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623148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地震波速度场构建方法,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于 石油地震勘探中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复杂地区速度场构建方法研究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长期存在并在目 前尚未完全解决的前沿性研究课题,目前研究取得了很多理论和实际应用
成果。但目前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1) 研究如何使用地震资料获得更精确的平均速度场 其主要的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提高叠加速度的计算精度,主要
的方法有加权迭代复数道速度分析、加权迭代倾斜速度分析等;二是提高 层速度计算的精度,如广义Dix方法和各种速度平滑方法等。由于地震速 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上述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速度分析的精度, 但并不能保证获得真正精确的平均速度场。
(2) 根据地震、测井和VSP资料综合研究平均速度场 目前该类方法是主要的研究热点,已取得了许多较好的研究成果,获
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依靠解释人员的经验进行地震 速度与测井和VSP资料综合,人工工作量很大,而且不同的解释人员根据 他们的经验会得出差异较大的地震速度场,很难做到准确的地下速度场建
■、,
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速度与岩石的岩性、孔隙度、埋藏深度、孔隙 流体性质、孔隙流体压力及岩层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最 主要的是岩性的影响。不同时代的地层在岩性、孔隙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 而在速度上也有差异, 一般由新到老,地层的层速度逐渐增大。
在同时代的地层中,尤其在海相地层中,岩性是相通的。 一般说来, 有两种主要因素引起速度的横向变化, 一是由于沉积相带的横向变化,造 成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这使层速度也发生横向变化。理论上单一致密 岩石的层速度接近于一个确定值,但实际岩层往往并非由"纯"的成分组 成,而是由不同成分混合而成,如泥质砂岩、灰质砂岩等等,这使地震波 的速度也具有混合过渡的性质,并取决于各个组分的含量。此外孔隙度、 孔隙充填物类型及孔隙流体压力等也会对速度产生影响。另一种影响速度 横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深度(压力),在通常情况下,埋藏越深,压实程度 越大,孔隙度也越小,速度越高。
我们可以假定在埋深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负载压力等条件是相同的 或近似相同的,可由统计的办法来求得速度与深度的关系,即压实曲线,若将某一岩层各测点的数据以层速度为横坐标,深度为纵坐标作散点,再 用一条曲线来拟合速度随深度变化的趋势,这就构成了正常的速度一深度 曲线(即H-V曲线)。通常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 即认为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v=ah+b (1)
其中v为地层速度,h为地层埋深,a、 b为速度一深度曲线(即H-V 曲线)的特征参数。
由于地下速度的获取方法很多,因而获得速度一深度曲线的方法也很 多。如根据多口井的测井层速度可以获得一根层速度一深度曲线;根据多 口井的换算速度层速度可以获得一根层速度一深度曲线;根据地震速度我 们也可以获得一根层速度一深度曲线。由于地震速度和换算速度的影响因 素很多,因此在这多根曲线中,根据多口井的测井层速度获得地层速度一 深度曲线最能反映地下实际情况。
上面已经谈到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一次函数來描述,那么是否 可以用一个速度一深度曲线來描述一个工区内的横向速度变化呢?回答显 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有两种主要因素引起速度的横向变化,其中速度随 深度(压力)变化的趋势可以上述讨论的速度一深度曲线中的a值来描述。 认为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工区中,速度一深度曲线中的a值是相对稳定的, 尤其在海相地层中,a值的稳定性更强。因而在一个较小的工区内可以采 用固定的a值来描述速度随深度(压力)变化的趋势,但在一个较大的工区 内a值应该是变化的。
