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1300发布日期:2022-05-11 14:4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结构技术领域,涉及矿用随架支撑吊挂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综采工作面的推进,上隅角传感器移动吊挂频繁,现阶段需要工人随着综采面推进,及时调整上隅角传感器的吊挂位置,但是人工吊挂难以适时满足吊挂标,多次调整、挪移上隅角传感器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工作强度大,影响施工进度,不利于煤矿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人工吊挂难以适时满足吊挂标准,存在工人多次挪移来调整传感器直至符合吊挂要求等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包括升降架、用于支撑固定上隅角传感器的放置架、水平固定杆、升降千斤、水平推移千斤和用于连接端头支架侧护板的固定基板,水平固定杆垂直固定在固定基板上,水平固定杆的自由端与升降架的一端相铰接,放置架位于升降架上侧且二者滑动配合,升降千斤位于水平固定杆的下侧,升降千斤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升降架和水平固定杆上,用于调整升降架与水平固定杆之间的夹角大小;水平推移千斤位于水平固定杆的上侧,水平推移千斤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放置架和水平固定杆上,用于驱动放置架进行水平位移。
5.整个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通过固定基板固定在连接端头支架侧护板上,当支架随着综采工作面的推进移动时,整个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也随架移动,这样就不需要多次调整、挪移上隅角传感器。而且所述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设置有升降千斤和水平推移千斤,通过升降千斤来调整水平固定杆和升降架之前的夹角,通过水平推移千斤来调整放置架与升降架之间的相对位置,上隅角传感器固定在放置架上,因此通过水平推移千斤可以调整上隅角传感器的相对位置。该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操作步骤为:装置收缩水平推移千斤

收缩装置升降千斤

降端头架

拉端头架

升端头架

伸装置升降千斤至升降架水平

伸水平推移千斤调节传感器至距帮距离满足要求。
6.优选的,升降架和放置架分别采用大尺寸槽钢和小尺寸槽钢制成,升降架和放置架相扣设置,升降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尺寸较小的放置架扣在尺寸较大的升降架槽中,升降架的两槽壁形成限位结构,为放置架来为位移提供了移动轨道。设置刻度线是为了更精准的调节升降架与放置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一步更精准的调节传感器的位置。
7.优选的,升降架的两侧槽壁内分别焊接有用于支撑放置架的两根角钢,放置架的两侧壁外还相对焊接有两个环抱升降架的c型限位卡钩,c型限位卡钩使放置架沿升降架轴线前后位移。放置架的两侧壁分别对应支撑在两根角钢上,c型限位卡钩能够防止放置架上
下位移保证了升降架和放置架结构的稳定性。
8.优选的,升降架和放置架的槽底均开有用于穿置信号线的长圆孔。这是为了方便布线,这样布置结构合理。
9.优选的,放置架上固连有用于挂设上隅角传感器的连接杆。这是为了方便固定上隅角传感器。
10.优选的,在升降千斤的驱动下,升降架与水平固定杆的最小夹角为90
°
,升降架与水平固定杆的最大夹角为180
°
,当升降架与水平固定杆呈180
°
时,升降架位于水平位置。水平固定杆和升降架在端部位置处铰接,再通过升降千斤能够调整水平固定杆和升降架之间的夹角,当水平固定杆和升降架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
时,水平固定杆、升降架和升降千斤之间组成三角形结构;当水平固定杆和升降架之间的夹角为180
°
时,水平固定杆和升降架之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升降千斤与水平固定杆平行,升降架的活动范围即为与水平固定杆呈90
°
到与水平固定杆呈180
°

