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核桃乳液生产用的精准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32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液生产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适用于核桃乳液生产用的精准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核桃乳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并且适宜各类人群,是一种市场极大的保健养生饮料;核桃乳的生产需要经过灌装工序,一般的灌装装置不能考虑到温度和压力对灌装中的影响,温度对造成液体体积膨胀,压力会加快灌装速度,由此造成灌装中液体喷溅的现象,影响车间环境,导致食品出现安全隐患;对此,本公司根据多年研究经验,研制出一种适用于核桃乳液生产用的精准灌装装置,在壳体内安装液位测量器和温感器,可通过操控台实时监视壳体内液体的温度和液位,支架上的液位测量器可实时监测灌装瓶子的液位,流量测量计可准确测量灌装中的液体流量,第一液位测量器和温感器的数据经操控台传至终端,经终端处理反馈,操控台可调整流量测量器和第二液位测量器的报警上限,实现精准灌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智能化、可实时监测壳体内温度和液位以及灌装精准的适用于核桃乳液生产用的精准灌装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核桃乳液生产用的精准灌装装置,包括壳体、灌注头和支架,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第二液位测量器,所述支架的一侧支腿上设置有可控制进液口和灌注头的操控台,所述灌注头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所述灌注头上设置有流量测量器,所述壳体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温感器,所述壳体内部顶端设置有第一液位测量器。

所述支架和壳体为焊接。

所述操控台与支架为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液位测量器和第二液位测量器均为磁吸式液位测量器。

所述壳体的底部为锥形。

所述灌注头的数量若干,优选为4个。

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内安装第一液位测量器和温感器,实现对壳体内液位和温度的实时监测,灌注头上的流量测量器可监测单位时间内的灌注流量,防止壳体内液位或温度的变化对灌注速度造成大的影响,造成液体喷溅或灌注不均;第二液位测量器可实时监测灌装瓶的液位变化,防止灌注过量;操控台上传第一液位测量器和温感器的数据至终端并可根据终端反馈回来的信息对第二液位测量器和流量测量器的报警上限进行修改,实现精准灌装;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智能化、可实时监测壳体内温度和液位以及灌装精准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液口;2、第一液位测量器;3、温感器;4、支架;5、操控台;6、横杆;7、第二液位测量器;8、流量测量器;9、灌注头;1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核桃乳液生产用的精准灌装装置,包括壳体10、灌注头9和支架4,所述壳体10的顶端设置有进液口1,所述壳体10的两侧设置有支架4,所述支架4的底部设置有横杆6,所述横杆6上设置有第二液位测量器7,所述支架4的一侧支腿上设置有可控制进液口1和灌注头9的操控台5,所述灌注头9设置在壳体10的底部,所述灌注头9上设置有流量测量器8,所述壳体10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温感器3,所述壳体10内部顶端设置有第一液位测量器2。

所述支架4和壳体10为焊接。

所述操控台5与支架4为螺栓连接,便于维修。

所述第一液位测量器2和第二液位测量器7均为磁吸式液位测量器,便于安装和更换。

所述壳体10的底部为锥形,有利于灌注。

所述灌注头9可为4个。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通过进液口1注入乳液,第一液位测量器2可对壳体10内液位进行测量,温感器3可对壳体10内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数据传至操控台5,操控台5传递数据至终端,终端分析处理并反馈信息至操控台5,操控台5可对第二液位测量器7和流量测量器8的报警上限进行修改,流量测量器8可测量单位时间内的乳液流速,并上传数据至操控台5,第二液位测量器7可实时监测灌装瓶的液位变化,避免满溢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10内安装第一液位测量器2和温感器3,实现对壳体10内液位和温度的实时监测,灌注头9上的流量测量器8可监测单位时间内的灌注流量,防止壳体10内液位或温度的变化对灌注速度造成大的影响,造成液体喷溅或灌注不均;第二液位测量器7可实时监测灌装瓶的液位变化,防止灌注过量;操控台5上传第一液位测量器2和温感器3的数据至终端并可根据终端反馈回来的信息对第二液位测量器7和流量测量器8的报警上限进行修改,实现精准灌装;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智能化、可实时监测壳体10内温度和液位以及灌装精准的优点。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