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橇装式LNG装车及导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7118发布日期:2019-10-23 01:42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橇装式LNG装车及导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lng充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橇装式lng装车及导液系统。



背景技术:

lng是一种低温、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的介质,他的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的四分之一,仅为同体积水的45%,lng是一种安全、优质、高效、洁净的介质,其可以实现长距离的安全运输,增强了城市燃气调峰和应急能力。

由于其低温特性,通常lng在装卸、导液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闪蒸气(bog),造成较多的液体损耗。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降低lng的装卸、导液过程中的液体消耗,减少bog的产生量,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现有的技术中存在如下缺陷;

1:现有技术用存在一种采用液体气化增压的方式,不可避免产生液体损耗;

2: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装置独立工作,装车与导液一般分开操作;

3:现有技术采用低温液体泵和气化器组合方法,流程复杂,且未考虑lng装车过程;

4:现有技术存在可实现lng的装卸装置,但将潜液泵设置于lng储罐内,其卸车过程只能通过lng槽车自身增压的方法实现,控制性较差,同时设置lng缓冲罐和调压撬,方案组成较复杂,较难实现成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橇装式lng装车及导液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橇装式lng装车及导液系统,包括装车臂撬、以及连接该装车臂撬的导液泵撬;

所述装车臂撬内设置有连接至lng槽车的管路一、连接至lng槽车bog的管路二、用于管路bog再利用的管路三以及用于系统内超压泄放的管路四,所述管路一、管路二、管路三和管路四形成用于利用系统内余压实现lng充装的管路支线;

所述导液泵撬内设置有导液泵,该导液泵上设置有连接bog复热器的管路五。

所述管路一和管路二上均设置有安全阀,该安全阀均连接有eag复热器。

所述管路一上设置有阀门、安全阀、压力表以及装车臂。

所述管路一在装车臂撬内共设置有两条,且通过管路支线连通,并接至管路四上。

所述管路二上设置有阀门、安全阀、压力表以及装车臂。

所述管路一、管路二和管路五连通并形成有用于收集装车过程产生bog的管路支线至管路三。

所述导液泵撬内设用于槽车对槽车导液的导液泵,该导液泵包括有导液泵一和导液泵二。

所述导液泵一和导液泵二上均连接有用于收集导液过程产生bog的管路支线至管路三。

所述导液泵撬内的管路上设置有导液泵、阀门、安全阀、压力表以及温度传感器。

所述导液泵撬内的安全阀连接至eag复热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管路的布局设施使得装车与导液可实现一体化,同时天然气液化装置的余压实现lng的充装,通过导液泵的强制流通提升lng导液速度,可降低lng充装及导液过程bog产生量,缩短了槽车等待时间,过程可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橇装式lng装车及导液系统,包括装车臂撬16、以及连接该装车臂撬16的导液泵撬17,下面对装车臂撬16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装车臂撬16内设置有连接至lng槽车9的管路一1以及连接至槽车气相软管8的管路二2,该管路一1和管路二2上形成有用于节流后可通过管路压力实现lng充装的管路支线,本实施例需要针对该管路支线做重点详细说明;

首先,本实施例在装车臂撬16内共设置有2条相同的管路一1,其管路在延伸至lng槽车9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阀门05、压力表、阀门06、安全阀07、阀门08以及装车臂10,在两条管路一1之间设置有一条管路支线,该管路支线连接于安全阀07和阀门08之间,并在回合端连接管路四4,同时在该管路支线上设置有旁通阀41;同时本实施例在装车臂撬16内功设置有2条相同的管路二2,其管路在延伸至槽车气相软管8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安全阀、压力表、阀门、安全阀以及装车臂10,同时在管路一1和管路二2之间连通有管路支线,该管路支线上同样设置有阀门,当lng装车过程中产生的bog,在上述管线布置中,会通过如下路径进入燃料气系统33;

1:装车过程中产生的bog沿管路一1→装车臂10→管路三3→阀门01→bog复热器31→阀门02→燃料气系统33路径,通过装车臂10管线、bog复热器31复热到常温后进入到燃料气系统33;

2:装车过程产生的bog沿槽车气相软管8→装车臂10→管路三3→阀门01→bog复热器31→阀门02→燃料气系统33路径,通过另一条装车臂10管线、bog复热器31复热到常温后进入到燃料气系统33;

