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302367阅读:来源:国知局
d)均呈圆心角α I = 135°的弧形通孔,并且左通道(5b)和右通道(5d)弧形的圆心均位于底板(5)的中心轴上,所述左通道(5b)的半径比右通道(5d)的半径小,左通道(5b)与右通道(5d)相对布置,并且左通道(5b)与右通道相互靠近的一端之间的圆心角夹角β =22.5°,所述左盐液孔(5c)和左清洗孔(5a)均沿左通道(5b)靠近右通道(5d) —端的半径方向布置,并且左盐液孔(5c)和左清洗孔(5a)分居左通道(5b)的内、外两侧;所述右盐液孔(5e)和右清洗孔(5f)均沿右通道(5d)远离左通道(5b) —端的半径方向布置,并且右盐液孔(5e)和右清洗孔(5f)分居右通道(5d)的内、外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体(4)上的左回液口(4e)、右回液口(4d)、左进液口(4c)、右进液口(4b)和盐液入口(4a)依次自上而下布置,并且其中左回液口(4e)、左进液口(4c)和盐液入口(4a)位于下阀体(4)的左侦牝右回液口(4d)和右进液口(4b)位于下阀体(4)的右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8)正对下阀体(4)盐液入口(4a)、右进液口(4b)和左进液口(4c)的截面上分别开有与阀芯(8)同轴的第一 /第二 /第三环槽(81/82/83),所述第一 /第二 /第三环槽(81/82/83)分别与盐液入口(4a)、右进液口(4b)和左进液口(4c)连通;所述阀芯(8)下部的右再生通道(Sf)和右供水通道(Sb)各自包括下端贯通阀芯(8)底面的竖向孔,所述右再生通道(Sf)和右供水通道(Sb)的竖向孔上端分别与第一环槽(81)和第二环槽(82)内切并连通;所述左再生通道(Se)、右小清通道(Sh)、右大清通道(Sj)、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Sg)和左大清通道(Si)均包括水平孔和下端贯通阀芯(8)底面的竖向孔,并且所述左再生通道(Se)、右小清通道(Sh)、右大清通道(Sj)、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Sg)和左大清通道(Si)的水平孔均沿阀芯(8)的半径方向布置,所述左再生通道(Se)、右小清通道(Sh)、右大清通道(Sj)、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Sg)和左大清通道(Si)水平孔的一端与相应竖向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左再生通道(Se)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一环槽(81)连通,所述右小清通道(Sh)和右大清通道(Sj)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二环槽(82)连通,所述左供水通道(8a)、左小清通道(Sg)和左大清通道(Si)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三环槽(83)连通; 所述阀芯⑶的下部从内到外分为与阀芯⑶同轴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圆周(I / II/III/IV/V/VI),所述左小清/左大清通道(8g/8i)的竖向孔、以及底板(5)上的左清洗孔(5a)均沿第一圆周(I )布置,所述左小清/左大清通道(8g/8i)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γ? =45° ;所述右小清/右大清通道(8h/8j)的竖向孔、以及底板(5)上的右清洗孔(5f)均沿第二圆周(II )布置,所述右小清通道(Sh)和右大清通道(Sj)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γ2 = 45° ;所述左供水通道(Sa)的竖向孔和底板(5)上的弧形左通道(5b)均沿第三圆周(III)布置;所述左再生通道(Se)的竖向孔和底板(5)上的左盐液孔(5c)均沿第四圆周(IV )布置;所述右供水通道(Sb)的竖向孔和底板(5)上的弧形右通道(5d)均沿第五圆周(V )布置;所述右再生通道(Sf)的竖向孔和底板(5)上的右盐液孔(5e)均沿第六圆周(VI)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8)正对下阀体⑷右回液口(4d)和左回液口(4e)的截面上分别开有与阀芯⑶同轴的第四/第五环槽(84/85),所述第四/第五环槽(84/85)分别与右回液口(4d)和左回液口(4e)连通;所述阀芯⑶上部的右回液通道(Sk)包括水平孔、竖向孔和开设在阀芯⑶顶面的右回液环道(8k’),所述右回液环道(8k’ )呈圆心角α2 = 135°的弧形槽,右回液环道(8k’ )的一端与右回液通道(8k)竖向孔的上端连通,右回液通道(8k)竖向孔的下端与右回液通道(Sk)水平孔的一端连通,右回液通道(Sk)水平孔沿阀芯(8)的半径方向布置,并且右回液通道(Sk)水平孔的另一端与第四环道(84)连通;所述阀芯(8)上部的左回液通道(Sm)包括竖向孔和开设在阀芯⑶顶面的左回液环道(8m’),所述左回液环道(Sm’)呈圆心角α 3 = 135°的弧形槽,所述左回液环道(Sm’)的一端与左回液通道(Sm)竖向孔的上端连通,左回液通道(Sm)竖向孔的下端与第五环道(85)内切并连通; 所述阀芯⑶的上部从内到外分为与阀芯⑶同轴的第一/第二上圆周(I ? II’),所述右回液通道(Sk)的竖向孔、弧形的右回液环道(8k’)、以及上阀体(3)的右供水孔(3f)和右排污孔(3d)均沿第一上圆周(I ’)布置,并且上阀体(3)的右供水孔(3f)和右排污孔(3d)沿第一上圆周(I ’)的直径对称布置;所述左回液通道(Sm)的竖向孔、弧形的左回液环道(Sm’)、以及上阀体(3)的左供水孔(3c)和左排污孔(3e)均沿第二上圆周(II’)布置,并且左供水孔(3c)和左排污孔(3e)沿第二上圆周(II’)的直径对称布置;并且,所述右供水孔(3f)中心线与左排污孔(3e)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γ3 = 22.5°,所述右回液环道(8k’ )位于左回液环道(Sm’ )的内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8)的第一 /第二 /第三/第四/第五环槽(81/82/83/84/85)之间、以及第一环槽(81)的下方和第五环槽(85)的上方均设置有密封圈(9)。