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转泵及张紧轮固定支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5160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转泵及张紧轮固定支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附件固定支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转栗及张紧轮固定支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动力转向栗(以下简称动转栗)为发动机零部件之一,一般设置于发动机前端。曲轴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动转栗皮带轮,带动动转栗工作。因为皮带轮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松弛造成传动力不足,一般需要设置一个可以调节的皮带张紧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中,动转栗通过支架固定在缸体上,皮带张紧装置固定在其他零部件上。其中,皮带张紧轮不便于调节,长期使用易使皮带松动,进而对发动机性能产生影响;同时,动转栗和皮带张紧装置之间由于分开固定,之间没有直接的刚性连接,振动频率不一致,容易加速传动皮带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转栗及张紧轮固定支架安装结构,以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张紧轮不便调节;以及转动栗、张紧轮分开固定所产生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转栗及张紧轮固定支架安装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动转栗及张紧轮,所述张紧轮通过张紧轮固定轴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调节螺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为一弧形开口,在所述弧形开口周圈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动转栗的动转栗固定孔;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且与所述弧形开口同侧还开设有一水平的条形槽,在所述条形槽的前端预设距离处还设有一垂直向外开口的U型板;所述张紧轮固定轴的外端连接一与所述条形槽相配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一螺孔;所述调节螺栓的顶端设有一与所述U型板相配的卡槽,所述调节螺栓的底端穿过所述U型板后与所述螺孔相配;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在远离所述条形槽一侧的固定板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支架的支架固定孔。
[0006]优选地,所述调节螺栓上距调节螺栓头部预设距离设有一卡环,所述卡槽为卡环与所述调节螺栓头部围成的环状槽。
[0007]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垂直固定柱,以及向外凸起的水平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分别开设有支架固定孔。
[0008]优选地,所述固定块为方形固定块。
[0009]优选地,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减重孔。
[0010]优选地,还包括多个设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向外凸起的加强筋。
[0011 ]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为铸造一体成型结构。
[0012]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方案张紧轮通过张紧轮固定轴的螺孔穿在调节螺栓上,装配在固定支架上后,转动调节螺栓可以使张紧轮固定轴在支架调节槽里面往复移动,进而起到张紧皮带的作用。同时将动转栗和皮带张紧装置设置在同一个支架上,既节省了空间,又可以使动转栗和皮带张紧器振动频率相同,延长了传动皮带的寿命。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固定支架的装配图;
[0015]图2为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的正面轴测图;
[0016]图3为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的背面轴测图;
[0017]图4为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实施例中张紧轮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9]本实施例图中:1_支架本体2-张紧轮固定轴3-调节螺栓4-条形槽5-U型板6_固定块7-螺孔8-卡槽9-减重孔10-卡环11-支架固定孔12-动转栗固定孔1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1]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转栗及张紧轮固定支架安装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动转栗及张紧轮,其中,固定支架同时固定张紧轮及动转栗,张紧轮通过张紧轮固定轴2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0022]具体来说,本方案中的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调节螺栓3 ;其中,支架本体1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为一弧形开口,在所述弧形开口周圈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动转栗的动转栗固定孔12,本方案中转动栗固定孔12为三个,分别设在弧形开口上下两端及中部;在固定板的底部且与所述弧形开口同侧处还开设有一水平的条形槽4,在所述条形槽4的前端预设距离处还设有一垂直向外开口的U型板5 ;
