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井口地下加热及可更换伴热集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937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田井口地下加热及可更换伴热集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属于油田电加热集输工艺领域,具体的是井口地下加热管道集输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单井产量低、含水率较低、原油凝固点低、较独立的区块,采用整体电加热集输,是一种方便、快捷、高效、节约的方法。近年来应用的电磁感应器加热中碳纤维丝伴热集输方式,存在着电热丝接头断裂、电流缺相、低产井、停泵烧损、失窃失盗甚至超温起火等问题,影响油田正常生产,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原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 1)井口电加热器井口加热器是井口部位集油管高频加热装置,为检修方便,通常敷设在地面裸露段(通常an左右),受井下检修作业或野外环境影响,易出现电缆线断裂、 电流缺相、低产井加热器烧坏、停机后不能正常恢复供电、停泵烧损、空合开关跳闸、温度控制不准、失窃失盗等一系列问题;(2)伴热管由于伴热线接头绝缘连接质量不过关、温控器不准或失灵,可导致超温起火、伴热失效,且烧损后无法适时更换;(3)井台控制箱普通的国标控制箱箱门铁皮薄,使用普通柜门锁,箱体内电气元件进水易短路,导致控制系统不防盗、不可靠。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油田提供一种高效、可靠、防盗、安全的加热集输工艺技术,解决长期困扰油田地面集输管道加热瓶颈技术问题,确保电加热集输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油田井口地下加热及可更换伴热集输系统,包括在每一井口地下设置的埋地电加热器、可更换式伴热带保温管连接组成的站间输送管道、电源控制箱及测温探头,所述埋地电加热器,包括进油管、出油管、线圈加热管及加热管防腐套管,进油管及出油管分别焊接在线圈加热管的两端,其中的线圈加热管内还设置有螺旋输送结构,线圈加热管上还设置有热传感器探头管,内置传感器探头;其中的加热管防腐套管,套在线圈加热管的外面,两端设置紧固封头;所述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包括钢管、伴热带,在钢管的外表面焊接固定等长度的伴行管,在钢管及伴行管的外表面喷涂或常压发泡成型聚氨酯保温层,在聚氨酯保温层的外表面挤出包敷聚乙烯外护层, 伴热带从伴行管的一端穿入,从另一端穿出,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上还设置测温探头;上述各部件的连接方式是埋地电加热器的电源线、控制线、传感器探头及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上的测温探头导线连接到位于地面的电源控制箱中;每一个埋地电加热器的进油管口与各自的抽油机井口集输管道法兰密封连接,埋地电加热器的出油管口与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焊接,由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焊接组成的站间输送管道出口与下一级混输站、中转站或联合站的入口连接。为了检修时用金属探测仪可以确认位置,在埋地电加热器的上面设置半封闭的伞型护罩。有益效果本申请集输系统,通过将井口加热器埋入地下,有效解决了井口作业时,电缆线易断裂、电流缺相、低产井加热器烧坏、停机后不能正常恢复供电、停泵烧损、空合开关跳闸、温度控制不准、失窃失盗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站间输送管道采用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解决了由于伴热线接头连接质量不过关,超温起火、伴热失效等问题;该系统控制技术先进、合理、可靠,施工安装快捷,维修方便,运行费用省。

图1为本申请集输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埋地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的纵剖视图。图中埋地电加热器-1,可更换式伴热带保温管_2,电源控制箱_3,测温探头-4, 伞型护罩-5,进油管-11,出油管-12,线圈加热管-13,加热管防腐套管-14,螺旋输送结构-15,传感器探头管-16,紧固封头-17,钢管-21,伴行管-22,保温层_23,外护层-24,伴热带-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说明由图1所示油田井口地下加热及可更换伴热集输系统,包括每一井口地下设置的埋地电加热器1、可更换式伴热带保温管2连接组成的站间输送管道、电源控制箱3、测温探头4,所述埋地电加热器1,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进油管11、出油管12、线圈加热管13及加热管防腐套管14,进油管11及出油管12分别焊接在线圈加热管13的两端,其中的线圈加热管13内还设置为螺旋输送结构15,该螺旋输送结构15的作用是促使原油在线圈加热管13内的运动轨迹呈螺旋状,延长原油在线圈加热管13内的停留时间,达到充分加热的目的;线圈加热管13上还设置有热传感器探头管16,内置传感器探头。