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管线自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356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空气管线自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空气的供应设备,特别涉及不需要任何附加动力源和 满足生产线或车间单机对压縮空气的特定压力要求的一种压縮空气管线自增 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大型企业都设有空气压縮站,通过管线向各车间输送压縮空 气。这种输送压缩空气的装置包括截止阀、气动三联体、储气罐。因为用户 多和沿途损失造成很大压降,因此提供给设备的压縮空气压力往往达不到要
求,如压縮空气站的压力为0.8MPa而到设备上的压力仅有0.4MPa。为了满 足设备的需要就得专门装一台气泵,其缺点是不仅要进行专门的电控,而且 气泵噪音大、浪费能源、增加成本,不适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为了避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不仅 设计合理,结构新颖紧凑,既不需要任何附加动力源,又可用己有管线的气体 作为动力就可使任一处的压縮空气进行升压;既体积小,占地面积少,又可在 单机附近插空放置,而且具有运行平稳,无噪音,造价低廉,便于维护以及操 作安全,使用十分方便的一种压縮空气管线自增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压縮空气管线自 增压装置,包括截止阀、气动三联体、储气罐,其特征在于在储气罐顶部一 侧装设支板架,在支板架上部一侧的管线上依序连接截止阀和气动三联体和三 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的一出口连接甲管路的一端,甲管路的另一端与随动阀 的顶进口连通相接;所述的随动阀由阀体、通大气口、侧出口和底出口和随动 阀芯组成,阀体顶面居中处设有顶进口、在顶进口两旁顶面处均设有通大气口; 阀体的两端侧面上均设有侧出口;阀体内装设作往返运动的、中空的随动阀芯, 在随动阀芯的中空区内以隔板分隔成CJ空和CJ空,在C,腔侧的随动阀芯顶面设有与顶进口相连通的小孔,在CJ空侧的随动阀芯底面设有与底出口相连通的
气槽;在CJ空侧的随动阀芯顶面设有与顶进口相连通的小孔,在CJ空侧的随 动阀芯底面设有与底出口相连通的气槽;三通管接头的另一直通出口连接乙管 路的一端,乙管路的另一端与增压器顶部居中处的顶进口连通相接;所述的增 压器由壳体、进入口、单向阀组、双活塞和锁阀组成,壳体顶面居中处设有顶 进口,壳体底面居中处设有接口,两侧的端盖内均连接锁阀,两锁阀的顶面均 设有入口,两入口分别以丙管路与随动阀两端侧面的出口连通相接;在两锁阀 与壳体连接处的顶面均设有进入口 ,两进入口分别以丁管路与随动阀的两底出 口连通相接;在由相同大小的A2腔和BJ空组成的壳体内装设由活塞杆的两端均 连接活塞体的双活塞;与增压器顶部居中处的顶进口位置相对应的活塞杆段上 以密封圈连接支阀体,支阀体的顶、底部内均设有单向阀组,顶部的单向阀组 与增压器顶部居中处的顶进口连通相接,底部的单向阀组与壳体底面居中处设 有接口连通相接,接口以管路连通相接在储气罐上。
所述的随动阀,通过阀芯利用小孔节流的原理,在管线压力的作用下自动 进行左右往复移动,使供给增压器的气源不断换向。
所述的顶部单向阀组由两个单向阀组成,每个单向阀是采用弹簧施压于阀口 的圆球的结构;它们并列装在支阀体内,其中一侧的单向阀的一接口与顶进口 连通相接,另一接口与相应的活塞腔连通;另一侧的单向阀的一接口与顶进口 连通相接,另一接口与相应的活塞腔连通。
所述的底部单向阀组由两个单向阀组成,每个单向阀是采用弹簧施压于阀 口的圆球的结构;它们并列装在支阀体内,其中一侧的单向阀的一接口与接口 连通相接,另一接口与相应的活塞腔连通;另一侧的单向阀的一接口与接口连 通相接,另一接口与相应的活塞腔连通。
上述的顶部单向阀组和底部单向阀组中共有四个单向阀,它们的作用是分 隔管线气源和增压器增压的压縮空气。
所述的每个锁阀由端盖、弹簧和阀头组成,在端盖顶面的阀口内装阀头, 阀头与端盖内腔之间装设弹簧,端盖顶面设有入口,当弹簧施压于阀头后,其 阀口可与相应的增压器壳体内相连通。
所述的每个活塞体的外侧凸缘与同侧的端盖面相接触而构成AJ空。
所述的增压器的壳体两端均装有把手。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装设有使供给增压器的气源不断换向的随动阀和增压器;于增压器内装有用活塞杆连接的双活塞,两个端盖上分别装有用位置控
制的锁阀;由于随动阀通过阀芯利用小孔节流的原理,不断改变增压器的进气
方向,使增压器内的活塞作往复运动,不断地提供被增压的压縮空气。
