完整且清楚的公开,此详细说明如下,请一并参阅附图及附图标记: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压棒,包含:

一外管1,乃使该外管1沿其轴向成型有一管孔11,并在该外管1其管孔11上端固接有一套筒12,且在该套筒12中央设有一套孔121,又在该外管1其管孔11下端固设有一端盖13,并使该端盖13其位于该外管1其管孔11内的一端于中央处设有一凹槽131,另外使该外管1其管壁于该外管1中段适位处成型有一止挡缘14,且使该外管1其管孔11在该止挡缘14与端盖13间填充有液压油;

一活塞单元2,请一并参阅图4所示,包含有一活塞杆21及一活塞22,使该活塞杆21穿设于该外管1上端套筒12的套孔121中,而使该活塞杆21上端凸露出该外管1外部,另外使该活塞杆21下端位于该外管1的管孔11内,并使该活塞杆21下端处阶级形成一组立段211,又使该活塞22上、下二端各设有一第一活塞盘221及一第二活塞盘222,且在该第一活塞盘221及第二活塞盘222间以一轴套223一体连接,并在该轴套223中央设有一套孔224,以与该活塞杆21其组立段211下端套设组接,而在该第一活塞盘221、第二活塞盘222与轴套223间界定形成有一空置区间225,另外在该空置区间225设置有至少一防漏垫圈226,且使该防漏垫圈226及第二活塞盘222周壁与该外管1其管孔11的管壁相接触,并使该第一活塞盘221周壁与该外管1其管孔11的管壁形成有间隙,又在该第二活塞盘222上设有多个通孔227,且使该通孔227与该空置区间225相通,另外在该第一活塞盘221上设有一阀门孔228,并使该阀门孔228与该空置区间225相通,又在该第二活塞盘222上设有一与该阀门孔228位置相对应的组立孔229,并使该阀门孔228直径大于该组立孔229;

一调整单元3,乃使该调整单元3包含有一抵撑座31,该抵撑座31在中央设有一穿孔311,以与该活塞杆21的组立段211穿设组接,而使该抵撑座31位于该活塞22上方,且使该抵撑座31至少一侧与外管1其管孔11管壁形成有间隙,又使该活塞杆21其组立段211位于该抵撑座31及活塞22间套设有一弹性件32,并使该弹性件32上、下二端分别抵设于该抵撑座31及活塞22,另外设有一阀杆33,乃使该阀杆33穿设于该活塞22其第一活塞盘221及第二活塞盘222的阀门孔228及组立孔229中,并使该阀杆33在其上、下端间成型有一阀门块331,且使该阀门块331选择性地对应堵塞于该第一活塞盘221的阀门孔228或脱离该第一活塞盘的阀门孔228,还在该阀杆33下端处组设有至少一止挡环332,并使该止挡环332选择性地抵设于该第二活塞盘222底面或顶面定位。

据此,当使用实施时,可将本实用新型的油压杆其活塞杆21上端组设于一桌板,另外其外管1下端的端盖13则可组设于一桌体,在平时该调整单元3其阀杆33的阀门块331维持堵塞于该活塞22其第一活塞盘221的阀门孔228而呈闭阀状态。于此,当使用者施力将桌板往上掀时一并带动该活塞杆21往上拉伸,此时,请再一并参阅图4所示,位于抵撑座31上方的液压油被往下挤压,而由抵撑座31二侧与外管1其管孔11管壁之间隙流至活塞22处,再由活塞22其第一活塞盘221与外管1其管孔11管壁之间隙流至活塞22的空置区间225,续通过活塞22其第二活塞盘222上的通孔227而流到活塞22下方,使活塞杆21可任意活动调整其拉伸长度。

再者,当活塞杆21调整至所需长度后,即可停止对活塞杆21拉伸动作,而当使用者利用该活塞杆21组接的桌板从事文书等作业,对桌板及活塞杆21产生下压作用力时,由于活塞22其第一活塞盘221的阀门孔228被阀杆33的阀门块331所堵塞,且当活塞22欲往下位移时,位于活塞22下方的液压油会被往上挤压,而将活塞22其防漏垫圈226往上推挤至第一活塞盘221底面处,以将第一活塞盘221与外管1其管孔11管壁的间隙予以封闭,如此一来,即可完全阻断液压油的流通,以使活塞杆21于闭阀状态下,仅可单向往上拉伸作动,而无法往下位移,以达到刚性抗压效果。

另外当使用者施力将活塞杆21持续往上拉伸,请一并参阅图5所示,而使组设于活塞杆21的抵撑座31上端碰触到外管1其管壁所设止挡缘14时,该抵撑座31受止挡缘14挡止定位,随着活塞杆21持续往上拉伸,组设于活塞22的阀杆33上端会碰触到抵撑座31下端,而将阀杆33往下推移,此时,请一并参阅图6所示,阀杆33其阀门块331会脱离对活塞22其第一活塞盘221上的阀门孔228的堵塞,而形成开阀状态,另外该阀杆33下端组设的止挡环332亦恰抵设于该第二活塞盘222底面定位,以固定此开阀状态,使阀杆33受到液压油作用力时不致产生位移,以避免发生开、闭阀不完全情形。

随之,使用者即可施力将活塞杆21往下抵推,此时,位于活塞22下方的液压油被往上挤压,而由第二活塞盘222的通孔227流至活塞22的空置区间225,再沿着阀门孔228流至抵撑座31处,续通过抵撑座31二侧与外管1其管孔11管壁的间隙,而流到抵撑座31上方,于此,即可使活塞杆21缓缓下降复位,请一并参阅图7所示,当活塞杆21下端降至外管1其端盖13中央凹槽131处时,该阀杆33下端亦碰触到端盖13的端面,而受端盖13抵推复位,以使阀杆33的阀门块331重新堵塞于该第一活塞盘221的阀门孔228,同时该阀杆33的止挡环332也抵设于该第二活塞盘222顶面定位,以固定此闭阀状态,依此,以供使用者重新调整活塞杆21外露的长度。

由上述结构及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油压棒在闭阀状态时,使阀杆堵塞活塞的阀门孔,以阻断液压油的流动通路,于此,以使活塞杆仅可单向往上拉伸作动,而无法往下位移,以达到刚性抗压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油压棒可于开阀状态时,使阀杆脱离对活塞其阀门孔的堵塞,而使液压油可沿阀门孔流动,借此,即可使活塞杆可往下位移,以利重新调整活塞杆外露的长度。

3.本实用新型的油压棒于开、闭阀时,使阀杆上所设的止挡环分别抵设于第二活塞盘的顶面及底面定位,以使阀杆不致受液压油推挤不当产生位移,以确保开、闭阀稳定性,避免发生开、闭阀不完全情形。

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