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659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力系统等领域的气体、液体输送管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管道输送是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设备,根据管道的输送距离长度,需要使用若干个单管进行对接形成输送管道,要求对接后的管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承压能力,管道进行对接的时候必然使用管件连接头,特别是采用可拆卸的活动式管件连接头结构。
[0003]CN203431341U公开的《一种用于卫生级管道的活动连接器》,其用于生物、制药领域,具体方案包括管件一和管件二,所述管件二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旁设置有弧形过渡段,所述弧形过渡段也在管件二上,所述外螺纹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接头,固定接头一端、与外螺纹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接头另一端也设置有弧形过渡段,所述管件二设置有内螺纹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管件一,管件一的一端端面与其相对应,所述管件一的端面处设置有卡盘,所述卡盘与固定接头的弧形过渡段内侧接触,所述固定接头纵截面为凸正六方形。
[0004]该技术方案中,要求两个管件应按照该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设计,管件不再使用通用的管件接口,所以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给管件带来了相当的制约。
[0005]CN2842138Y公开的《管件自封接头》,其安装在管路上,并且能自行实现开启和关闭的管件自封接头装置,包括自封公接头和自封母接头,所述的自封公接头和自封母接头相互连接时接通。
[0006]该技术方案中,管道的接口也不是通用的管道接口,需要对接口结构进行特殊设计,并且管道的内径也不连续,不能满足大流量快速传输要求。
[0007]CN201152409Y公开的《金属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网》,其具体设计方案包括:有带凸台的内层套管,内层套管中至少外圆周与金属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道端部的塑料内层熔融连接,管道连接件与金属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道端部的塑料外层和内层套管的凸台外圆周面熔融连接,管道连接件与内层套管熔融连接为一体并形成一环状U型承插口,环状U型承插口将金属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道端头的塑料外层和塑料内层及管道端面完全熔融包覆,复合管道与复合管道通过管道连接件连接而形成管网。
[0008]该技术方案的问题在于,其内层套管(附图标号I)与两端的管道接口连接以后,内层套管的内径小于管道接口的内径,形成了管道内径骤缩结构,使管道连接后内径不连续,容易造成紊流,增大了管道内部的压力,给密封性和管道的承压能力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容易带来管道爆裂和泄露。
[0009]所以,基于上述内容,设计一种密封结构好,适用于通用管道接口、管壁阻力小的管件连接头,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连接管结构易于安装、拆卸和更换,保证管道内壁连续,降低紊流的发生,为维修和养护带来便利。
[00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0012]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应用于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连接部位,包括套接在第一连接管管端的第一套管和套接在第二连接管管端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的内圈分别设有多道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处通过旋压机对连接管的内壁进行旋压,使连接管与套管在环形凹槽的位置紧密连接并密封,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外部分别加工有外螺纹,一个具有内螺纹的螺纹管同时与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的端部连接并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设有环状的密封圈。
[0013]当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通过螺纹管连接时,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密封圈受到挤压而实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密封。
[0014]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内圈面的环形凹槽位于靠近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连接部位。
[0015]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一连接管之间通过旋压密封连接成型,所述第二套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通过旋压密封连接成型。
[0016]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分别设有环状凸起,螺纹管设置在两个环状凸起之间,并且螺纹管的外径与环状凸起的外径相等,使螺纹管在连接以后,其外表面与环状凸起的外表面相平齐。
[0017]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内圈面的环形凹槽分布在环状凸起对应的区域。
[0018]所述螺纹管采用双向螺纹管,即螺纹管两端的旋向不同。
[00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采用旋压成型的方式将套管与连接管连接,通过一个螺纹管将两个套管进行连接并实现了密封,结构简单,在环形凹槽处通过旋压机对连接管的内壁进行旋压,使连接管与套管在环形凹槽的位置紧密连接并密封,两个连接管之间的连接变成可拆卸连接,连接后的螺纹管与套管上的环状凸起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棱角,保证外部表面的光滑。
【附图说明】
[0020]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1-第一连接管、11-第一套管、2-第二连接管、21-第二套管、3-环形凹槽、4-螺纹管、5-密封圈、6-环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应用于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管I和第二连接管2的连接部位,包括套接在第一连接管I管端的第一套管11和套接在第二连接管2管端的第二套管21,所述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21的内圈分别设有多道环形凹槽3,在环形凹槽3处通过旋压机对连接管的内壁进行旋压,使连接管与套管在环形凹槽的位置紧密连接并密封,在第一套管11和第二套管21的外部分别加工有外螺纹,一个具有内螺纹的螺纹管4同时与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21的端部连接并在第一套管11和第二套管21之间设有环状的密封圈5。
[0025]当第一套管11和第二套管21通过螺纹管连接时,第一套管11和第二套管21之间的密封圈受到挤压而实现第一套管11和第二套管21之间的密封。
[0026]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内圈面的环形凹槽3位于靠近第一连接管I和第二连接管2的连接部位。
[0027]所述第一套管11与第一连接管I之间通过旋压密封连接成型,所述第二套管21与第二连接管2之间通过旋压密封连接成型。
[0028]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分别设有环状凸起6,螺纹管设置在两个环状凸起6之间,并且螺纹管的外径与环状凸起6的外径相等,使螺纹管在连接以后,其外表面与环状凸起的外表面相平齐。
[0029]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内圈面的环形凹槽分布在环状凸起对应的区域,这样就使得唤醒凹槽与管件之间进行旋压连接时,环状凸起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同时环状凸起还可以对螺纹管起到限定的作用。
[0030]所述螺纹管采用双向螺纹管,即螺纹管两端的旋向不同,使螺纹管在于两侧的连接管进行对接时,只旋转螺纹管即可,不需要扭转连接管。
[003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采用旋压成型的方式将套管与连接管连接,通过一个螺纹管将两个套管进行连接并实现了密封,结构简单,在环形凹槽处通过旋压机对连接管的内壁进行旋压,使连接管与套管在环形凹槽的位置紧密连接并密封,两个连接管之间的连接变成可拆卸连接,连接后的螺纹管与套管上的环状凸起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棱角,保证外部表面的光滑。
[003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包括套接在第一连接管(I)管端的第一套管(11)、套接在第二连接管(2)管端的第二套管(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21)的内圈分别设有多道环形凹槽(3),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外部分别设有外螺纹,一个具有内螺纹的螺纹管(4)同时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端部连接并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设有环状的密封圈(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内圈面的环形凹槽位于靠近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连接部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一连接管之间通过旋压密封连接成型,所述第二套管与第二连接管之间通过旋压密封连接成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分别设有环状凸起(6),螺纹管设置在两个环状凸起之间,并且螺纹管的外径与环状凸起的外径相等,使螺纹管在连接以后,其外表面与环状凸起的外表面相平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内圈面的环形凹槽分布在环状凸起对应的区域。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管采用双向螺纹管,即螺纹管两端的旋向不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应用于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连接部位,包括套接在第一连接管管端的第一套管和套接在第二连接管管端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的内圈分别设有多道环形凹槽,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外部分别加工有外螺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活动管件连接头,采用旋压成型的方式将套管与连接管连接,通过一个螺纹管将两个套管进行连接并实现了密封,结构简单,在环形凹槽处通过旋压机对连接管的内壁进行旋压,使连接管与套管在环形凹槽的位置紧密连接并密封,两个连接管之间的连接变成可拆卸连接,连接后的螺纹管与套管上的环状凸起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棱角,保证外部表面的光滑。
【IPC分类】F16L21/02
【公开号】CN205207972
【申请号】CN201520963477
【发明人】张旺峰, 王玉会, 颜孟奇, 李野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