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4665发布日期:2020-01-24 11:2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



背景技术:

液体化学品种类繁多,其物理化学性质各不相同。有些化学品在常温下成固态,加热后变液态;有些液体化学品随着温度的降低,其粘度也会急剧上升。因此,对于这部分化学品货物来说,运输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加热或制冷来保持一定的温度要求。目前液体化学品船均采用在液货舱的底部布置一系列加热盘管来保证其加热、制冷要求。通常,液货舱底部布置的加热盘管一般分成两组以提高加热盘管的灵活性。当一组加热盘管出现故障时,仍可用其他组的加热盘管进行工作。

从船厂实际建造经验表明,常规建造方案中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件的布置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例如,1.管路布置局限性大。由于蒸汽系统的阀件需经常使用,必需布置在操作方便的地方。常规建造方案中阀件有两种布置方法:一是分组集中布置在步桥两侧;另一种是平铺在主甲板面上。前一种布置方法需与其他舾装件综合考量其布置位置;而后一种布置方法占用的空间比较大。2.管路布置占据空间大。蒸汽管通常需要进行绝热包覆进行管路保温,因此相邻管路之间的间距较大,对于采用预绝热管型式的需要预留更大的空间。3.浪费材料,增加现场施工难度。由于加热盘管进舱的位置基本固定,接上述两条因素,控制阀与进舱口之间支管的长度会人为加长,浪费材料,加大绝缘包覆成本和工作量。4.操作不规范。常规方案中每个舱的加热盘管控制阀件布置都不一样,船员工作时每次都需要仔细辨认,确认每一个阀件的操作流程,以防止误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盘管控制阀组,所述加热盘管控制阀组包含角钢框架、蒸汽管、凝水管和阀件;

所述角钢框架为四脚框架;所述角钢框架的顶部平面一条边的两个角上分别设置有倒l型扶手;且所述倒l型扶手与顶部平面的另一条边成一平面;这两条边不平行;且两个倒l型扶手高度相同;

所述蒸汽管固定在角钢框架的顶部平面上,且蒸汽管两端的连接口置于角钢框架外;

所述凝水管固定在两个倒l型扶手的平行边上,且凝水管两端的连接口置于角钢框架外;

所述蒸汽管处于角钢框架内的中间部分设置有第一阀件;所述第一阀件一端连接蒸汽管,另一端连接舱内加热盘管的进舱蒸汽管;

所述凝水管处于角钢框架内的中间部分设置有第二阀件;所述第二阀件一端连接凝水管,另一端连接舱内加热盘管的出舱凝水管。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蒸汽管置于角钢框架外的一端连接口被封住,置于角钢框架外的另一端连接口为接管进口,用于连接蒸汽产生装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凝水管置于角钢框架外的一端连接口被封住,置于角钢框架外的另一端连接口为接管进口,用于连接凝水接收装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阀件包括蒸汽管开关阀、加热盘管的进舱蒸汽管接口以及吹洗阀。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阀件包括凝水管开关阀、加热盘管的出舱凝水管接口、凝水泄放阀以及凝水止回阀。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阀件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阀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阀件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阀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角钢框架为长方体状或正方体状的四脚框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角钢框架的尺寸为:长为86±30厘米;宽为70±30厘米;高为110±30厘米。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角钢框架的尺寸为:长为86±10厘米;宽为70±10厘米;高为110±10厘米。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角钢框架的尺寸为:长为86±5厘米;宽为70±5厘米;高为110±5厘米。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角钢框架的四条腿的中间相同高度处设置四条支撑边。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为角钢框架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角钢框架的侧视图。

图3为固定了凝水管和蒸汽管的角钢框架的立体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的立体透视图。

附图标记:

1:角钢框架;

11:角钢框架的顶部平面;

111:角钢框架的顶部平面的一条边;

112:角钢框架的顶部平面的另一条边;

2:蒸汽管;

3:凝水管;

4:倒l型扶手;

41:倒l型扶手的平行边;

5:第一阀件;

6:第二阀件;