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3)内左供水孔(3c)和右供水孔(3f)的上端通过水平布置的第一连接通道(3g)与总供水口(3b)连通,所述左排污孔(3e)和右排污孔(3d)的上端通过水平布置的第二连接通道(3h)与总排污口(3a)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8)右再生通道(8f)、右供水通道(8b)、左再生通道(8e)、右小清通道(8h)、右大清通道(8j)、左供水通道(Sa)、左小清通道(Sg)和左大清通道(Si)竖向孔的下端,以及上阀体(3)右供水孔(3f)、右排污孔(3d)、左供水孔(3c)和左排污孔(3e)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二密封装置,所述第二密封装置包括第二密封垫(22)、第二密封座(20)和第二压缩弹簧(19),所述第二密封垫(22)的底面与对应的阀芯(8)或上阀体(3)底面齐平,在第二密封垫(22)的上端垫有第二密封座(20),所述第二密封座(20)的上端垫有第二压缩弹簧(19),在所述第二密封垫(22)和第二密封座(20)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过孔,在所述第二密封座(20)周侧壁的中部开设第二安装环槽,该第二安装环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环(21)。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8)的下部还开有一端均贯通阀芯(8)底面的右松床通道(Sd)和左松床通道(Sc),所述右松床通道(Sd)和左松床通道(Sc)分别包括水平孔和下端贯通阀芯(8)底面的竖向孔,右松床通道(Sd)和左松床通道(Sc)的水平孔均沿阀芯(8)的半径方向布置,右松床通道(Sd)和左松床通道(Sc)水平孔的一端分别与右松床通道(Sd)和左松床通道(Sc)竖向孔的上端连通,右松床通道(Sd)和左松床通道(Sc)水平孔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环槽(82)和第三环槽(83)连通,所述右松床通道(Sd)和左松床通道(Sc)的竖向孔分别沿阀芯(8)的第二圆周(II )和第一圆周(I )布置,并且所述右松床通道(Sd)竖向孔中心线与右小清通道(Sh)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以及左松床通道(Sc)竖向孔中心线与左小清通道(8g)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均为γ4 = 90° ;所述右松床通道(8d)竖向孔中心线与右大清通道(Sj)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以及左松床通道(Sc)竖向孔中心线与左大清通道(8i)竖向孔中心线之间的圆心角均为γ5 = 135° ;在所述右松床通道(8d)和左松床通道(Sc)竖向孔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三密封装置,所述第三密封装置包括第三密封垫(18)、第三密封座(16)和第三压缩弹簧(15),所述第三密封垫(18)的底面与阀芯(8)底面齐平,在第三密封垫(18)的上端垫有第三密封座(16),所述第三密封座(16)的上端垫有第三压缩弹簧(15),在所述第三密封座(16)中部开有上下贯通的过孔,在所述第三密封座(16)周侧壁的中部开设第三安装环槽,该第二安装环槽内安装有第三密封环(17);当阀芯(8)切换到左通道(5b)与左供水通道(Sa)连通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右松床通道(Sd)的竖向孔位于底板(5)右清洗孔(5f)的正上方,右松床通道(Sd)竖向孔内的第三密封垫(18)将右清洗孔(5f)堵住;当阀芯(8)切换到右通道(5d)与右供水通道(Sb)连通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左松床通道(Sc)的竖向孔位于底板(5)左清洗孔(5a)的正上方,左松床通道(Sc)竖向孔内的第三密封垫(18)将左清洗孔(5a)堵住。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水质软化及处理控制阀,包括圆筒状的下阀体,在下阀体的下端敞口处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底板和下端盖,在下阀体内安装有同轴的圆柱状阀芯,在下阀体的上端敞口处固定有上阀体,在上阀体上自上而下穿设有转轴,转轴的下端与阀芯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套有齿轮,所述转轴、阀芯和齿轮同轴布置;在下阀体、底板、下端盖和阀芯上设置可以按运行周期自动控制左右盐罐是否连通的接口和通道,从而不需要另外设置盐罐控制阀,显著地提高了水质软化器运行的稳定性,并且阀芯呈圆柱状与上、下阀体实现平面密封保证了密闭性,有效地避免了阀芯各通道相互串液的问题,实现了各个程序的无干扰运行,显著地提高了盐液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IPC分类】F16K3/314, F16K11/076, F16K3/30
【公开号】CN105020438
【申请号】CN201510436044
【发明人】张少华, 郭胜均, 张小涛, 赵恩彪, 张平, 王军, 黄立宁, 严春, 李鑫
【申请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