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卡定于工具扣的吊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3189发布日期:2021-03-30 21:1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用于卡定于工具扣的吊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钩,该吊钩用于将手持式作业工具卡定于安装于作业人员的身体的工具扣。



背景技术:

包括电动机或内燃机等动力源的作业工具在作业过程中或作业中断过程中使用吊钩、工具扣与作业人员协作。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示例:作业人员安装具有护臀垫的线束,并为了使割草机与线束协作而使用吊钩和工具扣的组合。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的示例:在未使用时为了将充电式电动作业工具悬挂于作业人员的腰带,使用吊钩和工具扣的组合。

参照专利文献3至专利文献5对通过将一根杆弯曲加工制造而成的现有的吊钩的几个典型例进行说明。

专利文献3提出一种吊钩,使电动驱动器、电动或气体燃烧式的铲除机(日文:タッカ)等手持式作业工具卡定于腰带。上述吊钩是用于直接卡定于腰带的构件。

专利文献4、5提出一种吊钩,将工具扣或绳索安装于腰带,并经由该绳索或工具扣将作业工具卡定于腰带,这些钩具有平面的u字状的形状,并组装成能一起相对于作业工具转动,从而能到达从作业工具突出的使用位置和收纳于作业工具的凹部的收纳位置。

专利文献4的吊钩在将其组装于作业工具时位于垂直面上。专利文献5的吊钩在将其组装于作业工具时位于水平面上。此处的“垂直”是指,例如在将工具扣设置于腰带的作业人员保持起立姿势并以自然姿势保持作业工具时,该作业人员的身高方向、即上下方向。“水平”是指与身高方向正交的横向。此处,自然姿势是指不用扭转手腕保持作业工具的状态。

为了区别专利文献4的吊钩与专利文献5的吊钩,将专利文献4的吊钩称为“纵钩”,将专利文献5的吊钩称为“横钩”。

能获得的工具扣可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具有门杆的“杆式工具扣”。第二种是具有使用了螺钉的锁定机构的“安全锁定式工具扣”。为了使作业人员的身体与手持式作业工具协作,采用杆式工具扣。

根据限定工具扣主体的门部的鼻部的长短,杆式工具扣可大致分为两种。在图29、图30中示出了手持式作业工具的卡定中采用的工具扣的典型例。图29的工具扣2为“短鼻状工具扣”。图30的工具扣4为“长鼻状工具扣”。

参照图29,短鼻状工具扣2具有:工具扣主体10;门杆14,该门杆14配置于工具扣主体10的门部12;以及鼻部16,该鼻部16供门杆14的自由端卡合。门杆14具有发挥弹簧功能的结构,在上述弹簧功能的作用下,门杆14始终朝关闭方向施力。长鼻状工具扣4(图30)也包含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但长鼻状工具扣4除此以外还具有对门杆14施力的弹簧构件(未图示)。而且,通过上述弹簧构件,长鼻状工具扣4的门杆14始终被朝关闭方向施力。另外,短鼻状工具扣2和长鼻状工具扣4将门杆14的基端14a轴支承为能相对于工具扣主体10转动。

若将图29与图30进行对比则更明确,在短鼻状工具扣2中,鼻部16的从卡定门杆14的自由端的卡定点16a至前端16b的距离l(s)短。另一方面,在长鼻状工具扣4中,从卡定点16a至前端16b的距离l(l)长,从卡定点16a至前端16b的鼻部16、即鼻延长部18朝外侧弯曲(图30)。

为了将作业工具的吊钩安装于杆式工具扣、或者从工具扣脱离,要求作业人员进行对抗弹簧力按下门杆14而将该门杆14打开的操作。以下参照图31至图46,对将手持采用了纵钩(专利文献4)、横钩(专利文献5)的作业工具的作业人员的操作进行说明。

纵钩与短鼻状工具扣的组合

图31、图32是用于对将纵钩20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2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图中,符号wk表示作业人员。符号wb表示腰带。纵钩20设置于作业工具tl的后端面。图示的作业工具tl是作为例示的充电式电动链锯。此外,上述链锯tl是顶部手柄式。

图31表示用于将纵钩20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2的准备工序。作业人员wk通过拿起链锯tl,并且旋转手臂am和/或手腕wr、即扭转手臂am和/或手腕wr,以将纵钩20的上方腿20u定位于门杆14的自由端部的上方,并且将下方腿20d定位于鼻部16的外侧。

图32表示如下的工序:通过纵钩20的上方腿20u对抗弹簧力而按下门杆14,并将上述上方腿20u插入至工具扣主体10中。能通过作业人员wk一边旋转链锯tl一边按下来进行上述工序。由此,对抗弹簧力而将门杆14打开,能使上方腿20u进入到工具扣主体10中。接着,门杆14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自动关闭。通过以上的操作,纵钩20相对于短鼻状工具扣2的安装结束,链锯tl经由纵钩20卡定于工具扣2。其结果是,链锯tl变成经由工具扣2悬挂于作业人员wk的腰部的状态。