11.优选的,固定基板上开有三个呈三角形顶点式分布的螺栓孔。三个螺栓孔中均穿置一个螺栓,三根螺栓的位置呈三角形分布,这使得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12.优选的,水平固定杆与固定基板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因为水平固定杆的轴线和固定基板所在平面是相互垂直的,所以设置加强筋能够保证连接处更加牢固。
13.优选的,升降千斤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座与升降架和水平固定杆连接。因为随着升降千斤的伸缩,升降架和水平固定杆之间的夹角就是变化的,升降架和升降千斤之间,升降千斤和水平固定杆之间的夹角均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设置铰接座,结构才合理。
14.优选的,水平推移千斤与放置架之间通过直角铰接座相连,直角铰接座的一端与放置架固定连接,直角铰接座的另一端与水平推移千斤相铰接。直角铰接座即为
“¬”
型铰接耳,既能满足水平固定杆与放置架位于同一条线上的位置关系,又能满足水平固定杆与放置架相互垂直的位置关系。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制作材料来源广泛,适用范围广,重复利用率高,结构小巧轻便,整体美观、安装方便、易于拆卸、省时省力、便于调节控制传感器位置;每移动吊挂一次传感器约节省15分钟,综采单工按500元计算,可年节约人工成本约103工,约51500元,设计材料成本消耗1035元,一套装置可多个工作面重复使用,预估使用寿命至少为5年,可创效25.2325万元;推动煤矿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克服现有的多台传感器人工挪移吊挂传感器难以适时满足传感器吊挂标准的问题;该装置不仅实现了传感器不用人工挪移,而且能够随工作面推进适时满足吊挂标准,同时提高了工作面上隅角气体监测的准确性实时性和现场管理水平,提高了综采面上隅角传感器吊挂自动化水平和现场管理质量,实现了传感器吊挂动态达标,对气体安全监测和综采工作面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处于伸展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a处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升降架;2、放置架;3、水平固定杆;4、升降千斤;5、水平推移千斤;6、固定基板;7、刻度线;8、角钢;9、c型限位卡钩;10、长圆孔;11、连接杆;12、螺栓孔;13、直角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升降架1、用于支撑固定上隅角传感器的放置架2、水平固定杆3、升降千斤4、水平推移千斤5和用于连接端头支架侧护板的固定基板6,水平固定杆3由长55cm的12#槽钢制成,固定基板6用300mm
×
200mm的16#钢板制作,水平固定杆3垂直焊接在固定基板6上,水平固定杆3的自由端掏φ20mm的孔用于与升降架1的一端相铰接,放置架2位于升降架1上侧且二者滑动配合,升降千斤4位于水平固定杆3的下侧,升降千斤4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升降架1和水平固定杆3上,用于调整升降架1与水平固定杆3之间的夹角大小;水平推移千斤5位于水平固定杆3的上侧,水平推移千斤5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放置架2和水平固定杆3上,用于驱动放置架2进行水平位移。
25.整个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通过固定基板6固定在连接端头支架侧护板上,该装置适用于端头架侧护板距工作面下帮煤壁距离为1.25m~2.15m,顶板较好的综采工作面。通过装置固定基板6与综采面尾端头支架固定在满足距切顶线顶板不超过300mm的位置,实现随工作面推进动态移动;将升降千斤4和水平推移千斤5与端头架操作阀连接来提供装置动作的动力源,这样就不需要多次调整、挪移上隅角传感器。而且所述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设置有升降千斤4和水平推移千斤5,通过升降千斤4来调整水平固定杆3和升降架1之前的夹角,通过水平推移千斤5来调整放置架2与升降架1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装置机构在垂直面和水平面内的旋转和推移,使上隅角传感器能够适时满足吊挂标准(距顶板不超过300mm,距帮不小于200mm、不超过800mm),实现传感器吊挂标准化自动化。上隅角传感器固定在放置
架2上,因此通过水平推移千斤5可以调整上隅角传感器的相对位置。该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操作步骤为:装置收缩水平推移千斤5