另一种显著影响地震层速度的因素是沉积相带的横向变化,理论上单 一致密岩石的层速度接近于一个确定值,但实际岩层往往并非由"纯"的 成分组成,而是由不同成分混合而成,如泥质砂岩、灰质砂岩等等,这使地 震波的速度也具有混合过渡的性质,并取决于各个组分的含量。即使在沉 积相对稳定的海相地层中,仍然存在成份的差异,只是相对于陆相地层来 说,变化很小而已。此外孔隙度、孔隙充填物类型及孔隙流体压力等也会 对速度产生影响。如果仍然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地震速度的横向变化,我 们可以发现即使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工区内b值的变化也是很大的。
有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 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并且H-V曲线在横向上是变化的,但曲线中的a值和 b值变化趋势不同,a值是相对稳定的,在横向上变化较小;b的影响因素 较多,在横向上变化也较为剧烈。
应该说上述基本结论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上 述基本结论应用于实际的复杂构造速度构建中,也就是在实际的速度构建 中如何构建横向可变的H-V曲线。尤其是复杂构造速度构建结果往往要用 于实际的时深转换,时深转换的结果要与实际的钻井结果相吻合,因此必 须采用钻井结果约束横向可变的H-V曲线的构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 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将本发明应用于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能确保 在钻井位置,速度与钻井换算速度一致;在无井的位置,速度的变化趋势 与地震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从而能保证获得真正精确的平均速度场。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速度-深度即H-V曲线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且速度随深 度线性增加,用公式v二ah+b表示,其中v为地层速度,h为地层埋深,a, b为速度-深度曲线的特征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深度曲线为井约束 横向可变H-V曲线,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的构建歩骤如下
A、 用声波测井曲线计算出工区内(工区指地震勘探的工作区域)各 井各层(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的层速度,用实际的钻井结果(地层 的实际深度)计算出各井各层(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的换算层速度;
B、 对于A歩骤中的每一个层位、每一口井的井点的坐标,以该点(井 的坐标)为圆心,以一定的(需要由操作人员给定,如3000米等)半径画 一个圆,将该圆内的所有钻井点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集合,若集合中井的数 量小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即最小井数量,则扩大半径,直到集合中井的数 量大于或等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为止;(通常为4)
C、 根据集合中各井的测井层速度,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速度随深度 变化的一次函数,将该函数的a值(根据公式v-ah+b确定),作为该井点 的a值;
D、 根据该井点的a值和由A步骤中得出该井点的换算层速度,根据 公式^ah+b计算出b值,作为该井点的b值;
E、 用克里金插值算法,分别对C歩骤中得到的a值和D步骤中得到 的b值进行网格化(网格化是指采用一定的网格化方法,即插值),得到整 个工区内每一个井点的a值和b值,根据公式v=ah+b形成井约束横向可 变H-V曲线。
将采用本发明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应用于地震波速度场 构建的方法如下
a、 基于已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基于已建立的井约束横 向可变H-V曲线,在钻井位置计算地震层速度的b值与钻井换算速度的b 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比例系数—占井换算速度的b值/地震层速度的b 值;
b、 在横向上(横向是指平面上延伸的每一个点)通过克里金插值获 得整个工区的比例系数;
c、 用整个工区的地震层速度b值与所述比例系数相乘,得到整个工区
地震与多井约束的b值;d、将c步骤中得到的b值应用于上述公式v=ah+b中,在每一个点上, 根据其a值、b值以及深度数据,可获得每个点的速度,由此就构建了地 震波速度场。
所述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是经过速度反演算法处理的,其处理 步骤如下
(1) 应用对比解释的层位模型和H-V曲线,按CDP点用逐层剥离的 方法,由浅向深逐层递推该点每一层初始深度;
(2) 应用H-V曲线函数^ )=/(~)迭代每层厚度,其中i为CDP
序号、j为层位序号,即由地震反射时间和H-V曲线函数计算深度,根据 计算深度与H-V量板深度的差修改速度,这一过程进行到深度误差满足精 度为止,迭代收敛时就取得该点每层的层速度和底界深度;
