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卸油手孔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5893发布日期:2019-02-15 22:3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双层卸油手孔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手孔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油站的双层卸油手孔井。



背景技术:

加油站的油品补给都是通过卸油手孔井流入地下储油油罐,加油站的频繁补给对卸油手孔井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提出了挑战,要求卸油手孔井的内部配件具有良好的更换性。为了避免加油站的燃料油品渗入地下土壤或者大量油气挥发外逸造成环境污染,对卸油手孔井的密封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有法兰及螺纹接头连接处均不允许直接埋地,防止接头处因锈蚀引发油品渗漏进而污染土壤。另外,加油站地下储油油罐的埋地深度有限,卸油管道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坡度,以便卸油结束后卸油管道中不至于残存燃料油品。

目前加油站中使用的卸油手孔井多为单层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使用到的金属结构件以及金属接头是直接埋在地下的,因此很容易发生油品从接头处渗入土壤的情况,而且这些金属件也容易被地下水侵蚀而遭到破坏。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已成为本行业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卸油手孔井,在传统单层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防护层,从而将所有的金属件与土壤相互隔离,避免了地下水侵蚀金属件以及油品渗入土壤的现象。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层卸油手孔井,包括卸油阀、防溢筒体、支撑座和防护筒体,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相互连通的上端接头和下端接头,所述卸油阀下端插装于上端接头上,卸油阀上端固定连接堵盖,该卸油阀置于防溢筒体的内部,且支撑座与防溢筒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溢筒体的上端固定连接井盖,所述防护筒体套设于防溢筒体的外部,且其上端与防溢筒体固定连接,该防护筒体的底部具有通孔供管道接头穿过,该管道接头的上端与下端接头密封连接,其下端伸出防护筒体的底部用于连接外部管道。

优选地,所述防护筒体内靠近底部处设有防渗传感器,该防渗传感器的电缆通过穿设于防护筒体侧壁的穿线管道与防渗传感器连接,所穿线管道与防护筒体侧壁之间通过管道密封件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溢筒体上端径向向外延伸地形成上边沿,其下端径向向内延伸地形成下边沿,所述下边沿与支撑座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上边沿设有一圈内螺纹孔和一圈外螺纹孔,通过螺栓穿设于井盖与上边沿的外螺纹孔而将井盖固定于上边沿的上侧。

优选地,所述防护筒体上端径向向外延伸地形成上连接部,通过螺栓穿设于该上连接部与上边沿的内螺纹孔而将防护筒体固定于上边沿的下侧,所述防护筒体的上部分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下部分为中空的多面体结构,所述穿线管道固定连接于多面体结构的任一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排油阀,该排油阀通过压板固定于支撑座上,所述排油阀通过管路与下端接头内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管道接头的上端与下端接头相互插接,所述管道接头的上端为插接部,在插接部的下方设有凸台,所述插接部的外侧至少设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径向密封圈,所述凸台靠近插装部的一侧套设一圈轴向密封圈,所述下端接头的内侧壁顶紧于该凸台靠近插装部的一侧而将轴向密封圈挤压变形,所述下端接头内侧壁与插装部接触面为斜面,所述凸台上设有多个螺纹孔,通过连接螺栓穿过支撑座和螺纹孔而将管道接头螺接于支撑座。

优选地,所述卸油阀包括阀体管和置于阀体管内的阀芯,所述阀体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快速接头,另一端固设有插装件,所述插装件与阀体管为一体成型件,所述插装件外侧至少设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径向密封圈,所述阀芯固定连接阀芯驱动杆,该阀芯驱动杆外侧固定连接阀芯扳手,所述阀芯扳手通过阀芯驱动杆旋转阀芯,该阀芯控制所述阀体管内的流体流量。

优选地,所述阀芯扳手在启闭过程中与阀体管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始终≦45°,所述阀芯为球形阀芯,所述阀芯与阀体管之间设有阀芯密封圈,所述快速接头的一端与阀体管螺纹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堵盖,且其外侧设有一圈凹槽。

优选地,所述阀体管靠近插装件处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圈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多个的螺纹孔,该螺纹孔内设有锁紧螺钉,通过锁紧螺钉快速地将阀体管与上端接头相互螺接。

