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圈脉冲核磁共振系统的线圈能量释放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212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线圈脉冲核磁共振系统的线圈能量释放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线圈脉冲核磁共振系统的线圈能量释放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线圈脉冲核磁共振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发射模块将能量传送到线圈的发射过程、线圈中能量的释放过程和接收模块通过线圈接收核磁共振回波信号的接收过程。其中线圈能量的释放过程是通过能量释放电路实现的。能量释放电路一般包括场效应管,控制场效应管通断的控制电路和耗能电阻。其结构是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接与线圈部分相连,源极与耗能电阻相连,耗能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栅极与场效应管控制电路连接。当场效应管控制电路使场效应管导通时,发射过程滞留在线圈中的能量通过场效应管的漏极、源极和耗能电阻释放掉。这种方法虽然可靠,但电路中增加了场效应管和控制场效应管开断的控制电路等电子元件,使系统复杂化。同时,场效应管的开断还给系统带来阶越失真。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简化电路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需要场效应管开断控制的单线圈核磁共振系统的线圈能量释放电路。
本实用新型由耗能电阻、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线圈部分组成,耗能电阻直接与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线圈部分相连。当发射模块工作时,发射电流流向线圈部分,这时耗能电阻与接收模块并联,由于线圈部分处于串联谐振状态,阻抗最小,所以发射电流主要流经线圈部分;当发射模块停止工作时,滞留在线圈中的能量主要通过耗能电阻将能量释放掉;当接收核磁共振回波信号时,接收器前的电感、电容组成串联谐振电路,回路阻抗最小,所以回波信号电流主要流经该支路,接收器接收并放大电容两端的电压,得到放大的回波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去掉了场效应管和需要控制场效应管开断的控制电路,使电路结构大大简化,更便于调试、实施和制作。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1.线圈部分,2.发射模块,3.发射模块中的反向互联二极管,4.接收模块,5.接收模块中的反向互联二极管,6.耗能电阻R。
其中D1、D2;D3、D4为反向互联二极管,C1、C2为电容,C3为可调电容,L1是单线圈核磁共振系统的单线圈,L2为电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线圈部分1由L1和C1串联连接构成,L1的一端接地。发射模块2中二极管D1和D2反向互联,连接在C1和发射器之间。接收模块4中电感L2一端与C1连接,另一端与接收器的前端连接。二极管D3和D4反向互联,连接在接收器的前端和地之间。电容C2和可调电容C3的一端与接收器的前端相连,另一端接地。耗能电阻R的一端同时与线圈部分1中的电容C1、发射模块2中的反向互联二极管D1、D2以及接收模块4中的电感L2相连,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系统的发射模块2、接收模块4和耗能电阻R直接与线圈部分1相连。耗能电阻R的阻值根据系统单线圈的情况在10-40Ω之间。当发射模块2工作时,线圈部分1处于串联谐振状态,阻抗最小,发射电流主要流过线圈部分1;当发射模块2停止工作时,滞留在线圈部分1的残余接收能量主要通过耗能电阻R以及电感L2与反向互联二极管5组成的通路释放能量;当接收核磁共振回波信号时,接收模块中的反向互联二极管5截止,L2和C2、C3构成串联谐振电路,核磁共振回波信号主要经过此通路,接收器接收并放大C2、C3两端的电压,得到放大的回波信号。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单线圈脉冲核磁共振系统的线圈能量释放过程,电路结构的大大简化,使系统实施和操作更加简便。
权利要求1.一种单线圈脉冲核磁共振系统的线圈能量释放电路,包括线圈部分、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耗能电阻[6]直接与核磁共振系统的线圈部分[1]、发射模块[2]和接收模块[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圈核磁共振系统的线圈能量释放电路,其特征在于接收器放大电容(C2)、(C3)两端的电压,电感(L1)、电容(C1)组成的串联谐振电路与耗能电阻(R)相连接,耗能电阻(R)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串联谐振电路中的电容(C1)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感(L1)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圈脉冲核磁共振系统的线圈能量释放电路,其特征在于耗能电阻(R)阻值在10-40Ω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单线圈脉冲核磁共振系统的线圈能量释放电路,由耗能电阻、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线圈部分组成,耗能电阻直接与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线圈部分相连。通过一个耗能电阻直接释放滞留在线圈中的能量。这种单线圈脉冲核磁共振系统的线圈能量释放电路非常简单,便于整个系统的调试、实施和制作。
文档编号G01R33/32GK2662262SQ200320124689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日
发明者周莹, 张一鸣, 李可, 骆逸峰, 李 杰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