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1260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重量、力值测量,且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仍能维持高可靠性的精准测量的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用来测量如车辆等大吨位的地磅装置,如

图1所示,在磅台1a下安装有重量传感器2a。所述重量传感器2a包括用螺栓200a等固定组件固定于地面3a上的基座20a,基座20a上放置一载荷传感器(Load Cell)21a及钢球承载座22a。钢球承载座22a位于载荷传感器21a顶部,钢球23a放置在所述钢球承载座22a中。载荷传感器21a内部设有应变计(Strain Gauge),顶部为一凹入的弧面,可与钢球23a底部的表面接触。钢球承载座22a上端部固定安装在磅台1a底面。当待测物(如车辆)停放在磅台1a上时,通过钢球承载座22a与钢球23a将车辆重量传导至载荷传感器21a上的凹入弧面,使在载荷传感器21a内部的电子应变计将感应测量得到的车辆重量值转换成电子信号,并通过载荷传感器21a的输出端211a传送至一数据处理显示装置(图中未示出)上。
此外,由于车辆在停放在磅台1a上之前,必须先由磅台1a一侧行驶至其上方后再刹车,而此时的刹车动作会对磅台1a产生水平方向的冲击力,因此钢球23a可适度缓冲此侧向冲击力,以减轻所述水平方向的冲击力对重量传感器2a所造成的损坏,并且可通过钢球23a达到自动复位及调心的作用,使重量传感器2a的感应测量精度更为可靠。
钢球23a在设计上虽然是必要的,但也因钢球23a与钢球承载座22a的上、下端部为不完全包容的滚动接触,从而使钢球23a与钢球承载座22a之间的接触面必须暴露在外面,导致空气中的灰尘会夹杂在二者的接触面间,并影响感应测量上的精确度。尤其是用来测量车辆等大吨位的地磅装置,处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经常有雨水夹带泥沙、土石流入磅台1a下,囤积的雨水经常淹没重量传感器2a,导致钢球23a与载荷传感器21a的接触面的生锈。而且泥沙、土石更会覆盖在所述接触面上而严重影响测量精度,从而缩短重量传感器2a的使用寿命。
由上述可知,现有的重量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上,具有明显的可加以改善的不便与缺陷存在。
于是,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之处,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可有效防止土石、泥沙、灰尘、甚至雨水等外物影响钢球与载荷传感器的接触,使重量传感器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仍能维持高可靠性的精确测量,且不会因为工作环境的恶劣而减少该重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包括基座、以及放置在该基座上的载荷传感器、钢球与钢球承载座。其中,所述钢球承载座包括上端承载座及下端承载座,该下端承载座安装在所述载荷传感器顶部。所述上端承载座与该下端承载座上、下夹持放置该钢球,同时保持该钢球与上、下承载座相接触的滚动关系。在该上、下端承载座之间外围处紧密地套装一中空的挠性构件,使钢球位于该挠性构件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可以有效地改善现有的重量传感器装置的缺陷,保持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公知重量传感器使用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a-磅台 2a-重量传感器20a-基座 200a-螺栓21a-载荷传感器 211a-输出端22a-钢球承载座 23a-钢球3a-地面 1-重量传感器10-基座 100-通孔11-载荷传感器113-输出端12-钢球承载座120-上端承载座121-下端承载座 122-弧面123-弧面 124-嵌槽125-嵌槽 13-钢球14-挠性构件 140-端部141-端部 142-挠性部143-嵌条 144-嵌条145-包覆部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2、图3及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及平面剖视图。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重量传感器1下方具有基座10,使重量传感器1可平稳放置在地面上,基座10上开有多个供螺栓等固定组件(图中未示出)穿设的通孔100,固定组件穿过所述通孔100将基座10与地面固定连接而使重量传感器1得以固定。
基座10上放置一载荷传感器11,载荷传感器11内部设置有用来感测重量值的应变计等构件。输出端113由载荷传感器11的外部连接至其内部,用来将所测量的重量值转换为电子信号后传输至连接在外部的数据处理显示装置(图中未示出)上。由于载荷传感器11内部的电子测量构件及其电路等设计与公知技术相同,且并非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畴,故不再予以赘述。
载荷传感器11顶部安装钢球承载座12,钢球承载座12包含上端承载座120及下端承载座121。上端承载座120与下端承载座121上、下间隔且相面对地设置。在上、下端承载座120、121之间夹持放置钢球13,且上、下端承载座120、121与钢球13相接触的部位分别为一凹入的弧面122、123(如图4所示),用来保持钢球13与上、下承载座120、121相接触,并可在上、下端承载座之间滚动。下端承载座121部分嵌入顶部并且与载荷传感器11固定连接,使载荷传感器11顶部与钢球13底部的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上、下端承载座120、121之间外围处紧密地套设一内部为中空的挠性构件14。挠性构件14可由例如橡胶等软性且具有密封效果的材料所制成。挠性构件14具有彼此相远离的两个端部140、141,以及连接在两个端部140、141之间的挠性部142,两个端部140、141与挠性部142可以一体成型。其中两个端部140、141呈开口状,分别紧密地套设在上、下端承载座120、121上,使钢球13相对位于挠性构件14的挠性部142内。由此,钢球13被挠性构件14与上、下端承载座120、121所包围,且由于挠性构件14与上、下端承载座120、121的套设为密封设置,因此能有效防止土石、泥沙、灰尘、甚至雨水等外物侵入,以确保钢球13与载荷传感器11的良好接触。使重量传感器1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仍能维持高可靠性的精准测量,也不会因恶劣的工作环境而减少重量传感器1的使用寿命。