优选地,所述凸起靠近插装件的一侧套设一圈轴向密封圈,所述上端接头的内侧壁顶紧于该凸起靠近插装件的一侧而将轴向密封圈挤压变形,所述上端接头内侧壁与插装件接触面为斜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防溢筒体的外侧还套设一层防护筒体,将支撑座置于防护筒体内,唯一与土壤接触的管道接头可采用耐腐蚀的复合材料例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钢骨架管等,因此本发明采用了双层防护,避免了金属支撑座及其上的接头等部件被直接埋入地下,既可防止燃料油品从支撑座与管道接头的连接处直接渗入土壤,也避免了管道接头连接处受地下水侵蚀而损坏;

2)本发明中防护筒体底部与支撑座之间的空腔为集油槽,在集油槽内设置防渗传感器,万一油品发生渗漏,设置在集油槽内的防渗传感器感知并触发发出报警信号,监控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对此手孔井进行检测和维修,从而对油品渗漏多设一道屏障,杜绝油品进一步渗漏至土壤,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

3)本发明中的管道接头采用插装的方式与支撑座插接固定,通过多道o型密封圈(一道轴向密封圈、两道径向密封圈)进行径向和轴向的密封,且将下端接头内侧壁与管道接头接触面设计为45°的斜面,安装时此斜面挤压轴向密封圈变形而将两者轴向密封,相较于传统的螺纹密封胶固定连接的方式,具有拆、装方便,密封可靠性高,便于后期的更换及维护保养等优点;

4)本发明中的卸油阀与传统的卸油阀相比较,将传统的上部螺纹转接头与快速接头合二为一,用插接件替代下部螺纹转接头,且将插接件与阀体管合二为一,因此减少了零件的个数,降低了产品的材料及装配成本,简化了装配工序,而且减少了两个零件之间的螺纹装配,避免了两处螺纹连接密封失效的隐患;

5)本发明中的卸油阀采用插装的方式与支撑座插接固定,通过多道o型密封圈(一道轴向密封圈、两道径向密封圈)进行径向和轴向的密封,且将上端接头内侧壁与插装件接触面设计为45°的斜面,安装时此斜面挤压轴向密封圈变形而将两者轴向密封,相较于传统的密封胶固定连接的方式,具有拆、装方便,密封可靠性高,便于后期的更换及维护保养等优点,且如果后期卸油阀坏掉可直接更换即可,节约了资源;

6)本发明中的卸油阀整体的结构更加地紧凑,在不降低卸油阀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压缩其整体的高度,同时将卸油阀的阀芯扳手的启闭范围设计为±45°(不同于通常的0-90°),即阀芯扳手启闭的范围从手柄与阀体之间的夹角从-45°到+45°,大大缩小了卸油阀整体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少了安装的空间,便于加油站的改造、设计及施工,且可以将卸油阀组装好后直接使用,极大地降低了现场的安装工作量,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安装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中支撑座、卸油阀和管道接头的组装图;

图5为图4的立体图;

