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及防尘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0733发布日期:2021-01-24 08:0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轴承及防尘盖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机械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及防尘盖。


背景技术:

[0002]
金属防尘盖作为常见的轴承密封装置,广泛应用于需要非接触密封的轴承中,起到防止润滑脂泄漏及外部异物侵入轴承的作用。
[0003]
现有防尘盖与轴承外圈的连接方式为铆压连接,由于防尘盖的加工精度、公差,以及防尘盖受模具压装后的金属变形等,在安装过程中一旦出现对准偏差,均有可能使防尘盖与轴承外圈间存在润滑脂的泄漏通道,导致带有防尘盖的轴承的密封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及防尘盖,包括:
[0006]
径向部,整体呈环形结构;
[0007]
铆压部,固定于所述径向部的径向外端,且与所述径向部呈一定夹角,当所述防尘盖安装到轴承后,所述铆压部能够发生变形从而固定于所述轴承,所述径向部的径向内端与所述轴承形成非接触密封;
[0008]
密封部,整体呈环形结构,固定于所述径向部的径向外端且所述密封部与所述铆压部分别位于所述径向部的两侧且朝向远离所述径向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密封部适于与所述轴承形成接触密封。
[0009]
可选地,所述防尘盖还包括:挡边,整体呈环形结构,所述挡边固定于所述径向部的径向内端,且与所述径向部成一定夹角。
[0010]
可选地,所述挡边包括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所述第一挡边和所述第二挡边均固定于所述防尘盖的径向内端且位于所述径向部的轴向两侧,所述第一挡边的延伸方向背离所述第二挡边的延伸方向。
[0011]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边和所述第二挡边关于所述径向部对称。
[0012]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垂直于所述径向部。
[0013]
可选地,所述铆压部整体呈环形结构。
[0014]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和所述铆压部关于所述径向部对称。
[001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轴承,包括:
[0016]
轴承外圈,所述轴承外圈上开设有具有轴向开口密封槽;
[0017]
前述的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的密封部通过所述轴向开口插装于所述密封槽,且与所述密封槽配合。
[0018]
可选地,所述轴承外圈还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铆压部通过变形固定于所述轴承外圈的安装槽内。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0]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盖,包括径向部,整体呈环形结构;铆压部,固定于所述径向部的径向外端,且与所述径向部呈一定夹角,当所述防尘盖安装到轴承后,所述铆压部能够发生变形从而固定于所述轴承,所述径向部的径向内端与所述轴承形成非接触密封;密封部,整体呈环形结构,固定于所述径向部的径向外端且所述密封部与所述铆压部分别位于所述径向部的两侧且朝向远离所述径向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密封部适于与所述轴承形成接触密封。这样,当完成防尘盖的安装,且轴承开始工作过程中,在轴承旋转初期,轴承内的润滑脂受离心力作用逐渐堆积在外圈挡肩与防尘盖交汇处,由于密封部与轴承外圈为接触密封,密封部与轴承外圈的间隙较小,位于外圈挡肩与防尘盖交汇处的润滑脂很难继续向轴承外侧流动并起到填充间隙的作用,阻碍了轴承内部润滑脂的继续向外运动,防止油脂通过铆压部与轴承外圈之间的间隙漏出,降低润滑脂泄漏的可能。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盖,利用铆压部保证防尘盖与轴承外圈的固定,通过增加密封部,使得密封部与轴承外圈之间形成接触密封,轴承内部的润滑脂难以从防尘盖与安装部的间隙漏出,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盖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不改变现有防尘盖压装逻辑,依旧使用铆点压装工艺,压装设备得以继续使用。
[0021]
可选方案中,所述挡边包括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所述第一挡边和所述第二挡边均固定于所述防尘盖的径向内端且位于所述径向部的轴向两侧,所述第一挡边的延伸方向背离所述第二挡边的延伸方向。通过在径向部内端同时设置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因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分布于径向部的两侧,且均与径向部成一定夹角,因此当将防尘盖与内圈组装后,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均与内圈形成非接触密封,从而可以分别将异物或者油脂积聚于第一挡边、第二挡边与径向部的拐角处,一方面,外部异物侵入轴承的概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阻止了内部润滑脂从内圈挡肩处泄漏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是一种带有防尘盖的轴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一种带有防尘盖的轴承的油脂泄露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图3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7]
