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石油输送管路的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3869发布日期:2020-01-14 23:2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石油输送管路的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输送防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石油输送管路的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使用的使用量、需求量不断提升,进而对于石油输送管路的防雷装置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部分石油输送管路设置在外部,且管路铺设较多,从而对防雷装置的高度要求十分严格,由于防雷装置设置在室外,因而对防雷装置的稳定性有相当严格的要求,避雷针的位置要求不能再外力的作用下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现有的用于石油输送管路的防雷装置因为工作高度调节是纯电动的导致调节精度低下,极大的影响了调节精度的确定,手动调节虽然可以保证调节的精度,但避雷针在外力下位置容易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双蜗轮和蜗杆的配合使用,使避雷针的高度调节更加精密,同时利用蜗轮和蜗杆的自锁性能,使避雷针更加稳定、不易产生位置和高度的变化,同时通过设置防水罩充分使防雷装置适应雨天,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的用于石油输送管路的防雷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用于石油输送管路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矩形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矩形壳体中的升降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的避雷针,所述底座、所述矩形壳体和所述升降机构的组件均为金属材质;

所述矩形壳体包括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后侧壁和顶板,所述顶板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矩形壳体中设置有一对圆柱状的固定台;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对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固定台上的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固定台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蜗轮一侧设置有与一对与所述蜗轮同时啮合的蜗杆;

所述蜗杆一端设置在所述左侧壁内壁上,所述蜗杆另一端穿出所述右侧壁设置在所述矩形壳体外部并设置有转动手轮,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固定所述蜗杆端部的轴承座,一对所述蜗轮上均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蜗轮上,所述丝杆上端设置在所述顶板下端面,所述顶板下端面设置有固定所述丝杆端部的轴承座;

所述丝杆外围均设置与所述丝杆配合使用的丝杆滑块,两侧所述丝杆滑块水平设置,所述丝杆滑块之间水平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所述避雷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

所述顶板上端面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与所述通孔同心设置,所述固定筒筒径与所述通孔孔径相等,所述固定筒外围设置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底部设置在所述顶板上。

所述避雷针底端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避雷针顶端穿过所述顶板的通孔和所述固定筒设置在所述矩形壳体外部。

所述转动手轮上设置有折叠把手,所述转动手轮外侧设置有一对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转轴设置有所述折叠把手。

所述右侧壁上、所述转动手轮外围设置有方形防护罩,所述方形防护罩上设置有旋转盖板;

所述防雷装置长时间放置在室外,所述防水罩防止下雨时所述顶板积水,避免大量雨水进入所述矩形壳体中侵蚀所述升降装置,所述方形防护罩防护所述转动手轮避免雨淋。

使用安装时,将所述防雷装置放置在指定位置,在防雷装置一侧放置高度测量的辅助装置,掀起所述旋转盖板,旋转所述折叠把手,转动所述转动手轮,所述转动手轮带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蜗杆带动一对所述蜗轮同时转动,通过双蜗轮和蜗杆的配合使用,使避雷针的高度调节更加精密,所述蜗轮带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丝杆外围的所述丝杆滑块上下活动,所述避雷针上下活动,从而调节所述避雷针的位置,同时利用蜗轮和蜗杆的自锁性能使避雷针更加稳定、不易产生位置和高度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双蜗轮和蜗杆的配合使用,使避雷针的高度调节更加精密,同时利用蜗轮和蜗杆的自锁性能,使避雷针更加稳定、不易产生位置和高度的变化,同时通过设置防水罩充分使防雷装置适应雨天,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座;101、固定台;2、矩形壳体;201、前侧壁;202、右侧壁;203、顶板;204、左侧壁;3、避雷针;4、防水罩;5、方形防护罩;6、转动手轮;7、固定筒;8、丝杆;9、蜗轮;10、蜗杆;11、丝杆滑块;1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4,一种用于石油输送管路的防雷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矩形壳体(2)和设置在矩形壳体(2)中的升降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的避雷针(3);

矩形壳体(2)包括左侧壁(204)、右侧壁(202)、前侧壁(201)、后侧壁和顶板(203),顶板(203)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矩形壳体(2)中设置有一对圆柱状的固定台(101);

升降机构包括一对通过转轴设置在固定台(101)上的蜗轮(9),蜗轮(9)与固定台(101)一一对应设置,蜗轮(9)一侧设置有与一对与蜗轮(9)同时啮合的蜗杆(10);

蜗杆(10)一端设置在左侧壁(204)内壁上,蜗杆(10)另一端穿出右侧壁(202)设置在矩形壳体(2)外部并设置有转动手轮(6),左侧壁(204)和右侧壁(202)上均设置有固定蜗杆(10)端部的轴承座,一对蜗轮(9)上均设置有丝杆(8),丝杆(8)下端固定设置在蜗轮(9)上,丝杆(8)上端设置在顶板(203)下端面,顶板(203)下端面设置有固定丝杆(8)端部的轴承座;

丝杆(8)外围均设置与丝杆(8)配合使用的丝杆滑块(11),两侧丝杆滑块(11)水平设置,丝杆滑块(11)之间水平设置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上设置有避雷针(3)。

顶板(203)上端面设置有固定筒(7),固定筒(7)与通孔同心设置,固定筒(7)筒径与通孔孔径相等,固定筒(7)外围设置有防水罩(4),防水罩(4)底部设置在顶板(203)上。

避雷针(3)底端设置在连接杆(12)上,避雷针(3)顶端穿过顶板(203)的通孔和固定筒(7)设置在矩形壳体(2)外部。

转动手轮(6)上设置有折叠把手,转动手轮(6)外侧设置有一对固定板,固定板之间通过转轴设置有折叠把手。

右侧壁(202)上、转动手轮(6)外围设置有方形防护罩(5),方形防护罩(5)上设置有旋转盖板;

防雷装置长时间放置在室外,防水罩(4)防止下雨时顶板(203)积水,避免大量雨水进入矩形壳体(2)中侵蚀升降装置,方形防护罩(5)防护转动手轮(6)避免雨淋。

使用安装时,将防雷装置放置在指定位置,在防雷装置一侧放置高度测量的辅助装置,掀起旋转盖板,旋转折叠把手,转动转动手轮(6),转动手轮(6)带动蜗杆(10)转动,蜗杆(10)带动一对蜗轮(9)同时转动,通过双蜗轮(9)和蜗杆(10)的配合使用,使避雷针(3)的高度调节更加精密,蜗轮(9)带动丝杆(8)转动,丝杆(8)转动,丝杆(8)外围的丝杆滑块(11)上下活动,避雷针(3)上下活动,从而调节避雷针(3)的位置,同时利用蜗轮(9)和蜗杆(10)的自锁性能使避雷针(3)更加稳定、不易产生位置和高度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