(3) 对每个CDP点做相同处理,最终可取得每个CDP点对应的每层 的层速度和底界深度。
对于第i个CDP的第j层,其H-V曲线函数为F(、h/(^),假设j-l
层的深度//,,,,已知(第O层的深度固定为零),计算第j层深度和速度的反 演算法如下
(1) 给定第j层的初始厚度~=幻,/;
(2) 根据第j层的H-V曲线函数F(/^)-y(/^)计算j层的初始层速度
(3) 计算第j层与j-l层的理论反射时间差^ = ^ ,,/、;
(4) 设第j层与j-l层的实际反射时间差为A^ (可由层位届时获得的 层位时间计算得到,若理论反射时间与实际反射时间的差|&-^|<^ (e为
预先给定的一个较小的值,通常取采样率的1/2),这时的 就是第j层的 实际厚度, 就是第j层的实际层速度。算法结束,输出反演结果。
(5) 若A -Ar〈0,表明厚度/^偏小,令~ =~ + |Ar —Ar卜、,转第(2) 步;若"-Ar>0,表明厚度~偏大,令、^^-IA卜Ari,,转第(2)步;为提高反演算法的计算速度,可令第j层的初始厚度/V为第i-l个CDP
的第j层的速度,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收敛性很好, 在我们的应用中尚未发现不收敛的情况。这种方法不仅适合平缓构造的时 深转换,同时也适合高陡复杂构造区的时深转换,同时递推反演算法能对 断层(正或逆)作出判断并处理,完全由断层附近解释的层位模型控制,不 受人为因素影响,因此可客观恢复断层下盘形态。 本发明的优点表现在
1、由于本发明采用的速度-深度曲线为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 线,构建方法新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构建步骤C中采用测井声波曲线 得到"值保证了速度随深度变化趋势与实际情况最吻合;歩骤D中采用各 井的换算层速度保证了在井点处的速度与实际换算速度完全一致,这就保 证了时深转换得到的深度符合实际钻井情况;步骤E保证了横向的"值和6 值变化比较平缓;同时,由于本发明采用a、 b、 c、 d四个步骤构建地震波 速度场,与现有技术相比,能确保速度模型在钻井位置,速度与钻井换算 速度一致;在无井的位置,速度的变化趋势与地震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从而能保证获得真正精确的平均速度场。采用本发明能在石油地震勘探过 程中发挥更一步的积极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 建方法,速度-深度即H-V曲线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采用一次函数来描 述,且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用公式^ah+b表示,其中v为地层速度,h 为地层埋深,a, b为速度-深度曲线的特征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深度曲线为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的构建 步骤如下
A、 用声波测井曲线计算出工区内(工区指地震勘探的工作区域)各 井各层(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的层速度,用实际的钻井结果(地层
的实际深度)计算出各井各层(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的换算层速度;
B、 对于A步骤中的每一个层位、每一口井的井点的坐标,以该点(井 的坐标)为圆心,以一定的(需要由操作人员给定,如3000米等)半径画 一个圆,将该圆内的所有钻井点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集合,若集合中井的数 量小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即最小井数量,则扩大半径,直到集合中井的数 量大于或等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为止;(通常为4)
C、 根据集合中各井的测井层速度,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速度随深度 变化的一次函数,将该函数的a值(根据公式v]h+b确定),作为该井点 的a值;
D、 根据该井点的a值和由A歩骤中得出该井点的换算层速度,根据公式^ah+b计算出b值,作为该井点的b值;
E、用克里金插值算法,分别对C步骤中得到的a值和D步骤中得到 的b值进行网格化(网格化是指采用一定的网格化方法,即插值),得到整 个工区内每一个井点的a值和b值,根据公式v=ah+b形成井约束横向可 变H-V曲线。
将采用本发明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应用于地震波速度场 构建的方法如下
a、 基于己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基于已建立的井约束横 向可变H-V曲线,在钻井位置计算地震层速度的b值与钻井换算速度的b 值之间的比例关系,目卩比例系数=钻井换算速度的b值/地震层速度的b 值;
b、 在横向上(横向是指平面上延伸的每一个点)通过克里金插值获 得整个工区的比例系数;
c、 用整个工区的地震层速度b值与所述比例系数相乘,得到整个工区
地震与多井约束的b值;
