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速度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03894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加速度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测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源式动圈式拾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振动测量中,绝大多数使用位移计、速度计、加速度计,位移计一般多为相对式为主(如涡流式、LVDT式、光电式、拉线式等),速度计主要使用动圈式位移摆速度计,加速度计主要使用压电式、动圈速度摆式和力平衡式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体积小,安装方便能直接测量振动加加速度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壳体下端部位与底座相卡接,壳体内安装有对称U形上、下软铁相互对接组成封闭状圆筒,其内上、下部位设有U形上、下定位套,软铁对接筒口中心部位上、下方分别设有磁极相对的永久磁铁,上、下永久磁铁之间装有对称的截面为U字形衔铁,衔铁外侧装有线圈骨架,其上绕有线圈,线圈两端有圆形弹簧片与卡圈相接,线圈输出接头与壳体顶端部位装有上盖的中间部位设置的输出插座相连接,线圈外侧装有圆环状轭铁,其上、下端分别与圆形弹簧片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方便;2、本装置可直接测量振动加加速度,它具有闭合双磁路结构,灵敏度高、体积小、重量轻、量程大、抗冲击、抗电磁干扰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是在壳体2下端部位与底座1相卡接,壳体2内安装有对称U形上、下软铁16、11相互对接组成封闭状圆筒,其内上、下部位设有U形上、下定位套9、3,软铁16、11对接简口中心部位上、下方分别设有磁极相对的永久磁铁10、4,上、下永久磁铁10、4之间装有对称的截面为U字形衔铁7、5,衔铁7、5外侧装有线圈骨架6,其上绕有线圈13,线圈13两端有圆形弹簧片8与卡圈17相接,线圈13输出接头与壳体2顶端部位装有上盖14的中间部位设置的输出插座15相连接,线圈13外侧装有圆环状轭铁12,其上、下端分别与圆形弹簧片8相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能直接测量振动加速度一次微分量的加加速度计,在金属外壳内,由上永久磁铁、上衔铁、上磁极和轭铁钩成上磁路;由下永久磁铁、下衔铁、下磁极和轭铁钩成下磁路;上磁路和下磁路构成闭合双磁路;由线圈架、饶在线圈架上的两组线圈、卡环和卡圈组成运动部分质量;该质量和簧片构成高自振频率直线轻摆,该轻摆是由支撑环支撑。当线圈在磁路中运动时,产生电压信号。当外壳振动频率小于摆得自振频率,且阻尼比小于1时,线圈输出的电压信号正比与振动加加速度,实现了加加速度的直接测量。它克服了采用加速度计经过一次微分测量加加速度存在的一系列缺点。
它由壳体、闭合双磁路结构、高自振频率的动圈式往复摆系统和输出调节网络组成。在壳体内装有一闭合双磁路结构、一高自振频率f0(60Hz、100Hz、200Hz、500Hz、1000Hz、)的直线轻摆,当线圈在磁路中运动时,产生电压信号,由线圈产生的电压信号经过阻尼和灵敏度输出网络和接线柱相连,然后经导线输出。为自标定线圈,通过加入可变频率的稳幅正弦信号校准加加速度计的灵敏度、幅频特性和线性度。
权利要求1.一种加加速度计,包括外壳、底座、上、下永久磁铁,其特征在于在壳体(2)下端部位与底座(1)相卡接,壳体(2)内安装有对称U形上、下软铁(16)、(11)相互对接组成封闭状圆筒,其内上、下部位设有U形上、下定位套(9)、(3),软铁(16)、(11)对接筒口中心部位上、下方分别设有磁极相对的永久磁铁(10)、(4),上、下永久磁铁(10)、(4)之间装有对称的截面为U字形衔铁(7)、(5),衔铁(7)、(5)外侧装有线圈骨架(6),其上绕有线圈(13),线圈(13)两端有圆形弹簧片(8)与卡圈(17)相接,线圈(13)输出接头与壳体(2)顶端部位装有上盖(14)的中间部位设置的输出插座(15)相连接,线圈(13)外侧装有圆环状轭铁(12),其上、下端分别与圆形弹簧片(8)相接。
专利摘要一种加加速度计。在壳体下端部位与底座相卡接,壳体内安装有对称U形上、下软铁相互对接组成封闭状圆筒,其内上、下部位设有U形上、下定位套,软铁对接筒口中心部位上、下方分别设有磁极相对的永久磁铁,上、下永久磁铁之间装有对称的截面为U字形衔铁,衔铁外侧装有线圈骨架,其上绕有线圈,线圈两端有圆形弹簧片与卡圈相接,线圈输出接头与壳体顶端部位装有上盖的中间部位设置的输出插座相连接,线圈外侧装有圆环状轭铁,其上、下端分别与圆形弹簧片相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方便,本装置可直接测量振动加加速度,它具有闭合双磁路结构,灵敏度高、体积小、重量轻、量程大、抗冲击、抗电磁干扰等特点。
文档编号G01H11/00GK2886522SQ20052002217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杨学山, 齐霄斋, 李兆治, 童迈 申请人:杨学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