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张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6321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自动张紧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自动张紧器,具备:基体,具有圆筒部;转动构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基体;滑轮,旋转自如地设于所述转动构件;摩擦构件,沿所述圆筒部的径向夹在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动构件之间;及螺旋弹簧,一端卡定于所述摩擦构件,另一端卡定于所述基体,以沿所述圆筒部的轴向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将所述摩擦构件沿所述轴向按压于所述转动构件,并经由所述摩擦构件使所述转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体向一方向转动施力,所述摩擦构件具有:圆弧面,可沿着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进行滑动接触;第一卡定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周向上位于比所述圆弧面靠所述一方向侧处,并卡定于所述转动构件;第二卡定部,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一端卡定。
【专利说明】
自动张紧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带的张力自动地确保为适度的自动张紧器。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汽车发动机的辅机驱动用的带中,由于以发动机燃烧为起因的旋转变动而带张力变动。以这样的带张力的变动为起因而产生带滑动,并产生该滑动音或带的磨损等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以往,作为即使带张力变动也能抑制带滑动发生的机构,采用了自动张紧器。
[0003]例如专利文献I的自动张紧器具备:基体,具有第一圆筒部;转动构件,具有配置在第一圆筒部的内侧的第二圆筒部,被支承为相对于基体转动自如,且能够安装卷挂带的滑轮;螺旋弹簧,配置在第二圆筒部的内侧,相对于基体使转动构件向一方向转动施力;及摩擦构件,配置在第一圆筒部与第二圆筒部之间,能够在第一圆筒部的内周面上滑动,且具有与设置在第二圆筒部的外周面上的凹部卡合的凸部。
[0004]另外,专利文献2的自动张紧器具备:基体;转动构件,相对于基体被支承为转动自如;螺旋弹簧,相对于基体使转动构件向一方向转动施力;摩擦构件,配置在设于转动构件(或基体)的圆筒部的内周面与螺旋弹簧之间,且与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能够滑动;板簧,与摩擦构件结合,一端沿周向夹持在转动构件(或基体)与螺旋弹簧的端部之间。
[0005]专利文献1、2那样的自动张紧器在带张力增加的情况与减少的情况下,在摩擦构件的滑动面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同,根据转动构件的转动方向而具有非对称的衰减特性(非对称阻尼特性)。即,在带张力增加的情况下产生大的摩擦力,能够使转动构件的摆动充分衰减,在带张力减少的情况下产生小的摩擦力,因此能够使转动构件追随带的张力变动。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6-118668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52765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1]然而,专利文献I的自动张紧器在基体的第一圆筒部与螺旋弹簧之间配置有转动构件的第二圆筒部和摩擦构件,而且,在第二圆筒部的内周面和摩擦构件形成有相互卡合的凹凸形状,因此自动张紧器存在沿径向大型化的课题。而且,第二圆筒部由金属材料构成,因此也存在自动张紧器变重的课题。
[0012]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自动张紧器中,由于配置在转动构件(或基体)的圆筒部与螺旋弹簧之间的板簧和摩擦构件的厚度比较薄,因此能够抑制径向的大型化或重量化,但是由于零件个数多,因此存在组装需要劳力和时间的课题。
[0013]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个数少、轻量且紧凑的具有非对称阻尼特性的自动张紧器。
[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5]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的自动张紧器具备:基体,具有圆筒部;转动构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基体;滑轮,旋转自如地设置于所述转动构件;摩擦构件,沿着所述圆筒部的径向夹在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动构件之间;及螺旋弹簧,一端卡定于所述摩擦构件,另一端卡定于所述基体,以在所述圆筒部的轴向上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将所述摩擦构件沿着所述轴向按压于所述转动构件,并经由所述摩擦构件使所述转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体向一方向转动施力,所述摩擦构件具有:圆弧面,能够沿着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进行滑动接触;第一卡定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周向上位于比所述圆弧面靠所述一方向侧处,并且卡定于所述转动构件;及第二卡定部,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一端卡定。
[0016]本发明的第二结构的自动张紧器以第一形态为基础,其中,所述摩擦构件的所述第二卡定部位于比所述第一卡定部靠所述径向外侧处、且位于在所述周向上比所述第一卡定部靠所述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处。