图33、图34是用于对使卡定于短鼻状工具扣2的纵钩20脱离工具扣2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图33表示脱离准备工序。作业人员wk进行如下操作:抬起手臂am拿起链锯tl,并且进行使链锯tl接近于作业人员wk的体侧。由此,能使纵钩20的下方腿20d位于门杆14的自由端部的上方。

图34是用于对朝下方按下位于门杆14的自由端部的上方的下方腿20d,并将该下方腿20d插入至工具扣主体10中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上述操作是通过作业人员放下手臂am并朝下方按下链锯tl而进行的。而且,由此,能形成将上方腿20u和下方腿20d一起插入至工具扣主体10中的状态。接着,通过从上述状态起朝前方或下方移动手臂am,能拔出位于工具扣主体10中的纵钩20。通过以上操作,纵钩20相对于短鼻状工具扣2的脱离结束,链锯tl从工具扣2释放。

横钩与短鼻状工具扣的组合

图35、图36是用于对将横钩30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2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图35表示用于将横钩30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2的准备工序。作业人员wk通过拿起链锯tl,并且旋转手臂am、或者扭转手腕wr,以使链锯tl的后端面朝向体侧。接着,将连接横钩30的内侧腿30in与外侧腿30out的端部彼此的连接部30cn定位于门杆14的自由端部的上方。

图36表示将横钩30的连接部30cn插入至工具扣主体10中的工序。能通过按下链锯tl来进行上述插入工序。由此,能通过连接部30cn对抗弹簧力而将门杆14打开,并且能将连接部30cn插入至工具扣主体10中。由此,横钩30相对于短鼻状工具扣2的安装结束,链锯tl经由横钩30卡定于工具扣2。

图37、图38是用于对使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2的横钩30脱离工具扣2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图37表示脱离准备工序。作业人员wk通过抬起手臂am并使其旋转,将横钩30的外侧腿30out定位于门杆14的上方。图38表示将横钩30的外侧腿30out插入至工具扣主体10中的工序。能通过用手臂am按下链锯tl来进行上述工序。由此,能形成使内侧腿30in和外侧腿30out一起插入至工具扣主体10中的状态。接着,通过从上述状态起朝前方移动手臂am,能拔出位于工具扣主体10中的横钩30。通过以上操作,横钩30相对于短鼻状工具扣2的脱离结束,链锯tl从工具扣2释放。

纵钩与长鼻状工具扣的组合

图39、图40是用于对将纵钩20安装于长鼻状工具扣4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图39表示安装准备工序。作业人员wk拿起链锯tl的后端面,并且通过扭转手臂am和/或手腕wr将纵钩20的下方腿20d定位于门杆14的自由端部的上方,并且将上方腿20u定位于鼻延长部18的外侧。

图40表示如下的工序:通过纵钩20的下方腿20d按下门杆14,并将上述下方腿20d插入至工具扣主体10中。能通过作业人员wk按下链锯tl而进行上述工序。通过上述操作,纵钩20相对于长鼻状工具扣4的安装结束,链锯tl经由纵钩20卡定于工具扣4。

图41~图43是用于对使卡定于长鼻状工具扣4的纵钩20脱离工具扣4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图41表示脱离准备工序。参照图41,首先,作业人员wk拿起链锯tl,并使纵钩20的上方腿20u沿鼻延长部18上升,并且越过鼻延长部18。图42、图43表示将上方腿20u插入至工具扣主体10中的工序。通过利用上方腿20u按下门杆14的自由端部而进行上述工序。具体而言,通过作业人员wk按下链锯tl,能通过上方腿20u对抗弹簧力而将门杆14打开,并且将上方腿20u插入至工具扣主体10中(图43)。接着,通过朝前方移动手臂am,能拔出位于工具扣主体10中的纵钩20。通过以上操作,纵钩20相对于长鼻状工具扣4的脱离结束,链锯tl从工具扣20释放。

横钩与长鼻状工具扣的组合

图44、图45是用于对将横钩30安装于长鼻状工具扣4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图44表示安装准备工序。作业人员wk拿起链锯tl,并且使其靠近体侧,并使横钩30越过鼻延长部18(图44)。接着,按下链锯tl使其对抗弹簧力而将门杆14打开(图45),并将横钩30插入至工具扣主体10中。一旦结束后,门杆14将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至关闭状态。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操作,横钩30相对于长鼻状工具扣4的安装结束,链锯tl经由横钩30卡定于长鼻状工具扣4。

图46是用于对使卡定于长鼻状工具扣4的横钩30脱离工具扣4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作业人员wk拿起链锯tl,并使横钩30的外侧腿30out沿鼻延长部18上升,并且使手腕wr朝上方和横向旋转,也就是说,通过手腕wr的扭转动作使外侧腿30out移动并使其越过鼻延长部18。接着,一旦将外侧腿30out定位于门杆14的自由端部的上方,就将其按下。具体而言,作业人员wk通过朝下方按下链锯tl,以通过外侧腿30out将门杆14打开,并且将外侧腿30out插入至工具扣主体10中。接着,通过朝前方移动手臂am,能拔出位于工具扣主体10中的横钩30。通过以上操作,横钩30相对于长鼻状工具扣4的脱离结束,链锯tl从工具扣4释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393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101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9-269153号公报

