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的连接件及包括该连接件的组装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4241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板的连接件及包括该连接件的组装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的连接件及包括该连接件的组装件。板的连接件包括:本体,其限定出用于容纳第一板件的插槽;以及从本体一体地突伸出的插接部,其构造成用于卡接配合入第二板件的插孔中;其中,插槽具有的延伸方向与插接部的突伸方向大体平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板件,无需借助其它工具就可以实现板件与连接件之间的拆装。
【专利说明】
板的连接件及包括该连接件的组装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板的连接件及包括该连接件的组装件。
【背景技术】
[0002]在电气设备领域,经常涉及板件之间的连接,例如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的连接。在现有技术中,当连接需相互垂直的两个PCBA时,通常提供两个带螺纹孔的固定块并将这两个固定块安装在第一个PCBA上,同时在第二个PCBA上开设通孔。组装时,将两个PCBA相互垂直,并使第二个PCBA的通孔与第一个PCBA上的固定块的螺纹孔对齐,再旋拧螺栓加以固定即可。
[0003]这样的连接方式较为不便,因此,行业内存在着对PCBA的连接方式进行改进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板的连接件及包括该连接件的组装件以使两个板件之间的连接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0005]为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中,提供一种板的连接件,包括:本体,其限定出用于容纳第一板件的插槽;以及从本体一体地突伸出的插接部,其构造成用于卡接配合入第二板件的插孔中;其中,插槽具有的延伸方向与插接部的突伸方向大体平行。这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板件,无需借助其它工具就可以实现板件与连接件之间的拆装。并且,通过插接部和插槽所提供的两个支点,能够有效地相对于第一板件稳定第二板件,防止第二板件相对于第一板件的偏转和脱接。此外,这也是一种更经济也更有效率的组装方式。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插接部具有可弹性变形的舌片。这样,通过舌片的弹性变形可以简单实现连接件与第二板件的连接与脱离。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插接部具有沿远离本体的方向面积渐缩的横截面。这样,方便将插接部插入第二板件中以及使插接部与第二板件形成卡接配合。
[0008]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插接部还包括从本体延伸出的杆体,其中舌片从杆体的延伸端向靠近本体的方向相对于杆体倾斜悬伸。这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插接部。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本体包括底壁部、上壁部和下壁部,其中上壁部和下壁部分别从底壁部的相对两端垂直延伸出并与底壁部共同限定出所述插槽。这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本体。
[001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上壁部的远离底壁部的端部处设有垂直于所述上壁部延伸的上延伸壁,插接部安装在上延伸壁上,上壁部和上延伸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这样,易于实现插接部与本体的连接,且增加本体的强度。
[0011]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下壁部的远离底壁部的端部处设有垂直于所述下壁部延伸的下延伸壁,下壁部和下延伸壁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这样,本体的强度进一步增加。
[0012]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下壁部从底壁部延伸的长度大于上壁部从底壁部延伸的长度。这样,提供了对第二板件的连接的可靠的支点,以防止第二板件与第一板件之间产生相对偏转。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组装件,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其具有插孔;以及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前述的连接件,其中第一板件插接在连接件的本体的插槽中,连接件的插接部卡接配合入第二板件的插孔中。这样,通过连接件将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牢固连接起来,无需额外借助工具,简单方便。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第一板件与连接件的插槽底部之间具有凹凸配合的定位榫槽结构。这样,可以防止第一板件与连接件产生安装误差,提高装配的精准度。
[001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附图说明】
[0016]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组装件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件的另一个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件的从图2的相对侧看的示意图;
[0021]图5示出了第一板件的凹槽的示意图;
[0022]图6至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将两个板件相连接的步骤。
[0023]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第一板件;11.凹槽;2.第二板件;21.插孔;3.连接件;4.本体;41.插槽;42.插入口; 43.底壁部;44.上壁部;45.上延伸壁;46.第一加强筋;47.下壁部;48.下延伸壁;49.第二加强筋;5.插接部;51.杆体;53.舌片;6.榫凸;7.底座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连接件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附图或示例。
[0027]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左”、“右”、“向上”、“向下”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0028]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0029]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两个板件例如两个PCBA组装在一起的组装件。参见图1,组装件包括第一板件1、带有插孔21的第二板件2以及连接件3。其中第一板件I和第二板件2大致相互垂直并通过连接件3连接在一起。
[0030]如图2至图4所示,连接件3包括对应于第一板件I的本体4和一体安装在本体4上并对应于第二板件2的插接部5。其中第一板件I提供用于插入第一板件I的插槽41,而插接部5用于插入并卡接至第二板件2的插孔21中,以形成止挡配合。通过插槽41和插接部5,为板的连接提供支点,防止第二板件2相对于第一板件I的产生偏转,增加连接的可靠性。尽管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本体4的具体结构,但是本领域人员可以想到本体4可以有其他结构,只要在该本体4上一体形成有接纳所述第一板件I的插槽41和卡接配合至第二板件2的插接件5的组合,以防止第二板件2相对于第一板件I不当地转动。这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0031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所示的连接件3的实施例。
[0032]如图2至图4所示,本体4为板状结构,包括底壁部43和分别从底壁部43的相对两端垂直延伸出的上壁部44和下壁部47。底壁部43、上壁部44和下壁部37例如可以是模制的一体式结构,它们共同限定出用于插接第一板件I的插槽41。如图1和图2所示,底壁部43作为插槽41的槽底,上壁部44和下壁部47的延伸端限定出与槽底相对的插入口 42。组装时,仅需要将第一板件I从插入口 42向靠近槽底的方向插入即可,拆卸时也仅需要从插槽41沿反向移出第一板件I即可。