d、 将c步骤中得到的b值应用于上述公式v=ah+b中,在每一个点上, 根据其a值、b值以及深度数据,可获得每个点的速度,由此就构建了地 震波速度场。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下 1、现有技术中,H-V曲线的建立
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速度与岩石的岩性、孔隙度、埋藏深度、孔隙 流体性质、孔隙流体压力及岩层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最 主要的是岩性的影响。不同时代的地层在岩性、孔隙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 而在速度上也有差异, 一般由新到老,地层的层速度逐渐增大。
在同时代的地层中,尤其在海相地层中,岩性是相通的。 一般说来, 有两种主要因素引起速度的横向变化, 一是由于沉积相带的横向变化,造成 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这使层速度也发生横向变化。理论上单一致密岩 石的层速度接近于一个确定值,但实际岩层往往并非由"纯"的成分组成, 而是由不同成分混合而成,如泥质砂岩、灰质砂岩等等,这使地震波的速 度也具有混合过渡的性质,并取决于各个组分的含量。此外孔隙度、孔隙 充填物类型及孔隙流体压力等也会对速度产生影响。另一种影响速度横向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深度(压力),在通常情况下,埋藏越深,压实程度越大, 孔隙度也越小,速度越高。
我们可以假定在埋深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负载压力等条件是相同的 或近似相同的,可由统计的办法来求得速度与深度的关系,即压实曲线,若 将某一岩层各测点的数据以层速度为横坐标,深度为纵坐标作散点,再用 一条曲线来拟合速度随深度变化的趋势,这就构成了正常的速度一深度曲线(即H-V曲线)。通常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即 认为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用如下公式来表示v=ah+b,其中v为地层速 度,h为地层埋深,a,b为速度一深度曲线(即H-V曲线)的特征参数。
由于地下速度的获取方法很多,因而获得速度一深度曲线的方法也很 多。如根据多口井的测井层速度可以获得一根层速度一深度曲线;根据多 口井的换算速度层速度可以获得一根层速度一深度曲线;更具地震速度我
们也可以获得一根层速度一深度曲线。由于地震速度和换算速度的影响因
素很多,因此我们认为在这多根曲线中,根据多口井的测井层速度获得 地层速度一深度曲线最能反映地下实际情况。 2、井约束的横向可变H-V曲线
上面已经谈到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那么是否 可以用一个速度一深度曲线来描述一个工区内的横向速度变化呢?回答显 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有两种主要因素引起速度的横向变化,其中速度随
深度(压力)变化的趋势可以用上述讨论的速度一深度曲线中的a值来描述。 认为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工区中,速度一深度曲线中的a值是相对稳定的, 尤其在海相地层中,a值的稳定性更强。因而在一个较小的工区内可以采 用固定的a值来描述速度随深度(压力)变化的趋势,但在一个较大的工区 内a值应该是变化的。
另一种显著影响地震层速度的因素是沉积相带的横向变化,理论上单 一致密岩石的层速度接近于一个确定值,但实际岩层往往并非由"纯"的 成分组成,而是由不同成分混合而成,如泥质砂岩、灰质砂岩等等,这使地 震波的速度也具有混合过渡的性质,并取决于各个组分的含量。即使在沉 积相对稳定的海相地层中,仍然存在成份的差异,只是相对于陆相地层来 说,变化很小而已。此外孔隙度、孔隙充填物类型及孔隙流体压力等也会 对速度产生影响。如果仍然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地震速度的横向变化,我 们可以发现即使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工区内6值的变化也是很大的。
有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 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并且H-V曲线在横向上是变化的,但曲线中的a值和 b值变化趋势不同,a值是相对稳定的,在横向上变化较小;b的影响因素 较多,在横向上变化也较为剧烈。
应该说上述基本结论是得到普遍认可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上述 基本结论应用于实际的复杂构造速度构建中,也就是在实际的速度构建中 如何构建横向可变的H-V曲线。尤其是复杂构造速度构建结果往往要用于 实际的时深转换,时深转换的结果要与实际的钻井结果相吻合,因此必须 采用钻井结果约束横向可变的H-V曲线的构建。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井约 束的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其基本过程如下
A、用声波测井曲线计算出工区内(工区指地震勘探的工作区域)各 井各层(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的层速度,用实际的钻井结果(地层的实际深度)计算出各井各层(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的换算层速度;