专利文献4:wo2010/07719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16-199005号公报

如上所述,为了使现有的纵钩20、横钩30卡定、脱离短鼻状工具扣2、长鼻状工具扣4,需要作业人员wk进行手臂am的上下动作或旋转动作(手臂的扭转动作)、手腕wr的上下动作或左右的旋转动作(手腕的扭转动作)。若对作为举例的作业工具tl的链锯卡定于工具扣2、4的情况的一例进行说明,则在树木的修剪、采伐中使用绳索等爬上树木,一边在树上移动一边进行作业。在未使用链锯时,作业人员在卡定于腰带wb的工具扣2或4的状态下移动或进行其它作业。要求尽可能地简化在上述不稳定的状态下使与作业人员使钩20、30卡定、脱离工具扣2、4的操作相关的手臂am、手hd、手腕wr的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钩,能简化卡定、脱离安装于作业人员的身体的工具扣的作业人员的动作,从而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吊钩,具有:内侧腿、外侧腿,所述内侧腿、外侧腿配置于带动力源的作业工具;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内侧腿、所述外侧腿的自由端彼此连接,其特征是,在将杆式的工具扣带在身上的作业人员拿起所述作业工具时的所述吊钩中,所述内侧腿位于靠近所述工具扣的内侧,所述外侧腿位于远离所述工具扣的外侧,所述内侧腿与所述外侧腿具有高低差,所述外侧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内侧腿更高的位置,所述内侧腿与所述外侧具有高低差,使得由所述内侧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外侧腿形成立体形状,由此,较为理想的是,在拿起所述作业工具时,作业人员不用扭转手腕而是处于自然姿势。

根据另一个观点,本发明能以下述的方式限定。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吊钩,具有:内侧腿、外侧腿,所述内侧腿、外侧腿配置于带动力源的作业工具;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内侧腿、所述外侧腿的自由端彼此连接,其特征是,将杆式的工具扣带在身上的作业人员不用扭转手腕而以自然姿势拿起所述作业工具时的所述吊钩中,所述内侧腿位于靠近所述工具扣的内侧,所述外侧腿位于远离所述工具扣的外侧,所述内侧腿与所述外侧腿具有高低差,所述外侧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内侧腿更高的位置。

从以下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来明确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及其它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吊钩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吊钩的剖视图。

图3是组装于作业工具的实施方式的吊钩的俯视图。

图4是用于对在将实施方式的吊钩应用于短鼻状工具扣时,将吊钩安装于工具扣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在将实施方式的吊钩应用于短鼻状工具扣时,使吊钩脱离工具扣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在将实施方式的吊钩应用于长鼻状工具扣时,将吊钩安装于工具扣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于对在将实施方式的吊钩应用于长鼻状工具扣时,使吊钩脱离工具扣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吊钩的作用与现有的横钩对比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其中,(i)的(a)是将横钩卡定于短鼻状工具扣时的图,(i)的(b)是使横钩脱离短鼻状工具扣时的图,(ii)的(a)是将本发明的吊钩卡定于短鼻状工具扣时的图,(ii)的(b)是使本发明的吊钩从短鼻状工具扣脱离时的图。

图9是实施例的吊钩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例的吊钩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例的吊钩的侧视图。

图12是组装了实施例的吊钩的链锯的侧视图。

图13是组装了实施例的吊钩的链锯的俯视图。

图14是从后方观察组装了实施例的吊钩的链锯的图。

图15是用于对将实施例的吊钩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的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用于对将实施例的吊钩的内侧腿插入至短鼻状工具扣中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17是用于对经由实施例的吊钩、短鼻状工具扣将链锯悬挂于作业人员的腰带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18是用于对使实施例的吊钩脱离短鼻状工具扣的第一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19是用于对使实施例的吊钩脱离短鼻状工具扣的第二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20是用于对将实施例的吊钩的外侧腿插入至短鼻状工具扣中并使吊钩脱离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21是用于对用于将实施例的吊钩安装于长鼻状工具扣的第一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22是用于对用于将实施例的吊钩安装于长鼻状工具扣的第二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23是用于对将实施例的吊钩安装于长鼻状工具扣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24是用于对使实施例的吊钩脱离长鼻状工具扣的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25是用于对使实施例的吊钩脱离长鼻状工具扣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26是与第一变形例的吊钩相关的、与图11对应的侧视图。

图27是与第二变形例的吊钩相关的、与图11对应的侧视图。

图28是与第三变形例的吊钩相关的、与图11对应的侧视图。

图29是用于手持式作业工具的悬挂的短鼻状工具扣的侧视图。

图30是用于手持式作业工具的悬挂的长鼻状工具扣的侧视图。

图31是用于对将现有的纵钩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的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32是用于对将现有的纵钩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33是用于对使现有的纵钩脱离短鼻状工具扣的脱离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34是用于对使现有的纵钩脱离短鼻状工具扣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35是用于对用于将现有的横钩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的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36是用于对将现有的横钩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37是用于对用于使现有的横钩脱离短鼻状工具扣的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38是用于对使现有的横钩脱离短鼻状工具扣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39是用于对用于将现有的纵钩安装于长鼻状工具扣的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40是用于对将现有的纵钩安装于长鼻状工具扣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41是用于对用于使现有的纵钩脱离长鼻状工具扣的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42是用于对使现有的纵钩脱离长鼻状工具扣的第一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43是用于对使现有的纵钩脱离长鼻状工具扣的第二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44是用于对用于将现有的横钩安装于长鼻状工具扣的准备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45是用于对将现有的横钩安装于长鼻状工具扣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46是用于对用于使现有的横钩脱离长鼻状工具扣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符号说明)