[0017]本发明的第三结构的自动张紧器以第一或第二形态为基础,其中,所述摩擦构件包括第一零件和表面硬度比所述第一零件高的第二零件,所述第一零件构成所述圆弧面和与所述圆弧面连续且所述摩擦构件的沿所述轴向与所述转动构件接触的面,所述第二零件构成所述第--^定部和所述第二卡定部。
[0018]本发明的第四结构的自动张紧器以第三形态为基础,其中,所述第一零件与所述第二零件在所述周向上相互啮合。
[0019]本发明的第五结构的自动张紧器以第一至第四形态中任一形态为基础,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一端为圆弧状。
[0020]本发明的第六结构的自动张紧器以第一至第四形态中任一形态为基础,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一端包括圆弧状的部分和直线状的部分。
[0021]本发明的第七结构的自动张紧器以第一至第六形态中任一形态为基础,其中,所述基体具有在所述圆筒部的一端部的内侧设置的底座部,所述底座部具有:端部保持单元,对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另一端部进行保持;及姿势支承单元,对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另一端部侧的第一圈区域中的比由所述端部保持单元保持的部分靠所述一端侧的部分,沿所述轴向及所述径向进行支承。
[0022]本发明的第八结构的自动张紧器以第一至第七形态中任一形态为基础,其中,所述第一卡定部以越朝向径向外侧而越朝向所述一方向侧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倾斜。
[0023]本发明的第九结构的自动张紧器以第一至第七形态中任一形态为基础,其中,所述第一卡定部以越朝向径向外侧而越朝向所述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倾斜。
[0024]发明效果
[002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由于带张力增加而转动构件克服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进行转动时,摩擦构件的圆弧面相对于基体的圆筒部的内周面进行滑动,在摩擦构件的圆弧面与基体的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摩擦构件的圆弧面在周向上,位于比摩擦构件的第一卡定部靠螺旋弹簧的转动施力方向(所述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即,位于转动构件的转动方向侧。因此,能够将摩擦构件的第一卡定部从转动构件承受的力使用于将摩擦构件的圆弧面向基体的圆筒部的内周面按压的力。因此,能够使摩擦构件的圆弧面与基体的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产生大的摩擦力,能够产生使转动构件的摆动充分衰减那样大的衰减力。
[0026]反之,由于带张力减少而转动构件在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下进行转动的情况下,摩擦构件从螺旋弹簧承受周向的作用力,但是摩擦构件的圆弧面在周向上位于比摩擦构件的第一卡定部靠螺旋弹簧的转动施力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因此不会出现由螺旋弹簧的周向的作用力将摩擦构件的圆弧面按压于基体的圆筒部的内周面的情况,能够抑制摩擦构件的圆弧面与基体的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增加。因此,能够使摩擦构件的圆弧面与基体的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产生小的摩擦力,能够使转动构件的摆动充分地追随于带张力的减少。
[0027]另外,本发明的自动张紧器仅通过摩擦构件和螺旋弹簧实现上述的非对称阻尼特性,因此轻量且零件个数少而组装容易。而且,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卡定于沿径向夹在基体的圆筒部与转动构件之间的摩擦构件,因此,在螺旋弹簧与基体的圆筒部之间无需确保大的空间,能够实现自动张紧器的紧凑化。
[0028]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结构,摩擦构件的圆弧面形成在比第一卡定部靠螺旋弹簧的转动施力方向(所述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因此通过第二卡定部也形成在比第一卡定部靠螺旋弹簧的转动施力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由此与在第二卡定部的周向范围内形成第一卡定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摩擦构件在周向上的紧凑化。
[0029]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结构,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由表面硬度比较高的第二零件构成,因此即使在伴随着带张力的增加而作用于第一卡定部及第二卡定部的力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定部及第二卡定部的损伤(变形或陷落)。而且,由于防止第--^定部及第二卡定部的损伤,因此也能够实现向要求大的带张力的高负载驱动系统的应对、摩擦构件的紧凑化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零件构成圆弧面和与圆弧面连续的摩擦构件的沿轴向与转动构件接触的面,能防止轴向的脱落。
[0030]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结构,将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即使不进行基于胶粘剂的胶粘或基于铆钉的固定等,也能够配置成相互沿周向不能移动,能够容易地组装。
[0031]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结构,螺旋弹簧的一端不具有直线状的部分,相应地能够缩短螺旋弹簧的长度,因此能够减小第二卡定部的尺寸,能够实现摩擦构件在周向上的紧凑化。而且,通过螺旋弹簧的长度缩短和摩擦构件的周向的紧凑化,能够实现自动张紧器的进一步轻量化。此外,由于不需要使螺旋弹簧的一端弯曲等的加工,因此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及制造成本的降低化。