收缩装置升降千斤4

降端头架

拉端头架

升端头架

伸装置升降千斤4至升降架1水平

伸水平推移千斤5调节传感器至距帮距离满足要求,以此调节距下帮煤壁距离,操作时需严格按照上述操作步骤执行。
26.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升降架1和放置架2分别采用大尺寸槽钢和小尺寸槽钢制成,升降架1采用长50cm的10#槽钢制作,升降架1与水平固定杆3相铰接的位置开一个φ20mm孔;放置架2采用长40cm的8#槽钢制作。升降架1和放置架2相扣设置,升降架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7,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在升降架1的外侧焊接30cm长3#的扁铁,且在扁铁上每隔10厘米用焊条点焊一条黑色的刻度线7。尺寸较小的放置架2扣在尺寸较大的升降架1槽中,升降架1的两槽壁形成限位结构,为放置架2来为位移提供了移动轨道。设置刻度线7是为了更精准的调节升降架1与放置架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一步更精准的调节传感器的位置。
27.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升降架1的两侧槽壁内分别焊接有用于支撑放置架2的两根长30cm 3#的角钢8,放置架2的两侧壁外还相对焊接有两个环抱升降架1的c型限位卡钩9,每个c型限位卡钩9均采用两根5cm长的5#角钢8对称焊接而成,c型限位卡钩9使放置架2沿升降架1轴线前后位移。放置架2的两侧壁分别对应支撑在两根角钢8上,c型限位卡钩9能够防止放置架2上下位移保证了升降架1和放置架2结构的稳定性,用于支撑放置架2的两根角钢8和两个c型限位卡钩9共同组成了放置架2滑道,二者相互配合实现支撑滑动和锁紧滑动。
28.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升降架1和放置架2的槽底均开有用于穿置信号线的长圆孔10,长圆孔10的作用是信号线穿孔,升降架1的槽底开有45cm
×
3.5cm的长圆孔10,放置架2的槽底开有35cm
×
3.5cm的长圆孔10。这是为了方便布线,这样布置结构合理。
29.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放置架2上固连有用于挂设上隅角传感器的连接杆11。这是为了方便固定上隅角传感器。
30.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升降千斤4的驱动下,升降架1与水平固定杆3的最小夹角为90
°
,见图1,升降架1与水平固定杆3的最大夹角为180
°
,见图2,当升降架1与水平固定杆3呈180
°
时,升降架1位于水平位置。水平固定杆3和升降架1在端部位置处铰接,再通过升降千斤4能够调整水平固定杆3和升降架1之间的夹角,当水平固定杆3和升降架1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
时,水平固定杆3、升降架1和升降千斤4之间组成三角形结构;当水平固定杆3和升降架1之间的夹角为180
°
时,水平固定杆3和升降架1之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升降千斤4与水平固定杆3平行,升降架1的活动范围即为与水平固定杆3呈90
°
到与水平固定杆3呈180
°

31.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固定基板6上开有三个呈三角形顶点式分布的螺栓孔12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固定基板6对角线处掏一个φ30mm圆孔,以此为圆心,以6cm为半径
画圆,与对角线相交处分别掏φ30mm圆孔,圆孔整体呈“三角形”稳定结构。三个螺栓孔12中均穿置一个螺栓,三根螺栓的位置呈三角形分布,这使得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32.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水平固定杆3与固定基板6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由10#钢板制成。因为水平固定杆3的轴线和固定基板6所在平面是相互垂直的,所以设置加强筋能够保证连接处更加牢固。
33.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升降千斤4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座与升降架1和水平固定杆3连接。因为随着升降千斤4的伸缩,升降架1和水平固定杆3之间的夹角就是变化的,升降架1和升降千斤4之间,升降千斤4和水平固定杆3之间的夹角均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设置铰接座,结构才合理。
34.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支撑上隅角传感器的随架自调式吊挂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水平推移千斤5与放置架2之间通过直角铰接座13相连,直角铰接座13的一端与放置架2固定连接,直角铰接座13的另一端与水平推移千斤5相铰接。直角铰接座13即为
“¬”
型铰接耳,既能满足水平固定杆3与放置架2位于同一条线上的位置关系,又能满足水平固定杆3与放置架2相互垂直的位置关系。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