2短鼻状工具扣;

4长鼻状工具扣;

10工具扣主体;

12门部;

14门杆;

100实施方式的吊钩;

102吊钩的内侧腿;

102a内侧腿的弯曲端;

104吊钩的外侧腿;

104a外侧腿的弯曲端;

104sub外侧腿的第一部分(功能性地构成连接部的一部分的部分);

104main外侧腿的第二部分(外侧腿的功能主要部分);

106吊钩的连接部;

200实施例的吊钩;

300(tl)链锯(作业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此之前,基于图1-7对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以经由腰带、线束安装于作业人员的身体的工具扣为基准,将靠近工具扣(作业人员的身体)的方向称为“内(in)”,将远离工具扣(作业人员的身体)的方向称为“外(out)”,将工具扣的上下方向(作业人员的身高方向)的上方称为“上(up)”或“上方”,将下方称为“下(down)”或“下方”。

本申请发明人对现有的纵钩20和横钩30中,使钩20、30卡定、脱离工具扣时的作业人员的动作进行讨论和分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手持作业工具的作业人员的身高方向、即上下方向延伸的面称为“垂直面”,将与垂直面正交的面称为“水平面”。组装于作业工具的现有的纵钩20配置于垂直面。另一方面,现有的横钩30配置于水平面。本申请的发明人以位于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的方式将吊钩组装于作业工具,并在靠近工具扣一侧的内侧腿与远离工具扣一侧的外侧腿之间设置高低差,并使外侧腿位于相对较高的部位。由此,在假设能期望减轻钩卡定、脱离工具扣时的作业人员的动作、尤其是手腕的扭转的基础上,实际将u字状的吊钩100配置于倾斜面来确认作业人员的动作。

图1至图3是u字状的吊钩100。实施方式的钩100具有内侧腿102、外侧腿104和连接部106,该连接部106将内侧腿102和外侧腿104的自由端彼此连接。而且,以使上述吊钩100位于上述倾斜面的方式组装作业工具。在位于倾斜面的吊钩100中,内侧腿102位于靠近作业人员(工具扣)的一侧,外侧腿104位于远离工具扣的一侧。而且,外侧腿104位于比内侧腿102更高的位置。附图标记“h”表示内侧腿102与外侧腿104之间的高低差。图2是吊钩100的剖视图。附图标记“d”表示从上方观察钩100时的内侧腿102与外侧腿104之间的分开距离。

参照图3,内侧腿102的基端部由朝体侧一侧弯曲的端102a构成,另一方面,外侧腿104的基端部由朝外侧弯曲的端104a构成。上述两个弯曲端102a、104a插入至作业工具tl的一对安装孔304。

图4、图5是用于对吊钩100卡定、脱离短鼻状工具扣2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用于对将吊钩100安装于工具扣2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如箭头所示那样,作业人员使作业工具tl朝靠近工具扣2、即作业人员的身体的方向移动,并使内侧腿102与始终被朝关闭方向施力的门杆14抵接,接着,通过按下钩100以通过内侧腿102对抗弹簧力而将门杆14打开,以使内侧腿102进入到工具扣2中。由此,通过作业人员经由作业工具tl将吊钩100朝上下、左右方向移动,能将钩100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2。

图5是用于对使吊钩100脱离短鼻状工具扣2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作业人员使作业工具tl朝靠近身体的方向移动,并使外侧腿104与门杆14抵接。接着,能经由作业工具tl使钩100朝下方移动,并通过外侧腿104对抗弹簧力而将门杆14打开,以进入到工具扣主体10中。通过从上述状态起使作业工具tl朝前方移动,能将位于工具扣主体10中的吊钩100拔出。通过以上操作,吊钩100相对于短鼻状工具扣2的脱离结束,能将作业工具tl从工具扣2释放。

通过将与短鼻状工具扣2相关的上述操作、即使作业工具tl简单地朝上下方向以及横向移动,能将吊钩100安装于工具扣2,并能使吊钩100脱离工具扣2。换言之,作业人员首先通过用眼来确认或用手摸来确认短鼻状工具扣2,接着,在不发生用手臂am、手腕wr来“过度”扭转等的动作的情况安装吊钩100并使吊钩100脱离。在此,“过度”是指不对作业人员造成负担的30°左右以下的手臂am、手腕wr的扭转。较为理想的是,“过度”是指扭转手臂am、手腕wr来安装吊钩100,并使吊钩100脱离。在此,“适度”是指对作业人员而言最佳的动作、即15°左右以下的手臂m、手腕wr的扭转。较为理想的是,能在不完全扭转手臂am、手腕wr的情况下将吊钩100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2,并使吊钩100脱离短鼻状工具扣2。

