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659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用于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气体、液体输送管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领域,管道运输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输送方式,在管道输送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考虑到密封性、耐压性以及管道的连续性设计。
[0003]已知的专利申请,如CN201152409Y公开的《金属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网》,其具体设计方案包括:有带凸台的内层套管,内层套管中至少外圆周与金属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道端部的塑料内层熔融连接,管道连接件与金属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道端部的塑料外层和内层套管的凸台外圆周面熔融连接,管道连接件与内层套管熔融连接为一体并形成一环状U型承插口,环状U型承插口将金属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道端头的塑料外层和塑料内层及管道端面完全熔融包覆,复合管道与复合管道通过管道连接件连接而形成管网。
[0004]该技术方案的问题在于,其内层套管与两端的管道接口连接以后,内层套管的内径小于管道接口的内径,形成了管道内径骤缩结构,使管道连接后内径不连续,容易造成紊流,增大了管道内部的压力,给密封性和管道的承压能力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容易带来管道爆裂和泄露。
[0005]再如CN101248305B公开的《管道接头》,其具体设计方案包括:具有尖锐的管道压入边缘的夹持部件,该压入边缘提供了在管道夹持部件和管道之间的密封。另一种这样的接头包括具有接头体压入边缘的管道夹持部件,该压入边缘提供了在管道夹持部件和接头体之间的密封。
[0006]该技术方案的问题在于,管道接口结构复杂,并且内部管径也存在骤缩部位,所以也存在着紊流、承压和密封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通过与管道接口的内径相同的导引管,实现管道对接后的内经连续,解决了紊流的问题。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0009]—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包括管端对接的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所述第二管道接口通过一个导引管与第一管道接口的端部对接,并且在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的对接位置通过双向螺纹管锁紧连接,在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的管端之间设置有一个由记忆合金、硼硅橡胶或全氟醚橡胶制成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接在所述导引管的外部,所述的密封环寸由记忆合金、硼硅橡胶或全氟醚橡胶制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双向螺纹管的内壁中间具有环状的突起部,突起部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并且分别与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锁紧连接。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双向螺纹管的螺纹的高度,并且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密封环的宽度的一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引管的两端的外表面分别为锥台状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和所述第二管道接口的端部内壁面也设置成与导引管的锥台状的表面相配合的内锥状的表面。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引管与所述第二管道接口对接的一端的锥度大于所述导引管与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对接的一端的锥度。
[0014]所述第一管道接口的端面和第二管道接口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环切凹槽,环切凹槽与所述密封环相适配。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通过具有锥度的导引管将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进行导引连接,并且通过锥面配合的方式达到一次密封的效果,而通过套接在所述导引管外部的密封环达到密封的作用,而由于密封环采用记忆合金、硼硅橡胶、全氟醚橡胶材料制造,所以可以起到耐高温的作用特别是在高温下导致硼硅橡胶、全氟醚橡胶膨胀,其密封效果更好;通过双向螺纹管的双旋向螺纹,同时对第二管道接口和第一管道接口进行旋紧密封,并且在旋紧密封的同时通过突起部对密封块进行压紧,使第一管道接口、第二管道接口和导引管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6]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1-第一管道接口,2_第二管道接口,3-导引管,4-双向螺纹管,5-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包括管端对接的第一管道接口 I和第二管道接口 2,所述第二管道接口 2通过一个导引管3与第一管道接口 I的端部对接,并且在对接位置,第一管道接口 I和第二管道接口 2均与双向螺纹管4锁紧连接,在所述第一管道接口 I和第二管道接口 2的管端之间设置有一个密封环5,所述密封环5套接在所述导引管3的外部,所述的密封环寸由记忆合金、硼硅橡胶或全氟醚橡胶制成。
[0021]进一步的,所述双向螺纹管4的内壁中间具有环状的突起部,突起部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并且分别与第一管道接口 I和第二管道接口 2锁紧连接。
[0022]更进一步的,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双向螺纹管的螺纹的高度,并且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密封环5的宽度的一半,这样使双向螺纹管4与第一管道接口、第二管道接口连接时,密封环5的两端延伸出所述双向螺纹管4的突起部,进而对突起部进行压紧密封。
[0023]进一步的,所述导引管3的两端的外表面分别为锥台状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一管道接口 I和所述第二管道接口2的端部内壁面也设置成与导引管3的锥台状的表面相配合的内锥状的表面。
[0024]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引管3与所述第二管道接口2对接的一端的锥度大于所述导引管3与所述第一管道接口 I对接的一端的锥度。
[0025]所述第一管道接口的端面和第二管道接口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环切凹槽,环切凹槽与所述密封环相适配。
[0026]在安装时,首先将所述导引管安装在第一管道接口内,通过锥面与第一管道接口进行配合,在将导引管固定好以后,套接密封环5,使密封环5的一端与第一管道接口端部的环切凹槽配合,之后再同时将双向螺纹管、第二管道接口套接在导引管的另一端,管口对准以后,旋转双向螺纹管,在双向螺纹的作用下,同时将第一管道接口、第二管道接口旋紧连接,并将第二管道接口向第一管道接口处牵引,最后达到密封连接的作用。
[002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通过具有锥度的导引管将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进行导引连接,并且通过锥面配合的方式达到一次密封的效果,而通过套接在所述导引管外部的密封环达到密封的作用,而由于密封环采用记忆合金、硼硅橡胶、全氟醚橡胶材料制造,所以可以起到耐高温的作用特别是在高温下导致硼硅橡胶、全氟醚橡胶膨胀,其密封效果更好;通过双向螺纹管的双旋向螺纹,同时对第二管道接口和第一管道接口进行旋紧密封,并且在旋紧密封的同时通过突起部对密封块进行压紧,使第一管道接口、第二管道接口和导引管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
[002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包括管端对接的第一管道接口( I)和第二管道接口( 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接口通过一个导引管(3)与第一管道接口的端部对接,并且在对接位置,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均与双向螺纹管(4)锁紧连接,在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的管端之间设置有一个密封环(5),所述密封环套接在所述导引管的外部,所述的密封环由记忆合金、硼硅橡胶或全氟醚橡胶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纹管的内壁中间具有环状的突起部,突起部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并且分别与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锁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双向螺纹管的螺纹的高度,并且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密封环的宽度的一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管的两端的外表面分别为锥台状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和所述第二管道接口的端部内壁面也设置成与导引管的锥台状的表面相配合的内锥台状的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管与所述第二管道接口对接的一端的锥度大于所述导引管与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对接的一端的锥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接口的端面和第二管道接口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环切凹槽,环切凹槽与所述密封环相适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导管的接头组件,包括管端对接的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每个所述第二管道接口通过一个导引管与第一管道接口的端部对接,并且在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的对接位置通过双向螺纹管锁紧连接,在所述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的管端之间设置有一个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接在所述导引管的外部,所述的密封环寸由记忆合金、硼硅橡胶或全氟醚橡胶制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锥度的导引管将第一管道接口和第二管道接口进行导引连接,通过套接在所述导引管外部的密封环达到密封的作用;通过双向螺纹管的双旋向螺纹,对第二管道接口和第一管道接口进行旋紧密封,并且在旋紧密封的同时通过突起部对密封块进行压紧,使第一管道接口、第二管道接口和导引管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
【IPC分类】F16L19/03
【公开号】CN205207966
【申请号】CN201520963383
【发明人】张旺峰, 王玉会, 颜孟奇, 李野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