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级联结构超材料的超宽带吸收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13695阅读:来源:国知局
,可以改变每个超材料单元对入射电磁波的响应,多个超材料基本单元按照一定规律排布,可使超材料对入射电磁波具有连续的宏观响应,本实施方式利用超材料的上述特点,分别将不同直径的圆形超级结构单元定义为有规律排布的多个超材料基本单元,从而实现整体的三个主吸收峰的叠加。
[0017]2、改变介质层介电常数,可以改变介质层对入射电磁波频率响应,介电常数增大,吸收频率降低,介电常数减小,对应的吸收频率增大,因此在每一个超级结构单元内叠加有规律变化的介质层,不同介电常数的介质层也可使超材料对入射电磁波具有连续的宏观响应,在对应的直径尺寸产生吸收峰的位置形成二次吸收叠加,从而拓宽吸收带宽。
[0018]3、本实施方式每一层介质厚度均为25nm,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介质层厚度具有确定性,改变了传统的通过介质层厚度调节吸收的模式,所采用的周期性阵列图形结构是圆形,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备。
[0019]4、本实施方式采用圆形单元结构,具有360度中心对称特点,对入射电磁波极化不敏感,并且吸收角度宽,在40°倾斜角入射条件下,吸收率仍能达到90%以上。
[0020]【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的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金属板衬底1、第一金属层3、第二金属层5、第三金属层7、第四金属层9、第五金属层11、第六金属层13、第七金属层15、第八金属层17和第九金属层19的材料均为金、铝或铜,厚度均为20nm ;所述金属板衬底I为正方形金属板,其边长为400nm。如此设置,使透射率T (ω)为0,符合实际需要。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1]本实施方式所述正方形金属板的厚度大于入射电磁波的趋肤深度。
[0022]本实施方式通过超材料吸收器吸收率计算公式A(W) = 1-R(?)-T(?),其中R(?)是反射率,Τ(ω)是透射率,为了增加吸收率必须减少反射率或透射率。由于连续的金属薄膜厚度大于入射电磁波的趋肤深度,能阻挡电磁波的传输,因此,在超宽带吸收器的最底层设置一个正方形金属板,正方形金属板的厚度大于入射电磁波的趋肤深度,使透射率Τ(ω)为O。
[0023]【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第一介质层2、第一金属层3、第二介质层4、第二金属层5、第三介质层6和第三金属层7的底面直径为175nm。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24]【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第四介质层8、第四金属层9、第五介质层10、第五金属层11、第六介质层12和第六金属层13的底面直径为123nm。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0025]【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第七介质层14、第七金属层15、第八介质层16、第八金属层17、第九介质层18和第九金属层19的底面直径为75nm。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0026]【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第一介质层2、第四介质层8和第七介质层14的介电常数均为4.6。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0027]【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第二介质层4、第五介质层10和第八介质层16的介电常数均为3.2。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0028]【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第三介质层6、第六介质层12和第九介质层18为的介电常数均为1.8。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0029]【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第一介质层2、第二介质层4、第三介质层6、第四介质层8、第五介质层10、第六介质层12、第七介质层14、第八介质层16和第九介质层18的厚度均为25nm。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0030]【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所述基于级联结构超材料的超宽带吸收器吸收率超过92%的吸收波波长范围为284nm?1524nm。其它步骤与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0031]本实施方式所述基于级联结构超材料的超宽带吸收器的吸收波波长范围为284nm?1524nm,包括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三个波段。
[0032]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3]实施例一、采用电磁场对基于级联结构超材料的超宽带吸收器进行检测,在定义频率为O?1.2PHZ,边界条件为电场沿X轴,磁场沿Y轴,电磁波垂直入射到基于级联结构超材料的超宽带吸收器中第九金属层19的上表面;
[0034]所述基于级联结构超材料的超宽带吸收器由金属板衬底1、第一介质层2、第一金属层3、第二介质层4、第二金属层5、第三介质层6、第三金属层7、第四介质层8、第四金属层9、第五介质层10、第五金属层11、第六介质层12、第六金属层13、第七介质层14、第七金属层15、第八介质层16、第八金属层17、第九介质层18和第九金属层19组成;金属板衬底I平行设置在最下层,在所述金属板衬底I的中心位置从下向上平行设置第一介质层2、第一金属层3、第二介质层4、第二金属层5、第三介质层6、第三金属层7、第四介质层8、第四金属层9、第五介质层10、第五金属层11、第六介质层12、第六金属层13、第七介质层14、第七金属层15、第八介质层16、第八金属层17、第九介质层18和第九金属层19 ;所述第一介质层2、第一金属层3、第二介质层4、第二金属层5、第三介质层6、第三金属层7、第四介质层8、第四金属层9、第五介质层10、第五金属层11、第六介质层12、第六金属层13、第七介质层14、第七金属层15、第八介质层16、第八金属层17、第九介质层18和第九金属层19为同心圆柱体;所述第一介质层2、第二介质层4、第三介质层6、第四介质层8、第五介质层
10、第六介质层12、第七介质层14、第八介质层16和第九介质层18的材料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或无机陶瓷材料;所述第一介质层2、第四介质层8和第七介质层14为同一种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或无机陶瓷材料,所述第二介质层4、第五介质层10和第八介质层16为同一种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或无机陶瓷材料,所述第三介质层6、第六介质层12和第九介质层18为同一种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或无机陶瓷材料;所述基于级联结构超材料的超宽带吸收器的厚度为425nm ;所述第一介质层2、第一金属层3、第二介质层4、第二金属层5、第三介质层6和第三金属层7的底面直径为175nm ;所述第四介质层8、第四金属层9、第五介质层10、第五金属层11、第六介质层12和第六金属层13的底面直径为123nm ;所述第七介质层14、第七金属层15、第八介质层16、第八金属层17、第九介质层18和第九金属层19的底面直径为75nm ;所述第一介质层2、第四介质层8和第七介质层14的介电常数均为4.6 ;所述第二介质层4、第五介质层10和第八介质层16的介电常数均为3.2 ;所述第三介质层6、第六介质层12和第九介质层18为的介电常数均为1.8 ;所述第一介质层2、第二介质层4、第三介质层6、第四介质层8、第五介质层10、第六介质层12、第七介质层14、第八介质层16和第九介质层18的厚度均为25nm。所述金属板衬底1、第一金属层3、第二金属层5、第三金属层
7、第四金属层9、第五金属层11、第六金属层13、第七金属层15、第八金属层17和第九金属层19的材料均为金、铝或铜,厚度均为20nm ;所述金属板衬底I为正方形金属板,其边长为400nmo
[0035]图2为基于级联结构超材料的超宽带吸收器电磁波垂直入射的吸收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基于级联结构超材料的超宽带吸收器吸收率超过92%的波长范围为284nm?1524nm,吸收带宽为1240nm,其中284nm?380nm为紫外光吸收光谱,380?780nm为可见光吸收光谱,780?1524nm为近红外吸收光谱。
[0036]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边界条件为磁场沿X轴,电场沿Y轴,电磁波垂直入射到基于级联结构超材料的超宽带吸收器中第九金属层19的上表面。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0037]基于级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