图6、图7是用于对将吊钩100应用于长鼻状工具扣4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用于对将吊钩100安装于工具扣4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作业人员一边手持作业工具tl一边使其沿横向(靠近体侧的方向)移动,并使内侧腿102越过鼻延长部18而位于门杆14的上方。接着,通过按下作业工具tl,通过内侧腿102对抗弹簧力而将门杆14打开,以使内侧腿102进入工具扣主体10中。通过以上操作即、使作业工具tl简单地朝上下方向以及靠近体侧的方向移动,能将吊钩100安装于长鼻状工具扣4。换言之,作业人员在没有过度地扭转手臂am、手腕wr等操作的情况下,能在目视或手摸状态下将钩100安装于工具扣4。较为理想的是,能适度地扭转手臂am、手腕wr来安装吊钩100。较为理想的是,能在没有完全扭转手臂am、手腕wr等动作的情况下进行安装。

图7是用于对使吊钩100脱离长鼻状工具扣4时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作业人员使作业工具tl朝靠近身体的方向移动,并使外侧腿104越过鼻延长部18而位于门杆14的上方。此时,外侧腿104与内侧腿102相比位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因此,仅通过以仅使作业工具tl靠近作业人员的体侧的方式进行操作,便能使外侧腿104越过鼻延长部18而位于门杆14的上方。接着,通过使作业工具tl朝下方移动,能通过外侧腿104对抗弹簧力而将门杆14打开,以使外侧腿104进入工具扣主体10中。通过从上述状态起使作业工具tl朝前方移动,能将位于工具扣主体10中的钩100拔出。以上操作是在一边目视一边手摸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没有使作业工具tl旋转的操作、即没有使手臂am、手腕wr过度扭转的操作的情况下,吊钩100相对于长鼻状工具扣4的脱离结束,能将作业工具tl从工具扣4释放。较为理想的是,能适度地扭转手臂am、手腕wr来释放吊钩100。较为理想的是,能在没有完全扭转手臂am、手腕wr等动作的情况下进行释放。

关于长鼻状工具扣4,也与短鼻状工具扣2的情况相同,作业人员能在没有扭转手臂am、手腕ar等操作的情况下在目视或手摸的状态下将吊钩100安装于长鼻状工具扣4、以及使吊钩100脱离长鼻状工具扣4。

在图1中,通过使连接部106沿高度方向倾斜,使外侧腿104位于比内侧腿102更高的位置。也可以如使用图9以下说明的实施例那样,外侧腿104在其长边方向上分为两个,通过使与连接部106相邻的第一部分104sub倾斜,使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位于比内侧腿102更高的位置。作为变形例,尽管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内侧腿102中,通过使与连接部106相邻的部位倾斜,以使外侧腿104位于比内侧腿102更高的位置。

此外,在图1至图3中,用直线图示内侧腿102、外侧腿104、连接部106,但它们也可以具有弯曲的形状。此外,内侧腿102、外侧腿104、连接部106也可以分别具有直线和弯曲组合而成的形状。

图8是用于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吊钩100的作用与现有例的对比进行说明的图。图8的(i)例示性地表示现有的横钩30的作用,其中,(a)是将钩30卡定于工具扣2(4)时的图,(b)是使钩30脱离工具扣2(4)时的图。图8的(ii)表示实施方式的吊钩100的作用,其中,(a)是将钩100卡定于工具扣2(4)时的图,(b)是使钩100脱离工具扣2(4)时的图。

参照图8的(i)的(b),在使位于水平面上的横钩30脱离短鼻状工具扣2和/或长鼻状工具扣4时,只要使作业工具沿横向进行位移并通过外侧腿30out将门杆14打开即可。此时,需要根据工具扣2(4)的尺寸用手腕扭转横钩30。此外,为了使外侧腿30out进入到主体10内,可能需要转动手腕使横钩30朝上方或下方倾斜。用γ1、γ2来表示上述倾斜角(图8的(i)的(a))。倾斜角γ1、γ2根据横钩30的尺寸、工具扣2、4的尺寸而变化。

参照图8的(ii),根据实施方式的钩100,内侧腿102与外侧腿104之间存在高低差h,因此,其扭转减小,较为理想的是,设计成无需扭转。在例如使现有的横钩30从工具扣2(4)脱离时,需要扭转手腕来抬起外侧腿30out(图8的(i)的(b)),但根据实施方式的钩100,在卡定、脱离中均无需抬起(图8的(ii))。但是,可能需要根据钩100的尺寸、上述高低差h的值、工具扣2的尺寸扭转手腕,但相对于扭转手腕使吊钩100倾斜的水平面hs的上下角度β1、β2也可以比现有的角度γ1、γ2小。