综以上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设计合理,结构新颖、紧凑,既不需要 任何附加动力源,又可用已有管线的气体作为动力就可使任一处的压縮空气进
行升压;既体积小,占地面积少,又可在单机附近插空放置,而且具有运行平 稳,无噪音,造价低廉,便于维护以及操作安全,使用十分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共有四幅附图。其中-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侧视附图3是图1中的A放大剖视示意附图4是图1中的B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中1、截止阀,2、气动三联体,3、随动阀的顶进口, 4、通大气口, 5、甲管路,6、三通管接头,7、随动阀,8、乙管路,9、阀体,10、侧出口, 11、丙管路, 12、底出口, 13、 丁管路, 14、进入口, 15、入口, 16、锁阀,17、弹簧,18、顶进口, 19、增压器,20、单向阀,21、支阀体, 22、管路,23、储气罐,24、活塞体,25、底接口, 26、支板架,27、阀头, 28、小孔,2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 2、 3、 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它是在输送给车间的压縮 空气管路上安装的管线自增压装置;包括截止阀1、气动三联体2、储气罐 23,其特征在于在储气罐23顶部一侧装设支板架26,在支板架26上部前侧 的管线上依序连接截止阀1、气动三联体2和三通管接头6,三通管接头6的一 出口连接甲管路5的一端,甲管路5的另一端与随动阀的顶进口 3连通相接; 所述的随动阀7由阀体9、通大气口 4、侧出口 10和底出口 12和随动阀芯组成, 阀体9顶面居中处设有顶进口 3、在顶进口3两旁顶面处均设有通大气口4;阀 体9的两端侧面上均设有侧出口 10;阀体9内装设作往返运动的、中空的随动 阀芯,在随动阀芯的中空区内以隔板分隔成CJ空和CJ空,在CJ空侧的随动阀 芯顶面设有与顶进口 3相连通的小孔28,在C,腔侧的随动阀芯底面设有与底出口 12相连通的气槽;在CJ空侧的随动阀芯顶面设有与顶进口 3相连通的小孔
28,在CJ空侧的随动阀芯底面设有与底出口 12相连通的气槽;三通管接头6 的另一直通出口连接乙管路8的一端,乙管路8的另一端与增压器19顶部居中 处的顶进口 18连通相接;所述的增压器19由壳体、进入口 14、单向阀组、双 活塞和锁阀16组成,壳体两端均装有把手29。壳体顶面居中处设有顶进口 18, 壳体底面居中处设有接口25,壳体两侧的端盖内均连接锁阀16,所述的每个锁 阀16由端盖、弹簧17和阀头27组成;两锁阀16的顶面均设有入口 15,两入 口 15分别以丙管路11与随动阀两端侧面的出口 10连通相接;在两锁阔16与 壳体连接处的顶面均设有进入口 14,两进入口 14分别以丁管路13与随动阀7 的两底出口 12连通相接;在由相同大小的A2腔和B!腔组成的壳体内装设由活 塞杆两端均连接活塞体24的双活塞;所述的每个活塞体24的外侧凸缘与相应 的端盖相接触时构成AJ空;与增压器19顶部居中处的顶进口 18位置相对应的 活塞杆段上以密封圈连接支阀体21,支阀体21的顶、底部内均设有单向阀组, 所述的每一单向阀组由两个单向阀20组成,每个单向阀是采用弹簧施压于阔口 的圆球的结构;顶部的单向阀组与增压器19顶部居中处的顶进口 18连通相接, 底部的单向阀组与壳体底面居中处设有接口 25连通相接,接口 25以管路22连 通相接在储气罐23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有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 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 变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压缩空气管线自增压装置,包括截止阀(1)、气动三联体(2)、储气罐(23),其特征在于在储气罐(23)顶部一侧装设支板架(26),在支板架(26)上部一侧的管线上依序连接截止阀(1)和气动三联体(2)和三通管接头(6),三通管接头(6)的一出口连接甲管路(5)的一端,甲管路(5)的另一端与随动阀的顶进口(3)连通相接;所述的随动阀(7)由阀体(9)、通大气口(4)、侧出口(10)和底出口(12)和随动阀芯组成,阀体(9)顶面居中处设有顶进口(3)、在顶进口(3)两旁顶面处均设有通大气口(4);阀体(9)的两端侧面上均设有侧出口(10);阀体(9)底面均布两个底出口(12);阀体(9)内装设作往返运动的、中空的随动阀芯,在随动阀芯的中空区内以隔板分隔成C1腔和C2腔,在C1腔侧的随动阀芯顶面设有与顶进口(3)相连通的