其中的加热管防腐套管14,套在线圈加热管13的外面,两端设置紧固封头17。所述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2,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钢管21、伴热带25,在钢管21的外表面焊接固定等长度的伴行管22, 在钢管21及伴行管22的外表面喷涂或常压发泡成型聚氨酯保温层23,在聚氨酯保温层23 的外表面挤出包敷聚乙烯外护层对,伴热带25从伴行管22的一端穿入,从另一端穿出,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2上还设置测温探头;上述各部件的连接方式是埋地电加热器1的电源线、控制线、传感器探头及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2上的测温探头4导线连接到位于地面的电源控制箱3中;每一个埋地电加热器1的进油管11 口与各自的抽油机井口集输管道法兰密封连接,埋地电加热器1的出油管12 口与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2焊接,由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2焊接组成的站间输送管道出口与下一级混输站、中转站或联合站的入口连接。每口井输油管设置的埋地电加热器,预置在半封闭的伞型护罩5下,检修时用金属探测仪可以确认位置。实际生产中,根据油井设计流量、介质初始温度、环境温度、设计的加热温度,确定埋地电加热器及伴热电缆的加热功率。将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2从井口敷设到中转站或联合站,焊接、试压后穿伴热电缆,接头与电源线融接并密封,在管道运行的中间部位连接测温探头元件,用屏蔽线反馈到控制箱3。控制箱3具有供电和测试两种作用,并具有防盗、防水、保温等特点。当管道加热达到设计温度时,控制箱中温控器自动发出断电指令,分别停止给井口埋地电加热器和伴热管道供电,低温时自动接通。当埋地电加热器或伴热带断电时,可报警,利用电阻法测试伴热带断路接头位置,局部挖开,剥离保温层,任意切断再连接,恢复供电。当伴热带多处断路时,从伴行槽一侧将其抽出,全部更换,节省正线开挖人工费、占地费、征地费和管道更新材料费,且大幅缩短施工周期。
权利要求1.油田井口地下加热及可更换伴热集输系统,包括每一井口地下设置的埋地电加热器 (1)、可更换式伴热带保温管(2)连接组成的站间输送管道、电源控制箱(3)及测温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地电加热器(1),包括进油管(11)、出油管(12)、线圈加热管(13)及加热管防腐套管(14),进油管(11)及出油管(12)分别焊接在线圈加热管(13)的两端,其中的线圈加热管(13)内还设置有螺旋输送结构(15),线圈加热管(13)上还设置有热传感器探头管(16),内置传感器探头;其中的加热管防腐套管(14),套在线圈加热管(13)的外面,两端设置紧固封头(17);所述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2),包括钢管(21)、伴热带(25),在钢管 (21)的外表面焊接固定等长度的伴行管(22),在钢管(21)及伴行管(22)的外表面喷涂或常压发泡成型聚氨酯保温层(23),在聚氨酯保温层(23)的外表面挤出包敷聚乙烯外护层 (24),伴热带(25)从伴行管(22)的一端穿入,从另一端穿出,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2)上还设置测温探头(4);上述各部件的连接方式是埋地电加热器(1)的电源线、控制线、传感器探头及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2)上的测温探头导线连接到位于地面的电源控制箱中;每一个埋地电加热器(1)的进油管(11) 口与各自的抽油机井口集输管道法兰密封连接,埋地电加热器(1)的出油管(12) 口与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2)焊接,由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2) 焊接组成的站间输送管道出口与下一级混输站、中转站或联合站的入口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井口地下加热及可更换伴热集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埋地电加热器(1)的上面设置半封闭的伞型护罩(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井口地下加热及可更换伴热集输系统,包括在每一井口地下设置的埋地电加热器、可更换式伴热带保温管连接组成的站间输送管道及电控箱、测温元件,所述埋地电加热器内设置有螺旋输送结构,所述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的伴热带可从伴行管的一端穿入,从另一端穿出。本申请通过将井口加热器埋入地下,有效解决了井口作业时,电缆线易断裂、失窃失盗等问题;另外站间输送管道采用可更换伴热带保温管,解决了由于伴热线接头连接质量不过关,超温起火、伴热失效等问题;该系统控制技术先进、合理、可靠,施工安装快捷,维修方便,运行费用省。
文档编号F17D1/18GK202074233SQ2011200953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日
发明者周其山, 李树庆, 汤刚, 王德蛟, 郜玉新 申请人:大庆石油管理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