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8410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车辆用后减震器,其减震主要依靠减震弹簧以及活塞杆顶端安装的缓冲垫,活塞杆与下轴套之间连接复原阻尼簧,但活塞与下轴套内壁底部之间无任何缓冲装置,一旦活塞杆受压较大,会导致活塞杆与下轴套内壁底部剧烈撞击,影响后减震器的整体减震效果,而且后减震器也容易因碰撞造成损坏,大大的影响到后减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冋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包括上筒和下筒,所述上筒和下筒通过中间接头连接,且下筒上端穿插在上筒内腔内,所述中间接头与上筒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垫片,所述上筒上端套接有上接头,所述上接头上设有上轴套和气嘴组件,所述上轴套内壁设置有橡胶套,所述下筒下端套接有下接头且内壁设置有弹簧套,所述下接头内设有下轴套,所述下轴套内壁设置有橡胶套,所述上筒与下筒的内腔相连通,且内腔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振弹簧内部穿插有阻尼器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包括外管、活塞环、缓冲弹簧、O型密封圈、导向套、油封、封口垫片、活塞杆和焊接垫片,所述外管上端焊接有焊接垫片,所述外管内部穿插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部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活塞环,缓冲弹簧、O型密封圈、导向套、油封和封口垫片,所述O型密封圈设置在导向套内部,所述活塞杆下端套接有减震橡胶、第二垫片和螺母,所述活塞杆通过与第二垫片和螺母相互配合固定在下筒下端。
[0005]优选的,所述下筒与中间接头连接处设有防尘封。
[0006]优选的,:所述防尘封、减震橡胶和O型密封圈均由丁腈橡胶制成,所述橡胶套为耐油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减振弹簧为琴钢丝材料制成,所述弹簧套为透明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0007]优选的,所述外管与焊接垫片通过无缝焊接技术焊接在一起。
[0008]优选的,所述上接头和上筒以及下接头与下筒旋紧时涂抹一层红油。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撞击后减震器下端,通过第二垫片和螺母组合将阻尼器组件上的活塞杆固定在下筒下端,第二垫片下端设有减震橡胶,该结构避免了活塞杆在受压大的情况下,撞击下轴套,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而且延长了后减震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上接头、2上轴套、3橡胶套、4气嘴组件、5上筒、6阻尼器组件、61外管、62活塞环、63缓冲弹簧、64型密封圈、65导向套、66油封、67封口垫片、68活塞杆、69焊接垫片、7减震弹簧、8中间接头、9第一垫片、10防尘封、11下筒、12弹簧套、13减震橡胶、14第二垫片、15螺母、16下接头、17下轴套、18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包括上筒5和下筒11,上筒5和下筒11通过中间接头8连接,且下筒11上端穿插在上筒5内腔内,中间接头8与上筒5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垫片9,下筒11与中间接头8连接处设有防尘封10,上筒5上端套接有上接头1,上接头I上设有上轴套2和气嘴组件4,上轴套2内壁设置有橡胶套3,下筒11下端套接有下接头16且内壁设置有弹簧套12,上接头I和上筒5以及下接头16与下筒11旋紧时涂抹一层红油,下接头16内设有下轴套17,下轴套17内壁设置有橡胶套18,上筒5与下筒11的内腔相连通,且内腔设有减震弹簧7,减振弹簧7内部穿插有阻尼器组件6,阻尼器组件包括外管61、活塞环62、缓冲弹簧63、O型密封圈64、导向套65、油封66、封口垫片67、活塞杆68和焊接垫片69,外管61上端焊接有焊接垫片69,外管61与焊接垫片69通过无缝焊接技术焊接在一起,外管61内部穿插有活塞杆68,活塞杆68上部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活塞环62,缓冲弹簧63、O型密封圈64、导向套65、油封66和封口垫片67,O型密封圈64设置在导向套65内部,活塞杆68下端套接有减震橡胶13、垫片14和螺母15,活塞68通过与垫片14和螺母15相互配合固定在下筒11下端,防尘封10、减震橡胶13和O型密封圈64均由丁腈橡胶制成,橡胶套18为耐油橡胶材料制成,减振弹簧7为琴钢丝材料制成,弹簧套12为透明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该防撞击后减震器下端,通过第二垫片14和螺母15组合将阻尼器组件6上的活塞杆68固定在下筒11下端,第二垫片14上端端设有减震橡胶13,该结构避免了活塞杆68在受压大的情况下,撞击下轴套17,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而且延长了后减震器使用寿命。
[001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包括上筒和下筒,所述上筒和下筒通过中间接头连接,且下筒上端穿插在上筒内腔内,所述中间接头与上筒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一垫片,所述上筒上端套接有上接头,所述上接头上设有上轴套和气嘴组件,所述上轴套内壁设置有橡胶套,所述下筒下端套接有下接头且内壁设置有弹簧套,所述下接头内设有下轴套,所述下轴套内壁设置有橡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与下筒的内腔相连通,且内腔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振弹簧内部穿插有阻尼器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包括外管、活塞环、缓冲弹簧、O型密封圈、导向套、油封、封口垫片、活塞杆和焊接垫片,所述外管上端焊接有焊接垫片,所述外管内部穿插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部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活塞环,缓冲弹簧、O型密封圈、导向套、油封和封口垫片,所述O型密封圈设置在导向套内部,所述活塞杆下端套接有减震橡胶、第二垫片和螺母,所述活塞杆通过与第二垫片和螺母相互配合固定在下筒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与中间接头连接处设有防尘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封、减震橡胶和O型密封圈均由丁腈橡胶制成,所述橡胶套为耐油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减振弹簧为琴钢丝材料制成,所述弹簧套为透明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与焊接垫片通过无缝焊接技术焊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和上筒以及下接头与下筒旋紧时涂抹一层红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撞击后减震器,所述阻尼器组件包括外管、活塞环、缓冲弹簧、O型密封圈、导向套、油封、封口垫片、活塞杆和焊接垫片,所述外管上端焊接有焊接垫片,外管内部穿插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部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活塞环,缓冲弹簧、O型密封圈、导向套、油封和封口垫片,所述O型密封圈设置在导向套内部,所述活塞杆下端套接有减震橡胶、第二垫片和螺母,所述活塞杆通过与第二垫片和螺母相互配合固定在下筒下端。该防撞击后减震器,通过第二垫片和螺母组合将阻尼器组件上的活塞杆固定在下筒下端,垫片下端设有减震橡胶,该结构避免了活塞杆在受压大的情况下,撞击下轴套,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而且延长了后减震器使用寿命。
【IPC分类】F16F13-00
【公开号】CN204493571
【申请号】CN201520197243
【发明人】颜幼未
【申请人】福建省晋江市东石耐特克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