B、 对于A步骤中的每一个层位、每一口井的井点的坐标,以该点(井 的坐标)为圆心,以一定的(需要由操作人员给定,如3000米等)半径画 一个圆,将该圆内的所有钻井点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集合,若集合中井的数 量小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即最小井数量,则扩大半径,直到集合中井的数 量大于或等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为止;(通常为4)
C、 根据集合中各井的测井层速度,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速度随深度 变化的一次函数,将该函数的a值(根据公式vih+b确定),作为该井点 的a值;
D、 根据该井点的a值和由A歩骤中得出该井点的换算层速度,根据 公式v-ah+b计算出b值,作为该井点的b值;
E、 用克里金插值算法,分别对C步骤中得到的a值和D步骤中得到 的b值进行网格化(网格化是指采用一定的网格化方法,即插值),得到整 个工区内每一个井点的a值和b值,这样工区内每个点都有了自己的H-V 线性关系v=ah+b,由于每个点上的a值和b值不同,我们称为横向可变 H-V曲线,根据公式v^h+b形成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
3.横向可变H-V曲线约束的速度反演算法
在实际的时深转换中,我们己知的是地震反射时间,并不知道反射深 度,因此上述方法并不能直接引用。我们必须将地震反射时间转换为反射 深度,但反射深度正是我们时深转换的目标,为此我们提出横向可变H-V 曲线约束的速度反演算法,方法的思路如下
(1) 应用对比解释的层位模型和H-V曲线,按CDP点用逐层剥离的 方法,由浅向深逐层递推该点每一层初始深度;
(2) 应用H-V曲线函数^~) = /(~)迭代每层厚度(其中i为CDP序
号、j为层位序号),即由地震反射时间和H-V曲线函数计算深度,根据计 算深度与H-v量板深度的差修改速度,这一过程进行到深度误差满足精度 为止,迭代收敛时就取得该点每层的层速度和底界深度。
(3) 对每个CDP点做相同处理,最终可取得每个CDP点对应的每层 的层速度和底界深度。
对于第i个CDP的第j层,其H-V曲线函数为7(~) = /( ),假设j-l
层的深度//,,,,已知(第0层的深度固定为零),计算第j层深度和速度的反
演算法如下
给定第j层的初始厚度& = /wy;根据第j层的H-V曲线函数1^(~) = /(~)计算j层的初始层速度
、=/(h);
计算第j层与j-i层的理论反射时间差^ = /^/^ ;
设第j层与j-i层的实际反射时间差为Ar (可由层位届时获得的层位 时间计算得到,若理论反射时间与实际反射时间的差iAf-Ar|<£ (s为预
先给定的一个较小的值,通常取采样率的1/2),这时的、就是第j层的实 际厚度,、就是第j层的实际层速度。算法结束,输出反演结果。
若&-Ar<o,表明厚度\偏小,令、=~+|Ar-Ari,,转第(2)步; 若a卜Ar>o,表明厚度 .偏大,令^-^-i"-Ari,,转第(2)歩;
为提高反演算法的计算速度,可令第j层的初始厚度、为第i-l个CDP
的第j层的速度,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收敛性很好,
在我们的应用中尚未发现不收敛的情况。这种方法不仅适合平缓构造的时 深转换,同时也适合高陡复杂构造区的时深转换,同时递推反演算法能对 断层(正或逆)作出判断并处理,完全由断层附近解释的层位模型控制,不 受人为因素影响,因此可客观恢复断层下盘形态。
4.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实现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的关键 是要融合地震层速度和钻井换算速度,即实现不同类型速度的融合。我们 可以这样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消除了地震层速度和钻井换算速度中深度 (压实)对速度的影响,引起速度横向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沉积相带的横 向变化,反映在深度一速度关系曲线中就是6值的变化,而沉积相带的横 向变化是缓慢的,因而6值的变化也应该是缓慢的。如果在地震层速度的6 值与钻井换算速度的6值之间建立一个比例关系,用一个比例系数来描述, 那么这个比例系数也应该是缓变的。当然这个比例系数受各种干扰因素的 影响,在个别部位有可能出现突变,但总体趋势应该是缓变的。对于复杂 构造的速度模型构建问题来说,孔隙、裂缝及充填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6值 我们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沉积相带的横向变化引起的速度横向变化。由 此我们得出进行地震波速度场构建的基本思路如下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来 描述,即认为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的,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消除深度(压实)对速度的影响;