此外,当重量传感器1遭受侧向冲击力时,上、下端承载座120、121彼此之间会因钢球13的滚动而产生偏移,从而带动紧密地套设在上、下端承载座120、121之间的挠性构件14产生扭曲变形。虽然挠性部142可提供适度的扭曲变形量以缓冲此侧向的冲击力,但挠性构件14的两个端部140、141仍有可能因扭曲变形而使其与上、下端承载座120、121的紧密地套接之处有缝隙产生。甚至会因为两个端部140、141处的材料的弹性减弱,而产生松脱的后果。所以也可在两个端部140、141的紧密地套设住上、下端承载座120、121的部分分别形成一环状的阻隔结构,用来提高两个端部140、141与上、下端承载座120、121套设在一起的密封效果,并增加彼此相套设连接的稳定牢固性。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如图4所示,所述的阻隔结构在上、下端承载座120、121供两个端部140、141紧密地套设的部分分别设置凹入的环状嵌槽124、125,而在两个端部140、141相对应处则设置凸出的环状嵌条143、144,嵌条143、144分别嵌入嵌槽124、125内,使彼此的套设连接添加更为稳固的嵌扣效果。同时,由于嵌条124、125突出于两个端部140、141的内壁面,所以即使两个端部140、141因扭曲变形而产生缝隙,嵌条124、125仍可成为一阻隔而使外界细小的尘埃被隔绝在外面,以有效确保两个端部140、141与上、下端承载座120、121间的密封效果。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如图5所示,所述的阻隔结构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反,在上、下端承载座120、121供两个端部140、141紧密地套设的部分分别设置凸出的环状嵌条143、144,而在两个端部140、141相对应处则设置凹陷的环状嵌槽124、125。由此,当嵌条143、144分别嵌入在嵌槽124、125内时,同样也可以达到上述的密封效果。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挠性构件14套设在上端承载座120上的部分140的上缘向上延伸而一体形成一包覆部145,用来将上端承载座120包覆在其中,且包覆部145末端可平贴在上端承载座120的顶部外缘处,或者也可平贴至上端承载座120的顶部接近中心处而形成完整的包覆(图中未示出),用来增加端部140与上端承载座12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创作产品,确实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解决公知技术的缺陷。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件,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设计人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包括基座、以及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载荷传感器、钢球与钢球承载座,所述钢球承载座包括上端承载座及下端承载座,所述下端承载座安装在所述载荷传感器顶部,且所述上端承载座与下端承载座上、下夹持放置所述钢球,同时保持钢球与所述上、下承载座相接触并可在所述上、下承载座之间滚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端承载座之间外围处紧密地套设中空的挠性构件,使钢球位于所述挠性构件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构件由橡胶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构件具有彼此远离的两个端部,以及连接在所述两个端部之间的挠性部,所述两个端部呈开口状,分别紧密地套设在所述上、下端承载座上,而所述钢球则位于所述挠性部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端部与所述挠性部为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端部与所述上、下端承载座相互紧密套设的部分分别形成有环状的阻隔结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端承载座用于紧密套设所述两个端部的部分分别设置有环状嵌槽,而在所述两个端部的相对应处则设置有环状嵌条,各嵌条分别嵌入各嵌槽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端承载座的用于紧密地套设所述两个端部的部分分别设置有环状嵌条,而在所述两个端部的相对应处则设置有环状嵌槽,且各嵌条分别嵌入各嵌槽内。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套设在所述上端承载座上的所述挠性构件端部的上缘向上延伸而形成一包覆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部末端平贴在所述上端承载座的顶部外缘。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部末端平贴在所述上端承载座顶部近中心,完整地包覆上端承载座。
专利摘要一种防潮、防尘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包括一基座、以及一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载荷传感器、一钢球与一钢球承载座。其中,所述钢球承载座包括上端承载座及下端承载座。所述下端承载座安装在所述载荷传感器顶部,且该上端承载座与下端承载座上、下夹持放置该钢球,同时保持该钢球与上、下承载座相接触的滚动关系,并在该上、下端承载座之间外围处紧密地套设一中空的挠性构件,以使该钢球相对包覆在所述挠性构件内部。本实用新型的重量传感器装置可以有效地改善现有重量传感器装置的缺陷,保持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延长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G01G21/00GK2638043SQ03277169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2日
发明者林武福 申请人:宇权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