[0033]为了防止第一板件I意外脱出,也可以在第一板件I与插槽41之间设置防脱结构。
[003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壁部44远离底壁部43的端部设有垂直于上壁部44延伸的上延伸壁45,并在上壁部44与上延伸壁45之间设有大致垂直的角形第一加强筋46,可以进一步增加连接件3的强度并便于安装插接部5。此外,在下壁部47远离底壁部43的端部设有垂直于下壁部47延伸的下延伸壁48,并在下壁部47与下延伸壁48之间设有大致垂直的角形第二加强筋49。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也可以不设置下延伸壁48和第二加强筋49,或者不设置第一加强筋46,这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35]如图2至图4所示,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下壁部47从底壁部43延伸出的长度大于上壁部44从底壁部43延伸出的长度。可以进一步防止连接件3发生偏转。优选地,下壁部47至少延伸至大致与插接部5的远离本体4的端部对齐或延伸超过组装后的第二板件2的位置。
[0036]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插槽41与第一板件I之间可设有定位用的榫槽结构,例如如图2至图5所示,插槽41底部设有用于与第一板件I的凹槽11 (示出在图5中)配合的榫凸6 ο将第一板件I插接入连接件3的插槽41中时,第一板件I上的凹槽11与连接件3上的榫凸6配合定位,且连接件3的插接部5穿设进第二板件2上的插孔21中并与第二板件2卡接,使第一板件1、第二板件2以及连接件3更加精准地定位,降低组装误差。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榫凸形成在第一板件I上,而凹槽形成在本体I的插槽41内,这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7]插接部5从本体4一体突伸出,具体在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插接部5安装在下壁部44的上延伸壁45背向底壁部45的侧面上,而插入口 42的敞开方向朝向插接部5。
[0038]插接部5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杆体51以及连接在杆体51上并能够在第二板件2与插接部5连接后与第二板件2形成止挡配合的舌片53。其中,杆体51从本体4的上延伸壁45大致垂直的延伸出,舌片53连接在杆体51的延伸端并向着靠近本体4的方向相对于杆体51倾斜的悬伸,使插接部5大致形成为背向本体4的箭头结构,且插接部5的横截面面积沿远离本体的方向渐缩,可以便于将插接部5插入第二板件2的插孔21中。当插接部5穿设进第二板件2的插孔21中之后,舌片53的悬伸端部与第二板件21背向本体4的侧面形成卡接配合,防止第二板件21意外脱出。而需要拆下第二板件21时,仅需要将舌片53的悬伸端部向杆体51靠拢,从而使插接部5能够反向退出插孔21即可。图2所示的插接部5设有相对的两个舌片53,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舌片53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这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9]为了进一步卡紧第二板件2,在下壁部44的上延伸壁45背向底壁部45的侧面上设有底座部7,插接部5例如一体形成在底座部7上。组装之后,底座部7与舌片53相配合将第二板件2夹持在其中,防止第二板件2移动。
[0040]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组装件的具体组装过程示出在图6和图7中。
[0041]如图6所示,首先,准备好第一板件I和第二板件2,并使第二板件2大致沿垂直于第一板件I的方向沿箭头所示靠近第一板件I。
[0042]接下来如图7所示,将准备好的两个连接件3连接在第一板件I和第二板件2之间,具体为使第一板件I插入到本体4的插槽41中,并使插接部5插入第二板件2的对应的插孔21中并使第二板件2卡在舌片53与底座部7之间,即完成了整个组装过程。虽然图中示出了两个连接件3,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设置两个以上的连接件,这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3]此外,在特定的组装场合,例如板件的一个端部采用其它手段定位的情况下,也可以仅使用一个连接件3对第一板件I和第二板件2进行组装,这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4]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它实施方式。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板的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4),其限定出用于容纳第一板件(I)的插槽(41);以及 从本体(4) 一体地突伸出的插接部(5),其构造成用于卡接配合入第二板件(2)的插孔(21)中; 其中,插槽(41)具有的延伸方向与插接部(5)的突伸方向大体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的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插接部(5)具有可弹性变形的舌片(5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的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插接部(5)具有沿远离本体(4)的方向面积渐缩的横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的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插接部(5)还包括从本体(4)延伸出的杆体(51),其中舌片(53)从杆体(51)的延伸端向靠近本体(4)的方向相对于杆体(51)倾斜悬伸。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的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4)包括底壁部(43)、上壁部(44)和下壁部(47),其中上壁部(44)和下壁部(47)分别从底壁部(43)的相对两端垂直延伸出并与底壁部(43)共同限定出所述插槽(4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的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在上壁部(44)的远离底壁部(43)的端部处设有垂直于所述上壁部(44)延伸的上延伸壁(45),插接部(5)安装在上延伸壁(45)上,上壁部(44)和上延伸壁(45)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46)。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的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下壁部(47)的远离底壁部(43)的端部处设有垂直于所述下壁部(47)延伸的下延伸壁(48),下壁部(47)和下延伸壁(48)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49)。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的连接件(3),其特征在于,下壁部(47)从底壁部(43)延伸的长度大于上壁部(44)从底壁部(43)延伸的长度。9.一种组装件,包括: 第一板件(I); 第二板件(2),其具有插孔(21);以及 连接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3),其中第一板件(I)插接在连接件(3)的本体(4)的插槽(41)中,连接件(3)的插接部(5)卡接配合入第二板件(2)的插孔(21)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板件(I)与连接件(3)的插槽(41)底部之间具有凹凸配合的定位榫槽结构。
【文档编号】F16B5/10GK205559476SQ201620152177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9日
【发明人】沈立伟, 唐永军
【申请人】山特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