[0032]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结构,与螺旋弹簧的一端仅包含圆弧状的部分的情况或仅包含直线状的部分的情况相比,第二卡定部的尺寸增大,因此能够较大地确保圆弧面的面积,能够抑制圆弧面的磨损。
[0033]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结构,螺旋弹簧的所述另一端部侧的第一圈区域中的比由端部保持单元保持的部分靠所述一端侧的部分由姿势支承单元沿轴向及径向支承,因此螺旋弹簧能够稳定地扭转变形。
[0034]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结构,摩擦构件的组装容易。
[0035]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结构,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带张力减少的情况下摩擦构件沿周向脱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剖视图。
[0037]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0038]图3是表示图2的局部剖视图的图,图3(a)是图2的D-D线剖视图,图3(b)是图2的E-E线剖视图。
[0039]图4是图1的B-B线剖视图。
[0040]图5是用于说明在带张力变化时作用于摩擦构件的力的图,图5(a)是表示在带张力增加时作用于摩擦构件的力的图,图5(b)是表示在带张力减少时作用于摩擦构件的力的图。
[0041]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与图1对应的剖视图。
[0042]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与图1对应的剖视图。
[0043]图8是图7的B-B线剖视图。
[0044]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7的B-B线剖视图。
[0045]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与图4对应的剖视图。
[0046]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与图4对应的剖视图。
[0047]图12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的与图4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尤其是在将驱动汽车用发动机的辅机的传动带101的松弛侧张力保持为一定的自动张紧器中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例。
[0049]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使用于辅机驱动系统,该辅机驱动系统遍及与汽车用发动机的曲轴连结的驱动滑轮(图示省略)和对交流发电机等的辅机进行驱动的从动滑轮(图示省略)地卷挂传动带。详细而言,自动张紧器的后述的滑轮4以与传动带的松弛侧接触的方式配置。该辅机驱动系统的曲轴的旋转经由传动带向从动滑轮传递,来驱动辅机。
[0050]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I具备:固定在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发动机组100上的基体2;相对于该基体2被支承为以轴R为中心转动自如的转动构件3;旋转自如地设于该转动构件3的滑轮4;螺旋弹簧5;摩擦构件6。需要说明的是,将图1中的左方向定义为后方向,将右方向定义为前方向。而且,将以轴R为中心的径向仅定义为径向,将以轴R为中心的周向仅定义为周向。
[0051]基体2例如是由铝合金铸件等构成的金属零件,具备:固定于发动机组100的环状的底座部20;从底座部20的外缘部向前方延伸的外筒部(圆筒部)21;从底座部20的中央部向前方延伸的内筒部22。沿前后方向(轴R方向)延伸的轴8经由轴承7而转动自如地插通于内筒部22的内侧。
[0052]在内筒部22及转动构件3的后述的突出部31与外筒部21之间形成有弹簧收容室9。在该弹簧收容室9配置螺旋弹簧5。如图2及图4所示,螺旋弹簧5从后端部(另一端)朝向前端部(一端)而沿X方向呈螺旋状地卷绕。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图2及图4所示的C-C线剖视图。
[0053]如图1及图2所示,在底座部20的前表面形成有对螺旋弹簧5的后端部(另一端)进行保持(卡定)的保持槽(端部保持单元)23。螺旋弹簧5在后端附近向后端朝着径向内侧的方向弯曲,比该弯曲部靠后端侧的部分呈直线状地延伸。该直线状的部分保持于保持槽23。螺旋弹簧5的后端部沿径向夹持于保持槽23的两侧面,并与保持槽23的底面接触。
[0054]需要说明的是,螺旋弹簧5的后端面虽然未与任何构件抵接,但是螺旋弹簧5的后端部的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的弯曲部的附近由保持槽23沿径向夹持,因此能够防止螺旋弹簧5的后端部由于扭转变形产生的弹性恢复力而移动的情况。
[0055]另外,向前方突出的2个姿势支承部(姿势支承单元)24、25沿周向空出间隔地形成在底座部20的前表面。姿势支承部24、25从保持槽23沿周向分离,从保持槽23沿X方向依次排列。如图3(a)所示,姿势支承部24具有与轴R大致正交的轴向支承面24a、沿周向的径向支承面24b。如图3(b)所示,姿势支承部25具有与轴R大致正交的轴向支承面25a。
[0056]螺旋弹簧5的后表面与轴向支承面24a、25a接触,以螺旋弹簧5的轴R为中心的径向外侧的面与径向支承面24b接触。因此,螺旋弹簧5的后端侧的第一圈区域中的比由保持槽23保持的部分靠前端部侧的部分由2个姿势支承部24、25沿轴向及径向支承。由此,螺旋弹簧5能够稳定地扭转变形。姿势支承部24和姿势支承部25相当于本发明的姿势支承单元。
[0057]转动构件3具备:配置在基体2的外筒部21的前方的圆盘部30;从圆盘部30的中央部向后方延伸的突出部31;从圆盘部30的外缘的一部分伸出而形成的滑轮支承部32。该转动构件3也与前述的基体2同样是由铝合金铸件等构成的金属零件。
[0058]在圆盘部30和突出部31的中央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孔,轴8不能相对旋转地插入于该孔。因此,转动构件3经由轴8而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基体2。
