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导油槽的双金属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9054发布日期:2020-08-18 16:2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导油槽的双金属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金属轴承,具体为一种具有导油槽的双金属轴承,属于轴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金属轴承是无油润滑轴承中的一种,该产品是以优质低碳钢背为基体,表面烧结铅锡青铜合金,经数次高温烧结和致密轧制而成铜、钢一体的双金属带材卷制而成,适合于承受中速、高冲击载荷的衬套、止推垫圈等多种类用途。由于基体稳定为低碳钢材料,所以对轴套的外径加工精度有了保障,而且在产品装入座孔后不需要螺钉固定,依靠过盈配合就能防止走外圆现象。内表合金层化学成分的改变能满足不同承载压力,不同使用温度,不同滑动速度的要求,摩擦面在生产中设计出不同结构的油槽、油穴能满足不同加油方式的要求,并能防止咬轴现象。

但是,在双金属轴承使用的时候,由于在添加润滑油的时候会使碎屑进入轴承和转轴之间,从而在轴承和转轴在转动的时候会影响加大摩擦力,从而会影响转轴和轴承的使用,加速转轴和轴承的磨损,减少转轴和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导油槽的双金属轴承,方便轴承中的碎屑的清理,有利于轴承的使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具有导油槽的双金属轴承,包括双金属轴承本体,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安装有防护机构,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安装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塞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插杆和密封块,所述塞子卡合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所述密封块卡合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所述第一空腔设有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所述第二空腔设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所述第一空腔连通于所述第二空腔,所述密封块靠近所述塞子的一端固定有插杆,所述插杆设于所述第二空腔中。

优选的,为了方便所述插杆的移动,所述清理机构还包括拉杆,所述密封块背离所述插杆的一端固定有所述拉杆。

优选的,为了方便碎屑的收集,所述第一空腔的截面呈漏斗形结构,所述第二空腔的截面呈圆形结构,且所述第二空腔呈倾斜设置。

优选的,为了方便对注油孔进行保护,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挡板和转动柱,所述挡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转动连接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所述挡板通过所述转动柱转动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对注油孔进行保护,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套接于所述转动柱,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挡板,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的外壁与所述挡板的顶端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防止碎屑进入轴承中,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滤网,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所述滤网固定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

优选的,为了方便对过多的润滑油进行保护,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的内壁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油槽均匀的排列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的内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塞子卡合于双金属轴承本体,密封块卡合于双金属轴承本体,第一空腔设有双金属轴承本体,第二空腔设于双金属轴承本体,第一空腔连通于第二空腔,密封块靠近塞子的一端固定有插杆,插杆设于第二空腔中,润滑油带动碎屑顺着双金属轴承本体的侧壁以及导油槽进入第一空腔中,第一空腔的侧壁呈倾斜状态,从而使润滑油以及碎屑进入第二空腔中,由于碎屑的重量大于润滑油,从而使碎屑堆积在第二空腔中,然后在碎屑填充在碎屑后,打开塞子,然后第二空腔中的堆积的碎屑顺着第二空腔的倾斜坡滑出,然后通过拉杆拔出密封块,通过推拉插杆,对第二空腔中的碎屑进行清理,便于第二空腔中的碎屑的排出,有利于轴承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双金属轴承本体和清理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双金属轴承本体和清理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双金属轴承本体;2、防护机构;21、挡板;22、转动柱;23、扭力弹簧;24、滤网;3、清理机构;31、塞子;32、第一空腔;33、第二空腔;34、插杆;35、密封块;36、拉杆;4、导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具有导油槽4的双金属轴承,包括双金属轴承本体1,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安装有防护机构2,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安装有清理机构3,所述清理机构3包括塞子31、第一空腔32、第二空腔33、插杆34和密封块35,所述塞子31卡合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所述密封块35卡合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所述第一空腔32设有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所述第二空腔33设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所述第一空腔32连通于所述第二空腔33,所述密封块35靠近所述塞子31的一端固定有插杆34,所述插杆34设于所述第二空腔33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清理机构3还包括拉杆36,所述密封块35背离所述插杆34的一端固定有所述拉杆3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空腔32的截面呈漏斗形结构,所述第二空腔33的截面呈圆形结构,且所述第二空腔33呈倾斜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挡板21和转动柱22,所述挡板21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柱22,所述转动柱22转动连接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所述挡板21通过所述转动柱22转动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防护机构2还包括扭力弹簧23,所述扭力弹簧23套接于所述转动柱22,所述扭力弹簧2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所述扭力弹簧2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挡板21,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的外壁与所述挡板21的顶端处于同一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防护机构2还包括滤网24,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所述滤网24固定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的内壁设有导油槽4,所述导油槽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油槽4均匀的排列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的内壁。

本发明在使用时,转轴套接于双金属轴承本体1的内壁,润滑油带动碎屑顺着双金属轴承本体1的侧壁以及导油槽4进入第一空腔32中,第一空腔32的侧壁呈倾斜状态,从而使润滑油以及碎屑进入第二空腔33中,由于碎屑的重量大于润滑油,从而使碎屑堆积在第二空腔33中,然后在碎屑填充在碎屑后,打开塞子31,然后第二空腔33中的堆积的碎屑顺着第二空腔33的倾斜坡滑出,然后通过拉杆36拔出密封块35,通过推拉插杆34,对第二空腔33中的碎屑进行清理,便于第二空腔33中的碎屑的排出;并且通过挡板21注油孔进行保护,防止污垢从注油孔进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