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ABS磁极的轮毂轴承总成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5987发布日期:2021-07-20 15:5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ABS磁极的轮毂轴承总成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abs磁极的轮毂轴承总成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内置多磁极磁圈轴承技术中,多磁极的磁圈为霍尔式轮速传感器提供永磁场,与车轮同步高速旋转时,由于霍尔效应作用,而改变霍尔式轮速传感器的感应电动势,形成一个准正弦波的脉冲信号,车载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接收该脉冲信号以判定车轮的即时轮速,广泛应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电子液压制动系统中。

现有结构的多磁极磁圈的轮毂轴承在使用过程中,轴承的结构较为复杂,对轴承的密封不能保证长期的高密封效果,导致轴承在使用过程中滚动体的使用寿命受到泥水、污垢的影响,降低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abs磁极的轮毂轴承总成密封结构,能够保证较高的密封性能,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abs磁极的轮毂轴承总成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内圈和外圈,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圈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滚道,所述第一滚道内设有第一滚子组,所述内圈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内圈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圈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二滚道,所述第二滚道内设有第二滚子组,所述壳体与所述外圈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第二密封组件将所述第一滚子组、第二滚子组包围在内,所述壳体的端部形成弯曲的扩口将所述内圈的端部固定,所述第二密封组件的外侧壁上设有磁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套接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的内固定架和套接连接在所述外圈的内侧壁上的外固定架,所述内固定架包括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连接的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的末端连接有将所述外圈覆盖在内的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上具有形成曲面结构的弯曲部,所述外固定架包括与所述外圈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圈,所述第三固定圈的末端连接有向所述壳体延伸的第四固定圈,所述第四固定圈上连接有密封橡胶,所述密封橡胶具有向轴承的外侧倾斜延伸的第一密封唇、第二密封唇和向轴承的内侧倾斜延伸的第三密封唇,所述第一密封唇、第二密封唇、第三密封唇与所述内固定架抵接密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圈的外侧壁上在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圈处设有第一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圈的内侧壁上在靠近所述第三固定圈处设有第二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固定圈在与所述第四固定圈的转角处设有形成倒角的连接部,所述密封橡胶包覆在所述连接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磁圈上设有40至50对磁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abs磁极的轮毂轴承总成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内圈和外圈,壳体上设有轮毂连接法兰,壳体的外侧壁和外圈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滚道,第一滚道内设有第一滚子组,内圈连接在壳体的外侧壁上,壳体固定在内圈的内侧壁上,内圈的外侧壁与外圈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二滚道,第二滚道内设有第二滚子组,壳体与外圈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内圈与外圈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第二密封组件将第一滚子组、第二滚子组包围在内,壳体的端部形成弯曲的扩口将内圈的端部固定,第二密封组件的外侧壁上设有磁圈。通过这种结构,将内圈直接包围在轴承的密封组件内部,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性能,能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第一密封组件能够通过固定圈和密封唇相互配合,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带abs磁极的轮毂轴承总成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10、第一滚道;120、第一滚子组;200、内圈;210、第二滚道;220、第二滚子组;300、外圈;301、第一凹槽;302、第二凹槽;400、第一密封组件;410、内固定架;411、第一固定圈;412、第二固定圈;413、弯曲部;420、外固定架;421、第三固定圈;422、第四固定圈;423、连接部;430、密封橡胶;431、第一密封唇;432、第二密封唇;433、第三密封唇;500、第二密封组件;510、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带abs磁极的轮毂轴承总成密封结构,能够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带abs磁极的轮毂轴承总成密封结构,包括壳体100、内圈200、外圈300和密封组件400,壳体100的外侧壁和外圈300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滚道110,壳体100为轴承的外壳结构,在壳体100上设有将壳体100与车辆车轮连接的螺栓,壳体100上设有连接法兰,通过壳体100实现对轴承的连接结构。