以上,对横钩30进行了例示,但纵钩20也相同,在从工具扣2(4)脱离时需要扭转手腕来使纵钩20倾斜。

根据钩100的尺寸、上述高低差h的值、工具扣2、4的尺寸来决定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钩100卡定、脱离工具扣2、4而扭转手腕的必要性。在吊钩100的上述高低差h、尺寸的设计中,也可以设计为上述角度β1或β2为约30°,较为理想的是约20°,最理想的是约0°。换言之,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设计吊钩100的上述高低差h、钩的尺寸,即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钩100卡定、脱离工具扣2、4时作业人员扭转手腕使作业工具旋转的角度为35°以下,较为理想的为25°以下,最为理想的为约0°~10°。

图9至图11表示优选实施例的吊钩200。对于与图1等中说明的吊钩100实质上相同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对实施例的吊钩200进行说明。图9是立体图。图10是俯视图。图11是载置于水平面上时的吊钩200的侧视图。吊钩200是通过将截面呈圆形的杆弯折制作而成的。从图11最能看出,吊钩200是将吊钩200的基本要素、即内侧腿102、外侧腿104和连接部106彼此相连而形成立体形状的,以使外侧腿104位于相对较高的位置。由此,尤其在作业人员相对于工具扣脱离时,能减轻手腕的扭转程度。换言之,与并非立体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减轻手腕的扭转程度。此外,上述立体形状形成为配合工具扣的尺寸、形状和作业工具而容易脱离。除此之外,吊钩200制作成不仅容易脱离工具扣还容易卡定于工具扣的形状。

参照图11,吊钩200在将其放置于水平面上侧视观察时具有立体形状,内侧腿102的弯曲端102a和外侧腿104的弯曲端104a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而且,上述内外的弯曲端102a、104a在插入至作业工具tl的安装孔304时,形成吊钩200的转动轴线axbase。吊钩200以转动轴线axbase为中心转动,能到达从作业工具tl突出的使用位置(图10)和收容于作业工具tl的凹部306(图3)的收纳位置。此外,吊钩200塑形为内侧腿102与外侧腿104相对于转动轴线axbase形成高低差的形状。由此,在作业人员相对于进行卡定、脱离时,能减小手腕的扭转程度。此外,上述具有高低差的形状是配合工具扣的尺寸、形状、作业工具来设计的。

图10的实线表示将外侧腿104组装于作业工具tl之前的状态。图10的假想线表示将吊钩200组装于作业工具tl之后的状态。吊钩200的内侧腿102朝随着从弯曲端102a朝向连接部106而靠近外侧腿104的方向、即远离作业人员的体侧的方向倾斜。用附图标记“θ1”表示上述倾斜角度。由此,吊钩200在俯视观察时具有前端变细的形状。

参照图11,连接部106沿横向延伸。外侧腿104包括:第一部分104sub,该第一部分104sub功能性地构成连接部106的一部分;以及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该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与第一部分104sub连续,且位于高位,并功能性地构成主要部分,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具有直线状的长度。用附图标记“α”表示第一部分104sub与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之间的角度。具有长度的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由在侧视观察时与内侧腿102实质上平行的直线构成。

若示例性地列举实施例的吊钩200的各部分的尺寸或角度,则如下。

(1)钩200的突出长度m(图10):40mm

(2)内侧腿102与外侧腿104之间的高低差h(图11):13mm

(3)内侧腿102的倾斜角度θ1(图10):65°

(4)钩200的基端部分的宽度w(b)(图10):35mm

(5)外侧腿104的第一部分104sub与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之间的侧视观察夹角α(图11):130°

为了在使吊钩卡定、脱离时无需使手腕过度(例如35°)扭转,上述(2)的高低差h也可以为2mm以上且50mm以下。较为理想的是,为了满足最佳扭转手腕的程度、例如25°以下的扭转操作中,也可以为5mm以上且30mm以下。最理想的是,为了完全无需扭转手腕(0°~10°),高低差h也可以为8mm以上且15mm以下。在使钩200脱离工具扣2、4时,在内侧腿102进入到钩主体10中的状态下,需要通过外侧腿104的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对抗弹簧力而将门杆14打开。尽管还取决于工具扣2、4的尺寸,但若高低差h过大,则不易通过外侧腿104将门杆104打开,或者在将钩200向工作工具tl收纳时,若收容凹部306(图3)不深,则钩200有时装不进去。

吊钩200具有如下立体形状:在将吊钩200载置于水平面时,由内弯曲端102a、外弯曲端104a形成的转动轴线axbase位于水平面上,而且,内侧腿102与外侧腿104的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之间具有高度差h。

关于上述(3)的内侧腿102的倾斜角度θ1(图10)、即内侧腿102与弯曲端102a之间的夹角θ1,通过将其设定为比90°小的值,能将钩200设为在俯视观察时呈前端变细的形状。通过将钩200塑形为俯视观察时呈前端变细的形状,如图17所示,在悬挂在作业工具tl时,支承于工具扣2、4的范围受到限制,悬挂时的作业工具tl的稳定性变好(作业人员移动时稳定度增加)。此外,在图20、图25的这种脱离操作时(通过外侧腿104按下门杆104时、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越过鼻部16时),能增大内侧腿102与作业人员、内侧腿102与工具扣主体10之间的距离,操作性得到提高。

