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拓扑式远程加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958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拓扑式远程加油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品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拓扑式远程加油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石油危化行业事故频发不断,这些事故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命造成了危害,还给企业形象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加油站作为城市发展及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布局的合理性、使用安全性、管理科学性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城市加油配送系统主要是以加油站为销售终端,油库的油品通过油罐车配送至各加油站,密闭卸入埋地卧式储罐内,然后通过加油机销售给客户。但是,成品油多属于易燃易爆、易挥发物质,在公路装卸及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且油罐车运输会降低油品质量,导致油品变差,此外,成品油需要量不断提高,公路运输压力增大,运输成本高;另外,加油站内的埋地卧式储罐和阻火呼吸阀,虽然进行了多次油气回收,仍做不到密闭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拓扑式远程加油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运输油品安全性低、油品质量低、公路运输压力大、运输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拓扑式远程加油系统,包括油品存储端设备、多个加油用户端设备和用于连接所述油品存储端设备与多个加油用户端设备的传输装置;

所述油品存储端设备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泵站和与所述泵站连接的多个储油罐;

所述加油用户端设备包括显示器和加油机,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过光缆连接,每个所述加油用户端设备的入口处均设置有压力调节阀;

所述传输装置为输油管道,所述输油管道呈环形和/或树形布置。

其中,所述输油管道包括一条主流管道,所述主流管道以所述油品存储端设备为起点呈环形布置。

其中,所述主流管道上连接有多条支流管道,每条所述支流管道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加油用户端设备。

其中,所述输油管道包括多条主流管道,多条所述主流管道以所述油品存储端设备为起点呈树形布置。

其中,每条所述主流管道上连接有多条支流管道,每条所述支流管道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加油用户端设备。

其中,所述输油管道为双层有间隙压力管道,包括同轴套设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内管为承压管,用于输送流体,外管为保护管,用于防护各类破坏及土壤腐蚀,同时可有效防止内管物料泄露到周边区域,避免环境污染。

其中,所述光缆铺设于所述环形空间内。

其中,所述环形空间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泄露检测装置。确定管道是否发生泄露,并确定泄漏点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拓扑式远程加油系统,通过将油罐车运输改为输油管道配送,实现远程输油;油品作为流体介质在密闭的管道内,在压差的作用下向前运行,从根本上改善原料运输的安全状况;管道运输避免轻质组分散失、杂质和水分对油品的污染;管道埋藏于地下,缓解城区公路运输的压力,降低运输成本,运行温度稳定,挥发程度小,实现零排放或微排放,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可根据区域实际工况选择环形或树形或二者的结合布置输油管道,适应和调节范围广,不会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拓扑式远程加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拓扑式远程加油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拓扑式远程加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拓扑式远程加油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

1、油品存储端设备;2、加油用户端设备;3、输油管道;4、压力调节阀;

11、储油罐;12、泵站;13、控制器;

21、加油机;22、显示器;

31、主流管道;32、支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拓扑式远程加油系统,包括油品存储端设备1、多个加油用户端设备2和用于连接油品存储端设备1和多个加油用户端设备2的传输装置;油品存储端设备1包括控制器13、与控制器13连接的泵站12和与泵站12连接的多个储油罐11;加油用户端设备2包括显示器22和加油机21,显示器22与控制器13通过光缆连接,在进入各加油用户端设备2的入油口处设置有压力调节阀4;传输装置为输油管道3。输油管道3根据辐射区域的地形特点及辐射半径等要求进行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输油管道3进行环形布置。输油管道3包括一条主流管道31,主流管道31以油品存储端设备1为起点呈环形布置。主流管道31上连接有多条支流管道32,每条支流管道32上均设置有一个加油用户端设备2。