[0059]滑轮4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滑轮支承部32。在滑轮4卷挂有传动带101。伴随着传动带101的张力的增减,滑轮4(及转动构件3)以轴R为摆动中心摆动。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滑轮4的内部构造省略地表示。
[0060]在圆盘部30的后表面的外缘附近形成有将基体2的外筒部21的前端部收容的环状槽30a。而且,在圆盘部30的后表面,比突出部31靠径向外侧且比环状槽30a靠径向内侧的部分形成为与轴R垂直的平坦状。
[0061]突出部3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如图4所示,在突出部31的前侧部分形成扇形形状的切口。该切口的周向两侧由卡定面31 a和接触面31 b构成。从轴R方向观察时,卡定面31 a与通过卡定面31a的任意的点和轴R的直线交叉。即,卡定面31a相对于径向而倾斜。更详细而言,卡定面31a以越朝向径向外侧而越朝向X方向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倾斜。而且,接触面31b以越朝向径向外侧而越朝向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倾斜。
[0062]摩擦构件6沿径向夹持于基体2的外筒部21的内周面与转动构件3的突出部31之间。摩擦构件6的前后方向长度与卡定面31a及接触面31b的前后方向长度大致相同。摩擦构件6的前表面为平坦状,其整面或一部分与转动构件3的圆盘部30的后表面接触。
[0063]摩擦构件6由向合成树脂混合了纤维、填充剂、固体润滑材料等的润滑性高的材料形成。作为构成摩擦构件6的合成树脂,可使用例如聚酰胺、聚缩醛、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热塑性树脂、或者酚醛等热固化性树脂。需要说明的是,摩擦构件6只要前表面和后述的圆弧面60由上述的材料构成即可,也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材料(例如,参照第三实施方式)。
[0064]摩擦构件6的与轴R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大致扇形形状,具有圆弧面60、与该圆弧面60相对的卡定面61、沿周向相对的2个侧面62、63。圆弧面60形成为与外筒部21的内周面大致相同的曲率,能够沿着外筒部21的内周面进行滑动接触。卡定面(第一卡定部)61与转动构件3的突出部31的卡定面31a接触。2个侧面62、63中的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侧面63的径向内侧端部与转动构件3的突出部31的接触面31b接触。
[0065]卡定面61在周向上位于比圆弧面60靠X方向侧处。而且,卡定面61以越朝向径向外侧而越朝向X方向侧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倾斜。2个侧面62、63以越朝向径向外侧而越朝向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倾斜。侧面62、63中的X方向侧的侧面62与卡定面61大致正交。
[0066]在外力未作用于摩擦构件6的状态下,从卡定面61至圆弧面60的与卡定面61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稍大于从转动构件3的卡定面31a至基体2的外筒部21的内周面的与卡定面31a正交的方向的间隔。因此,摩擦构件6在沿着与卡定面61大致正交的方向稍压缩的状态下,配置在转动构件3的突出部31与基体2的外筒部21之间。
[0067]在摩擦构件6的后表面形成有对螺旋弹簧5的前端部(一端)进行保持(卡定)的保持槽(第二卡定部)64。螺旋弹簧5的前端部与后端部同样地在前端附近弯曲,且比弯曲部靠前端侧的部分呈直线状地延伸。该直线状的部分保持于保持槽64。保持槽64位于比卡定面61靠径向外侧处,并且在周向上位于比卡定面61靠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处。
[0068]螺旋弹簧5以沿轴R方向(前后方向)压缩的状态配置。因此,螺旋弹簧5利用轴R方向的弹性恢复力将摩擦构件6按压于转动构件3的圆盘部30的后表面。
[0069]另外,螺旋弹簧5以沿扩径方向扭转的状态配置。因此,螺旋弹簧5利用周向的弹性恢复力经由摩擦构件6将转动构件3向X方向施力,即将滑轮4按压于传动带101而向增加传动带101的张力的方向转动施力。
[0070]接下来,说明自动张紧器I的动作。
[0071]在传动带101的张力增加的情况下,转动构件3克服螺旋弹簧5的周向的作用力,向图5(a)所示的箭头A方向(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摩擦构件6从转动构件3的卡定面31a承受力Fa而向箭头A方向转动,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与基体2的外筒部21的内周面之间进行滑动。
[0072]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在周向上位于比摩擦构件6的卡定面61靠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箭头A方向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定面61的任意的点处的切线方向与圆弧面60交叉。摩擦构件6的卡定面61从转动构件3承受的力Fa是卡定面61的切线方向的力,因而在从卡定面61至力Fa的方向的直线上存在圆弧面60。因此,能够将摩擦构件6的卡定面61从转动构件3承受的力Fa使用于将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向基体2的外筒部21的内周面按压的力。
[0073]另外,摩擦构件6承受由使螺旋弹簧5沿扩径方向扭转变形产生的弹性恢复力(以下,称为“扭转恢复力”)Fs。扭转恢复力Fs是X方向的分力Fsl与缩径方向的分力Fs2的合力。
[0074]因此,从转动构件3承受的力Fa与螺旋弹簧5的扭转恢复力Fs的合力Fr作用于摩擦构件6。力Fa大于扭转恢复力Fs,因此合力Fr成为朝向径向外侧的力,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由合力Fr按压于基体2的外筒部21的内周面。因此,能够使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与基体2的外筒部21之间产生大的摩擦力,能够产生使转动构件3的摆动充分衰减那样大的衰减力。