图5是图4的区域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
图6是图3的局部示意图;
[0029]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外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外圈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0是图9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盖的局部示意图;
[0034]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盖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0035]
其中:1-防尘盖;5-轴承外圈;10-径向部;20-铆压部;200-安装槽;30-密封部;300-密封槽;40-挡边;41-第一挡边;42-第二挡边;50-轴承外圈;60-轴承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由背景技术可知,带有防尘盖的轴承的密封性能不佳。
[0037]
下面结合一种轴承分析其密封性能不佳的原因。
[0038]
请参考图1-图2,图1是一种带有防尘盖的轴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带有防尘盖的轴承的油脂泄露示意图;
[0039]
如图所示,一种带防尘盖的轴承,包括:轴承外圈5,轴承内圈和防尘盖1,防尘盖1的内环面与轴承内圈为非接触密封,防尘盖1的外环面与轴承外圈5的连接方式为铆压连接。其中,铆点一般为8或12个,而除了铆压位置外,防尘盖1外圆面与轴承外圈5密封槽唇口是有明显间隙的(如图2所示),且由于各尺寸的加工精度、公差,以及防尘盖受模具压装后的金属变形等,均有可能使防尘盖与外圈间存在润滑脂的泄漏通道。随着轴承旋转,润滑脂受离心力作用堆积在外圈挡肩两侧(图2中区域d所示),随后从防尘盖与轴承外圈5间的间隙漏出,油脂流出方向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示。
[0040]
为了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及防尘盖,通过增加密封部,使得密封部与轴承外圈之间形成接触密封,轴承内部的润滑脂难以从防尘盖与安装部的间隙漏出,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性能。
[004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涉及到的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3]
请参考图3-图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区域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3的局部示意图。
[0044]
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盖,包括:
[0045]
径向部10,整体呈环形结构;
[0046]
铆压部20,固定于所述径向部10的径向外端,且与所述径向部10呈一定夹角,当所述防尘盖安装到轴承后,所述铆压部20能够发生变形从而固定于所述轴承,所述径向部10的径向内端与所述轴承形成非接触密封;
[0047]
密封部30,整体呈环形结构,固定于所述径向部10的径向外端,所述密封部30与所述铆压部20分别位于所述径向部10的两侧且朝向远离所述径向部10的方向延伸,所述密封部30适于与所述轴承形成接触密封。
[0048]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的r方向表示径向部10的径向,a方向表示径向部10的轴向。
[0049]
铆压部20与径向部10呈一定夹角,指的是铆压部20的延伸方向不同于径向部10的延伸方向,具体角度不做限定,只要铆压部20能够固定于轴承外圈50(示于图13中)都是可以的。为了便于加工且增加安装牢固性,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铆压部20整
体呈环形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铆压部还可以是沿周向分布的数个凸起,相邻凸起之间沿周向上具有间隙,安装防尘盖时,通过铆压凸起卡接于轴承外圈,将防尘盖固定于轴承外圈。
[0050]
密封部30和铆压部20分别位于径向部10的两侧,容易理解的是,当将防尘盖安装到轴承外圈50后,铆压部20位于轴承的轴向外侧,密封部30位于轴承的轴向内侧,即铆压部20与滚动体的距离大于密封部30与滚动体的距离。
[0051]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密封部30和所述铆压部20关于所述径向部10对称。对称结构可以使得防尘盖在安装时,其中一个作为铆压部,那么另外一个就是密封部,从而可以避免由于防尘盖误装(参考图1中,实际安装过程中,防尘盖的左右两侧容易装反,图1中朝向外界的端面安装为朝向轴承内部)造成的油脂泄露问题,消除了防尘盖装反所造成的可能问题,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0052]
所述密封部适于与所述轴承形成接触密封,指的是当将防尘盖安装到轴承外圈后,密封部与轴承外圈接触,由于密封部整体呈环形,密封部与轴承外圈形成接触密封,以防止轴承内部的油脂泄露。在一种实施例中,密封部可以是直接与轴承外圈贴合;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7-图9,轴承外圈50可以具有与密封部30相配合的密封槽300,通过将密封部30嵌入轴承外圈50的密封槽300内,使得防尘盖可以向橡胶密封圈一样具有迷宫式密封结构,很大程度降低漏脂可能。
