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64030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搭载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属于车辆用变速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搭载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通常具备多个行星齿轮组(行星齿轮机构)、和离合器或制动器等多个油压式摩擦接合要素,并形成为将这些摩擦接合要素通过油压控制选择性地接合,以此切换经由各行星齿轮组的动力传递路径,从而能够实现多个前进变速档位和通常I档的倒退档位的结构,但是近年来,为了发动机的燃料消耗性能的改善和变速性能的改善等,而要求前进变速档位多级化,例如,具备三个行星齿轮组和六个摩擦接合要素,且通过接合这些摩擦接合要素中的两个以此实现八个前进档位的自动变速器被纳入考虑。
[0003]然而,在该结构中,在各变速档位中存在四个非接合状态的摩擦接合要素,因此,因这些摩擦接合要素中的摩擦板之间滑动阻力或摩擦板间润滑油的粘性阻力等而有可能使变速器整体的驱动损失增大、通过多级化实现的燃料消耗性能的改善效果受损。
[0004]相对于此,专利文献I公开了具备四个行星齿轮和五个摩擦接合要素,将这些摩擦接合要素中的三个通过选择性地接合,以此实现八个前进档位的自动变速器,据此,各变速器中的非接合状态的摩擦接合要素的数量变为两个,因此能够抑制如上述的驱动损失。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6447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上述专利文献I公开的自动变速器形成为如下结构:如图8所示从输入侧(图的左侦D起配置第一行星齿轮组PGa、第二行星齿轮组PGb、第三行星齿轮组PGc、第四行星齿轮组PGd,并且分别在第二行星齿轮组PGb与第三行星齿轮组PGc之间配置第一离合器CLa,在第三行星齿轮组PGc与第四行星齿轮组PGd之间的外周侧以及内周侧配置第二离合器CLb以及第三离合器CLc,并且第一行星齿轮组PGa的支承件(carrier)与第四行星齿轮组PGd的齿圈通过动力传递构件X相连接,并且第二行星齿轮组PGb的齿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PGc的太阳轮通过动力传递构件y相连接,第三行星齿轮组PGc的支承件与第四行星齿轮组PGd的支承件通过动力传递构件z相连接。
[0007]根据该结构,在第一离合器CLa的外侧覆盖上述动力传递构件x、y,在第二离合器CLb、CLc的外侧覆盖上述动力传递构件X、z,这些离合器CLa、CLb、CLc位于由两侧的行星齿轮组、和外侧动力传递构件包围的封闭空间内。
[0008]因此,油压供给油路变长且复杂化,变速器大型化,同时成为使借助于油压的供排进行的变速控制的响应性恶化的要因。
[0009]本发明所针对的问题是应对伴随自动变速器的多级化而出现的上述问题,从而实现能够使朝向离合器的油压供给油路简单化的新型结构的自动变速器。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以如下结构作为特征。
[0011]首先,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在变速器壳体内,在同轴上配备:输入部;输出部;具有第一太阳轮、第一支承件以及第一齿圈的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太阳轮、第二支承件以及第二齿圈的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三太阳轮、第三支承件以及第三齿圈的第三行星齿轮组;第四太阳轮、第四支承件以及第四齿圈的第四行星齿轮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的自动变速器;在该自动变速器中,所述第一太阳轮始终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齿圈始终与所述第四支承件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器使所述第一太阳轮以及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变速器壳体之间断开或接合;所述第二制动器使所述第四齿圈与所述变速器壳体之间断开或接合;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以及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形成为单小齿轮(single pin1n)型结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形成为双小齿轮(double pin1n)型结构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器形成为如下结构:所述第一支承件始终和所述第三支承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承件始终与所述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输入部始终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所述输出部始终与所述第一支承件以及所述第三支承件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使所述第三齿圈与所述第四太阳轮之间断开或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使所述第二支承件以及所述第三太阳轮与所述第四太阳轮之间断开或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使所述输入部以及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四太阳轮之间断开或接合;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以及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形成为单小齿轮型结构,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形成为双小齿轮型结构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器形成为如下结构:所述第一支承件始终与所述第三齿圈连接,所述第二齿圈始终与所述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输入部始终与所述第二支承件连接,所述输出部始终与所述第一支承件以及第三齿圈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使所述第三支承件与所述第四太阳轮之间断开或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使所述第二齿圈以及所述第三太阳轮与所述第四太阳轮之间断开或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使所述输入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承件与所述第四太阳轮之间断开或接合。
[0012]又,第二发明在所述第一发明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在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以及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中,在所述第三离合器、所述第一制动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动器被接合时形成I速;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制动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动器被接合时形成2速;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动器被接合时形成3速;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动器被接合时形成4速;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动器被接合时形成5速;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三离合器被接合时形成6速;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动器被接合时形成7速;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动器被接合时形成8速;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制动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动器被接合时形成倒档速。
[0013]此外,第三发明在所述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的基础上具有如下特征: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三行星齿轮组、第四行星齿轮组中,在轴方向最一端侧配置有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在比所述第四行星齿轮组靠近轴方向一端侧配置。
[0014]根据第一发明,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断开或接合的构件的一方均为第四太阳轮,因此可使连接这三个离合器与第四太阳轮的共用的动力传递构件以不被其他动力传递构件和行星齿轮组等包围的非封闭状态配置在变速器壳体内。因此,仅经由所述共用的动力传递构件便可以从变速器壳体向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供给油压。
[0015]借助于此,例如,相较于图8所示的现有的自动变速器那样、离合器配置在由行星齿轮组和动力传递构件等包围的封闭空间内的情况,可以缩短朝向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的油压供给油路,且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因此,通过由四个行星齿轮组、两个制动器以及三个离合器构成自动变速器,以此谋求多级化,同时抑制变速器的大型化和通过油压给排实现的变速控制的响应性的恶化等。
[0016]根据第二发明,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内容被具体化,如上述那样抑制整体的大型化和变速控制的响应性的恶化等、与此同时实现具有8个前进档位以及一个倒退档位的自动变速器。
[0017]根据第三发明,将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与任意一个行星齿轮组相比都要靠近轴方向一端侧进行配置,因此能够容易实现这三个离合器的非封闭状态的配置。又,这三个离合器全都与轴方向上邻近的第四行星齿轮组的旋转要素连接,因此能够谋求用于该连接的共用的动力传递构件的缩短。因此,能够容易避免该共用的动力传递构件与其他动力传递构件之间的干扰,且能够谋求自动变速器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要点图;
图2是上述自动变速器的摩擦接合要素的接合表;
图3是示出各变速档位的减速比和齿轮速比差(gear step)的表;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要点图;
图5是示出各变速档位的减速比和齿轮速比差的表;
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形态自动变速器的要点图;
图7是根据第四实施形态的自动变速器的要点图;
图8是示出八个前进档位的自动变速器的现有示例的要点图;
符号说明:
10、110、210、310 自动变速器;
11变速器壳体;
12输入轴;
13输出齿轮;
14外侧共用旋转构件;
15、16、17内侧旋转构件;
20?23动力传递构件;
PGl?PG4第一行星齿轮组?第四行星齿轮组;
SI?S4太阳轮;
Rl?R4齿圈;
Cl?C4支承件;
CLl?CL3第一离合器?第三离合器;
BR1、BR2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
a、b、c、d、e 油压供给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0020][第一实施形态]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自动变速器10的结构的要点图,该自动变速器10是在变速器壳体11内具有从驱动源侧(图的右侧)延伸的作为输入部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