121、122、123、124:角钢框架的四条腿的中间相同高度处设置的四条支撑边;

51:蒸汽管开关阀;

52:加热盘管的进舱蒸汽管接口;

53:吹洗阀;

61:凝水管开关阀;

62:加热盘管的出舱凝水管接口;

63:凝水泄放阀;

64:凝水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将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设计成标准化产品,解决了常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现结合图1-图7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的构成和工作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包含角钢框架1、蒸汽管2、凝水管3和阀件。

所述角钢框架1为四脚框架;所述角钢框架的顶部平面11的一条边111的两个角上分别设置有倒l型扶手4;且所述倒l型扶手4与顶部平面11的另一条边112成一平面;边111和边112不平行;且两个倒l型扶手4高度相同。

如图1-图2所示,所述角钢框架可以是截面为长方形的长方体状的四脚框架。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中,所述角钢框架可以是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方体状或正方体状的四脚框架;也可以是截面为梯形的四脚框架。优选地,所述角钢框架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方体状或正方体状的四脚框架。

所述角钢框架的尺寸可以根据具体实施场地来设计。优选地,所述角钢框架的尺寸为:长为86±30厘米;宽为70±30厘米;高为110±30厘米。优选地,所述角钢框架的尺寸为:长为86±10厘米;宽为70±10厘米;高为110±10厘米。所述角钢框架的尺寸为:长为86±5厘米;宽为70±5厘米;高为110±5厘米。

所述角钢框架的尺寸中,高为从框架底部到倒l型扶手的平行边41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角钢框架的顶部平面11与框架底部的距离为90±30厘米;优选90±10厘米或90±5厘米。

优选地,所述角钢框架的顶部平面11的边111与边112垂直。

优选地,所述角钢框架的四条腿的中间任意位置相同高度处设置有四条支撑边121、122、123、124。优选地,这四条支撑边成环形封闭地设置。优选地,所述中间任意位置为角钢框架的四条腿的中间点上下10厘米之内。

两个倒l型扶手4的两条平行边41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两条平行边41的长度相同。两个倒l型扶手4的两条平行边41的长度短于与其平行的边112的长度。优选短于边112长度的一半。

如图3所示,所述蒸汽管2固定在角钢框架的顶部平面11上,且蒸汽管2两端的连接口置于角钢框架外,其中一端的连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的蒸汽产生装置,例如锅炉。所述蒸汽管用于将外部的蒸汽产生装置,例如锅炉中产生的蒸汽导入液货舱内的加热盘管。

优选地,蒸汽管2置于角钢框架外的两端的连接口距离框架边缘10±10厘米;优选10±5厘米。

优选地,所述蒸汽管2通过u型管固定在角钢框架的顶部平面11上。

优选地,所述蒸汽管2置于角钢框架外的一端连接口被封住(优选采用盲板法兰封住),置于角钢框架外的另一端连接口为接管进口,用于连接蒸汽产生装置,例如锅炉。其中,被封住的一端和作为接管进口的一端可以互换。

如图4-图7所示,所述蒸汽管2处于角钢框架内的中间部分设置有第一阀件5;所述第一阀件5一端连接蒸汽管2,另一端连接舱内加热盘管的进舱蒸汽管。

第一阀件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加热盘管的设计要求、整个控制阀组的尺寸大小限制来设计。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阀件5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阀件。优选地,如图4-图7所示,所述第一阀件5设置有两个阀件。所述一个或多个阀件可以均匀地设置,也可以不均匀地设置。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阀件5上设置有蒸汽管开关阀51、加热盘管的进舱蒸汽管接口52以及吹洗阀53。

优选地,所述加热盘管的进舱蒸汽管接口52距离框架底部的距离为28±20厘米;优选28厘米±5厘米。

优选地,所述吹洗阀53距离框架底部的距离为60±20厘米;优选60厘米±5厘米。

如图3所示,所述凝水管3固定在两个倒l型扶手4的平行边41上,且凝水管3两端的连接口置于角钢框架外,其中一端的连接口用于连接凝水接收装置。所述凝水管用于将液货舱内的加热盘管中的凝水导出至外部的凝水接收装置。