小孔(28),在C1腔侧的随动阀芯底面设有与底出口(12)相连通的气槽;在C2腔侧的随动阀芯顶面设有与顶进口(3)相连通的小孔(28),在C2腔侧的随动阀芯底面设有与底出口(12)相连通的气槽;三通管接头(6)的另一直通出口连接乙管路(8)的一端,乙管路(8)的另一端与增压器(19)顶部居中处的顶进口(18)连通相接,;所述的增压器(19)由壳体、进入口(14)、单向阀组、双活塞和锁阀(16)组成,壳体内壳体顶面居中处设有顶进口(18),壳体底面居中处设有接口(25),壳体两侧的端盖内均连接锁阀(16),两锁阀(16)的顶面均设有入口(15),两入口(15)分别以丙管路(11)与随动阀两端侧面的出口(10)连通相接,;在两锁阀(16)与壳体连接处的顶面均设有进入口(14),两进入口(14)分别以丁管路(13)与随动阀的两底出口(12)连通相接;在由相同大小的A2腔和B1腔组成的壳体内装设由活塞杆两端均连接活塞体(24)的双活塞;与增压器(19)顶部居中处的顶进口(18)位置相对应的活塞杆段上以密封圈连接支阀体(21),支阀体(21)的顶、底部内均设有单向阀组,顶部的单向阀组与增压器(19)顶部居中处的顶进口(18)连通相接,底部的单向阀组与壳体底面居中处设有接口(25)连通相接,接口(25)以管路(22)连通相接在储气罐(23)上。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縮空气管线自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顶部单向阀组由两个单向阀(20)组成,每个单向阀(20)是采用弹簧施压于 阀口的圆球的结构;它们并列装在支阀体(21)内,其中一侧的单向阀(20)的一接口与顶进口 (18)连通相接,另一接口与相应的活塞腔连通;另一侧的 单向阀(20)的一接口与顶进口 (18)连通相接,另一接口与相应的活塞腔连 通。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縮空气管线自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单向阀组由两个单向阀(20)组成,每个单向阀(20)是采用弹簧施压于 阀口的圆球的结构;它们并列装在支阀体(21)内,其中一侧的单向阀(20) 的一接口与底接口 (25)连通相接,另一接口与相应的活塞腔连通;另一侧的 单向阀(20)的一接口与底接口 (25)连通相接,另一接口与相应的活塞腔连 通。
4、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縮空气管线自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每个锁阀(16)由端盖、弹簧(17)和阀头(27)组成,在端盖顶面的阀口内 装阀头(27),阀头(27)与端盖内腔之间装设弹簧(17),端盖顶面设有入口(15),当弹簧(17)被顶开时,其阀口可与相应的增压器(19)壳体内相连通。
5、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縮空气管线自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每个活塞体(24)的外侧与同侧的端盖面之间形成AJ空。
6、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縮空气管线自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增压器(19)的壳体两端均装有把手(2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空气管线自增压装置;特征是储气罐顶的支板架上依序装截止阀、气动三联体和三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一出口以甲管路与随动阀顶进口连接;所述的随动阀由阀体、通大气口、侧出口和底出口和随动阀芯组成,其中随动阀芯内分隔成C<sub>1</sub>腔和C<sub>2</sub>腔,三通管接头另一出口以乙管路与增压器顶进口连接;所述的增压器由壳体、进入口、单向阀组、双活塞和锁阀组成。本实用新型不仅设计合理,结构新颖、紧凑,既不需要任何附加动力源,又可用已有管线的气体作为动力就可使任一处的压缩空气进行升压;既体积小,占地面积少,又可在单机附近插空放置,而且具有运行平稳,无噪音,造价低廉,便于维护以及操作安全,使用十分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F17D1/07GK201326907SQ20082023923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9日
发明者刘玉和, 丽 马, 高国鸿 申请人:大连三高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