图6为图4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卸油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卸油阀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卸油阀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卸油阀闭合状态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卸油阀半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卸油阀全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5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00-卸油阀,10-阀体管,11-阀芯,12-插装件,13-轴向密封圈,14-径向密封圈,15-锁紧螺钉,16-阀芯驱动杆,17-锁紧螺母,18-凸起,19-阀芯密封圈,20-快速接头,21-凹槽,30-阀芯扳手,31-垫圈,40-堵盖,50-防溢筒体,51-上边沿,52-下边沿,60-支撑座,61-上端接头,62-下端接头,63-排油阀,64-斜面,70-防护筒体,71-防渗传感器,72-管道接头,73-接头密封件,74-穿线管道,75-管道密封件,76-凸台,80-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16所示,一种双层卸油手孔井,包括卸油阀100、防溢筒体50、支撑座60和防护筒体70,所述支撑座60上设有相互连通的上端接头61和下端接头62,所述卸油阀100下端插装于上端接头61上,卸油阀上端固定连接堵盖40,该卸油阀100置于防溢筒体50的内部,且支撑座60与防溢筒体50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溢筒体50的上端固定连接井盖80,所述防护筒体70套设于防溢筒体50的外部,且其上端与防溢筒体固定连接,该防护筒体70的底部具有通孔供管道接头72穿过,该管道接头72的上端与下端接头62密封连接,其下端伸出防护筒体的底部用于连接外部管道。所述防溢筒体50为圆柱体结构,防护筒体70的上部分为圆柱体结构,支撑座60为圆盘状结构,防溢筒体50、卸油阀100、防护筒体70以及支撑座60同轴布置,在支撑座60的正中心为空心通道,该通道向上延伸形成中空的上端接头61,向下延伸形成中空的下端接头62,上端接头和下端接头内部贯通,该管道接头72下端套设接头密封件73,当外部卸油管道套设于管道接头时通过管道密封件将两者密封连接,所述接头密封件与防护筒体的底部螺接。本发明主要用作加油站卸油时油罐车和地下油罐的转接部件,即油罐车中的油品通过本卸油手孔井流入地下油罐,其中,支撑座60螺接于防溢筒体的下边沿52,卸油阀100上的插装件12直接插接于支撑座的上端接头61,且通过凸起上的锁紧螺钉15与上端接头螺接,防溢筒体的上边沿51的上侧螺接井盖80,防护筒体70套于防溢筒体的外侧,其上端螺接于防溢筒体上边沿的下侧,管道接头72从防护筒体的底部穿过且与支撑座60的下端接头相互密封插接连接,本发明采用了双层防护,避免了金属支撑座及其上的接头等部件被直接埋入地下,既可防止燃料油品从支撑座与管道接头的连接处直接渗入土壤,也避免了管道接头连接处受地下水侵蚀而损坏。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防护筒体70内靠近底部处设有防渗传感器71,该防渗传感器的电缆通过穿设于防护筒体侧壁的穿线管道74与防渗传感器连接,所穿线管道74与防护筒体侧壁之间通过管道密封件75密封连接。该管道密封件75与防护筒体的侧壁螺接,防护筒体底部与支撑座60之间的空腔为集油槽,万一油品发生渗漏,会聚集在集油槽内,则会被设置在集油槽内的防渗传感器71感知并触发发出报警信号,监控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对此手孔井进行检测和维修,从而对油品渗漏多设一道屏障,杜绝油品进一步渗漏至土壤,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所述支撑座60上设有排油阀63,该排油阀通过压板固定于支撑座上,所述排油阀63通过管路与下端接头62内部相连通。所述防溢筒体还可用于收集意外溢出的油品,并通过排油阀63和卸油管道排入地下油罐中,避免了油品的浪费以及外逸污染环境。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防溢筒体50上端径向向外延伸地形成上边沿51,其下端径向向内延伸地形成下边沿52,所述下边沿52与支撑座60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上边沿51设有一圈内螺纹孔和一圈外螺纹孔,通过螺栓穿设于井盖80与上边沿51的外螺纹孔而将井盖固定于上边沿的上侧,其中井盖为承重井盖,其可采用菱镁材质、不锈钢材质等等,本手孔井中配置了承重井盖,对于安装的位置基本不受限制,有别于传统的手孔井必须要安装于行车道之外。所述防护筒体70上端径向向外延伸地形成上连接部,通过螺栓穿设于该上连接部与上边沿51的内螺纹孔而将防护筒体固定于上边沿的下侧,所述防护筒体70的上部分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下部分为中空的多面体结构,所述穿线管道74固定连接于多面体结构的任一侧面上。

如图4-7所示,所述管道接头72的上端与下端接头62相互插接,所述管道接头72的上端为插接部,在插接部的下方设有凸台76,所述插接部的外侧至少设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径向密封圈14,所述凸台76靠近插装部的一侧套设一圈轴向密封圈13,所述下端接头62的内侧壁顶紧于该凸台靠近插装部的一侧而将轴向密封圈挤压变形,所述下端接头内侧壁与插装部接触面为斜面64,所述凸台76上设有多个螺纹孔,通过连接螺栓穿过支撑座60和螺纹孔而将管道接头72螺接于支撑座60。斜面64挤压轴向密封圈变形,通过轴向密封圈的变形使得下端接头与插装部轴向密封,该斜面与下端接头62水平截面之间的夹角为45°。插装部的外侧设有两圈密封槽,每个密封槽内设有一个径向密封圈,因此设有两道径向密封圈和一道轴向密封圈进行密封,提高了管道接头72与下端接头62之间的密封性能。