优选地,凝水管3置于角钢框架外的两端的连接口距离框架边缘10±10厘米;优选10±5厘米。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凝水管3通过u型管固定在两个倒l型扶手4的平行边41上。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凝水管3置于角钢框架外的一端连接口被封住(优选采用盲板法兰封住),置于角钢框架外的另一端连接口为接管进口,用于连接凝水接收装置。其中,被封住的一端和作为接管进口的一端可以互换。

如图4-图7所示,所述凝水管4处于角钢框架内的中间部分设置有第二阀件6;所述第二阀件6一端连接凝水管3,另一端连接舱内加热盘管的出舱凝水管。

第二阀件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加热盘管的设计要求、整个控制阀组的尺寸大小限制来设计。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阀件6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阀件。优选地,如图4-图7所示,所述第二阀件6设置有两个阀件。所述一个或多个阀件可以均匀地设置,也可以不均匀地设置。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阀件6上设置有凝水管开关阀61、加热盘管的出舱凝水管接口62、凝水泄放阀63以及凝水止回阀64。

优选地,加热盘管的出舱凝水管接口62距离框架底部的距离为28±20厘米;优选28厘米±5厘米。

优选地,所述凝水泄放阀63距离框架底部的距离为51±20厘米;优选51厘米±5厘米。

优选地,所述凝水泄放阀63低于或高于所述吹洗阀53,或者所述凝水泄放阀63与所述吹洗阀53等高。

本实用新型中,蒸汽产生装置(例如锅炉)通过法兰与蒸汽管2的接管进口连接。加热盘管的进舱蒸汽管接口52通过法兰与加热盘管的进舱蒸汽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凝水接收装置通过法兰与凝水管3的接管进口连接。加热盘管的出舱凝水管接口62通过法兰与加热盘管的出舱凝水管连接。

当所述加热盘管运作时,需要同时打开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盘管控制阀组的蒸汽管开关阀51、凝水管开关阀61和凝水止回阀64。

当蒸汽产生装置,例如锅炉,产生蒸汽后,通过蒸汽管2开放的一端连接口进入蒸汽管2,然后通过开启的蒸汽管开关阀51进入第一阀件5的管道并通过加热盘管的进舱蒸汽管接口52进入舱内的加热盘管。蒸汽经过舱内的加热盘管后,部分蒸汽形成凝水,管内逐渐形成水汽混合物。该水汽混合物通过加热盘管的出舱凝水管接口62进入第二阀件6的管道,并经过凝水止回阀64后通过开启的凝水管开关阀61进入凝水管3,然后通过凝水管3开放的一端连接口进入凝水接收装置。

当所述加热盘管运作结束后,可以对加热盘管进行清洗,此时需要关闭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盘管控制阀组的蒸汽管开关阀51和凝水管开关阀61,然后打开吹洗阀53和凝水泄放阀63。清洗加热盘管的气体从吹洗阀53进、从凝水泄放阀63出,从而完成对加热盘管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完美解决了常规设计方案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产品的集成设计,无论对设计还是船厂制造与安装均带来了显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的主要优点包括:

1.本实用新型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的结构紧凑、使用便利。该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仅占用很小的空间,因此,无论是布置在步桥两侧还是布置在主甲板面上均很方便。每个舱室蒸汽支管在蒸汽主管上的位置可以就近布置,客观上给其他舾装件的布置带来了很大的空间便利。

2.相较于常规设计方法,本实用新型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可以大大节省管材,降低制造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安装施工方便。该阀组在内场制作时即可完成绝缘包覆工作,船上安装现场只需将其作为设备安装即可,减少了现场施工量。

4.本实用新型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作为标准化产品,可以批量大规模生产备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作为标准化产品,每个液货舱的控制阀组操作具有高度一致性,使用更方便,且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6.本实用新型的液货舱加热盘管控制阀组,将常规设计上大量的支管系精简为阀组,整体布局更加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