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形态可变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31800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形态可变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形态可变的支撑结构,以及将该形态可变的支撑结构应用于具有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基于显示屏的刚性显示特性,固束于平板结构,无论从产品的便携设计还是显示效果来说,改进空间都非常有限。
[0003]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的优势日益突出,由于其轻薄、可弯曲,具有便于携带的优点,因此,将其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已成为目前显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0004]其中,“可穿戴设备”的概念逐步成为产品设计的热点方向,而如何承载柔性显示屏充分发挥其轻薄、可弯曲的特质,则是产品设计的一大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应用柔性显示屏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但是,仅限于固定的弯折部位、角度,并没能充分实现柔性显示屏的形态可塑性。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态可变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充分发挥了柔性显示屏的形态可塑性。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态可变的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通过相邻链节单元驱动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维持依次铰接相连的支撑面之间构建不同的形态,形成形态可灵活改变的支撑结构。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态可变的支撑结构,包括固定模块、尾端模组、及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模块、尾端模组的柔性模组;所述柔性模组包括多个链节单元,所述链节单元包括具有相背的支撑面及下表面的支撑片、及自所述支撑片一侧向其下表面方向延伸的驱动部,所述链节单元通过所述支撑片一对侧的连接部依次铰接相连,相邻链节单元通过所述驱动部的相互作用力带动所述支撑面改变所述柔性模组的形态。
[000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的支撑结构、及柔性显示屏;
[0009]所述柔性显示屏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
[0010]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结构包括固定模块、尾端模组、及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模块、尾端模组的柔性模组,通过相邻链节单元驱动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维持依次铰接相连的支撑面之间构建不同的形态,形成形态可灵活改变的支撑结构。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链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模组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模组弯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模块与柔性模组接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尾端模组与柔性模组接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7a_7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形态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态可变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1]下述较优实施例中对于同一部件采用统一的标识进行具体阐述。
[0022]请参照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柔性显示屏5及支撑结构1 ;其中,支撑结构1包括:固定模块2、尾端模组4、及用于连接固定模块2与尾端模组4的柔性模组3 ;柔性模组3包括多个链节单元31,如图2所示,链节单元31包括具有相背的支撑面310A及下表面310B的支撑片310,及自支撑片310 —侧向其下表面310B方向延伸的驱动部311,链节单元31通过支撑片310 —对侧的连接部3101依次铰接相连,相邻的链节单元31通过驱动部311的相互作用力带动支撑面310A改变柔性模组3的形态;柔性显示屏5置于该支撑结构1上。
[0023]该柔性显示屏5可经过封装后以粘贴的形式固定于支撑结构1上。
[002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态可变的支撑结构,如图3、图4所示,还包括置于支撑片310背对支撑面310A的下表面310B的第一磁铁311a及置于驱动部311的第二磁铁311b、第三磁铁311c、第四磁铁311d,相邻的链节单元31通过驱动部311的相互作用力改变柔性模组3的形态包括:当第二磁铁311b和相邻链节单元的第一磁铁311a产生吸合作用力,相邻的链节单元31的两个支撑面310A构成弯曲形态,如图4所示;当第三磁铁311c与相邻链节单元的第四磁铁311d产生吸合作用力,相邻的链节单元的两个支撑面310A构成展平形态,如图3所示。
[0025]请结合图2至图4,该实施例中,驱动部311包括带动部3113及连接带动部3113与支撑片310的接合部3114,其中,带动部3113包括:用于承载第二磁铁311b和第三磁铁311c的第一承载片3113A、用于承载第四磁铁311d的第二承载片3113B,及连接接合部3114、第一承载片3113A与第二承载片3113B的连接部3113C,其中,第一磁铁311a置于支撑片310的下表面310B,第四磁铁311d置于第二承载片3113B的上表面(即面向支撑片310的表面),第二磁铁311b位于第一承载片3113A的上表面(即面向支撑片310的表面)对应于相邻链节单元第一磁铁311a的可吸合位置,第三磁铁311c位于第一承载片3113A的下表面(即背离支撑片310的表面)对应于相邻链节单元第四磁铁311d的可吸合位置。
[0026]较优的,接合部3114沿支撑片310 —侧的连接部3101b向下表面310B所在一侧延伸、并接合至连接部3113C。
[0027]支撑片310 —对侧的连接部3101分别沿支撑面310A部分延伸且设有轴孔3102,其中,第二侧连接部3101b的部分延伸区域相对第一侧连接部3101a的部分延伸区域可嵌合设置,使得第二侧连接部3101b与相邻链节单元的第一侧连接部3101a可通过销轴3103贯穿部分延伸区域的轴孔3102而铰接相连,如图5所示。
[0028]固定模块2的一对侧分别包括可与链节单元31相铰接的第一侧连接部、或第二侧连接部,如图5所示,即固定模组通过设置可与链接单元31配合铰接的连接部即可,如,柔性模组3连接固定模块2的链节单元31为第一侧连接部3101a,则固定模块2与该链节单元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二侧连接部3101b进行铰接相连,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用于与该链节单元31可吸合的部分驱动部311,如图5示意,包括与该链节单元31铰接侧第一磁铁311a配合的第二磁铁311b部分、与该链节单元31第四磁铁31 Id配合的第三磁铁311c部分。
[0029]尾端模组4的内侧包括可与链节单元相铰接的第一侧连接部、或第二侧连接部,如图6所示,原理同上,此处不再赘述。
[0030]该较优实施例中,沿第二侧连接部3101b分别垂直延伸构成接合部3114,并垂直接合带动部3113的第二承载片3113B,该带动部3113为直角Z形态,即第一承载片3113A与第二承载片3113B分别垂直于接合部3113C、并分别向远离接合部3113C平面的两侧水平延伸。当通过外力致使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