3:导液过程产生的bog分两路:一路沿槽车气相软管8→阀门12→管路三3→阀门01→bog复热器31→阀门02→燃料气系统33路径,通过槽车气相软管8管线、bog复热器31复热到常温后进入到燃料气系统33;另一路沿管路五5→阀门15→管路三3→阀门01→bog复热器31→阀门02→燃料气系统33路径,所述管路五5为潜液泵气相软管管线,通过管路五5、bog复热器31复热到常温后进入到燃料气系统33;

4:若系统出现压力超过限定值,设置在管路一1和管路二2上的压力表会检测到实时数据,并使安全阀起跳,此时连接在安全阀上的管路支线便会连通至eag复热器32,在eag复热器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阀门03和阀门04,并最终通过eag复热器32进入到放散系统34;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设置启动安保管线,在管路一1的上连通有氮气总管7,该氮气总管7的总端形成有两条管路支线并分别接通在管路一1任意一条上的阀门06两侧,且在该两条管路支线上分别设置有阀门09和阀门11,装置启动和出现异常状况时,操作人员可通过关于天然气系统阀门、开启氮气系统阀门,采用氮气置换的方式,使装置处于安全状态。

在装车过程中,当一台槽车装满后,打开其中一条管路一1上的阀门06,并关闭另一管路一1上的阀门06,进行充装,如上交替充装使用,本实施例优选两条管线一1,并不对具体数量进行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对装车臂撬16内的管路一1和管路二2进行增添,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里的管路一1与管路二2的数量相互匹配设置。

其次,针对导液泵撬17进行如下说明;

在导液泵撬17内设置有两个导液泵,分别为导液泵一18和导液泵二19,在导液泵一18和导液泵二19上均设置有连通管路五5的管路支线,该管路支线上分别设置有阀门14和阀门13,同时在接通管导液泵二19的入口端管路上设置有管路支线,该管路支线连通导液泵二18,且该导液泵二18的出口端连通至管路五5,并在该管路支线上设置有阀门20,需要说明的至在管路五5上设置有阀门15,在导液过程中通过下列步骤进行导液;

将较多液体的lng槽车9与管路二2上的装车臂10连接好,管路二2上的阀门6处于关闭状态,打开旁通阀41,进入导液泵撬17,当导液泵一19和导液泵二18的温度达到后,对管路缓慢升压,一定压力的lng进入待充装的lng槽车9中,导液过程中产生bog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收集;

1:通过阀门13和阀门14进入到管路五5,并通过阀门15进入到管路三3,进入设置在管路三3上的bog复热器31,在bog复热器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阀门01和阀门02,当bog复热器31复热到常温后进入到燃料气系统33;

2:通过阀门20进入到管路五5,并通过阀门15进入到管路三3,进入设置在管路三3上的bog复热器31,在bog复热器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阀门01和阀门02,当bog复热器31复热到常温后进入到燃料气系统33;

3:通过lng槽车气相软管8、阀门12管线进入装车臂撬bog回收管线,并连通至管路三3,再进入设置在管路三3上的bog复热器31,在bog复热器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阀门01和阀门02,当bog复热器31复热到常温后进入到燃料气系统33。

上述方案通过两个子撬块,装车臂撬16和导液泵撬17,分别实现了装车和导液功能,设备使用量少,操作简单,且不通过增设气化器的方式使用,充分的利用了该装置lng节流后的压力实现了lng的充装,bog产生量小,装车过程液体消耗小。

同时,针对上述方案需要重点说明的是,通常天然气液化装置lng操作压力需从高压(4~5mpa)节流到低温液体储存设备设计压力以下才能进入液体储存设备进行存放,超过设备的设计压力,则不允许进入该液体储存设备;低温液体储存设备正常操作压力通常在0.2mpa以下;lng进入液体储存设备的条件为:lng节流后压力与液体储存设备压力的差值>管道系统阻力;节流后压力高于一定值,lng可自流至储存设备内。

本方案设置导液泵:一方面,通过泵后压力的提高,lng流通能力提高,减小了槽车等待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压力升高,导液泵后的lng处于过冷液态。过冷态的lng首先需吸收外界环境热量至饱和液态后,进一步吸热后气化产生bog,故本方案可消纳漏热量大,实际bog产生量小。若采用自增压气化器,需消耗一定量的lng,气化后使得槽车的操作压力得到提高,这种方式升压后的lng为饱和液态,吸收外界热量后易产生bog。

本方案导液泵可采用潜液泵,泵整体浸泡在lng液体内,始终处于低温状态,避免了泵的预冷降温过程,当需要导液时,泵可以快速启动,当槽车充满后,停泵;过程中,若发生超压或其它异常情况,可实现连锁自动停泵。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