参照图10,关于使用位置的吊钩200,用“axf”表示从作业工具tl突出的钩200的轴线。外侧腿104的轴线axout与上述轴线axf平行。外侧腿104与其弯曲端104a之间的夹角θ2为90°。此外,内侧腿102的轴线axin相对于钩200的轴线axf倾斜。即,内侧腿102的倾斜角θ1小于90°,由此,钩200具有俯视观察时呈前端变细的形状。

关于将钩200设为俯视观察时呈前端变细的形状,也可以采用下述三个结构中的任一个。

(a)以与钩200的轴线axf交叉的方式使内侧腿102在俯视观察时倾斜(图10)。

(b)以与钩200的轴线axf交叉的方式使外侧腿104在俯视观察时倾斜,且使角度θ2大于90°。

(c)使内侧腿102、外侧腿104的双方在俯视观察时倾斜。

在上述(5)的外侧腿104中,第一部分104sub与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之间的侧视观察夹角α(图11)在目视、较为理想为手摸状态下使外侧腿104沿工具扣主体10移动的操作性的好坏有关。在图20、图25的这种脱离时,若夹角α大于90°且至少170°以下,则能将外侧腿104钩挂于工具扣2、4的门杆14而简单地脱离。夹角α也可以大于90°,且较为理想的是150°以下,更为理想的是130°以下。

参照图12至图14对组装吊钩200的作业工具tl的一例进行说明。图示的作业工具tl是充电式的电动链锯300。图12是电动链锯300的侧视图,图13是俯视图,图14是从后方观察电动链锯300的后视图。

图示的电动链锯300已经上市,因此,仅对其概要进行说明。电动链锯300具有主体310和切割附件312。切割附件312包括引导棒314和被上述引导棒314导向而旋转的锯链316。

在主体310中,除了马达等驱动源、控制装置等以外还收容有蓄电池,马达被从蓄电池供给的电力驱动。在主体部310的上部设置有中心把手318。这种链锯300称为“顶部手柄式链锯”,作业人员wk能把持中心把手318来操作链锯300。

实施例的吊钩200以能收纳的方式组装于链锯300的后端面302。图12至图14表示使用吊钩200时的状态,实施例的吊钩200位于从后端面302向后方突出的位置。链锯300通过在沿图12中的箭头x所示的方向、即沿引导棒314的面的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切断处理。

参照图15至图25,以下,对实施例的吊钩200相对于短鼻状工具扣2或长鼻状工具扣4的卡定、脱离进行说明。

吊钩200相对于短鼻状工具扣2的安装(图15至图17)>

图15表示用于将实施例的吊钩200安装于短鼻状工具扣2的准备工序。表示如下的状态:通过作业人员wk拿起链锯300,并且使其使链锯300横向移动靠近身体,以使内侧腿102与门杆14抵接。图16表示将内侧腿102插入至工具扣2、即工具扣主体10中的工序。上述插入工序是通过使链锯300朝下方移动而进行的。由此,通过内侧腿102对抗弹簧力而将门杆14打开,并且使内侧腿102进入到工具扣主体10中。一旦结束后,门杆14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自动关闭。

如参照图15、图16说明的那样,作业人员wk通过使链锯300朝横向内侧移动,接着,使链锯300下降,能将钩200卡定于短鼻状工具扣2。图17表示链锯300悬挂于腰带wb的状态。

吊钩200从短鼻状工具扣2的脱离(图18至图20)>

图18表示用于使吊钩200从短鼻状工具扣2脱离的第一准备工序。作业人员wk拿起链锯300,并使外侧腿104的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位于门杆14的高度水平。图19表示第二准备工序。作业人员wk使链锯300朝靠近体侧的方向横向移动,并使外侧腿104的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与门杆14抵接。

接着,作业人员wk使链锯300下降。由此,门杆14被下降运动的外侧腿104打开,外侧腿104进入到工具扣主体10中(图20)。其结果是,能使钩200位于工具扣主体10中。接着,作业人员wk通过使链锯300朝前方移动,能从工具扣主体10拔出钩200。

如上所述,作业人员wk通过使链锯300朝横向内侧移动,接着,使链锯300下降,并且朝前方移动,能从短鼻状工具扣2释放链锯300。上述一系列的操作有时是作业人员一边目视一边进行的,有时是在手摸的状态下进行的

吊钩200相对于长鼻状工具扣4的安装(图21至图23)>

图21表示用于将实施例的吊钩200安装于长鼻状工具扣4的准备工序。作业人员wk拿起链锯300,并且朝靠近体侧的方向横向移动该链锯300,并使内侧腿102朝比鼻延长部18更靠内侧的位置移动。接着,使链锯300下降而使内侧腿102与门杆14抵接(图2)。由此,安装的准备结束。接着,若作业人员wk使链锯300朝更下方的位置下降,则通过内侧腿102将门杆14打开,并且使内侧腿102进入到工具扣主体10中(图23)。

如参照图21至图23说明的那样,作业人员wk通过拿起链锯300,并且使其朝横向内侧移动,接着使其朝下方移动,能将吊钩200卡定于长鼻状工具扣4。上述一系列的操作有时是作业人员一边目视一边进行的,有时是在手摸的状态下进行的。