a、 基于已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基于已建立的井约束横 向可变H-V曲线,在钻井位置计算地震层速度的b值与钻井换算速度的b 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比例系数-钻井换算速度的b值/地震层速度的b 值;
b、 在横向上(横向是指平面上延伸的每一个点)通过克里金插值获 得整个工区的比例系数;
C、用整个工区的地震层速度b值与所述比例系数相乘,得到整个工区 地震与多井约束的b值;
d、将c步骤中得到的b值应用于上述公式v=ah+b中,在每一个点上, 根据其a值、b值以及深度数据,可获得每个点的速度,由此就构建了地 震波速度场。
权利要求
1、一种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速度-深度即H-V曲线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且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用公式v=ah+b表示,其中v为地层速度,h为地层埋深,a,b为速度-深度曲线的特征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深度曲线为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的构建步骤如下A、用声波测井曲线计算出工区内各井各层的层速度,用实际的钻井结果计算出各井各层的换算层速度,所述工区是指地震勘探的工作区域,所述各井各层是指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所述实际的钻井结果是指地层的实际深度;B、对于A步骤中的每一个层位、每一口井的井点的坐标,以该坐标为圆心画一个圆,将该圆内的所有钻井点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集合,若集合中井的数量小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即最小井数量,则扩大半径,直到集合中井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为止,所述预先给定的一个值为4;C、根据B步骤中所述集合中各井的测井层速度,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速度随深度变化的一次函数,将该函数的a值,作为该井点的a值;D、根据该井点的a值和由A步骤中得出该井点的换算层速度,根据公式v=ah+b计算出b值,作为该井点的b值;E、用克里金插值算法,分别对C步骤中得到的a值和D步骤中得到的b值进行网格化,得到整个工区内每一个井点的a值和b值,根据公式v=ah+b形成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 曲线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采用本发明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 线应用于地震波速度场构建的方法如下a、 基于已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基于已建立的井约束横 向可变H-V曲线,在钻井位置计算地震层速度的b值与钻井换算速度的b 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比例系数=钻井换算速度的b值/地震层速度的b 值;b、 在横向上通过克里金插值获得整个工区的比例系数,所述横向是 指平面上延伸的每一个点;c、 用整个工区的地震层速度b值与所述比例系数相乘,得到整个工区地震与多井约束的b值;d、 将c步骤中得到的b值应用于上述公式v=ah+b中,在每一个点上, 根据其a值、b值以及深度数据,可获得每个点的速度,由此就构建了地 震波速度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是经过速度 反演算法处理的,其处理步骤如下(1) 应用对比解释的层位模型和H-V曲线,按CDP点用逐层剥离的 方法,由浅向深逐层递推该点每一层初始深度;(2) 应用H-V曲线函数「(~)=/(~)迭代每层厚度,其中i为CDP序号、j为层位序号,即由地震反射时间和H-V曲线函数计算深度,根据 计算深度与H-V量板深度的差修改速度,这一过程进行到深度误差满足精 度为止,迭代收敛时就取得该点每层的层速度和底界深度;(3) 对每个CDP点做相同处理,最终可取得每个CDP点对应的每层 的层速度和底界深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所述速度-深度曲线为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将本发明应用于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能确保在钻井位置,速度与钻井换算速度一致;在无井的位置,速度的变化趋势与地震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从而能保证获得真正精确的平均速度场。
文档编号G01V1/30GK101533103SQ200910058920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3日
发明者何光明, 吴秋波, 骏 巫, 李亚林, 胡光岷, 谢万学, 黄东山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