[0053]
参考图6和图7,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所述密封部30垂直于所述径向部10。这样,轴承外圈50的开设的密封槽300也更易于加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部与径向部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是其他角度,只要能够保证密封部可以安装到密封槽里即可。
[0054]
当完成防尘盖的安装,且轴承开始工作过程中,在轴承旋转初期,轴承内的润滑脂受离心力作用逐渐堆积在外圈挡肩与防尘盖交汇处,由于密封部30与轴承外圈50为接触密封,密封部30与轴承外圈50的间隙较小,位于外圈挡肩与防尘盖交汇处的润滑脂很难继续向轴承外侧流动并起到填充间隙的作用,阻碍了轴承内部润滑脂的继续向外运动,防止油脂通过铆压部20与轴承外圈50之间的间隙漏出,降低润滑脂泄漏的可能。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盖,利用铆压部20保证防尘盖与轴承外圈50的固定,通过增加密封部30,使得密封部30与轴承外圈50之间形成接触密封,轴承内部的润滑脂难以从防尘盖与安装部的间隙漏出,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盖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不改变现有防尘盖压装逻辑,依旧使用铆点压装工艺,压装设备得以继续使用。
[0055]
结合图10参考图12,所述径向部10的径向内端与所述轴承形成非接触密封,以保证轴承内圈60转动过程中防尘盖不会对轴承内圈60产生摩擦,即径向部10和轴承内圈60之间存在间隙,为了降低外界污物沿该缝隙进入轴承内部,或者避免内部油脂在该处泄露,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防尘盖还可以包括:挡边40,整体呈环形结构,所述挡边40固定于所述径向部10的径向内端,且与所述径向部10成一定夹角。
[0056]
容易理解的是,为避免影响轴承内圈60转动,挡边40和轴承内圈60不接触。因挡边40与径向部10呈一定夹角,利用径向部10和挡边40交界处的拐角,当挡边40沿径向部10朝着远离轴承的方向延伸时,可以实现降低外界污物沿该缝隙进入轴承内部的作用,当挡板
沿径向部10朝着靠近轴承的方向延伸时,能够起到避免内部油脂在该处泄露的作用。
[0057]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12,所述挡边40可以包括第一挡边41和第二挡边42,所述第一挡边41和所述第二挡边42均固定于所述防尘盖的径向内端且位于所述径向部10的轴向两侧,所述第一挡边41的延伸方向背离所述第二挡边42的延伸方向。
[0058]
通过在径向部10内端同时设置第一挡边41和第二挡边42,因第一挡边41和第二挡边42分布于径向部10的两侧,且均与径向部10成一定夹角,因此当将防尘盖与内圈组装后,第一挡边41和第二挡边42均与内圈形成非接触密封,从而可以分别将异物或者油脂积聚于第一挡边41、第二挡边42与径向部10的拐角处,一方面,外部异物侵入轴承的概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阻止了内部润滑脂从内圈挡肩处泄漏的可能。可见,防尘盖径向内侧的双向“脚”的设计,使得异物侵入及润滑脂从内圈挡肩泄露的可能均降低。
[0059]
与密封部30和铆压部20关于径向部10对称类似,同理,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边41和所述第二挡边42关于所述径向部10对称。如此,防尘盖为轴对称结构形状,无需考虑装反问题,便于安装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0060]
请参考图7-图1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轴承,包括:
[0061]
轴承外圈50,所述轴承外圈50上开设有具有轴向开口密封槽300;
[0062]
前述的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的密封部30通过所述轴向开口插装于所述密封槽300,且与所述密封槽300配合。
[0063]
密封槽300的形状与密封部30的形状相匹配,使得防尘盖与外圈装配后,形成一个迷宫式的密封设计。由于在防尘盖与外圈结合部360
°
方向均具有该迷宫式结构,使得润滑脂很难在防尘盖与外圈结合部漏出,有效解决漏脂现象。
[0064]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增加防尘盖的安装牢固性,所述轴承外圈50还可以开设有安装槽200,所述铆压部20通过变形固定于所述轴承外圈50的安装槽200内。进一步地,安装槽200的设置,使得防尘盖与轴承外圈50之间形成更复杂的迷宫密封,进一步降低轴承内部油脂泄露的可能性。
[0065]
在轴承旋转初期,轴承内的润滑脂受离心力作用逐渐堆积在外圈挡肩与防尘盖交汇处,由于密封部与轴承外圈为接触密封,密封部与轴承外圈的间隙较小,位于外圈挡肩与防尘盖交汇处的润滑脂很难继续向轴承外侧流动并起到填充间隙的作用,阻碍了轴承内部润滑脂的继续向外运动,防止油脂通过铆压部与轴承外圈之间的间隙漏出,降低润滑脂泄漏的可能。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盖,利用铆压部保证防尘盖与轴承外圈的固定,通过增加密封部,使得密封部与轴承外圈之间形成接触密封,轴承内部的润滑脂难以从防尘盖与安装部的间隙漏出,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尘盖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不改变现有防尘盖压装逻辑,依旧使用铆点压装工艺,压装设备得以继续使用。
[0066]
虽然本发明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