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011933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44]2、调整装置20在第一驱动气缸30的作用下下滑到位后,通过被动齿轮锁紧装置22夹紧被动齿轮使其固定。
[0045]3、驱动检测装置50上行,低速旋转将拨销导入主动齿轮法兰盘连接孔后,被动齿轮制动装置松开。
[0046]4、两个调整螺母旋转装置23的第一拨盘236前行并低速旋转导入左、右调整螺母端面小孔中。
[0047]5、左侧的调整螺母旋转装置23拧紧左侧调整螺母,经左侧差速器轴承推动被动齿轮前行与主动齿轮紧密啮合,使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为零后;按照预设参数反转点动,带动左侧调整螺母微量后退(由伺服电机内设置的角度编码器控制)。
[0048]6、右侧的调整螺母旋转装置23拧紧右侧调整螺母经右侧轴承推动被动齿轮微量后退移开主动齿轮,形成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例如0.15-0.25mm> ;同时保证左、右侧调整螺母分别与左、右侧差速器轴承外圈端面紧密贴合,控制轴承游隙确保差速器轴承转动扭矩为零(由静态扭矩传感器234控制)。
[0049]7、驱动检测装置50按照预设参数驱动主被动齿轮副旋转,经动态扭矩传感器检测轴承转动扭矩(轴承转动扭矩〈例如1.0-1.5N.m>包括:a已有的主动齿轮轴承转动扭矩〈例如0.5-0.8N.m> ;b待调整的差速器轴承转动扭矩〈例如0.5-0.7N.m>。)若轴承转动扭矩小于或大于预设范围时,通过调整螺母旋转装置自动拧紧或放松一侧调整螺母的方式,使轴承转动扭矩符合预设范围。
[0050]8、被动齿轮锁紧装置22夹紧被动齿轮使其固定,通过驱动检测装置50上的伺服电机正、反转点动驱动主动齿轮,检测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
[0051]若齿侧间隙小于预设范围,则左侧调整螺母旋转装置23装置反转,放松左侧调整螺母使其微量后退;同时,右侧调整螺母旋转装置23拧紧右侧花螺母使其微量前行,使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符合预设范围。
[0052]若齿侧间隙大于预设范围,则右侧调整螺母旋转装置23反转,放松右侧调整螺母使其微量后退;同时,左侧调整螺母旋转装置23拧紧左侧花调整螺母使其微量前行,使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符合预设范围。
[0053]并且,在整个调整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过程,一侧调整螺母拧紧或放松多少圈,另一侧调整螺母同样放松或拧紧多少圈(由伺服电机内设置的角度编码器控制),确保轴承转动扭矩不变化。
[0054]当轴承转动扭矩与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同时符合预设范围后,一次作业循环完成设备各部分回归原位。
[0055]若出现因零件质量问题导致轴承转动扭矩与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未同时符合预设范围需返工时,人工取出主减速器移工至返修工位。
[0056]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调整装置20通过采用驱动检测装置50检测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以及主动齿轮相对被动齿轮转动的角度,从而计算出主被动齿轮副的齿侧间隙,在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或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不满足要求时,通过调整装置20调整两个调整螺母的位置,从而提高了调整螺母的调整效率,进而提高了主减速器40的装配效率,此外,通过机器调整及检测,提高了调整的精度以及检测的精度。
[005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装置,其中,主减速器为被动齿轮与差速器合件装入主减速器的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该调整装置包括:机架组件、调整装置及驱动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机架组件包括用于支撑主减速器的工作台以及竖直滑轨; 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滑动装配在所述竖直滑轨上的上箱体,滑动装配在所述上箱体并可沿水平方向滑动的被动齿轮锁紧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的调整螺母旋转装置;每个调整螺母旋转装置包括:滑动装配在所述上箱体并可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滑座,固定在所述滑座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拨盘,所述第一拨盘上设置有用于卡装在调整螺母上的两个插销; 驱动检测装置,所述驱动检测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主被动齿轮副转动,且所述驱动检测装置具有检测所述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的动态扭矩传感器以及检测所述主动齿轮相对所述被动齿轮转动角度的角度编码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机架组件的两个第二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驱动气缸之间的驱动模组,其中,所述驱动模组包括与每个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内的伺服电机,所述角度编码器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内并用于检测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的角度,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扭矩限制离合器,所述扭矩限制离合器连接有动态扭矩传感器,且所述动态扭矩传感器连接有挠性联轴器,所述挠性联轴器连接有机械主轴,所述机械主轴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拨盘,所述第二拨盘上设置有与所述主减速器的主动齿轮法兰盘连接孔相配合的拔销,在所述驱动检测装置驱动所述主减速器内的主被动齿轮副旋转时,所述拔销插入到所述主动齿轮法兰盘连接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齿轮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气缸,所述锁紧气缸滑动装配在所述上箱体;所述锁紧气缸的活塞杆固定有第一夹紧块,所述锁紧气缸的缸体上固定有用于卡装在被动齿轮的齿间的第二夹紧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滑座上的传动箱;其中,所述传动箱的输入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传动箱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拨盘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通过减速器及静态扭矩传感器与所述传动箱的输出端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上设置有第一水平滑轨及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滑轨下方的第二水平滑轨;所述被动齿轮锁紧装置滑动装配在所述第一水平滑轨上;所述两个调整螺母旋转装置的滑座分别滑动装配在所述第二水平滑轨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调整螺母旋转装置,所述第二水平滑轨上设置有位于每个调整螺母旋转装置两侧的限位块。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所述上箱体滑动的第一驱动气缸;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机架组件,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上箱体的连接座固定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被动齿轮锁紧装置、两个调整螺母旋转装置以及所述驱动检测装置信号连接,并在接收到所述驱动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值分别与设定的扭矩范围值及齿侧间隙范围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锁紧装置及两个调整螺母旋转装置调整所述两个调整螺母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组件、调整装置及驱动检测装置;调整装置包括被动齿轮锁紧装置及对称设置的两个调整螺母旋转装置;驱动检测装置用于驱动主被动齿轮副转动,并检测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动齿轮相对被动齿轮转动角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调整螺母旋转装置确定调整螺母位置;采用驱动检测装置检测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动齿轮相对被动齿轮转动的角度,以计算出主被动齿轮副的齿侧间隙,在主减速器轴承转动扭矩及主被动齿轮副齿侧间隙不满足要求时,通过调整螺母旋转装置调整两个调整螺母的位置,提高了调整螺母的调整效率,进而提高了主减速器的装配效率。
【IPC分类】F16H57/12
【公开号】CN204664377
【申请号】CN201420833828
【发明人】陶发荀
【申请人】北京泰诚信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