通过将油罐车运输改为输油管道3配送,实现远程输油;油品作为流体介质在密闭的管道内,在压差的作用下向前运行,从根本上改善原料运输的安全状况;管道运输避免轻质组分散失、杂质和水分对油品的污染;管道埋藏于地下,缓解城区公路运输的压力,降低运输成本,运行温度稳定,挥发程度小,实现零排放或微排放,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油品存储端设备1为油库或与油库相连的集中存储站,集中存储站分为一级站点和二级站点,根据辐射区域的空间地理现状,一级站点尽量设置在远离城区的适当位置,油库到一级站点采用管道配送,若有需要,将二级站点设置在主城区内。油品分牌号增压管输至各加油用户端设备2。储油罐11埋藏于地下,一二级站点的单罐容积可以为30立方米和40立方米两种类型,储油罐11采用FF双层油罐。泵站12包括多个输油泵,可以在每个储油罐11的出口处设置一个输油泵,也可以将同类油品的两个储油罐11进行底部连接,即其中一个储油罐11固定为发油罐,另一个储油罐11固定为卸油罐,卸油罐内的油品通过底部连接向发油罐补给,发油罐上设置有输油泵。

输油泵分为功率不同的大泵和小泵,在夜间车辆少的时候,只运行小泵;当加油车辆逐渐增多时,管网压力降低,小泵不能满足输送要求,当管网压力降低到某一限定值时,控制器13输出启泵信号,几台大泵可根据输油量顺次启动,保持管网压力及输量。当加油车辆逐渐减少时,管网压力会升高,当压力值高于某一限定值时,控制器13输出停泵信号,几台大泵按照后启先停的顺序进行停泵作业,从而维持管网压力及输量。

加油用户端设备2可以设置在各居民小区、集中办公区及主要支干道,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高效加油的需求。由于各加油用户端设备2分散布置,每个加油用户端设备2的加油机21数量不宜超过2台,每台加油机的枪数,可根据区域(双枪或四枪)需求进行配置。压力调节阀4的设置,保持干线的输送压力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保持阀后压力始终稳定并确保阀后到加油机21之间管道、设备不超压。

同时,油品存储端设备1处还设置有零管及泵控制系统,通过远程通信实现各加油机21与泵的连锁控制。加油用户端设备2处还设置有视频监控器、语音对讲机、油气回收装置等,依托现代网络及信息化,实现人机对话、线上各种加油预定及支付。油气回收装置主要采用冷凝和膜分离的原理进行油气回收,占地空间小,成本低。在使用时,用户可通过操作显示器22,控制加油机21供油,如果遇到问题,可通过语音对讲机求助。

由于油品存储端设备1与加油用户端设备2距离较远,且管道瞬时输量大、沿线地形复杂,管网交错,输油管道3采用双层有间隙压力管道,包括同轴套设的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并依靠管间定位装置来确保管道中心对称及整体稳定性。内管和外管相互独立,其材料根据需要可相同也可不同,内管为承压管,用于输送流体,外管为保护管,用于防护各类破坏及土壤腐蚀,同时可有效防止内管物料泄露到周边区域,避免环境污染。环形空间根据需要可填充保温层、铺设通信光缆或布置泄露检测装置等。

多个泄露检测装置间隔设置于环形空间内,泄露检测装置采用连续检测方式,包括传感器和电缆,通过传感器检测其所在环境的湿度、温度、PH值、压力和导电性的变化,既能确定管道是否发生泄露,也能确定泄漏点的位置。检测精度高,效果好。

实施例二

图3和图4示出了实施例二,其中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应的零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仅描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区别之处在于,输油管道3包括多条主流管道31,多条主流管道31以油品存储端设备1为起点呈树形布置。每条主流管道31上连接有多条支流管道32,每条支流管道3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加油用户端设备2。各加油用户端设备2呈分支状布局,且油品存储端设备1到达各加油用户端设备2的距离不同、输量也不同,在每个支流管道32的入口设置独立的泵站12,避免出现局部偏流。

另外,可根据区域实际工况,将输油管道3进行环形和树形二者组合式布置,适应范围广,尽量不要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为主。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