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线接头的辅助拉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276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线接头的辅助拉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电讯产品的排线接头,特别是指一种具美观、便于收合特性,且可辅助拉拔而与相对的插接座分离的排线接头结构。
现有较常见的排线接头,有如

图1所示,其是单纯地以压迫方式,使插接头6内的端子以预设的尖部刺穿排线3的绝缘层而形成一电性连接,藉以使该插接头6与另一结合于电路板或其它装置的插接座时,其排线3得以与该电路板或装置的线路连通;然而,此种排线3与插接头6的组合结构,其由于插接头6本身体积极小,且一般使用的环境(如个人电脑的内部)空间也有限制,因此,极不易有效以手握持,而通常使用者会直接拉扯排线3,以使插接头6与插接座分离,长久如此或有施力不当的情形时,极易造成插接头6与排线3的松脱,或使排线3内部断线,而有接触不良,影响讯号传输的情形产生。
为改进此一现象,另有如图2、图3所示的排线接头结构所示的产品,其主要是于排线3伸入插接头4内的同时,也以一柔性片状的拉扯体41穿入,通过该插接头4嵌夹固定排线3时,也使该拉扯体41受夹固(如图2所示),而该拉扯体41的二端部则可依需要而加以结合,以便于以手指伸入该拉扯体41中间圈绕的部位而将插接头4轻易拔起;另有如图3所示的结构,其以一拉索51的二端部分别固定于插接头5的二端侧,使用时,也可直接拉持该拉索51,而可将插接头5于插接座上拔起;然而,上述图2、图3所示结构,其41或51都是完全外露的设计,不但外观上缺乏美感,且造成配线紊乱并影响空间的利用。
依本实用新型的此种排线接头的辅助拉拔结构,其插接头顶侧中央呈一向下凹陷的弧面,使该拉索于完全平直伸展时,其中段仍可外露于插接头的顶面,而便于使用者拉持该拉索,此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1、不易松脱、断线,接触良好;2、外型美观、少占空间;3、操作方便。
图示元件对照表1、4、5、6 插接头11 侧滑槽12 上槽缝
13凹弧面2、51 拉索21挡止部3 排线41拉扯体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由其参照图5的使用动作示意图所示,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插接头1与拉索2等二部分,其中该插接头1以压迫方式,使其内部的端子以预设的尖部刺穿排线3的绝缘层而形成一电性连接,而于插接头1顶侧的中段呈一下陷的凹弧面13,且插接头1顶面的中央部位并设有一上槽缝12向二侧延伸,而插接头1二端部侧面则向中段分别延伸一适当长度的侧滑槽11,并使该二侧滑槽11与前述上槽缝12连通,拉索2是一具弹性可曲挠的长条体,其二端部分设有横向延伸的挡止部21;以该上槽缝12容置一拉索2,使该拉索2二端的挡止部21横向伸入插接头1的侧滑槽11内形成可滑移的组合形态;当拉索2的二挡止部21于侧滑槽11向插接头1二旁侧方向滑移时,其拉索2自然形成向下贴近收合于上槽缝12内的状态(但仍会于凹弧面13部位外露于插接头1顶面,如图4所示),以利收存并兼具有美观效果;而若有将插接头1于插接座上拔起的需求时,则使用者可以手指侧向伸入凹弧面13握持拉索2,并向上提起,此时拉索2二端的挡止部21受力而向中央靠合,拉索2中央形成向上曲缩的形状变化(如图5所示),以利于配合持握拉拔的动作。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排线接头的辅助拉拔结构确实具有使用便利、保持美观等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排线接头的辅助拉拔结构,主要包括插接头(1)与拉索(2)二部分;其特征在于其中插接头(1)内部的端子刺穿排线(3)的绝缘层形成一电连接,该插接头(1)顶面的中央部位并设有一上槽缝(12)向二侧延伸,而插接头(1)的二端部侧面则向中段分别延伸一侧滑槽(11)与前述上槽缝(12)连通;拉索(2)是一具弹性可曲挠的长条体,其二端部分设有横向延伸的挡止部(21),该拉索(2)容置于前述插接头(1)顶面的上槽缝(12)内,且二挡止部(21)横向伸入侧滑槽(1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接头的辅助拉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插接头(1)顶侧的中段呈一下陷的凹弧面(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排线接头的辅助拉拔结构,涉及一种便于收合,且可辅助拉拔的排线接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易松脱、易断线、接触不良、影响讯号传输、缺乏美感、影响空间利用、操作不便等问题;其主要是于与排线结合的插接头顶侧设有一上槽缝,而于插接头二端部侧面向中段分别延伸一适当长度的侧滑槽与该上槽缝连通,且该插接头顶侧中央呈一向下凹陷的弧面,而上槽缝内则可供容置一具弹性可曲挠的拉索,该拉索的二端部分设有横向延伸的挡止部,可伸入插接头的侧滑槽内,利用二挡止部于侧滑槽内滑移,可使拉索形成向上曲缩或向下贴近于插接头顶侧的形状变化,以利于配合以手持握拉拔或收合的不同需求;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电讯产品。
文档编号H01R12/24GK2544425SQ0221687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7日
发明者李文隆 申请人:李瑞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