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化学需氧量测试的加热回流消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1446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质化学需氧量测试的加热回流消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测试水质化学需氧量的装置通常采用风冷的原理,在与盛样品的容量瓶相连通的冷凝管的上部设置风冷箱体,通过风冷箱体上的一对鼓风机和抽风机对冷凝管进行风冷;同时,在冷凝管的上口部还设置水套,使到达水套的内腔中的水蒸气冷凝。但因为水套内的水与水蒸气的热交换程度有限,而到达水套内的水蒸气往往大量无法冷凝而外冒,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测试的加热回流消解器,其不仅风冷却能力强,水冷却能力也较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测试的加热回流消解器,包括加热器、放置于加热器上的容量瓶、设置于所述的容量瓶的上口部的冷凝管、设置于所述的冷凝管的上口部的水套,所述的冷凝管的上部设有封闭的风冷箱体,所述的风冷箱体的侧部设置有轴流风机。所述的水套的冷凝腔与冷凝管相连通,所述的水套的壳体与其冷凝腔之间具有装水的水腔。所述的水套的水腔通过水箱进水管与回流水箱相连通,所述的回流水箱上设置有制冷块,所述的回流水箱与水套的水腔之间连接有水泵,并且所述的回流水箱、水泵以及水腔通过水箱出水管相连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采用制冷块和水泵进行循环水的二次冷却,使得水冷却的效果更加完善,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水套;2、冷凝管;3、风冷箱体;4、轴流风机;5、容量瓶;6、加热器;7、水箱出水管;8、水泵;9、制冷块;10、回流水箱;11、水箱进水管;12、蛇形水冷管;13、水腔;14、冷凝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测试的加热回流消解器,包括加热器6、放置于加热器6上的容量瓶5、设置于所述的容量瓶5的上口部的冷凝管2、设置于所述的冷凝管2的上口部的水套1,所述的冷凝管2的上部设有封闭的风冷箱体3,所述的风冷箱体3的侧部设置有轴流风机4。所述的水套1的冷凝腔14与冷凝管2相连通,所述的水套1的壳体与其冷凝腔14之间具有装水的水腔13。所述的水套1的水腔13通过水箱进水管11与回流水箱10相连通,所述的回流水箱10上设置有制冷块9,所述的回流水箱10与水套1的水腔13之间连接有水泵8,并且所述的回流水箱10、水泵8以及水腔13通过水箱出水管7相连通。
加热器6对容量瓶5加热后,水样汽化成为水蒸气并沿冷凝管2上升,经风冷后,部分水蒸气冷凝。未冷凝的水蒸气继续上升至水套1的冷凝腔14内,水套1的水腔13内的水与冷凝腔内的水蒸气进行热交换,再利用水泵8将水腔13内的水抽入回流水箱10内,经制冷块9冷却后,再将水送至水腔13内与水蒸气进行热交换。如此,水蒸气被冷却的效果便比较完善,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使得冷却效果更加完善,所述的冷凝管2的内壁设置为毛刺型,并且,参见附图1,所述的水腔进水管11上具有蛇形水冷管12。这使得水蒸气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与水蒸气进行热交换后的水也便于被冷却,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能力。
权利要求1.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测试的加热回流消解器,包括加热器[6]、放置于加热器[6]上的容量瓶[5]、设置于所述的容量瓶[5]的上口部的冷凝管[2]、设置于所述的冷凝管[2]的上口部的水套[1],所述的冷凝管[2]的上部设有封闭的风冷箱体[3],所述的风冷箱体[3]的侧部设置有轴流风机[4],所述的水套[1]的冷凝腔[14]与冷凝管[2]相连通,所述的水套[1]的壳体与其冷凝腔[14]之间具有装水的水腔[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套[1]的水腔[13]通过水箱进水管[11]与回流水箱[10]相连通,所述的回流水箱[10]上设置有制冷块[9],所述的回流水箱[10]与水套[1]的水腔[13]之间连接有水泵[8],并且所述的回流水箱[10]、水泵[8]以及水腔[13]通过水箱出水管[7]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化学需氧量测试的加热回流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腔进水管[11]上具有蛇形水冷管[12]。
专利摘要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测试的加热回流消解器,包括加热器、容量瓶、设置于容量瓶上口部的冷凝管、设置于冷凝管上口部的水套,冷凝管的上部设有封闭的风冷箱体,风冷箱体的侧部设有轴流风机。水套的冷凝腔与冷凝管相连通,水套的壳体与冷凝腔之间具有水腔。水腔与回流水箱相连通,回流水箱上设有制冷块,回流水箱与水腔之间连接有水泵。采用制冷块和水泵进行循环水的二次冷却,使得水冷却的效果更加完善,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G01N31/00GK2718579SQ20042006269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6日
发明者吴平 申请人:苏州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