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气体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213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气体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自动气体充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气瓶充气通常采用人工进行操作,其工作强度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气体充装机,该全自动气体充装机的结构合理,其能高效对气瓶进行充气,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自动气体充装机,包括机架、电机、角度分割器、转盘、多个气瓶模具、用于投放气瓶的料槽、装盖组件、注气组件、抓取组件以及分离组件;

所述转盘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角度分割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角度分割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转盘相连,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

多个所述气瓶模具均匀且可活动地设在所述转盘的周向,所述料槽安装于所述机架且所述料槽的出口端选择性地与所述气瓶模具对应,所述装盖组件用于将瓶盖安装在所述气瓶上,所述注气组件用于对所述气瓶进行充气,所述抓取组件用于对充气后的所述气瓶进行抓取且将所述气瓶抓取至所述分离组件;

所述料槽、所述装盖组件、所述注气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和所述分离组件依次分布在所述转盘的周向。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料槽包括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为弧线段,所述第二段为直线段,所述第二段的出口与所述气瓶模具选择性地对应。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气体充装机还包括整形组件,所述整形组件位于所述料槽与所述装盖组件之间,所述整形组件包括固定部和第一气缸,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且位于所述转盘的一侧,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气瓶的瓶口相匹配,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所述转盘的另一侧且用于推动所述气瓶模具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固定部。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盖组件包括第二气缸、连接板和吸嘴;

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嘴连接,所述吸嘴朝向所述转盘延伸;

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吸嘴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转盘。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气体充装机还包括固定板和两块支撑板;

两块所述支撑板对应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其中一块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与另外一块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转盘位于所述固定板和两块所述支撑板围合的区域内,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注气组件包括第一油缸、第二油缸以及注气接头;

所述注气接头用于向所述气瓶内注气;

所述第一油缸设置于所述机架且位于所述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二油缸设置于所述机架且位于所述转盘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油缸和所述第二油缸用于对所述气瓶与瓶盖进行压紧。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支架、第三气缸、第六气缸和气瓶抓手;

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支架相对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远离所述转盘的一侧,所述第六气缸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架之间,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第六气缸相连且用于控制所述气瓶抓手,所述气瓶抓手用于对所述气瓶进行夹取,所述第六气缸用于控制所述气瓶抓手沿平行于所述转盘所在平面的方向往复移动。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组件包括第四气缸、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五气缸;

所述第四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三滑槽均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三滑槽均呈倾斜状且具有用于所述气瓶滑落的通道,所述第四气缸与所述第一滑槽相连,所述第四气缸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连通或者错开;

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分布在所述转盘的周向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五气缸设置于所述机架且与所述第三滑槽相连,所述第五气缸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滑槽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转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全自动气体充装机的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强,其工作效率高,单位时间产出量大,有利于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气体充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第三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第四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第五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机架;110-转盘;120-角度分割器;130-固定部;131-第一气缸;140-气瓶模具;150-料槽;161-吸嘴;162-连接板;163-第二气缸;171-第一油缸;172-第二油缸;173-注气接头;181-第六气缸;182-第三气缸;183-气瓶抓手;191-第四气缸;192-第一滑槽;193-第二滑槽;194-第三滑槽;195-第五气缸;200-支撑板;210-固定板;300-气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气体充装机,该全自动气体充装机包括机架100、电机、角度分割器120、转盘110、多个气瓶模具140、用于投放气瓶300的料槽150、装盖组件、注气组件、抓取组件以及分离组件。

具体地,该机架100为框架结构。

参阅图1,其中,电机和角度分割器120均安装在机架100上。其中,电机的输出轴和角度分割器120的输入端相连,角度分割器120的输出端与转盘110的中部相连,由此,可以理解为转盘110间接安装在机架100上,且电机和角度分割器120能够驱动转盘110按照一定角度转动。

本实施例中,气瓶模具140具有容纳气瓶300的容纳腔,且该容纳腔的一端开口,气瓶300则通过该开口端安装在容纳腔中,其中,多个气瓶模具140均匀安装在转盘110的周向,具体可在转盘110的周向设置阶梯孔,而将气瓶模具140安装在阶梯孔中,同时,也使得气瓶模具140能够沿转盘100的轴向滑动。需要说明的是,该容纳腔并非完全将气瓶300装入其内,其高度低于气瓶300,以便气瓶300的瓶口位于气瓶模具140外部。

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料槽150用于将气瓶300投放至气瓶模具140中,料槽150包括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为弧线段,第二段为直线段,根据气瓶模具140的具体数量,将料槽150设置在转盘110相应位置的上方,由此,当转盘110转动一定角度,气瓶模具140即可达到料槽150的出口端,由此,气瓶300从第一段进入,经第二段后即可进入气瓶模具140的容纳腔中。