具体地,第一滚道110内设有第一滚子组120,第一滚子组120在第一滚道110内滚动,作为滚动体使用。其中,第一滚子组120包括滚子和保持架。

具体地,内圈200连接在壳体100的外侧壁上,内圈200套接在壳体100的外侧壁护使用,内圈200与壳体100为分体结构,通过壳体100实现了对内圈200的固定。

具体地,内圈200的外侧壁与外圈300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二滚道210,第二滚道210内设有第二滚子组220,第二滚子组220也作为滚动体使用。本轴承包括第一滚子组120、第二滚子组220两组滚动体。

具体地,壳体100与外圈30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400,内圈200与外圈30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500,第一密封组件400、第二密封组件500将第一滚子组120、第二滚子组220包围在内,使得第一密封组件400、第二密封组件500能够对两组滚动体从两侧进行密封包围。

具体地,壳体100的端部形成弯曲的扩口将内圈200的端部固定,在生产本轴承时,通过冲压加工将壳体100的筒形的端部加工成弯曲的结构,实现对内圈200的端部的固定。

具体地,第二密封组件500的外侧壁上设有磁圈510,磁圈510上设有成对的磁极,通过磁极与霍尔元件进行配合,实现对磁圈510的转速的检测,达到对轮毂轴承的转速的检测。

优选地,第一密封组件400包括套接连接在壳体100的外侧壁上的内固定架410和套接连接在外圈300的内侧壁上的外固定架420,内固定架41、外固定架420相互配合组成密封结构。内固定架41、外固定架420通过钢圈制成。

具体地,内固定架410包括与壳体100的外侧壁连接的第一固定圈411,第一固定圈411的末端连接有将外圈300覆盖在内的第二固定圈412,第二固定圈412作为硬质的包围结构,实现对轴承的第一级密封。其中,第二固定圈412与外圈300之间的间隙较小,避免粉尘通过第二固定圈412与外圈300之间的间隙,也能够实现第二固定圈412与外圈300之间的相对转动。

具体地,第一固定圈411上具有形成曲面结构的弯曲部413,弯曲部413的表面作为平滑的曲面结构,使得密封唇能够与弯曲部413相互配合转动,实现对轴承的高效密封。

具体地,外固定架420包括与外圈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圈421,第三固定圈421的末端连接有向壳体100延伸的第四固定圈422,第四固定圈422上连接有密封橡胶430,密封橡胶430为软质结构,用于对轴承的高效密封。

具体地,如图2所示,密封橡胶430具有向轴承的外侧倾斜延伸的第一密封唇431、第二密封唇432和向轴承的内侧倾斜延伸的第三密封唇433,第一密封唇431、第二密封唇432、第三密封唇433与内固定架410抵接密封。第一密封唇431、第二密封唇432、第三密封唇433形成三级密封结构,第一密封唇431、第二密封唇432用于防止轴承外部的灰尘、泥水进入轴承中,第三密封唇433用于防止轴承内部的润滑油逸出轴承外部。

优选地,外圈300的外侧壁上在靠近第二固定圈412处设有第一凹槽301,设凹槽301,能够避免泥水在轴承外部到达凹槽301所在的位置后,避免泥水进一步向轴承的内部运动,避免泥水“爬坡”进入轴承的第二固定圈412与外圈300之间的间隙处,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效果。

优选地,外圈300的内侧壁上在靠近第三固定圈421处设有第二凹槽302,同样地,第二凹槽302能够避免轴承内部的润滑油“爬坡”逸出轴承外部,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第三固定圈421在与第四固定圈422的转角处设有形成倒角的连接部423,密封橡胶430包覆在连接部423上。通过设置倒角的连接部423,使得密封橡胶430能够更稳定地固定连接在连接部423上,提高了轴承结构的稳定系。

优选地,磁圈510上设有40至50对磁极,其中,轴承磁圈510上设有40、42、44、46、48或者50对磁极。

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轴承的密封效果,通过设置多级密封结构,避免泥水、灰尘进入轴承内,避免了轴承内部的润滑油逸出轴承外部,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