如图8-10,所述卸油阀100包括阀体管10和置于阀体管内的阀芯11,所述阀体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快速接头20,另一端固设有插装件12,所述插装件12与阀体管10为一体成型件,所述插装件12外侧至少设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径向密封圈14,所述阀芯11固定连接阀芯驱动杆16,该阀芯驱动杆16外侧固定连接阀芯扳手30,所述阀芯扳手通过阀芯驱动杆旋转阀芯11,该阀芯控制所述阀体管10内的流体流量。所述阀芯扳手30与阀芯驱动杆16之间通过锁紧螺母17锁定,且在锁紧螺母17与阀芯板手30之间设有密封垫圈31。阀芯驱动杆16一端卡紧于球形阀芯内,另一端穿过阀体管10上的安装孔,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连接阀芯扳手30。卸油阀中的快速接头20上端连接堵盖40,下端与阀体管10螺接,阀体管的插装件12插接于支撑座的上端接头,本卸油阀将传统的上部螺纹转接头与快速接头合二为一,用插接件替代下部螺纹转接头,且将插接件与阀体管合二为一,因此减少了零件的个数,降低了产品的材料及装配成本,简化了装配工序,而且减少了两个零件之间的螺纹装配,避免了两处螺纹连接密封失效的隐患。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阀体管10靠近插装件12处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圈凸起18,所述凸起18上设有多个的螺纹孔,该螺纹孔内设有锁紧螺钉15,通过锁紧螺钉15快速地将阀体管与上端接头61相互螺接。所述凸起18靠近插装件12的一侧套设一圈轴向密封圈13,所述上端接头61的内侧壁顶紧于该凸起靠近插装件的一侧而将轴向密封圈挤压变形,所述上端接头内侧壁与插装件接触面为斜面64。斜面64挤压轴向密封圈变形,通过轴向密封圈的变形使得上端接头与插装件轴向密封,该斜面与上端接头61水平截面之间的夹角为45°。插装件的外侧设有两圈密封槽,每个密封槽内设有一个径向密封圈,因此设有两道径向密封圈和一道轴向密封圈进行密封,提高了卸油阀的密封效果。

如图11-16所示,所述阀芯扳手30在启闭过程中与阀体管1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始终≦45°,所述阀芯11为球形阀芯,所述阀芯11与阀体管10之间设有阀芯密封圈19,所述快速接头20的一端与阀体管10螺纹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堵盖40,且其外侧设有一圈凹槽21。将卸油阀的阀芯扳手的启闭范围设计为±45°(不同于通常的0-90°),即阀芯扳手启闭的范围从手柄与阀体之间的夹角从-45°到+45°,从而大大缩小了卸油阀整体的占用空间。

本发明的操作过程:安装时:本发明中的支撑座60螺接于防溢筒体的下边沿52,卸油阀100上的插装件12直接插接于支撑座的上端接头61,且通过凸起上的锁紧螺钉15与上端接头螺接,防溢筒体的上边沿51的上侧螺接井盖80,防护筒体70套于防溢筒体的外侧,其上端螺接于防溢筒体上边沿的下侧,管道接头72从防护筒体的底部穿过且与支撑座60的下端接头相互插接密封连接,管道接头72的下端连接连通于地下油罐的卸油管道;卸油时,打开井盖80,取下堵盖40,将油罐车上卸油软管的卸油接头与快速接头20相连接,打开卸油阀100,使得油罐车中的油品通过卸油阀和卸油管道流入地下油罐,卸油结束后,关闭卸油阀,如有油品不小心溢出,则打开支撑座60上的排油阀63将溢出的油品排入地下油罐,最后装上堵盖40和井盖80即可。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