本实施例中,全自动气体充装机还包括整形组件。

参阅图4,整形组件位于料槽150与装盖组件之间,整形组件包括固定部130和第一气缸131,固定部130固定设置于机架100且位于转盘110的一侧,固定部130与气瓶300的瓶口相匹配,第一气缸131设置于转盘110的另一侧且用于推动气瓶模具140靠近或者远离固定部130,由此,当第一气缸131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一气缸131即可推动对应的气瓶模具140朝向固定部130移动。

参阅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装盖组件包括第二气缸163、连接板162和吸嘴161。

第二气缸163固定设置于机架100,连接板162的一端与第二气缸163的活塞杆连接,连接板162的另一端与吸嘴161连接,吸嘴161朝向转盘110延伸;第二气缸163用于驱动吸嘴161靠近或者远离转盘110。其中,该吸嘴161可与外部的负压发生装置相连,以使吸嘴161产生负压,从而用于吸附瓶盖,此外,该吸嘴161也可以采用吸盘替代,这样,当第二气缸163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二气缸163即可带动吸嘴161朝向转盘110移动,从而将瓶盖安装在气瓶300上。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全自动气体充装机还包括固定板210和两块支撑板200。

两块支撑板200对应设置于机架100的两侧,固定板210的一端与其中一块支撑板200相连,固定板210的另一端与另外一块支撑板200相连,转盘110位于固定板210和两块支撑板200围合的区域内,第二气缸163安装于固定板210上。

本实施例中,注气组件包括第一油缸171、第二油缸172以及注气接头173。

其中,第一油缸171设置于机架100上且位于转盘110的一侧,第二油缸172设置于机架100且位于转盘110的另一侧,第一油缸171与第二油缸172相对设置。注气接头173设置在机架100上且与外部的气源连通。

其中,充气时,第一油缸171首先将瓶盖与气瓶300分离,然后通过注气接头173对气瓶300内进行充气,待充气完成以后,第一油缸171朝向第二油缸172移动,同时,第二油缸172的活塞杆朝向第一油缸171移动,如此,使得瓶盖与气瓶300相互压紧。

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抓取组件包括支架、第三气缸182、第六气缸181和气瓶抓手183。

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架相对设置于固定板210的远离转盘110的一侧,支架可以为板状结构,第六气缸181设置于两个支架之间,第三气缸182与第六气缸181相连且用于控制气瓶抓手183,气瓶抓手183用于对气瓶300进行夹取,第六气缸181用于控制气瓶抓手183沿平行于转盘110所在平面的方向往复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气瓶抓手183可以为机械夹爪,从而完成对气瓶300的夹取,当气瓶抓手183夹取气瓶300后,第六气缸181工作,第六气缸181带动第三气缸182朝向转盘110的外部移动,以便后续对气瓶300的收集。此外,在气瓶抓手183上还设置有重力感应器(图中未示出),以对气瓶300的重量进行测量。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气瓶300的收集,分离组件包括第四气缸191、第一滑槽192、第二滑槽193、第三滑槽194和第五气缸195。

第四气缸191固定设置于机架100上,第二滑槽193和第三滑槽194均设置于机架100上,第一滑槽192、第二滑槽193和第三滑槽194均呈倾斜状且具有用于气瓶300滑落的通道,第四气缸191与第一滑槽192相连,即第一滑槽192连接于第四气缸191的活塞杆,第四气缸191用于控制第一滑槽192与第二滑槽193连通或者错开;其中,第一滑槽192与第二滑槽193的相对高度不一致,第一滑槽192的高度大于第二滑槽193的高度,此处的连通是指,第一滑槽192的出口端与第二滑槽193的入口端对应,如此,当气瓶300进入第一滑槽192时,其在重力作用下即可滑落至第二滑槽193。

第三滑槽194与第二滑槽193分布在转盘110的周向且相邻设置,第五气缸195设置于机架100且与第三滑槽194相连,第五气缸195用于控制第三滑槽194靠近或者远离转盘110。其中,第一滑槽192、第二滑槽193和第三滑槽194的结构类似,第三滑槽194由第五气缸195控制,其中,第二滑槽193与第三滑槽19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大致垂直。由于气瓶抓手183上设置有重力感应器,根据测量气瓶抓手183上的气瓶300重量,根据气瓶300的重量不同,即气瓶300是否满足重量的阈值,如满足,则可通过第四气缸191伸出,使气瓶300沿第一滑槽192和第二滑槽193滑落,反之,则通过第五气缸195伸出,使气瓶300沿第三滑槽194滑落,从而对重量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气瓶300加以区分,保证气瓶300的质量。

综上,该全自动气体充装机的结构合理,其能够实现气瓶300的安装、瓶盖的安装、气体的灌装、瓶盖与气瓶300的压紧以及对不合格和合格的气瓶300加以区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气瓶300的充气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