[0075]反之,在传动带101的张力减少的情况下,由于螺旋弹簧5的扭转恢复力Fs,转动构件3向图5 (b)所示的箭头B方向(与X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滑轮4以使带张力恢复的方式摆动。摩擦构件6从螺旋弹簧5承受扭转恢复力Fs而向箭头B方向转动,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与基体2的外筒部21的内周面之间滑动。摩擦构件6由扭转恢复力Fs的缩径方向的分力Fs2向径向内侧施力,因此在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与基体2的外筒部21的内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较小。
[0076]假设圆弧面60的X方向侧端部延伸至卡定面61的周向范围的情况下,利用螺旋弹簧5的扭转恢复力Fs的周向的分力Fsl将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按压于外筒部21的内周面,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在周向上位于比摩擦构件6的卡定面61靠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处,因此不会出现由螺旋弹簧5的扭转恢复力Fs的周向的分力Fsl将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按压于外筒部21的内周面的情况,能够防止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与外筒部21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增加。
[0077]因此,在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与基体2的外筒部21的内周面之间产生比转动构件3向箭头A方向转动的情况小的摩擦力,因此转动构件3能够充分承受螺旋弹簧5的扭转恢复力,能够使转动构件3的摆动充分追随于带张力的减少。
[0078]另外,由于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位于比卡定面61靠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处的情况和摩擦构件6由螺旋弹簧5的扭转恢复力Fs的缩径方向的分力Fs2向径向内侧施力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摩擦构件6在螺旋弹簧5的扭转恢复力Fs的周向的分力Fsl的作用下沿周向移动而卡定面61从转动构件3的卡定面31a脱离的情况。
[0079]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I仅通过摩擦构件6和螺旋弹簧5实现非对称阻尼特性,因此轻量且零件个数少而组装容易。而且,螺旋弹簧5的前端部卡定于沿径向夹在基体2的外筒部21与转动构件3之间的摩擦构件6,因此在螺旋弹簧5与基体2的外筒部21之间无需确保大的空间,能够实现自动张紧器的紧凑化。
[008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摩擦构件6的圆弧面60形成在比卡定面61靠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处,因此通过将保持槽64也形成在比卡定面61靠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处,由此与在保持槽64的周向范围内形成卡定面61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摩擦构件6在周向上的紧凑化。
[008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摩擦构件6的卡定面61以越朝向径向外侧而越朝向X方向侧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倾斜,因此摩擦构件6的组装容易。
[0082]接下来,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I。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省略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动构件3与轴8为不同构件,轴8固定于转动构件3,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轴208—体化于转动构件203。在轴208的根部形成突出部231,在该突出部231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卡定面31a和接触面31b。
[0083]接下来,参照图7及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I。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摩擦构件6由一个零件构成,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摩擦构件306由两个零件构成。
[0084]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摩擦构件306包括第一零件306x和表面硬度比第一零件306x高的第二零件306y。第一零件306x例如是对聚酰胺(尼龙6T)等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形的结构。第二零件306y例如是铝合金铸件(ADC12)等金属制品。第一零件306x构成圆弧面60和前表面(即,与圆弧面60连续的、摩擦构件306的沿轴向与转动构件3接触的面)。第二零件306y构成卡定面(第—^定部)61和保持槽(第二卡定部)64。
[0085]这样,卡定面(第一卡定部)61和保持槽(第二卡定部)64由表面硬度比较高的第二零件306y构成,因此即使在伴随着带张力的增加而作用于卡定面61及保持槽64的力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卡定面61及保持槽64的损伤(变形或陷落)。而且,由于防止卡定面61及保持槽64的损伤,因此也能够实现向要求大的带张力的高负载驱动系统的应对、摩擦构件306的紧凑化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零件306x构成圆弧面60和前表面,防止轴向的脱落。