[0023]本实施例中,张紧轮固定轴2的外端连接一与所述条形槽相配的固定块6,也即固定块一直在固定槽中,本方案固定块为类似矩形结构,目的与条形固定槽相配;所述固定块6上开设有一螺孔7 ;调节螺栓3的顶端设有一与所述U型板5相配的卡槽8,所述调节螺栓的底端穿过所述U型板5后与所述螺孔相配;
[0024]本方案在使用时,调节螺栓的顶端卡合在U型槽内,使得调节螺栓无法前后运动;同时张紧轮固定轴的底端固定块卡入条形槽内,调节螺栓与固定块螺纹配合,此时旋转调节螺栓,由于固定块与条形卡槽相配,因此使得固定块不发生转动,只能在条形槽内前后前后移动,也即旋转调节螺栓使得张紧轮进行前后移动,进而实现皮带预紧,进而避免由于皮带松动给发动机带来的损坏。其中,本方案为了防止固定块在卡槽转动,固定块采用方形固定块与卡槽相配。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支架本体包括固定座,其中,固定座设在远离所述条形槽一侧的固定板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支架的支架固定孔11。优选地,采用如图1-3中所示固定座结构,也即,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垂直固定柱,以及向外凸起的水平固定柱;其中,固定柱上分别开设有支架固定孔11。采用固定柱形式为了便于安装,以及还具有一定定位功能,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实际安装位置考虑采用不同固定方式。
[0026]本方案中所采用的卡槽为环状卡槽,目的使得在调节螺栓转动时,能有效的与U型板卡合,避免调节螺栓脱出,具体的,调节螺栓3上距所述调节螺栓3头部预设距离设有一卡环10,所述卡槽为卡环与所述调节螺栓头部围成的环状槽,当然,也可采用其它形式卡槽,如三角形等,只需保证与U型板卡合避免调节螺栓脱出即可。
[0027]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栓及支架调节槽长度在80?100mm,预留足够的皮带张紧轮二次张紧的范围。调节螺栓螺纹为M10。卡槽的的宽度大于调节轴的外径1_,目的使得固定块可在卡槽内滑动;调节螺栓可采用外六角螺栓或十字螺栓、本方案采用六角螺栓,便于制造及使用
[0028]为了进一步节省材料,在所述支架本体上还开设有减重孔9。为了增加固定支架强度,还包括多个设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向外凸起的加强筋13。
[0029]为了便于固定支架加工及生产,支架本体采用铸造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采用铁或者球铁材料铸造成型,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0030]综上所述,本方案张紧轮通过张紧轮固定轴的螺孔穿在调节螺栓上,装配在固定支架上后,转动调节螺栓可以使张紧轮固定轴在支架调节槽里面往复移动,进而起到张紧皮带的作用。同时将动转栗和皮带张紧装置设置在同一个支架上,既节省了空间,又可以使动转栗和皮带张紧器振动频率相同,延长了传动皮带的寿命。
[0031]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动转栗及张紧轮固定支架安装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动转栗及张紧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通过张紧轮固定轴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调节螺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为一弧形开口,在所述弧形开口周圈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动转栗的动转栗固定孔;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且与所述弧形开口同侧还开设有一水平的条形槽,在所述条形槽的前端预设距离处还设有一垂直向外开口的U型板; 所述张紧轮固定轴的外端连接一与所述条形槽相配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一螺孔; 所述调节螺栓的顶端设有一与所述U型板相配的卡槽,所述调节螺栓的底端穿过所述U型板后与所述螺孔相配; 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在远离所述条形槽一侧的固定板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支架的支架固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上距调节螺栓头部预设距离设有一卡环,所述卡槽为卡环与所述调节螺栓头部围成的环状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垂直固定柱,以及向外凸起的水平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分别开设有支架固定孔。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为方形固定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减重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设在所述支架本体上且向外凸起的加强筋。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为铸造一体成型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转泵及张紧轮固定支架安装结构,通过采用卡槽调节螺栓,以及对应的在张紧轮固定轴上开设螺孔,通过螺栓螺孔配合使得张紧轮固定轴在卡槽做前后移动,进而实现皮带的张紧。同时,将转动泵及张紧轮固定在一个支架上,节省了空间,又可以使动转泵和皮带张紧器振动频率相同,延长了传动皮带的寿命。
【IPC分类】F02B63/06, F02B77/00
【公开号】CN204961086
【申请号】CN201520759885
【发明人】宁科亮, 李龙超, 孙邦江, 周涛, 赵文仲, 张雪林, 雷淋森, 夏林, 丁光辉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