吊钩200从长鼻状工具扣4的脱离(图24、图25)>

作业人员wk拿起链锯300(图24),并且朝靠近体侧的方向横向移动该链锯300,而使外侧腿104朝比鼻延长部18更靠内侧的位置移动(图25)。接着,使链锯300下降并通过外侧腿104的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将门杆14打开,而使外侧腿104进入到工具扣主体104中。由此,内侧腿102、外侧腿104均处于位于工具扣主体10中的状态。

接着,作业人员wk通过使链锯300朝前方移动,能从工具扣主体10拔出钩200。

如上所述,作业人员wk通过拿起链锯300、接着使其朝横向内侧移动,接着,使链锯300下降,并且朝前方移动,能从长鼻状工具扣4释放链锯300。上述一系列的操作有时是作业人员一边目视一边进行的,有时是在手摸的状态下进行的。

在将吊钩200配置于链锯300时,参照图13,也可以以比中心把手318更靠近作业人员一侧的方式偏置配置钩200。由此,在使钩200卡定、脱离工具扣2、4时,尤其是在脱离时(作业人员使作业工具tl靠近身体并使用外侧腿104将工具扣2、4的门14打开时),作业人员的身体远离作业工具tl,因此,作业人员与作业工具tl没有过近,且作业人员的身体与作业工具tl不易抵接,因此,作业性变好。

参照图14,附图标记“axg”表示作业人员把持并拿起中心把手318时的链锯300的上下轴线。此外,“e”表示大地等水平面。在上述链锯300中,钩200的转动轴线axbase设定为位于与链锯的上下轴线axg正交的水平位置。

钩200设置于作业工具tl的长边方向的后端,并且位于上下方向的中间附近。由此,在悬挂时,作业工具tl笔直朝下,因此,作业工具tl不易妨碍作业人员。此外,在作业人员卡定、脱离工具扣时,也将作业工具拿起90°左右而使其卡定、脱离,因此,作业性良好。

外侧腿104的第一部分104sub和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之间的夹角α对手摸状态的作业人员提供信号。通过将上述夹角α设定为大于90°的角度,能使工具扣2、4的内侧腿102在工具扣主体10中顺畅地移动,能使吊钩200的卡定、脱离时的操作变得顺畅。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吊钩能很好地应用于包括驱动源的任意手持式作业工具中。驱动源既可以是内燃机,也可以是电动马达。若列举具体例,则除了顶部手柄式链锯以外,还能列举用两手操作的链锯。若列举其它的主要应用例,则如下所述。

(1)电动驱动或发动机驱动修剪机。

(2)电动驱动或发动机驱动剪枝机。

(3)电动冲击钻。

(4)电动棘轮。

(5)电动扳手。

(6)电动剪。

(7)电动驱动或发动机驱动轴流或离心鼓风机。

(8)发动机驱动吸尘器。

(9)割草机。

另外,割草机一般是用两手抓住主体进行作业。在用两手抓住割草机的状态下使吊钩100、200卡定、脱离工具扣2、4时,将吊钩100、200设置于割草机,以使在作业人员最自然的姿势以及手腕的状态下在内侧腿102与外侧腿104之间形成高低差h。

<变形例>

图26至图28是用于对多个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图26是与吊钩200相关的、与图11对应的侧视图,其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吊钩250。在上述吊钩250中,外侧腿104包括倾斜的第一部分104sub这一点上与图9至图11的钩200相同,但具有长度的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相对较短,在上述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与弯曲端104a之间具有倾斜的第三部分104c。从第三部分104c朝下方倾斜并持续到弯曲端104a。

图27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吊钩260。在上述吊钩260中,具有长度的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在侧视观察时具有倒角形状,从上述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平滑地连续到第三部分104c。倒角形状的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设置于与连接部106相对较近的位置。较为理想的是,第一部分104sub与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之间的夹角α大于90°。

图28表示第三变形例的吊钩270。上述吊钩270在具有倒角形状的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这一点上与第二变形例(图27)相同,但在设置于与弯曲端104a相对较近的位置这一点上与第二变形例(图27)不同。较为理想的是,在本第三变形例中,第一部分104sub与功能主要部分104main之间的夹角α大于90°。

在顶部手柄式链锯中,作业人员单手拿起作业工具时,在上述作业工具的重心的作用下处于自然姿势,但上述自然姿势并不局限于前述的例子,例如,相对于工具扣的卡定、脱离既可以为说明书中记载的姿势,或者也可以为便于作业人员进行卡定、脱离作业的姿势。例如,在前述的例子中主要例示的链锯中,在工具扣卡定、脱离时,抓住作业工具的上侧(垂直面)进行卡定、脱离操作,但有时最好抓住作业工具的侧部(水平面)进行卡定、脱离操作。此外,在前述的例子中说明的顶部手柄式链锯中,吊钩位于后方,但也可以位于侧部。在上述情况下若在内侧腿与外侧腿之间仍存在高低差,则作业人员的负担得到减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