[0086]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零件306x和第二零件306y分别在彼此相对的面上具有凹凸,相互沿周向啮合。由此,第一零件306x与第二零件306y即便不进行基于胶粘剂的胶粘或基于铆钉的固定等,也能够配置成相互沿周向不能移动,能够容易地组装。
[0087]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在第一零件306x和第二零件306y形成的凹凸,能够任意地变更尺寸、形状、间距等,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变形例那样的比较小的尺寸、尖的形状、狭窄的间距等。
[0088]接下来,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I。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5的前端部(一端)在前端附近弯曲,比弯曲部靠前端侧的部分呈直线状地延伸,但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405的前端部(一端)为圆弧状,该圆弧状的部分保持于摩擦构件6的保持槽(第二卡定部)464。
[0089]根据第四实施方式,螺旋弹簧405的一端不具有直线状的部分,相应地能够缩短螺旋弹簧405的长度,因此能够减小保持槽(第二卡定部)464的尺寸,能够实现摩擦构件6在周向上的紧凑化(例如,图10的网格所示的部分S可以省略)。而且,通过螺旋弹簧405的长度缩短、摩擦构件6的周向的紧凑化,能够实现自动张紧器I的进一步轻量化。此外,由于不需要使螺旋弹簧405的一端弯曲等的加工,因此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及制造成本的降低化。
[0090]接下来,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I。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5的前端部(一端)在前端附近弯曲,比弯曲部靠前端侧的部分呈直线状延伸,但是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505的前端部(一端)包括圆弧状的部分505a和直线状的部分505b。圆弧状的部分505a和直线状的部分505b这两方保持于摩擦构件6的保持槽(第二卡定部)564。
[0091]根据第五实施方式,与螺旋弹簧505的一端仅包含圆弧状的部分的情况或仅包含直线状的部分的情况相比,保持槽(第二卡定部)564的尺寸变大。因此,摩擦构件6比第一实施方式增大了图11的网格所示的部分T,因此,能够较大地确保圆弧面60的面积,进而能够抑制圆弧面60的磨损。
[0092]接下来,参照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张紧器I。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摩擦构件6的卡定面(第一^^定部)61以越朝向径向外侧而越朝向X方向侧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倾斜,但是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摩擦构件606的卡定面(第--^定部)661以越朝向径向外侧而越朝向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倾斜。而且,对应于卡定面661,转动构件3的突出部631的卡定面631a也以越朝向径向外侧而越朝向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方式相对于径向倾斜。
[0093]根据第六实施方式,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带张力减少的情况下摩擦构件606沿周向的脱落。
[0094]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9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轴8固定于转动构件3而转动自如地安装于基体2,但是轴8也可以固定于基体2而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转动构件3。但是,这种情况下,将转动构件3的突出部31形成为环状等,以避免摩擦构件6、306、606与轴8接触。
[0096]摩擦构件6、606的卡定面(第--^定部)61、661的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度没有限定为图4及图12所示的情况。例如,卡定面(第一卡定部)61、661也可以沿径向形成。在该变更例中,也与上述第六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带张力减少的情况下摩擦构件6沿周向的脱落。
[0097]姿势支承部25也可以与姿势支承部24同样地具有沿径向支承螺旋弹簧5的支承面。
[0098]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姿势支承部24和姿势支承部25构成本发明的姿势支承单元,但是本发明的姿势支承单元的结构没有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设置姿势支承部25而仅由姿势支承部24构成姿势支承单元。而且,也可以利用与姿势支承部24或25同样地形成的3个以上的姿势支承部构成姿势支承单元。
[0099]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零件306x与第二零件306y构成为沿周向相互啮合,不进行基于胶粘剂的胶粘或基于铆钉的固定等而进行组装,但是没有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基于胶粘剂的胶粘或基于铆钉的固定等来组装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而且,也可以将第二零件作为嵌入件而配置于模具之后,将成为第一零件的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形,将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进行一体化。
[0100]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任意组合。例如,可以将第三实施方式的摩擦构件306与第四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405或第五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505组合。而且,例如,也可以将第六实施方式的摩擦构件606与第四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405或第五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505组入口 ο
[0101 ]本申请基于在2014年2月1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28133、在2014年12月2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62127、及在2015年I月2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10210,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而援引于此。
[0102]标号说明
[0103]I自动张紧器
[0104]2 基体
[0105]3、203转动构件
[0106]4 滑轮
[0107]5、405、505 螺旋弹簧
[0108]6、306、606 摩擦构件
[0109]306x 第一零件
[0110]306y 第二零件
[0111]20底座部
[0112]21外筒部(圆筒部)
[0113]23保持槽(端部保持单元)
[0114]24,25姿势支承部(姿势支承单元)
[0115]24a、25a轴向支承面
[0116]24b径向支承面
[0117]31、231、631 突出部
[0118]31a、631a 卡定面
[0119]31b接触面
[0120]60圆弧面
[0121]61、661卡定面(第--定部)
[0122]62、63 侧面
[0123]64、464、564保持槽(第二卡定部)
[0124]505a圆弧状的部分
[0125]505b直线状的部分
【主权项】
1.一种自动张紧器,具备: 基体,具有圆筒部; 转动构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基体; 滑轮,旋转自如地设置于所述转动构件; 摩擦构件,沿着所述圆筒部的径向夹在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动构件之间;及螺旋弹簧,一端卡定于所述摩擦构件,另一端卡定于所述基体,以在所述圆筒部的轴向上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将所述摩擦构件沿着所述轴向按压于所述转动构件,并经由所述摩擦构件使所述转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体向一方向转动施力, 所述摩擦构件具有: 圆弧面,能够沿着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进行滑动接触; 第—^定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周向上位于比所述圆弧面靠所述一方向侧处,并且卡定于所述转动构件;及 第二卡定部,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一端卡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张紧器,其中, 所述摩擦构件的所述第二卡定部位于比所述第一卡定部靠所述径向外侧处、且位于在所述周向上比所述第一卡定部靠所述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张紧器,其中, 所述摩擦构件包括第一零件和表面硬度比所述第一零件高的第二零件, 所述第一零件构成所述圆弧面和与所述圆弧面连续且所述摩擦构件的沿所述轴向与所述转动构件接触的面, 所述第二零件构成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所述第二卡定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张紧器,其中, 所述第一零件与所述第二零件在所述周向上相互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张紧器,其中, 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一端为圆弧状。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张紧器,其中, 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一端包括圆弧状的部分和直线状的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张紧器,其中, 所述基体具有在所述圆筒部的一端部的内侧设置的底座部, 所述底座部具有: 端部保持单元,对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另一端部进行保持;及 姿势支承单元,对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另一端部侧的第一圈区域中的比由所述端部保持单元保持的部分靠所述一端侧的部分,沿所述轴向及所述径向进行支承。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张紧器,其中, 所述第一卡定部以越朝向所述径向外侧而越朝向所述一方向侧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径向倾斜。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张紧器,其中, 所述第一^^定部以越朝向所述径向外侧而越朝向所述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径向倾斜。
【文档编号】F16H7/12GK106030153SQ201580009224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发明人】大石哲史, 西山功二, 米田哲朗
【申请人】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